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广西日报
小菌菇开出“产业花”
本报记者 王艳群 通讯员 黎 榕
本报记者 王艳群 通讯员 黎 榕
日前,德保县城关镇那造村食用菌产业项目种植基地内种植的秀珍菇迎来采收期。在一排排种植菌菇的架子上,雪白俏嫩的菌菇犹如一簇簇竞相盛放的花朵,长势喜人。农户们正忙于采摘并将打包好的秀珍菇运送至百色市、南宁市等各大商超销售。
“去年12月试种的第一批6000包菌棒,长势良好,每天产出鲜菇500余公斤,产值达到了1万元。今年第二批,我们采取全面投产模式,每个方舱种植菌棒2500包,按一年出菇11个月计算,年可培育99万包菌棒,预计年总产量达35万公斤,总收益554万元。”项目基地负责人李吉胤介绍。
那造村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中,想方设法破解难题,努力盘活占地1200平方米的原闲置蚕房,因地制宜建立了那造村食用菌产业项目种植基地。项目安装9个食用菌种植智能移动方舱、100平方米的冷库等设施,并采取“村集体经济+企业+农户”模式,由龙头企业提供统一的技术指导、菌种供应、管理服务、收购销售,着力推动食用菌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和品牌化发展。
“秀珍菇播种一次可采收4茬,收益十分客观。这批成熟的秀珍菇,因其口感脆爽、回味甘甜,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被众多客商早早订购一空。”李吉胤介绍。
2023年以来,那造村紧紧围绕产业促增收目标,依托绿水青山资源优势,建成以食用菌、百香果、生猪养殖等绿色生态农业为主导的优势产业集群,探索走出一条“农业+旅游”“文化+旅游”的多元化产业道路。发展食用菌产业,不仅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还有效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目前,那造村食用菌项目已吸纳周边20余名劳动力到基地务工,每年可增加群众务工收入62万余元。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28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