• 我的订阅
  • 社会

气候变暖给长江源区生态环境带来系列变化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08-30 11:32: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近期,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全程参与了由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牵头组织的2023年江源综合科考活动,发现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青藏高原腹地的长江源区生态环境正在发生一系列变化。

长江三源:整体水质优良,向下游输送大量水资源

记者看到,长江三源中,正源沱沱河水流湍急,水色土黄;南源当曲水量充沛,河水清澈;北源楚玛尔河河水偏红,像是大地的血脉,在宽阔的河床中流淌。

长江科学院水环境研究所副所长赵良元介绍,沱沱河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汛期沿途携带大量泥沙,较为浑浊;当曲以降水、冰雪融水及地下水补给为主,经过大面积的湿地调蓄过滤,河水清澈;楚玛尔河流经含铁丰富的岩层,河水偏红。

“长江三源河水呈现不同特征,但水质整体优良。”赵良元说。

青海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近年来,长江源区水质一直保持在Ⅰ类至Ⅱ类的优良状况。

长江源区河流不仅水质好,而且水量大。据青海省水利厅统计,2018年至2022年间,长江从青海出境输送到下游的年平均水资源总量达259.95亿立方米。按照国家统计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所载“我国人均年用水量425立方米”,输水量相当于6100多万人一年的用水量。

科考队员告诉记者,长江源区地处高寒自然环境,径流水温低、流速大,有机物、营养盐等污染物种类较少且浓度较低。

同时,长江源区本身人类活动强度低,水环境质量受人类活动影响程度低,加上国家不断加强这一地区的水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带动水源涵养能力持续增强,水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为长江源区以下的人们提供永续、清洁之水。

河流水系:径流增加河床摆动,对路桥管线基础设施安全带来挑战

在沱沱河与当曲汇合处的囊极巴陇,像长发麻花辫一样的辫状河道呈现在科考队员眼前,河水宽浅游荡交织,沙洲林立,多汊并行,河道最宽处超过3千米。

像囊极巴陇一样,沱沱河、楚玛尔河下游、当曲下游及其支流布曲、尕尔曲,以及长江干流通天河上游河段,均以辫状河道为主,河水游荡在宽阔的河道里。

气候变暖给长江源区生态环境带来系列变化

通天河支流的辫状河道(7月26日摄,无人机照)。

“规模庞大的辫状水系,是长江源区河流的一个突出特点。”长江科学院总工程师徐平说。

气候变暖给长江源区生态环境带来系列变化

青藏铁路跨过沱沱河的辫状河道(7月26日摄,无人机照片)。

据介绍,在青藏高原上,江源河床下多是冻土,河水很难向下侵蚀。加上两岸没有山体形成自然约束,也不像平原地区修建堤防、护岸等水利工程,长江源地区河流水量大、水流快时,河道冲刷以横向变形为主,因此河床呈现千变万化的“辫状”形态。

直门达水文站扼守长江源区干流通天河出口。据水利部发布的2022年《中国河流泥沙公报》,直门达水文站记录过去近10年的年平均径流量为167亿立方米、年输沙量为1200万吨,分别比1967年至2000年的多年平均值高出24.6%、20%,显示长江源区河流整体径流量和含沙量呈现明显增加态势。

不久前,通天河直门达河段还遭遇特大洪水,部分道路受灾水毁严重,一些路段被交通管制、牧民被转移安置。

长江科学院河流研究所副所长周银军表示,长江源区辫状河道出现径流量和输沙量显著增加时,河流辫状强度与横向扩张持续增强,将对河床附近公路、桥梁、输油和通信管线等基础设施安全造成一定威胁。

高寒草地:碧草如茵生机盎然,快速升温或引发草地退化

记者行进在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的长江源区,看到很多地方植被茂盛,碧草如茵,牛羊成群,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高原生态景观。

来自长江科学院的科考队员任斐鹏博士告诉记者,经现场调查显示,长江源区广泛分布的高寒草甸植被以高原嵩草和矮嵩草等抗寒、耐旱的莎草科植物为优势种,植株通常比较矮小,多低于20厘米。

为适应高原低温、干旱、土壤贫瘠以及大风等极端生存环境,不少长江源区植物呈现密集排列和贴地生长的外貌特征,犹如“抱团取暖”。这种低矮的形态特征不仅增强了植物对极端的气候和养分条件的适应力,而且能够增强植物抗倒伏的能力。

气候变暖给长江源区生态环境带来系列变化

2023年江源综合科学考察队队员张双印在当曲湿地采集土样用于测算土壤碳含量(7月24日摄)。

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长江源区近年来气温升高,降水增多。中国气象局发布的《2022年全国生态气象公报》显示,包括长江在内的三江源地区,2000年至2022年降水量平均每10年增加30毫米,年平均气温平均每10年增加0.4摄氏度。这期间,三江源地区91.2%的区域植被生态质量得到改善。

与此同时,快速升温过程中的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变化引起了科考队员的关注。研究显示,持续升温突破“临界点”后,或将打破原有生态系统平衡,导致植被退化,草地畜牧生产力下降,也可导致生态环境质量下降。

任斐鹏和队友孙宝洋近年来在长江源区持续开展“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模拟增温实验”。研究发现,当增温幅度达到或大于3摄氏度时,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发生明显变化。

“小幅度的增温,明显促进了植物生产力的提高。但当升温幅度超过一定临界值后,草地生物多样性和物种密度发生了明显变化。”任斐鹏说,“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观测,提高生态系统退化风险早期预警能力”。

野生动物:数量持续增加,部分地区遭遇“人熊冲突”

海拔5200多米的岗加曲巴冰川脚下,科考队员刘晗蹚入冰川融化的寒冷河水中采集水生生物样本。不一会儿,他就收获了一条体长5厘米左右的高原鳅样本。

近年来,科考队员深入人迹罕至的长江三源,开启长江源鱼类栖息地研究和保护,逐步揭开小头裸裂尻鱼等关键鱼种的越冬、繁殖机理,在长江南源记录到了第六种鱼类——斯氏高原鳅。

长江源区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不仅鱼类等水生物种数量明显增加,得益于政府和民间力量守护,以及一些牧民放下牧鞭成为生态管护员,雪豹、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等珍稀野生动物同样明显增加。

科考途中,记者不时遇到藏野驴悠然漫步、藏原羚追逐嬉戏,偶尔还能看到狼群围猎藏野驴等生死对决场景。

气候变暖给长江源区生态环境带来系列变化

5月29日,在青海可可西里,一群雌性待产藏羚羊通过青藏公路后向卓乃湖行进。

长期从事三江源生态与高原农牧业研究的专家赵新全介绍,近年来,青藏高原野生动物栖息环境明显改善,关键物种种群数量与20年前相比增加2至3倍,藏羚羊由保护初期的不足2万只增至近7万只,藏野驴恢复至3.6万只。

记者了解到,随着珍稀野生动物保护力度加大,部分地区棕熊数量急剧增加。一些偏远地区出现棕熊闯入牧民家、破坏牧民财产的现象,并对人身安全造成很大威胁,每年6月至8月是棕熊肇事高发期。专家和当地政府正对存在的“熊患”问题开展深入调查,探索可行性解决之道。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30 15: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中国加大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表层的植被与土壤对外界环境变化十分敏感,能直观反映生态环境的变化。“如果将流域生态系统比作人体,植被和土壤如同人体的肌肤,为各种生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任斐鹏说,观测和研究植
2023-09-02 16:56:00
江苏首部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发布,定下建设气候适应性社会“时间表”
...日益凸显。如何提高气候风险防范和抵御能力?3月,省生态环境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等16个(单位)部门联合印发《江苏省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这是江苏首
2024-03-30 18:53:00
...多的资助机构关注气候议题,同时引导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生态环境领域,在国家绿色低碳转型的进程中发挥出民间组织的积极作用。图8:中华环保联合会国际部副部长倪垚发言现场更多精彩瞬间:
2024-11-16 22:16:00
为啥说江源打个喷嚏,长江就会感冒
...表层的植被与土壤对外界环境变化十分敏感,能直观反映生态环境的变化。巍峨神圣的雪山、蜿蜒曲折的河道、草肥水美的湿地、地下厚厚的冻土、不时冒出的藏羚,这是任斐鹏2014年首次在长
2023-01-05 06:35:00
用镜头守护蓝色地球
...真正意义上的野生动物电影。当时我提出了‘用光影保护生态环境,用镜头留住蓝色地球’,之后又提出‘全球命运共同体’和‘万物命运共同体’,就是想以电影的方式唤起人类呵护万物赖以生存
2022-12-20 08:59:00
我国探索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取得一定经验 美丽中国展开“新画卷”
...是全国低碳日,今年的主题是“绿色低碳,美丽中国”。生态环境部5月15日发布了《中国适应气候变化进展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并公布了首批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名
2024-05-15 15:11:00
...国新闻网中新网重庆5月14日电 (梁钦卿)记者14日从重庆市生态环境局获悉,由17个市级部门联合印发的《重庆市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下称方案)近日正式出台,旨在持续强化自然
2024-05-14 20:44:00
...加上泥沙,四五十斤的重量累得他脸色通红。韩堂瑞来自生态环境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生态环境监测与科学研究中心,也是2023年春季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试点监测的工作人员。今年
2023-05-18 07:47:00
全民参与、多元创新,2024阿拉善SEE气候周圆满闭幕
...态协会会长周洲在气候周开幕式致辞 气候周期间,来自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全国工商联社会服务部、阿拉善
2024-06-17 15:45: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末班车的暖心停靠:公交司机助力迷路老人团圆
10月12日,太原公交三公司接到市民来电称赞863路公交车驾驶员武晓东在中秋夜末班车时段送老人回家。10月6日21时许
2025-10-12 18:30:00
大皖新闻讯 10月11日,钟世镇院士办公室发布的一则严正声明引发关注。声明指出,钟院士百岁生日时被冒充学生的杨炯等五人纠缠拍摄了大量的合影和视频
2025-10-12 18:43:00
连日阴雨导致多地出现泥泞湿滑路段,给居民出行带来不便。为防范高龄、独居老人发生意外,不少网格员主动作为,凭借对辖区情况的熟悉
2025-10-12 19:01:00
社区八旬空巢残疾老人,将自己的补助卡丢失,又因大雨无法出门补办,非常着急。发现该情况后,社区网格员主动帮忙,协调银行打破常规
2025-10-12 19:01:00
楼上住户为改善屋内采光,私自扩大窗户面积,导致楼下居民心里发慌,遂向社区反映情况。10月11日,坞西社区网格员与社区城建事务工作人员入户调解
2025-10-12 19:01:00
10月11日,中国残疾人就业服务平台发布公告,太原市残联拟补充招聘12名公益性岗位残疾人工作协管员,以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2025-10-12 19:01:00
男子杨某嗜好网络赌博,且屡赌屡输。为了“挣钱”,他铤而走险充当“车手”,为电信网络诈骗分子转移现金。10月12日,公安杏花岭分局通报
2025-10-12 19:02:00
贵州多地上榜途牛《2025国庆中秋旅游消费盘点》榜单
国庆加中秋8天假期落下帷幕,途牛旅游网发布的《2025国庆中秋旅游消费盘点》数据显示,今年国庆中秋假期,途牛用户出游人次较去年同期呈两位数增长
2025-10-12 19:08:00
热血逐梦展风采 新华保险滨州中支获金融系统篮球赛小组亚军
近日,在滨州市金融系统篮球赛圆满落幕小组赛阶段的激烈角逐中,新华保险滨州中支篮球队凭借顽强拼搏的斗志与默契高效的配合,成功斩获小组第二名的成绩
2025-10-12 19:15:00
大皖新闻讯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0月12日15时21分在四川雅安市芦山县(北纬30.48度,东经103.09度)发生4
2025-10-12 19:16:00
阜南女护士与丈夫街头救人!事后发现被救者是女护士小学同学
大皖新闻讯 这几天,一段阜南县城街头女子跪地救人的视频刷爆朋友圈。目前男子转危为安,回家静养。10月11日晚,记者联系到当事人
2025-10-12 19:17:00
以“执著、利人、积善、感恩”的经营哲学 从“小作坊”到“大集团”跨越——青岛华森汽车经贸集团以“做人之道”铸就汽车服务传奇
鲁网10月12日讯(记者 马超群 通讯员 宗绪昌 张松文)33载砥砺奋进,汽车经贸续写华章。从1992年租赁濒临倒闭的小汽修厂起步
2025-10-12 19:31:00
无抵押、低利息,轻松办贷款……娄烦人吕先生受网上信息影响,掉入网贷诈骗陷阱,被骗走2.7万余元。10月12日,娄烦县公安局以案释法
2025-10-12 19:32:00
驾驶人薛某,临近高速公路匝道口,才将车停在行车道内查看导航以确定是否走错了路,结果因为在高速公路违停,受到相应处罚。10月12日
2025-10-12 19:32:00
起凤街铁路宿舍9号楼的刘先生,因脑梗行动不便,在身份证即将到期之际,遇上办证难题。在他犯愁之际,起凤街社区网格员与派出所民警提供上门服务
2025-10-12 19: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