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编者按:
红色印迹、民族风情、历史文化……在黔贵大地,一处处鲜活的文化遗存把“文化千岛”贵州点缀得更加绚烂,一座座博物馆矗立其中,镌刻多彩贵州人文气质,向人们述说着这方土地上的历史、文化、习俗。5月18日是第48个国际博物馆日,让我们一起走进贵州各地有代表性的博物馆,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坐落在都匀市匀东镇杉木湖畔的黔南州博物馆,是一幢4层圆形建筑,面积17200㎡,是一个专门从事文物收藏展示,弘扬民族文化、传播历史知识,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州级综合性博物馆。
走进黔南州博物馆,黔南史前文明、政治治理、经济发展、文化延续、人物事迹、红色文化等,分门别类地呈现在眼前。从展出的水族铜鼓、苗族银饰等少数民族物件中,可以感受不同民族风俗;在汽车银币、“天眼”模型等馆藏中,能够从中触摸历史发展的脉搏……
2024年5月18日是第48个国际博物馆日,围绕今年的主题“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黔南州博物馆馆长王克松讲述了馆藏水族铜鼓、汽车银币的故事,希冀读者在了解文物故事中,深入感受黔南的历史与文化。
水族铜鼓:团结之鼓、共同谱写的南方文化之鼓
黔南州博物馆收藏的水族使用的铜鼓可以说是团结之鼓、共同谱写的南方文化之鼓。这一鼓的类型为麻江型铜鼓,鼓体优美清秀、纹饰精美,在贵州省不仅仅是水族使用,布依族、苗族、瑶族等民族都有使用,虽然敲击方法和韵律不尽相同,但是其功用都是用于示警、号召云集、婚丧礼器,是南方各民族工匠巧夺天工的创造。
在水族铜鼓的背后,流传着多个故事,常见的有公鼓与母鼓相认的故事。
传说中,有兄弟二人,无父无母,与家中两个铜鼓相依为命。其中太阳芒纹较长、声音洪亮,是公铜鼓;太阳芒纹短、声音低沉,是母铜鼓。哥弟俩累了就靠着铜鼓瞌睡;闷了就敲敲铜鼓排解。
后来,当地财主霸占了兄弟二人的地,为了生存,哥哥劝弟弟带着母铜鼓搬到百里外的较富足的寨子,独自留下租种财主的小块土地。
过了两年,想起弟弟毫无音信,哥哥担忧不已,一路上,敲着公铜鼓解闷,朝着弟弟所在的寨子靠近。奇怪的是,公铜鼓嘶哑,远处弟弟的母铜鼓却嗡嗡作响。这让弟弟开始怀疑,是远方的哥哥在寻他?于是,天一亮,弟弟便背起母铜鼓飞奔回家,与哥哥团聚。
此后,水族人民凡是亲友团聚都爱敲铜鼓,这个习惯一直保留到现在。
贵州汽车银币:为纪念贵阳-桐梓公路通车而制造
贵州汽车银币,圆形,直径:39mm 重量:26.7g 。正面中央为“贵州银币”,上铭“中华民国十七年”,下铭“一圆”。背面中央为草地、汽车图案,上铭“贵州省政府造”,下铭记重“七钱二分”。纹饰中有贵州第一辆汽车图案、草地等,而草地内含“西成”2字。民国十七年发行。
“西成”,取自贵州省第一辆汽车购买者和使用者的名字。周西成,时任贵州省主席,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人,是贵州省第一辆汽车购买者和使用者,也是贵州修第一条公路的人。
1928年,贵阳到桐梓公路竣工通车,为纪念这一对他和桐梓系都有特殊意义的大事,周西成下令开铸银圆,贵州本省铸造的第一枚带有纪念性质的银圆也就由此诞生。
当年的周西成为什么会把汽车印在银元上,还得从贵州第一辆汽车的来历说起。1927年,贵州省主席周西成从香港购买一辆七座福特牌汽车至梧州,从梧州经柳州到榕江,由都柳江运至三合(今三都水族自治县境)月亮码头上岸,然后拆卸,先后雇请民工260多人搬到贵阳复装。这是贵州第一辆汽车,汽车银币上的车辆图案便是以此为原型。
这枚汽车银币,不仅见证了当时贵州修建第一条公路、购入第一辆汽车的历史,因其图案特殊,至今仍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策划/黄蔚 陈曦 赵相康
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黄若佩 整理
编辑/赵怡
二审/姚曼
三审/陈曦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8 23: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