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跟着成语看江西之一:陶母“教子惜阴”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02 23:10: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郑少忠

陶母湛氏(243-318),是东晋名将陶侃(陶渊明之曾祖)的母亲,也是中国古代一位著名的良母,以教子有方、宽厚待人等崇高品行称道于世。她与孟母、欧母、岳母齐名,一并被尊称为“中华四大贤母”。陶母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今天我们刊发第一篇:陶母“教子惜阴”。

陶母湛氏出生于三国时期吴国的江西新淦县南市村(今江西省新干县金川镇)。湛氏名字无从查考。家境贫寒,父早丧。16岁嫁给吴国扬武将军陶丹。陶侃出世后,正当时局混乱,战事不断,随着三国归晋,陶丹家道中落。作为吴国的旧臣陶丹也因此没有再出道。为了生计,举家从鄱阳县迁往庐江郡浔阳县,不久陶丹便因病去世了。

陶丹离开人世后,生活重担全部落在湛氏肩上。失夫之痛与家道的没落,并没有使这位年轻柔弱女子却步。她带着重孝将丈夫的灵柩运回鄱阳老家安葬,然后挑起了培养和教育儿子的重担。

她日织麻、夜纺线,换回钱粮供儿子读书。她自己则节衣缩食,常常是一边劳作,一边伴读,陶母湛氏将劳作后的全部时间用来教育儿子。她认为,孩子的品格是从幼年就开始形成的,课子不严,教子不紧,将会贻误孩子的一生。她教育儿子爱惜光阴,崇尚勤劳。

湛氏小时候受过一点启蒙教育,是个有少许文化的女子。她深知读书的重要,因而省吃俭用,以自己纺纱织布的微薄收入供儿子读书。可是,陶侃生性贪玩,读书不用心,这可急坏了母亲湛氏。

有一个下雨天,由于家无斗笠、雨伞,陶侃没法上学,便蹲在母亲的织布机旁玩。陶侃眼睛盯着穿来穿去的梭子,甚是好奇。湛氏见状,灵机一动,停下织布机,把小陶侃拉到身边,轻声细语问陶侃,老师教了什么课文,陶侃说老师教读,湛氏就让儿子背出来。陶侃便天真地叽叽喳喳地背诵,当背到“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湛氏叫陶侃停下,让他解释,陶侃想了半天,结结巴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湛氏因势利导地指着手里的织布梭子启发,使陶侃懂了借光阴用功读书的道理。从此,他发奋苦读,结果不负母望,一举成才。

东晋元帝大兴元年(318),陶母湛氏病殁,享年75岁。她去世后,人们遵其遗嘱,将其葬于新淦县城十字街右(今新干县城金川镇十字街2号),享年75岁(其碑石珍藏在新干县博物馆)她以贤良的秉性和教子的良方,在妇女界树立了一块永不褪色的丰碑,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贤母之一。 后人为纪念陶母教子惜阴苦读的精神,在湛氏故宅旁筑有陶侃读书台,其下为洗墨池。后又在读书台附近兴建了“惜阴书院”、“金川望江楼”。欧阳修、王安石、苏轼、杨万里、文天祥、解缙等都到此游历并赋诗赞誉“陶母教子”。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03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本文转自:江西日报本报新干讯 (全媒体记者李歆 特约通讯员罗小群)“这条排水沟由明沟改造为暗沟后,既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又排除了安全隐患,真的要感谢‘五长’的协调努力!”近日,新
2023-06-06 03:46:00
...就有人容易“路怒症”上头,做出不理智的事。8月29日,江西新干县人民法院公布了这样一起案例。2023年3月16日20时许,被告人陈某驾驶小车从新干县县城往金川镇庙前方向行驶,
2023-08-30 08:25:00
本文转自:江西日报奏响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协奏曲”——新干县持续做实“三链”提升发展质效本报全媒体记者 李 歆被纳入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名单的新干县,今年以来,以“
2024-04-19 02:39:00
江西日报社大江大数据显示,7月24日,大江网《问政江西》共计收到帖文230条,其中,南昌市新建区教体局、南昌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景德镇市珠山区住建局、上饶市广丰区公安局交警大队
2024-07-26 06:41:00
江西日报社大江大数据显示,2月4日,《问政江西》共计收到帖文184条,其中,南昌市轨道交通集团、南昌市新建区建设工程质量监测中心、江西新建经开区管委会、南昌县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2024-02-06 06:53:00
卡友修车被坑1.7万,当民警面拆轮子,官方介入,江西再遭打击!
...足以见得一件负面事件对于一个地区的影响力。而最近,江西一连串的报道,大有“弯道超车”的意思。最早,是去年“鼠头鸭脖”事件,随着最终的调查结果出炉,鸭鸭终于沉冤得雪,鼠鼠也能含
2024-04-03 11:35:00
...献给了他钟爱的人民警察事业。他就是“吉安好人”——新干县公安局金川镇派出所协警程龙圣。2006年12月20日,程龙圣通过了新干县政法委招录公安局巡逻协警员考试,后被录用到金川
2022-12-22 09:10:00
路过口渴,借点水喝!新干一男子盗窃被刑拘!
近日家住新干县界埠镇莲塘村的李奶奶回到家门口的时候发现一名陌生男子从自家院内走了出来刚要开口询问却被男子一句“路过口渴,借点水喝”打消了疑虑一开始李奶奶也并未多想因为她的房子就在
2023-04-22 13:36:00
...记者郭文宇)手机扫码,分类投放……近日,家住金川镇新干县滨江首府的王阿姨来到小区垃圾分类积分兑换驿站,将平日收集的废品投进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不一会儿,她的手机小程序便弹出一
2024-05-22 09:3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国际友人到访无棣古城 李之仪诗词架起文化交流桥梁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芳近日,来自俄罗斯、尼泊尔等国家的国际友人到访山东省无棣县,参观了闻名遐迩的无棣古城及其中的李之仪文化馆
2025-10-23 21:51:00
【大风影像】藏在秦岭北麓的元代建筑——化羊庙
化羊庙始建于宋,坐南面北,明宣德元年(1426年)至清宣统二年(1910年)曾多次重修,原建筑自头天门始,倚山逐步上升
2025-10-23 22:23:00
重走支前路 | “打完这一仗,我就回家” 她用一生守候丈夫这句话
大皖新闻讯 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里庄严肃穆,22.5米高的烈士纪念碑直插云霄,“淮海战役双堆集歼灭战烈士纪念碑”鎏金大字在秋日厚重的阳光下熠熠生辉
2025-10-23 23:01:00
重走支前路 | 淮海战役期间,543万民工踊跃支前
大皖新闻讯 10月22日,安徽国防动员“重走支前路”主题活动北线寻访组来到淮北临涣,参观了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 据悉,淮海战役期间
2025-10-23 10:08:00
百岁将军归故里,红色基因永传承
河北新闻网讯 “我能活到100岁,是替牺牲的战友们看一看这和平盛世!”这句深情告白,来自原驻石部队某部副政委潘宗道将军
2025-10-22 14:07:00
重走八路军总部在山西的抗战之路(十四) 千年古镇的荣光
三不管岭1938年2月23日,从洪洞马牧出发前往太行山的八路军总部机关,在朱德总司令和左权副总参谋长的带领下,到达府城镇
2025-10-22 18:25:00
源于民间的狐突崇拜
【狐突庙】狐突庙名列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位于太原市清徐县西马峪村,为纪念春秋时晋国大夫狐突而建。庙始建于金明昌元年(1190)
2025-10-22 18:55:00
重阳节是秋季除中秋节以外的又一个重大节日,在山西大多数地方称“过重阳节”,岢岚县等少数县称“游重阳节”。从旧志记载看,过重阳节时
2025-10-22 18:55:00
独上山城思寂寥,英雄千古恨难销。鸣蛙尚产居民灶,惊马空留义士桥。齐洞僧归云冉冉,汉宫人去雨潇潇。堪怜此地多离乱,莫向明时负酒瓢
2025-10-22 18:56:00
北宋皇陵“上新”,陵区高粱“走红”
大河网讯 深秋时节,天高云淡,巩义宋陵,再度走红。永泰陵、永裕陵陵区内的高粱,用渐浓的殷红色、低垂的穗子,与神道两侧的石像生进行着一场穿越时空的千年对话
2025-10-22 15:52:00
3600年城址不移:在郑州,与“最早的大邑商”深情对话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1950年的秋天,考古学家韩维周在郑州二里岗偶然发现了绳纹陶片和磨光石器,这不经意的俯首一拾,犹如投入历史长河的石子
2025-10-22 16:23:00
武当太极文化研究添重磅新证 清代《张氏履历》现世!揭秘张三丰后裔踪迹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朱江)2025年国际武当太极文化节即将启幕,“太极祖庭”武当山再度聚焦全球目光。10月21日,十堰市张三丰历史文化研究会对外披露
2025-10-22 08:58:00
一件华服见证庐山百年对外交流情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王祺)10月17日晚,江西庐山牯岭镇卫斯理别墅灯火通明,一场温馨的移民融入活动在此举行。现场,庐山地方文化研究爱好者陈晖收到了一份漂洋过海而来的特殊礼物——一件百年手工中式女装
2025-10-22 06:26:00
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10月20日,由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河北美术馆、河北省文化和旅游研究院承办的“彩墨生辉 古壁乾坤——河北古代壁画艺术精品展”在河北美术馆开展
2025-10-21 08:23:00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0月20日发布“晋阳古城二号建筑基址复原研究”成果,考古人员对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龟头屋建筑遗址进行复原
2025-10-21 19: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