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大明被忽视的皇帝明仁宗,成祖都对其称赞有加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4-15 07:20:00 来源:戏说三国

明朝素以刚烈著称,明朝的皇帝,不管能力如何,但对外却都是极为的强硬,明成祖朱棣直接把首都搬到北京,为的就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而且明英宗在木土堡事变中被擒时,不仅明英宗没有投降,而且朝中大臣也压根没想过救明英宗,而是直接重新换了个皇帝;哪怕是亡国前,崇祯皇帝也没想过和李自成或后金谈判过,这就是明朝式的刚烈,绝不妥协。

大明被忽视的皇帝明仁宗,成祖都对其称赞有加

但是在明朝诸多皇帝中,却有一位皇帝似乎格格不入,至少他父亲和他儿子,都认为他懦弱,这人就是明仁宗朱高炽。朱高炽的父亲,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明成祖(或明太宗)朱棣,而且朱高炽的儿子也非常有名,乃是明宣宗朱瞻基。无论是朱棣还是朱瞻基,搁在历史上都算得上是极为出色的帝王,朱棣时期出现了“永乐盛世”;而朱瞻基时期也有“仁宣之治”,国力进一步,堪称明朝的巅峰。

朱高炽加在优秀的父亲和优秀的儿子中间,似乎就有点尴尬了,显得有那么点文不成武不就;而且后人还说,朱高炽之所以能成为储君,完全是因为朱棣太喜爱长孙朱瞻基了,觉得朱瞻基和自己年轻时一模一样,文武双全,聪明伶俐。说实话,朱棣的确不是太喜爱长子朱高炽,但朱棣却是十分认可朱高炽的能力,可以说,朱棣的“永乐盛世”中,朱高炽有一大半的功劳。

大明被忽视的皇帝明仁宗,成祖都对其称赞有加

朱高炽喜静厌动,导致身体肥胖,这让极为好武的朱棣不太喜欢朱高炽;但朱元璋却是极为喜爱这位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的好孙儿;曾经朱元璋曾让朱高炽在破晓时去检阅军队,后者回来报告之快令人吃惊,他解释说,清晨太冷,检阅应等到士兵们吃完早餐以后,虽然没有完成朱元璋交代的任务,但却充分展示了朱高炽的仁爱,只有真正对士兵好的主公,才会赢得士兵的敬爱,纵横沙场数十年的朱元璋深知这一点。

后来朱元璋要他审阅几份官员的奏章,朱元璋有条不紊地把文武两类分开,并相应地作了报告。朱元璋不断地被他的文才和行政能力所打动,如果不是早立了皇长孙朱允炆为太子的话,估计朱元璋都有传位给朱棣,好让这位好孙儿将来继承大统。而朱棣虽然不太喜欢朱高炽,但对于朱高炽的能力还是十分认可的,在朱棣起兵靖难的时候,朱高炽奉命留守北京。

大明被忽视的皇帝明仁宗,成祖都对其称赞有加

当时建文帝朱允炆还是占据了大义,朱允炆派大将李景隆率50余万大军北伐朱棣;李景隆兵至德州,调集各路兵马,进驻河间。朱棣对李景隆非常轻视,命世子朱高炽留守北平,自己却率精锐兵马援救永平,后又奔袭大宁,其实这是朱棣充分信任朱高炽的表现;李景隆率军围困北京,攻打北平九门。结果朱高炽团结部下,以万人之军成功地阻挡了建文帝的大将李景隆的50万大军,保住了北京城。

朱高炽虽然自己不能战,但由于朱高炽对待士卒如同手足,故而颇受将士的敬爱,皆拼死守卫北京城;大概“仁者无敌”就是这个意思吧,计谋有谋士来出,行兵打仗有将军来,作为主公,要做的就是团结部下,这和后来的曾国藩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一战役对整个靖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是朱高炽在靖难中最耀眼的一笔。而且在此期间,建文帝朱允炆也知道朱高炽不好对付,想用反间计策反朱高炽,或者让朱棣怀疑朱高炽,但让朱高炽轻松破解。

大明被忽视的皇帝明仁宗,成祖都对其称赞有加

在朱棣登基称帝后,朱高炽自然成为皇太子,但朱棣的性格和他父亲朱元璋一模一样,生性多疑;朱棣称帝后,却并没有长期在皇宫治理朝政,而是经常率军在外,朝中大小事宜皆交由朱高炽,小事朱高炽自己做主,就加急报给朱棣,而且朱棣也懒得想那么多事,所以即便是事,也要朱高炽写好处理方法等等,朱棣只给个批复就行了;所以说,其实朱棣在位时期,大小事有大半都是朱高炽处理的。

如果不是朱高炽,朱棣根本没那么多时间在外和鞑靼等作战;但时间久了,朱棣也曾怀疑过朱高炽,派人去秘密监察朱高炽,结果被派去的人反被朱高炽的正直所折服;但在朱棣晚年时期仍曾差点废了朱高炽,改立自己最喜爱的儿子朱高煦为太子;结果是解缙以“好圣孙”说服了朱棣;在经历几番波折后,朱高炽终于继位,改国号洪熙。

大明被忽视的皇帝明仁宗,成祖都对其称赞有加

朱高炽在位期间为政开明,发展生产,与民休息。赦免了建文帝的许多旧臣,平反了许多冤狱,废除了许多苛政。在军事上,修整武备,停止了永乐时期的大规模用兵。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为仁宣之治打下基础。但由于身体实在太羸弱了,加上北京严寒,而且需要处理大量事,导致身体常年抱病,这也是朱棣曾经想废掉他太子的关键原因之一;在朱高炽在位的第二年,一日夜观天象,自知命不久矣,于是赶紧交代后事,不久后便驾崩了。

朱高炽虽然仅在位不到一年,但算上他监国的时间,实际上朱高炽治理大明帝国江山共计二十年;其实细品的话,朱棣时期的明朝,颇有点“二元制”的感觉,也幸好朱棣有这么一个好儿子,否则朱棣哪有那么多时间去各地打仗?朱高炽以仁治天下,可以说是历史上最符合孔子理念的皇帝,所以在朱高炽去世后被冠以“仁”这个最难得的庙号。

大明被忽视的皇帝明仁宗,成祖都对其称赞有加

但朱高炽也不是一味的仁,否则哪能坐稳天下,且屡次挫败朱高煦和朱高燧的篡位阴谋;估计能看透朱高炽的人,唯有朱元璋吧;朱棣虽然觉得自己的这个儿子很不简单,甚至有时候有点怕这个儿子,是因为朱棣感觉到了,但却说不清楚;而朱瞻基前期一直看不起他的这个老爸,直到登基称帝后,才知道他的这个老爸是有多么的不简单;朱高炽是当时看得最明白的人,不争即是争,堂堂正正做人,朱棣即使想废他也废不掉,虽然他不争,但朝堂上皆是他的人,虽然他不争,但无论是将士还是百姓,都感他的恩德,真正比起帝王之道,无论是朱棣还是朱瞻基,其实都差了朱高炽一筹,可惜死得太早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17 00:46:2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明宣宗朱瞻基:文武双全的明朝皇帝之谜
...瞻基是明朝第五位皇帝,是明成祖朱棣的\"贤孙\",也是明仁宗朱高炽最杰出的儿子。由于当时的明成祖朱棣非常看重和自己一样文武双全、德才兼备的孙子,便将皇位传给了父亲朱高炽,从而
2023-12-09 05:16:00
大明开国初期“五龙同朝”真的存在吗?
...人,说的是明太祖朱元璋、明惠帝朱允炆、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这五位皇帝。可以说这五位皇帝在位期间就是明朝最繁荣、最巅峰的时期。那么“五龙同朝”真的存在吗?其实
2023-01-06 21:13:00
...死死忍住了。而朱瞻基也没有辜负他爷爷朱棣的期望,从明仁宗手里接过皇位,成为大明朝的第五位皇帝之后,一直励精图治,创造了大明朝的第一个盛世“仁宣之治”。不过,能干多才的朱瞻基还
2023-01-02 11:44:00
文武全才朱瞻基,为什么在壮年时突然意外离世?
...是吃仙丹而死有人怀疑朱瞻基死于积劳成疾。有人怀疑是明仁宗有遗传疾病。有人怀疑是紫禁城的风水不好。有人怀疑是饮食安排不够科学。这些推测和怀疑中,吃丹药而死和积劳成疾没有没什么根
2023-02-21 19:17:00
介绍明仁宗朱高炽登基后的宗室政策
...府中。惟兄与弟如手如足,铭着于心,何日忘之?”—《明仁宗实录卷七》朱高煦、朱高炽和朱高燧剧照次年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三月,44岁的赵王朱高燧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块他生于斯
2023-02-03 13:56:00
大明盛世背后的英明君主:朱瞻基的文治武功与短暂传奇
...。公元1424年,朱棣病逝于北征途中,朱高炽即位,史称明仁宗。为此朱高炽在当了20年的太子之后,开始君临天下,开启了明朝“仁宣之治”的盛世局面。然而好景不长,朱高炽在位仅仅1
2024-05-11 09:49:00
...称为一代明君,他就是明朝唯一享“仁”字庙号的皇帝--明仁宗朱高炽。据史书记载明仁宗朱高炽样貌平平,资质平平,腿脚不灵活,不曾上战场,唯有体重远远超出弟弟朱高煦,那么他究竟是靠
2023-01-10 15:37:00
卫恭王朱瞻埏,大明王朝首席祭祀官的日常生活
...瞻埏,生于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明仁宗朱高炽第十子,生母郭贵妃。仁宗一共10个儿子、7个女儿,从出生时间来看,朱瞻埏是货真价实的幺儿。永乐二十二年(公元
2023-05-14 09:34:00
明仁宗朱高炽:铸就大明盛世,短暂而辉煌的仁政之旅
...思想的核心,自古以“仁”为庙号的皇帝只有四人,其中明仁宗朱高炽在位的时间最短,只有10个月。有学者表示,10个月虽然短暂,但朱高炽的政绩却达到了太祖朱元璋和太宗朱棣都没有达到
2024-02-18 19:2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