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太平军为什么叫“长毛”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1-17 11:10: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汉字文化更是博大精深,千百年来,中国人民在汉字上的创造可谓多矣!尤其是在贬低敌人的时候,骂人不带脏字是汉字所独有的特质,不管是士大夫还是老百姓玩儿的都贼溜。

君不见,“南蛮”“北狄”“东夷”“西戎”,几千年前就出现在我国的史书记载中;君不见,明朝中叶以后,日本浪人侵犯我国沿海居民,我们亲切的称呼他们为“倭寇”;君不见,满清入关以后,有仇满心理的士大夫称满人为“满鞑子”;君不见,抗日战争时期,对于那些血腥的日本军国主义屠夫,我们的老百姓都称之为“日本鬼子”;君不见,现在对于很多外国友人,我们有“印度阿三”“高丽棒子”等亲切的昵称。

太平军为什么叫“长毛”

上面列举了这么多,我们真的不得不佩服中华人民的聪明才智,这么多生动的“昵称”,每个昵称都有他的原因,当然好像没有一个是夸人的。咱们今天要说的是太平天国,太平天国在一开始闹起来的时候,清廷并没有把它放在眼里。在金田起义之前,咸丰帝派兵前往两广剿杀天地会等势力,等天地会被打散以后,清兵就班师回朝了,根本没有正眼瞧所谓的“拜上帝会”一眼,好像是还不配八旗正规军和绿营兵剿灭一样。

道咸年间,满清江山可以说是烽烟四起,大大小小的起义军遍布全国,根本是剿都剿不过来,皇帝只能是重点消灭一些比较大的,其他的就交由地方来镇压了。但是,地方官吏养寇自重的现象屡见不鲜,所以说,大清朝的“官,老爷”们都已经当成了常态了。也正因为这样,洪秀全等人刚刚崛起时,根本没有引起任何人的重视,只是因为触及了地方豪强的利益,才被地主王作新等人起团练镇压,不过也是小打小闹,地方政府根本没有当回事儿,甚至在抓了拜上帝会主干冯云山之后,又安然无恙的把冯云山放了回去。

太平军为什么叫“长毛”

世界上最大的鄙视莫过于此,我不说“你不是我的对手”,而是我根本就不说话,你自己去体会我到底有多鄙视你吧。但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这群烧窑卖碳、连饭都吃不上的泥腿子,竟然摇身一变成为杀官夺府的农民起义军。更可怕的是,当朝廷意识到了自己判断失误的时候,只有数千杂牌军的太平军,竟然能在钦差塞尚阿十倍围困之下逾城而出。塞尚阿带领的可是十多万全副武装的正规军,而此时的太平军连盔甲武器都没有,很多人都是拿着铁锹、锄头参加起义。这次以上胜多的对决,真的是贻笑大方,咸丰皇帝和满朝红顶子大臣的脸被打的“啪啪”的。

太平军为什么叫“长毛”

可是,总得找回点面子吧!可是,实在是没地方找啊!太平军永安突围以后,在清军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情况下,先克全州再克郴州,攻武昌下安庆,一路打到六朝古都的南京城,简直是如入无人之境。太平军根本没有大后方,也不守卫城池,拿下新的城池就把之前的弃掉,把大清朝的城池当成是随地可丢的萝卜白菜。自金田起义以后,直到天平天国定都南京,朝廷收到的战报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好消息。

可是,总得做点什么找回点面子吧,这可是官,老爷们一贯的作风,在宦海浮沉,又要有点傍身的手艺。这里就说到我们今天的正题了,那就是在称呼上做文章,他们称他们的对手太平军为“长毛”。在清廷的公文中,绝对看不到“太平军”的字样,有关太平军的称呼一般都会用“长毛”“贼”“逆”等来代替。呵!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字文化源远流长。

太平军为什么叫“长毛”

之所以称之为“长毛”,最直白的目的就是否认太平军的“起义军”地位,换句话说,就算我们是敌人,我们也不是对等的敌人,面子总要有的嘛!而“长毛”这个称号的由来,自然是因为太平军不剃发,想当年,满清入关的时候,强制推行剃发政策,面对这个难看到爆炸的发型,多少士大夫以死相抗,为此不知道多少人头滚滚而落。经过了近十年的高压政策,终于让汉人们习惯了这个发型,从此有了一个定时理发的“好”习惯。

可是当风云在次变幻的时候,太平天国的军民打破了满清的禁锢,重新留起了长发、穿起了汉唐古装,却被这些汉人们讽刺为“长毛”。呵!你们肯定是忘了,二百多年前,你们的老祖宗为了当“长毛”,洒了多少鲜血,抛了多少头颅。而洪秀全在服装和发饰上的变革,对于信奉儒家文化的汉人来说,本来是一件好事。

太平军为什么叫“长毛”

当然了,太平军对污蔑为“长毛”,其实不全是因为洪秀全下令蓄发,而是因为太平军中有很多人本来就是没有剃发的。对,你没有看错,这些在清朝的之下当了二百年顺民,却一直都没有剃“阴阳头”的人,就是广西地区的苗人。苗族是我们国家人数众多的一个大族,他们又分为生苗和熟苗,所谓熟苗就是被汉化的苗人,他们说汉语遵从汉人的习俗;而生苗就是纯正的苗人,他们跟汉人画地而居,语言也是统一的苗语,他们千百年来保持着自己的生活习惯。汉人掌权的时候他们如此,满人掌权的时候,他们依然如此。当然,他们为此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苗人是很有骨气的,也非常的好勇斗狠,他们在保卫头发的战争中,没有向满人低头。而太平天国起义之初,这群苗族的客家人占了绝大部分,比如杨秀清、萧朝贵、石达开等人都是苗族的客家人,不过,他们有可能是熟苗。所以,在起义的时候,太平军中有很多人是没剃头的“长毛”。而且,这群苗人群体一直被汉人士大夫视为蛮夷,汉族士大夫对他们本身就没有好感,再加上双方是死对头,这个“长毛”的称号是死死的安在太平军头上了。

太平军为什么叫“长毛”

我们在很多清人笔记中会发现,很多不在官场中的汉人,对于太平军也是以“长毛”称之,就是因为他们对于苗人本来就没有什么好感,就跟看待外国人差不多。

最后总结一下,太平军之所以被污称为“长毛”,不止是因为起义之后开始蓄发。更重要的是因为他们当中的一大部分人,从满清入关到金田起义爆发,跟本就没有剃发的习惯。所以,这群人在满清和汉人士大夫看来,不啻于蛮夷。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17 12:45:4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太平天国起义时期,为什么老百姓喜欢蔑称太平军为“长毛”?
在太平天国统治过的江南地区,老百姓对太平军基本上都没什么好感,都管他们叫“长毛”。最为不满的是南京、苏州老百姓,就连上海的老百姓也是如此。那么问题来了,为何老百姓会对太平军如此不
2023-02-12 21:07:00
太平天国的末代幼主洪天贵福与他的悲惨命运
...贵福被忠王李秀成掩护逃出天京城。逃出后,洪天贵福与太平军残部一起东躲西藏,躲避清军的搜捕,结果洪天贵福中途与大部队走散,被清军抓获。以上就是天京失陷后,洪秀全的儿子洪天贵福被
2023-09-16 12:18:00
被历史遗忘的女侠黄婉梨,以生命书写不屈的篇章
...南京。即是晚清,就注定不会太平。公元1853年3月19日,太平军攻入南京城,这里住着无数黎民百姓,也有黄婉梨一家。曾经的黄婉梨有着一个普通又幸福大家庭,母亲贤良淑德,家中还有
2024-01-13 20:31:00
太平天国最后一战是什么
...镇,接着向东南方进军,抵达安徽广德。当时广德还处于太平军的管辖之下,守将是昭王黄文英。没过几天,干王洪仁玕、恤王洪仁政、偕王谭体元、堵王黄文金、佑王李继远等人也从湖州前来迎接
2023-04-24 15:25:00
李秀成部悍将黄章桂:太平军诸将中少有的明白人,立功后悄然还乡
...协助下发起反击。清军势如破竹,资金充足,补给充裕。太平军只能被动抵御,并没有还击的实力。张玉良领军连续两个月紧逼嘉兴城,战火不断。陈坤主将自己清楚太平军抵挡不了多久,因此赶紧
2024-08-15 11:40:00
太平天国天京被湘军攻陷,如何对付城中民众及天国女
...他们的城墙轰倒20余丈,大批湘从缺口处蜂拥而入。尽管太平军连续组织了几次反击,但均未成功。湘军大部队全部冲入,全部控制住城里局势。由于湘军从团练起家,清政府也一直让他们自给自
2024-06-23 20:14:00
太平天国权力之争:一场因误解引发的内乱
...的深山老林里创立了“拜上帝教”,当起了传教士来了。太平军自广西突围,一路奔袭并最终攻下南京后,以此为首都建立了所谓的“太平天国”。而太平天国,其实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表面上
2024-04-14 18:51:00
聊聊清朝名将对太平军的评价
前言清朝时期,太平军作为一个充满传奇的军事力量,一直以其战斗力和组织能力闻名于世。而那些清朝的名将们,对太平军的评价更是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他们认为太平军虽然精兵不多,但其战斗
2024-05-08 19:06:00
冯子材的智慧:用谎言与银宝稳定军心
1860年,太平军终于从天京事变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并在天朝青年统帅李秀成的带领下,第二次攻破了清朝江南大营,太平军势力日益昌盛,各路清军纷纷溃散,只有冯子材镇守的镇江还依然牢牢地
2023-10-25 08:2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国医大师王新陆血浊研究工作室揭牌暨收徒仪式9月8日在济举行
9月8日,国医大师王新陆血浊研究工作室揭牌暨收徒仪式将于山东新中鲁中医医院趵突泉院区举行。届时,国医大师王新陆教授学术讲座将于收徒仪式后召开。
2025-09-04 18:01:00
社会性质作为特定历史阶段的生产力水平、社会矛盾与阶级关系的总和,既是历史发展的客观结果,也是党推进理论创新的现实依据。第一个历史决议以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为切入点
2025-09-04 18:57:00
沉肩挑山,砥砺攀登——记山东中烟滕州卷烟厂卷包车间“挑山工”於永军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泰山,五岳之首,万千游客无不惊叹于泰山的雄奇俊秀,令人仰望。然而我,却折服于一群小人物
2025-09-04 10:15: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安琪“团长说今晚要走70里路,途中还要消灭800个敌人,我们就跑啊跑。在部队里,赶路不是用走的
2025-09-04 07:40:00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当我们回望那段烽火岁月,不应只将目光锁定在硝烟弥漫的前线,更当看见如贵州这般沉默而坚韧的“战略大后方”
2025-09-03 23:32:00
烽火金叶:山东烟草的抗战传奇
鲁网9月3日讯八十载岁月流转,硝烟散尽,山河重光。当我们回望那段血火交织的抗战岁月,山东大地上一片片碧绿的烟田,竟在无声中化为民族救亡的“金色血脉”
2025-09-03 17:11:00
在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乌江西岸的石坡山上,矗立着一座庄严的墓碑。碑身正面镌刻着“苏联空军金角罗夫烈士之墓”——这个名字被当地百姓铭记
2025-09-03 18:21:00
菏泽郓城九旬老兵观阅兵 见证从烽火岁月到盛世华章
大众网记者 李效谨 通讯员 崔如坤 郓城报道9月3日清晨,郓城的天空被轻柔的阴云笼罩,空气中弥漫着初秋的清爽。张文兰老人家门口那块“光荣之家”的牌匾
2025-09-03 18:49:00
编者按:抗日战争中,河南作为贯通南北的战略腹地与中原屏障首当敌锋,在烽火熔铸中承载深重苦难,于枪林弹雨中镌刻不屈抗争。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09-03 20:20:00
【黔言】抗战记忆永不磨灭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以不同形式开展纪念活动,缅怀英烈、重温历史。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
2025-09-03 21:27:00
贵州八万多军民硬生生凿出来的“抗战生命线”:24道拐每一寸土地,都回荡着全民抗战、共赴国难的呐喊
80多年前,当警报的悲鸣第一次撕裂贵州高原湛蓝的天空,山河为之变色;晴隆二十四道拐上,不分昼夜轰鸣的引擎,是维系国脉的喘息
2025-09-03 21:59:00
《如寄》之力与美
张吉祥此题自觉有些怪——《如寄》那来的力?哪来的美?其力有二:一曰感染力。《如寄》一面世,即有学界耆宿如宋遂良、吕家乡等老一辈学者著文解读阐说
2025-09-03 22:14:00
一床如寄月斜风细:耿介耳的寄心与寻迹
李酉宏“一床如寄 月斜风细”,这八个字,是上世纪初被称作“江南三名士”之一高燮《点绛唇》中的两句,大意是指局促在狭小的床上
2025-09-03 22:15:00
这盛世如您所愿!老兵目光坚毅,向新型装备敬礼。
2025-09-03 14:32:00
李建礼: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
鲁网9月3日讯(记者 刘斌)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这句诗,出自杜甫诗作《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好的书画作品,能够让观者心神为之一醉
2025-09-03 14: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