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接上文 在英国和芬兰援助下,爱沙尼亚军队反扑,白卫军逼近彼得格勒
5月18日,红海军计划在科波尔湾实施侦察,如果顺利将会对进行登陆的敌军部队实施炮击。凌晨5时,编队出发,共有1艘战列舰(“安德烈-佩尔沃兹万内”号)、1艘驱逐舰、4艘扫雷舰和2艘巡逻艇。由于锅炉出现故障,出发不久,战列舰就被迫返回喀琅施塔得。舰队指挥官命令驱逐舰继续行动。10时10分,驱逐舰在科波尔湾发现英国1艘巡洋舰和3艘驱逐舰。为了掩护低速的扫雷舰(10节),驱逐舰也降低了速度。双方在距离32链开始炮击,不过英军的炮火似乎准头不够。驱逐舰“加夫里尔”号没有让英国军舰接近扫雷舰。13时25分,红海军舰艇到达己方雷炮阵地,英军停止了追击。战斗中,驱逐舰发射了300余发炮弹,自身没有被命中,只是对方弹片造成3名舰员受伤。
5月下旬,英国又陆续开来1艘巡洋舰、1艘供应母舰和几艘潜艇,这样英国分舰队实力达到3艘巡洋舰、8艘驱逐舰和5艘潜艇。
5月19日,斯大林作为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代表抵达彼得格勒。5月21日,彼得格勒宣布戒严,联共(布)中央发出“保卫彼得格勒”的号召。
1912年的战列舰“安德烈-佩尔沃兹万内”号
5月28日,白卫军部队抵达加特契纳,6月初到达罗普沙、奥拉宁鲍姆和红山炮台一线,不过没有攻占这些地方。与白卫军相比,红军在人力资源上还是具有很大的优势。在白卫军进攻前,红军彼得格勒军区作战部队、后勤部队以及预备军人总数有192529人,其中在纳尔瓦-普斯科夫方向有86879人。5月30日,爱斯特兰集团军解散,部队编入第7和第15集团军。 6月5日,爱斯特兰劳动公社在卢加宣布解散,原爱沙尼亚红军整编为爱沙尼亚步兵旅(笔者注:10月5日改为爱沙尼亚步兵师)。
5月27日,第7集团军在战线右翼发起反攻,舰队(笔者注:出动了1艘战列舰、1艘驱逐舰、2艘护卫舰和1个扫雷舰大队)受命掩护科波尔湾东北部侧翼并协助进攻。31日,红军波罗的海混成师继续向别公察-科特拉一线进攻。就在同一天,战列舰“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用自己的12门305毫米主炮对正在科波尔湾用炮火支援尤登尼奇白卫军的英国舰队猛烈开火。根据红海军的记录,在距离47链击中了英国1艘驱逐舰。在被击中后,英国舰队立刻掉头撤退。
6月4日,白卫军在步兵第6师右翼集结重兵开始反突击,红军不得不撤退。同一天17时,驱逐舰“阿扎尔德”和“加夫里尔”号在科波尔湾入口发现1艘英国驱逐舰,经过半小时多的追击没有收获开始返航。17时33分,两舰返航。17时37分,发现5链距离有潜艇的指挥塔,两舰于是开始炮击。在躲避炮击中,英国潜艇碰上了自己的雷区沉没,为此舰长涅斯维茨基(Н.Н.Несвицкий)和导航官博戈夫(С.Е.Богов)获得红旗勋章。
1918年4月的驱逐舰加夫里尔号
6月5日,芬兰伊诺炮台(8门305毫米、8门254毫米和4门152毫米海岸炮)的305毫米岸炮对喀琅施塔得进行了3次挑衅射击。6月11日,红军喀琅施塔得第1要塞团和步兵第105团的1个连叛变,使得白卫军向红山炮台方向推进了7-8千米。当天晚上,驱逐舰“阿扎尔德”号和“加夫里尔”号在驶往喀琅施塔得途中与英国驱逐舰发生交火。6月12日,白卫军占领了科瓦希,距离灰马炮台和红山炮台仅7-8千米。而就在这一天,喀琅施塔得要塞第2团和步兵第105团叛变。
此时白卫军北方军共有5500人,装备6门火炮和30挺机枪;爱沙尼亚第1师位于纳尔瓦北部的芬兰湾沿岸;爱沙尼亚第2师4000人位于普斯科夫河地区。
红山炮台254毫米海岸炮
红山炮台是当时一座完全现代化的濒海炮台,有2个305毫米炮兵连、1个254毫米炮兵连以及其他口径火炮炮兵连。炮台弹药充足,有自用的发电站、探照灯、混凝土掩蔽室、仓库等。炮台的主要交通线沿海岸延伸,有铁路和公路通往奥拉宁鲍姆以及彼得格勒。
炮台有圆周射界,射程达到24千米,可以用岸炮控制科波尔湾东部、炮台前水上滩头阵地的整个宽度、北岸(芬兰海岸)的绝大部分地区,并能在很大程度上控制通往炮台的陆上要冲。
而在红山炮台偏西的并紧靠海岸的灰马炮台与之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火力配系。灰山炮台有2个小口径炮兵连,共装备5门120毫米炮和3门152毫米火炮。两者是一个作战整体,是喀琅施塔得左翼和战线右翼的主要支撑点。
如果一旦失去这个要点,白卫军可以使得战局发生根本性变化:突破喀琅施塔得要塞左翼防区;陆上战线右翼直指奥拉宁包姆;通往喀琅施塔得要塞海上通道被打开;喀琅施塔得要塞区域及各炮台、奥拉宁包姆及后方一些地段都处于红山炮台305毫米岸炮轰击范围之内。
红山炮台位置示意图
为了防范海上的入侵,早在1918年11月17日和21日,红军“纳罗瓦”号布雷舰在驱逐舰“轻巧”号和“准确”号以及扫雷舰“鱼镖”号掩护下,在通往喀琅施塔得的要道上敷设了雷阵,共布雷470枚。红军在红山炮台和灰马炮台所控制沿着南岸的海面上留下一条航道,作为大型军舰的主要航道。这个后来又经过修补的雷阵,保证了波罗的海舰队的内部作战地带,只留下红山广阔水面供大型军舰机动之用。而红军的舰队则不受海域限制,可以定期派遣舰艇到西部,开展如下作战行动:支援红军侧翼、敷设攻势雷阵、在出海航道上检查扫雷情况以保证己方舰艇能自由机动。
虽然雷阵的敷设使得波罗的海舰队获得了一定的机动作战能力,但从整个地理位置来说舰队情况却是困难重重。
首先来说,从斯提尔苏金到谢斯特罗列茨克一带芬兰海岸可以看到整个波罗的海舰队作战地带。芬兰军队的观察所装备当时较好的光学仪器,监视着舰队的舰艇的最细小活动,在晴朗的日子里,甚至连大型军舰开始冒气这样的小现象也能看到。
海报-我们不会把彼得格勒让给你们
其次,芬兰的观察哨和英国舰队之间有可靠的通信,使得他们不用无线电报也可以获得红军舰队出航的消息,因为红军扫雷舰出航扫雷在海天线上冒出烟雾已成为多次发生的通常情景。由于敌方有可靠的观察和通信,可以将自身巡逻舰艇置于红军观察范围之外,一旦发现红军舰队出航,就可以立刻展开这些舰艇。
再次,几乎当时红军波罗的海舰队整个作战地带都处于芬兰海岸炮兵射击范围内。虽然当时芬兰还没有宣战,不过普莫尔和伊诺炮台却经常射击红军舰艇。
最后,从雷阵向北的通道(在芬兰领海内)仍被芬兰军队所控制,敌军的鱼雷艇和布雷舰艇沿岸穿越通道。因而,波罗的海舰队雷炮阵地右侧暴露无遗。
由于存在上述困难条件,因而红山炮台在彼得格勒海上要冲的防卫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正因为它的重要性,白卫军对此一直魂牵梦萦,1918年8月20日红山炮台152和254毫米炮兵连弹药库发生破坏性爆炸即能说明问题(笔者注:这次爆炸使得3门152毫米火炮和4门254毫米火炮受损,彻底损坏了1门254毫米火炮)。这两座炮台一共有76-305毫米岸炮33门(笔者注:此时“红山”炮台有25门火炮-具体为8门305毫米、8门280毫米、6门254毫米-原有8门、3门152毫米-原有6门)。
1919年5月在机场的侦察航空兵第37支队的英制索思罗普飞机
未完待续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2-23 11: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