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词坛之外,疆场和生活中的辛弃疾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15 14:16: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济南时报

□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徐敏

词坛之外,疆场和生活中的辛弃疾

历城区四风闸的辛弃疾故居

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徐敏摄

青年时期的辛弃疾,除了读书之外,还有过在北方大地游历的经历,他曾经两赴燕京,目的之一是了解山川形势和官府仓库等情况,以便日后谋事。经过投奔耿京起义军和擒获叛徒张安国的风波后,辛弃疾南下归宋。这是辛弃疾一生的转折点,此次离开山东之后,他毕生再也没有返回故乡。青年辛弃疾的北方游历生涯

凭着祖父、名师的悉心教导和自己的过人天资,辛弃疾十四岁时乡试中举。后来,辛弃疾还有过两次赶赴燕京参加金朝科考的经历,这两趟燕京之行分别发生在1154年和1157年。这两次科考辛弃疾均未中举,事实上,他也并不是怀揣着力求一举高中的目的前往燕京。

辛弃疾在《美芹十论》中云:“(祖父)尝令臣两随计吏,抵燕山,谛观形势。”事实上,两趟燕京之行,辛弃疾受祖父指教,目的是多了解北方的地理情况以及沿途的政治、军事等情况,有机会深入到金国政治中心时窥察其军事部署和政治局势,以待日后有机会起事。所以前往燕京的路上,辛弃疾注意观察山川形势和官府仓库等所在,这段经历为他日后举兵征战打下了基础。

辛更儒在《辛弃疾新传》中考证,辛弃疾第一次赴燕京的路线是自沂州(今山东临沂)启程,取道济南府、德州、景州、沧州、清州而抵达燕京。第二次赴燕京的路线很可能是从开封北上,经过真定府、定州、保州,再至涿州、燕京这一路线。两次赴燕京路线不同,也体现了辛赞的深谋远虑,他尽可能地让辛弃疾更多地了解北方的河山形势,为日后谋事做好充分准备。

除了两赴燕山,辛弃疾在北方也多有游历,还曾有过一次登顶泰山之行,这一事件源自泰山学院泰山研究院教授周郢的考证。绍兴末的两三年间的某个夏日,辛弃疾曾前往泰山登览游宿,这条线索见于陆游诗中的回忆。陆游晚年在家乡会稽写有一首《客有言泰山者因思青城旧游有作》诗,其中有句云:“有客谈泰山,昔尝宿石室。夜分林采变,旸谷看浴日。九州皆片尘,盛夏犹惨栗。我闻思一往,安得飞仙术?但愿齐鲁平,东封扈清跸。”说的是陆游晚年,有个朋友来拜访他时谈起了登泰山的往事,还表达了收复齐鲁大地的愿望。

周郢《辛弃疾早年行迹之新诗证》一文言及此诗:“诗题中的‘客’便大有玄机。此人向陆游称述旧游泰山之经历,事非寻常,因为此时距

泰山沦陷于金,已历整整七十五年。……故南宋人记述泰山风物者,莫不是辗转闻于前辈……。而此‘客’曾亲登泰山,其应非出南宋本土,而是一位自金投宋的‘归正人’。……符合这一特殊身份,而又在嘉泰三年这一时段与陆游有番交集者,唯有一人,便是辛弃疾。”

除了登顶泰山,辛弃疾还曾和党怀英同游灵岩寺,并在灵岩寺刻石留“辛”字。由此可以推测,辛弃疾早年曾在北方多地漫游,待到时机成熟之时南下为南宋朝廷效力,谋求北伐。

投奔耿京,南下归宋

二十岁出头的辛弃疾已经饱读诗书,且身强力壮,骑马射箭均不在话下。南归的日子来得很快。金大定元年(1161),金主举兵南犯,民不聊生,北方很多地方举起了抗金义旗。在济南地区,农民耿京组织起了一支起义队伍,辛弃疾率领自己在济南南部山区组织的两千余人投奔耿京,他也成为耿京的得力助手。1162年正月,耿京派贾瑞和辛弃疾南下建康朝见宋高宗,表达归宋的意愿。宋高宗接受了这一请求,不过在这年闰二月辛弃疾返回山东途中,起义军内部发生兵变,叛徒张安国杀死耿京,挟持一部分士兵投降金军。辛弃疾听闻,率领少数骑兵直捣敌营,以勇猛无畏的态势生擒张安国,还收编了投金的上万士兵并归顺南宋朝廷。

南宋洪迈所撰写的《稼轩记》中记载,辛弃疾“赤手领五十骑,缚取于五万众中,如挟毚兔。束马衔枚,间关西奏淮,至通昼夜不粒食”。后来,张安国被宋廷斩首于市,辛弃疾孤军闯军营的壮举也轰动南宋朝野。

后来,辛弃疾在自己的词作中也屡屡回忆起这段戎马生涯,尤其是晚年闲居壮志难酬之时。《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少年时事,戏作》这首词是比较典型的代表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当年,年轻的辛弃疾举着旌旗带领上万义军进行抗金活动,率领精锐部队快马疾行,南渡归宋。可以想象,辛弃疾是一名有勇有谋、壮志凌云的抗金志士,他迫切希望南宋能够快速收复包括济南地区在内的北方疆土。

著名历史学家、文学家缪钺与叶嘉莹合撰的词论文集《灵谿词说》中曾经评论辛弃疾参加农民起义的“深远之谋略与宏伟的度量”:

辛氏当年之所以能以其过人之才略,且已纠众有二千人之多,乃竟甘心归附于农民的义军领袖耿京,而且劝说耿京奉表与南宋王师相联络,原来本是有其极深远的战略性之识见的。至于其能甘心下人之度量,当然也是极可称述的。而这一切谋略与度量,实在都源于他一心要收复中原的意志之急切。

辛弃疾和党怀英的同门之谊,也随着他的南归而结束。两人的家庭背景、教育背景和个性不同,导致了不同的政治选择。元王恽《秋涧集》卷九四《玉堂嘉话》曾载:

弃疾字幼安,济南人。姿英伟,尚气节。少与泰安党怀英友善。肃慎氏既有中夏,誓不为金臣子。一日,与怀英登一大丘,置酒曰:“吾友安此,余将从此逝矣。”遂酌别而去。

南归之后,辛弃疾被宋廷任命为江阴军签判,开始了在南宋的仕宦生涯。这一年是绍兴三十二年(1162),辛弃疾二十三岁。

这次离开山东后,辛弃疾毕生再也没有回过故乡。生活中的辛弃疾

不妨再来多了解一下生活中的辛弃疾,比如他的相貌体态、性情、家庭情况等。

一说到辛弃疾这个名字,因为人们对其豪放词和军旅生涯的了解,会不自觉地认为他是一名体型健硕的武将形象。实际上,这很可能和真实的辛弃疾体态相貌相差不大。据邓广铭考证,辛弃疾的体态“肤硕体胖”。辛弃疾的至交好友,也是归正人的周孚写给他的一首祝词中有“中无所愧,其体则胖”之句,“胖”字在古代汉语中可引申为肌肉丰满、体态舒展之意。由此判断,辛弃疾应是高大壮硕之人。

另外,同时代词人张功甫《贺新郎·次辛稼轩韵寄呈》一词中有“何日相从云水去,看精神峭紧芝田鹤”之句。邓广铭认为,古语有云“鹤寿有千百之数”,南朝宋文学家鲍照《舞鹤赋》中也有“朝戏于芝田,夕饮乎瑶池”之句。因此张功甫用“芝田鹤”来描述辛弃疾老当益壮,言其精神之愈益坚强,而不是说其躯体峭瘦如鹤。

辛弃疾的好友陈亮在《辛稼轩画像赞》中描绘他的样貌:“眼光有棱,足以照映一世之豪;背胛有负,足以荷载四国之重。”这说明辛弃疾目光炯炯,身形宽大健壮。南宋词人刘过写过一首七言绝句《呈辛稼轩·其一》:“精神此老健于虎,红颊白须双眼青。未可瓢泉便归去,要将九鼎重朝廷。”可见辛弃疾神采奕奕,直到晚年精神依然健壮如虎。综合以上较为可信的一手史料所记载,可以推测辛弃疾是典型的身材壮硕的山东大汉形象。

目前史料可考的辛弃疾有侍女六人。有趣的是这六名侍女的名字,分别是整整、钱钱、田田、香香、卿卿、飞卿。辛弃疾在词的创作中有时会使用叠字,生活中在给侍女命名上也有这种习惯。有史料记载,“田田、钱钱,辛弃疾二妾也。皆因其姓而名之。皆善笔札,常代弃疾答尺牍。”可见这两名侍女的名字是由其姓氏而来,想必她们不仅容貌温婉,还读书识字思维敏捷,能帮辛弃疾处理一些文字事宜。从侍女的命名上看,生活中的辛弃疾也有充满情趣甚至是可爱的一面。

辛弃疾还是一名非常热爱生活、会享受生活的人。他的财产颇多,从今天的视角来看可以算是一名富豪。四十岁左右他在江西上饶赋闲时,买下了上饶县外连带湖在内的一片土地,并建设了名为“稼轩”的庄园。“稼轩”有多大?南宋人文洪迈在其散文《稼轩记》中记载:“其纵千有二百三十尺,其衡八百有三十尺……既筑室百楹,才占地什四……”这里的“尺”指的是南宋量地尺,一尺约32厘米,算下来“稼轩”南北长约394米,东西长约266米。在这块土地上建了房屋百间,也才占了庄园面积的十分之四。朱熹参观辛弃疾的这处居所时曾说,“以为耳目所未曾睹”,为稼轩之宏丽而惊叹。可惜的是,后来这处庄园在一场大火中化为灰烬。

在性情上,辛弃疾身上也有山东人的豪爽。他喜欢呼朋引伴,宴饮达旦,留朋友在家里一住就是月余,临走还要慷慨地赠送一些财物;有贫困的朋友去世后无钱下葬,他提供丧葬费用还帮助出版诗集;拜访陆游看到其居所陈旧,提出帮助陆游重建房屋,不过陆游作《草堂》一诗婉拒。辛弃疾的经济状况如此之好,有学者认为是宋代官员的俸禄非常高,还与朝廷经常发放各种福利有关。

不过,辛弃疾并不是一个沉溺于享受奢侈生活的人,“人生在勤”是他提出的家训。修建带湖新居和庄园时,他亲自设计了“高处建舍,低处辟田”的庄园格局,并劝勉家人:“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毕生不忘稼穑和北伐之事。

六十八岁时,辛弃疾因病去世。康熙年间的《济南府志》卷三十五《人物志》中的《稼轩小传》有云:“进枢密都承旨,临卒大呼杀贼数声而止。”不管这条史料的记载是否确凿,辛弃疾最重要的身份仍是千百年来济南人尊敬且引以为豪的爱国志士和词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5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辛弃疾:从“大宋第一古惑仔”到词坛巨匠的传奇人生
辛弃疾被称为“大宋第一古惑仔”,应该是某位爱看港台电影的“热血”青年,突发奇想的结果吧。不过,这位热血青年还的确有点历史知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辛弃疾还真是无愧于“大宋第一古惑仔
2024-05-06 20:51:00
辛弃疾的词派系与艺术风格多样性
辛弃疾,1140年出生在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也就是今天的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人。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他是我国著名的诗词家,他是豪放派的代表人,他与苏轼合并称为“苏辛”。
2023-09-19 01:14:00
南宋二十位著名词人,两位抗金将领上榜
...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南宋时期二十位著名词人有哪些。1、辛弃疾:抗金将领,南宋豪放派词人,与苏轼合称“苏辛”,共同代表了豪放派宋词的最高艺术水平,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有“人中
2023-05-12 08:12:00
《宗师列传·大宋词人传》播出,品读语文课本里大宋词人“天团” 人生路
...列传·大宋词人传》选取范仲淹、晏殊、秦观、李清照、辛弃疾等十余位辉映词坛的宗师大家,细数其生平。他们的词作是语文课本里的“常客”,更是穿越时空的人文之光。节目中,主持人撒贝宁
2025-09-21 16:02:00
...士,齐州济南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与南宋词人辛弃疾合称“济南二安”。她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藏书丰富,从小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耳濡目染,打下文学基础,并逐渐在词坛上崭露头
2024-03-07 09:27:00
辛弃疾:文武双全的爱国英雄,闯敌营活捉叛徒
...许多英勇的爱国人士挺身而出,其中一位著名的英雄就是辛弃疾。辛弃疾,字幼安,生于公元1140年,成长在济南地区。他的童年时光在异族奴役下度过,亲眼目睹着祖国河山饱受蹂躏,激发了
2024-01-29 12:59:00
济南文化名人的“高考”往事:辛弃疾两次参加金朝科考,李清照告发科考舞弊
...苦读备考,李清照曾举报二婚丈夫张汝舟“科考舞弊”,辛弃疾参加过两次金朝科考,张养浩曾经推动元朝科考改革等等。范仲淹在齐州醴泉寺苦读备考北宋名臣范仲淹是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2024-06-07 10:15:00
苏轼与辛弃疾的豪放词作比较,谁的成就更高?
苏轼和辛弃疾二人都是是宋代豪放词的大家,并称“苏辛”。二人的词作,相似在于借词言志以及纵放的才情。苏轼“以诗入词”,拓宽了宋词的创作门类,提升了宋词的思想境界。而辛弃疾继承并发扬
2023-09-16 19:57:00
辛弃疾的军事与政治才华,未实现的恢复中原之梦
...如虎的豪情壮志,也有宝马雕车香满路的脉脉柔情。他是辛弃疾,是南宋朝廷唯一的风骨,是滚滚狼烟里的一杆气节,一曲繁华。宋钦宗靖康二年(1126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省开封
2023-12-03 08:5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国庆假日,杏花岭区精心打造了红色游、古建游、府城游3条线路,串联起15处具有代表性的不可移动文物,从承载革命岁月的国民师范旧址
2025-10-03 08:36:00
河北省国防动员文化行·档案里的国防动员故事|走进抗战名将甄凤山:“双枪李向阳”的壮志豪情
(视频脚本:张玉超、闫馨雨、赵少甫 视频拍摄:刘天宇 王宏飞 视频剪辑:刘昀 出镜:张晓晴 配音:张恩博)(海报设计:梁玉)2025年7月1日
2025-10-03 08:40:00
古代中秋福利居然是发肉?还有这些“古法”习俗玩趣中秋
大河网讯 天上月圆,人间梦长,又是一年中秋将至。现代,一些企业的中秋福利有月饼、水果等,你知道吗,古人过节的福利竟然直接发肉
2025-10-02 10:42:00
“今月曾经照古人”明代晋藩墓志拓片展,10月1日在山西考古博物馆开展。25套墓志拓片与30余套文物,再现明代晋藩宗室的荣耀与日常
2025-10-02 17:39:00
国庆中秋长假到来,太原成为旅游市场一大热门目的地。游客迫切想知道:太原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走进太原看什么,玩什么,吃什么
2025-10-02 17:39:00
2025国庆·你不知道的保定|直隶总督署大堂上的三块匾额到底怎么读?
2025-10-02 07:21:00
南报网讯(记者李子俊)1936年,早期共产党人杨萍如在南京牺牲。在杨萍如后代的持续追寻及南京、河南等地党史部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合力推动下
2025-10-01 07:41:00
雨花台新征集到雨花英烈刘亚生珍贵史料包括烈士北大学籍和发表的十余篇文章 南报网讯(记者李子俊)近期,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在文物史料征集中
2025-10-01 07:42:00
淮军公所看大戏,听戏的时候别忘抬头看看戏台这里!
2025-10-01 13:26:00
淮水楚韵——廖亚辉、穆道林、李贺书画印学术观摩展开幕
大皖新闻讯 10月1日上午,由淮南市文联主办的淮水楚韵——廖亚辉、穆道林、李贺书画印学术观摩展在该市1952美术馆开幕
2025-10-01 14:04:00
有声书|郎官巷里的“中国西学第一人”
迈过东街口前气派的南后街大门,往前步行十余米,举身向左,可见郎官巷静静等候的身影。在中华民族最风雨飘摇的年代,这短短百余米的小径旁
2025-10-01 16:03:00
河北省国防动员文化行·档案里的国防动员故事|雁翎队:白洋淀的“水上奇兵”
(文案:曹秦雨、吴文婷、靳彤 拍摄:马会波、赵仕嘉 出镜:张晓晴 剪辑:冯钰娇、刘昀 配音:张恩博)(海报设计:梁玉)清晨的白洋淀
2025-09-30 21:40:00
视频提供|唐山投控(文旅)集团
2025-09-30 21:41:00
周总理临终都在牵挂的福州人,又上央视了!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国庆将至一位福州人的事迹在央视播出他的身上有什么故事?余则成是虚构的但吴石是真实的今年9月30日这是第十二个烈士纪念日当天
2025-09-30 22:45:00
中华文明的根系深植于农耕文明的沃土,而粮食作为文明存续的物质基础,早已超越物态范畴成为政治伦理、社会秩序与文化认同的根基
2025-09-30 13: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