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财经

印度人口超过中国,中国人生育成本有多高?

类别:财经 发布时间:2023-04-12 13:49:00 来源:财经大健康

户籍、就业、医疗、教育、养老,各个都与生育相关,也相互制约

文/ 袁建胜 高頔

编/ 朱弢

印度人口超过中国,中国人生育成本有多高?

图/Pixabay

联合国预测印度人口可能在2023年4月14日,达到14.2577亿,超过中国成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

然而,印度每10年才收集一次人口数据,原定于2021年进行的最新人口普查因新冠病毒大流行而未能如期完成,这个国家到底有多少人目前印度政府还未公布。

有媒体指出,20世纪下半叶,印度一直保持着快速的人口增长,年增长率达到2%。自1947年独立后,印度人口增长了超10亿,并且预计在未来的40年里还将继续增长。

不过,印度经济监测中心(CMIE)数据显示,印度适龄劳动力人口中只有40%在工作或者愿意工作。女性因生育和照顾孩子,仅有10%的印度适龄妇女进入了劳动力市场,而在中国这一数字是69%。

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 年中国人口统计为14.1175 亿,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出现61年来首次负增长。

在2023年全国“两会”上,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成为热议话题。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原副主席姚爱兴指出,随着养育成本增加、教育焦虑蔓延、经济环境和劳动就业压力大、女性工作与家庭冲突加剧、子女养老需求降低等,90后、00后一代推迟婚育、不婚不育现象越来越多,“不想生、不敢生、不能生”问题日益突出。

对此,代表委员们从完善生育津贴、加强税收补贴、增设普惠制托儿机构、免除学费、保障单身女性生育权等多个方面,建言献策。

到底是什么限制了中国人的生育力?《财经》记者曾多次就生育问题做过采访和调研,节选部分以飨读者。

No.1

婚配的窘境

2018年七夕之前,河北沧州市某县地税局29岁的公务员尹成又失恋了。

这是他第三任女友,邻县的公务员,经人介绍两人相处了半年后,双方家庭开始谋划他们的婚姻大事,谈判几轮后却崩了。这是一场典型的“县城式”分手,婚礼筹备被放弃,恋人成了熟人,再见如宾,没有什么特别的波澜。

尹成在该县的农村出生、长大,父亲做过村主任和支书。他读完大学考取了公务员,在职期间又读了研究生,父亲早早在县城里买了一套房子。尹成这次分手的女友是独生女,女方家里要求订婚当天要带上20万元现金彩礼,还要在邻县再买一套房子,方便未来就近照顾岳父母。尹成月工资不到4000元,家里也没有能力为他购置另一套房产。

在县水利局工作的刘辉对朋友尹成的分手不觉得可惜,县城里一套房子动辄七八十万元,女方再要一套房子过分了。“彩礼嘛,农村和县城一样,男方出个18万、20万元,家庭条件不好的女方可能会留下几万块,一般是把这些钱给女儿支配,比如买台汽车和嫁妆。”刘辉说。

这两年一直在村里挂职参与扶贫工作的刘辉说:“先别说生孩子,现在25岁左右结不了婚的小伙子,在哪个村里没有一二十个?”唐山农村的一名乐队老板刘庆林对《财经》记者表示,当地婚姻成本也是如此,一套县城的房子加彩礼也要100万元左右。刘庆林的乐队专为农村婚嫁葬礼演出。

费孝通1938年在著作《江村经济》中就指出,彩礼是男方家庭对女方家庭因婚配丧失劳动力的一种补偿,女方家庭又通过嫁妆的形式,将资源注入新家庭。随着经济发展和资产丰富,如今在彩礼之外,男方为新家庭购置车辆和房产,扩大了“彩礼”这一资源代际传递的内涵。

在尹成和刘辉所在的县,婚配成本过高有多种因素:既有择偶及分配范围受限,女孩外出打工较多等客观原因,也有计划生育导致当地男女比例失调,以及女性权利缺失等主观原因。

根据河北省统计局公布的数字,2016年该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万元,据此估算,一个拥有3个劳动力且有男孩的农村家庭,为结婚配置20万元彩礼需5.6年,再加一栋县城的房子需要28年。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妇联原副主席崔郁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曾表示,有30.4%的女性在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上,和80.2%的女性在宅基地使用权证上,没有登记姓名。无论是分配还是继承,在土地和房产等重要家庭资产方面,农村女性都处于非常显著的不利地位。

女方在未来养育孩子中也将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也更有动力以彩礼和房产的形式,在新家庭占有一席之地,彩礼价格的提升,又反过来形成男性婚配的障碍。

“生育总精力”是围绕组建新家庭和生养孩子展开的,资产、时间、劳动力与亲情等不可或缺要素的混合配置,在农村家庭总体收入有限的情况下,“生育总精力”成本的提升,让它愈发呈现出稀缺的状态。

婚配的窘境是延迟婚育的重要前置条件,中山大学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副研究员钟晓慧对《财经》记者介绍,1990年至2017年,全国平均初婚年龄从21.4岁提高到25.7岁,平均初育年龄从23.4岁推迟至26.8岁。

一直以来,农村及流动人口“超生游击队“的形象深入人心,他们普遍被认为是对生育率贡献最大的群体,实际的情况则恰恰相反。北京大学中国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社会学系教授郭志刚对《财经》记者介绍,农村是2005年之后生育率下降最大的区域,流动人口的生育率也大大低于全国总体生育水平。

No.2

清贫限制了生育力

七夕那天,佳文本来的计划是下班和老公一起吃个饭,或者再看个电影,但她下班已经是晚上7点多了,丈夫进家门的时间是23点58分。

佳文来自河南,和丈夫2014在北京结婚,他们都是典型的县城少年,读完大学在北京闯荡,当时婆家出了10万元,佳文家掏了30万元,加上两人的积蓄,贷款110万元买了房子。老公很要强,起早贪黑地工作,三年后把岳父出的钱都还上,女儿也出生了。婆婆开始时畏惧到北京来生活,宁愿出钱给孙女请个保姆,一年之后,她还是来了。“保姆总不如自家人照顾的更好吧。”佳文说。“这也是我们觉得亏欠婆婆的地方,因为孩子让他们两地分居。”

佳文夫妇都是铁定不要二胎的工薪族,女儿身上每月约5000元的消费已是负担不轻,一旦怀孕在公司里又会被贴各种“标签”,生育期间工资减少至少一半。“我算是不错了,产假期间每月还能有2500元,怀孕后我加了不少微信群,里面一些妈妈产假都没有收入,想生二胎的恐怕都不到5%。”佳文说。

也是因为经历过回归职场的艰难,“北漂”李可和佳文一样坚决不要二胎。

“几年前为了能在北京安居落户,已经掏空了双方父母的家底。儿子的日渐长大,幼儿园和各种特长班的花费也让我们吃不消,还需要还房贷。”李可说。为了减轻丈夫的压力和自己顺利回归职场,李可的公公婆婆从老家来到北京帮忙。四个大人一个孩子,挤在一套两居室里。

如果生二胎,就要换房子,车也要换大的,经济重担都压在丈夫一人身上,老人年纪大了,照顾孩子的精力有限,李可自己又要面临一场“职场断裂”:“我好不容易熬出来了,肯定不会再入一次坑。”

与农村不同,在都市里生活的年轻人与原家庭有着较为清晰的界限,距离不但加剧隔代照顾孩子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成本,在突出着情感链接的同时,也隐藏对养老的担忧。

在县城和乡村里,大家庭向新家庭透支性转移资源的过程,同样在都市流动的新中产阶层中发生,双方家庭不仅更有意愿出巨资为下一代买房,也不惜千里迢迢投入劳动力,为孩子照顾下一代。

钟晓慧说:我们首先应追问,为什么中国父母是这样的境况?这与养老保障不足有直接关系,父母给成年子女买房、带孩子,某种程度也是给自己投资一份亲情和保障。

在城市里买房实际也主要是男方及其父母的责任,这既是女性权利缺失的原因,也是结果——同农村一样,城市女性在家庭和生育的付出,同样要求与之平衡的房产以及它所确认的婚姻与生活稳定性——这种不平衡也会延伸到作为独生子女的女方家长的养老问题。

从结婚到生育,从农村走向县城再到都市,在过去的40年里,这是两条互相纠缠的路线,一代人的运行轨迹,都为下一代的未来打下基础,成本也随着这种流动越来越高。

在佳文和李可这里,一代家庭的资源已经远远不足,不得不将两代家庭的“生育总精力”紧密绑定在一起。

No.3

子宫保卫战

文思在和《财经》记者聊了4个小时后赶回家,丈夫、保姆带着哭得眼睛通红的小女儿在电梯口列队迎接。

文思32岁,是3个女儿的妈妈。每天晚上睡觉时,只有大女儿肯安稳的躺在床上,丈夫和她各自在客厅和卧室里捉住尽力挣扎的“一只”,交换幽怨的眼神:生这么多,都怪你。

同样是“北漂”,文思是少数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突破“生育总精力”稀缺状态的妈妈。重点师范类大学毕业,结婚前曾是教育培训机构的老师。虽然自己是高考的受益者,也从事教育工作,但她不想孩子再走这条路。

文思说,这样的教育体系成本高昂,回报却有限——以透支孩子学习兴趣和动力为代价,通过各类打分体系的筛选,最终只能勉励维持父母已经完成的城市化迁徙和阶层提升。

《北京遇上西雅图》开拍的2012年,文思动用家庭的部分资源,赴美国生产大女儿,一年后的春天,那部上映48天的电影以5.2亿元的票房刷新了当时的国产爱情片记录。同样让人们感兴趣的是,众多像文思这样赴海外生子的妈妈们所铺陈开来的故事背景。

一年半后,文思发现自己再次怀孕时已经12周,她和丈夫决定生下孩子。根本不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意外”让她也没有多少选择,文思陆续在美国生下二女儿和小女儿。

尽管家庭条件算宽裕,3个孩子的养育压力也是实际存在的,丈夫也因此辞职回家和文思搭档带娃。文思和丈夫“保卫子宫”的行动,并非情绪之举,它还触发了一个让别人看来很意外的结果——成为文思创业的动力。

2015年,当时还是文思自己在家照看两个女儿,她一周三次亲自去北京新发地市场为孩子们选购食材,邻居和朋友也找她代购,作为感谢往往会多付一些钱。文思发现,一周下来代购的盈余已足以支付家里的所有食物开销。

这是一桩不错的生意,她尝试扩大规模,除了零散销售也为一些超市和餐馆提供果蔬生鲜。为了应对不断扩展的业务,她在新发地租了一间冷库,每天凌晨三四点她都要赶到新发地,亲自挑选和进货,安排工人包装入库再发货,一直到早上九点多。

在生育这个问题上,文思的角度是“完整的女性权利”,围绕在女性身上的认知乃至偏见和歧视,都在加重她们的生育负担,家庭、职场与财产也都是它们发生的场域。

文思以妈妈的身份开始创业,不但理解了女性背负生育与职业的双重艰难,也理解了企业主“左右为难”的局面:“男性员工不论是否有孩子,都会是一个完整的劳动力,如果女性员工有了孩子,那实际上只能算半个劳动力。”

社会舆论和传统观念同样对已育女性带来压力。让文思愤愤不平的是,丈夫抱着女儿出门散步十分钟都能获得小区居民的一致赞赏,她抱着女儿出门只会被夸奖“命好”,有一个愿意带孩子的老公。

“为什么要求女性能顾家还得工作,都要是‘超人妈妈’,丈夫只要不吸毒不嫖娼不家暴就是好丈夫了?”

文思总结,她身边的多子女家庭大多具备三个特点,首先是夫妻双方父母家庭能够给予“锦上添花”的支持,至少不增加新家庭的养老负担。文思的父母曾是央企职工,婆婆是医院返聘的医生,长辈们身体健康且拥有稳定的退休保障。其次是多子女家庭中丈夫都乐于参与到育儿之中。更重要的一点是,夫妻双方至少一方拥有自己的公司,“生意可能没有以前好做,但是底子还在、家里没有经济压力” 。这意味着更加丰裕的收入,能够为“生育总精力”持续输入资源。

对城市职场女性来说,工作与养育孩子之间的矛盾,是她们身上的主要负担。要想城市女性的释放生育信心,在钟晓慧看来,公共政策及资源供给方面,存在两个层面的缺失。

一个层面是政府,托幼(0-3岁)普惠型的服务体系处于稀缺状态,市场的托幼服务价格非常高昂,因此需要个人和家庭投入很大经济、人力、时间等成本。此外,社区互助也是目前国内没有开发的托幼保障资源。“我几乎没有听过在中国哪个城市里的社区,父母之间互相帮忙带孩子成为一个常规做法,但在韩国和英国是有这样的志愿互助组织,也有规模不大但是成形的社会组织提供育儿协助服务。”钟晓慧说。

另一个层面是育龄女性在劳动力市场就业和晋升时受到歧视,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之后情况更严重。

钟晓慧认为可以从三个方向探索。首先是补偿企业用工成本,比如政府制定减税、补贴措施,协助建立短期顶替轮岗制度等。“让企业完全承担责任,甚至谴责其不道德、不负责任的歧视女性并无助于解决问题。”

其次是通过建立父亲产假等激励措施,鼓励男性更多投入到家务劳动和儿童照顾之中,而不仅仅只是往家里交钱的角色。

第三是全社会承认女性在家务劳动和育儿付出的价值,为女性提供切实法律保护和福利支持。比方,为女性重返职场提供各项支持、切实保证女性的就业机会等,对家庭付出的女性能够获得补偿和帮助。

“当然还有其他思路,就是孩子的抚养及教育国家全包了,完全不需要夫妻来管。这只是理想状态,并不现实。”钟晓慧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16 18:45:1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大家怎么就不愿意结婚了?
...心研究员於嘉教授撰写了《何以为家:第二次人口转变下中国人的婚姻与生育》(以下简称《何以为家》)一文,分析了结婚登记数连年下降的时代背景和原因。於嘉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推动中国
2023-06-30 18:31:00
超越中国成第一人口大国?问题是印度自己也不知道有多少人
印度人口到底会在哪天超越中国?这或许永远是一个谜,因为印度政府手上也没有最新的统计数据。随着中国和印度的人口都在14.2亿上下徘徊,按照不同的计算方法,时不时就有消息传出“印度人
2023-04-20 10:08:00
联合国估计:到2023年年中,印度人口将比中国多290万
...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到2023年年中,印度人口将比中国多290万。当地时间2022年10月23日,印度卡纳塔克邦,人们走过班加罗尔的一个市场。视觉中国 资料图据路透社报道
2023-04-19 18:10:00
急了!生娃就发钱,已经蔓延到一线城市了
...100万,且创下了1962年以来的新低。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中国人口出现负增长,但自此之后便一路走高。直到2000年时
2023-01-14 08:37:00
印度这个城市直接和中国上海叫嚣,中国拿出实景后印度哑口无言
...拿孟买和中国的上海做出了严格的对比之后竟哑口无言。中国人虽然低调但是不代表中国人不行,印度在什么方面都很高调然而事实给印度人深深的上了一课。返回搜狐,查看更多责任编辑:
2024-11-29 18:44:00
观察|越南人口官宣破亿,人口红利还是潜在危机?
...市场、更多的技术工人、以及对外资更具吸引力的形象。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许利平也撰文分析称,一个国家拥有了一定人口规模,形成“人口红利”,能给工业化、现代化
2024-01-06 09:45:00
“第一人口大国”的头衔终于要落到印度头上,它能否承载这个国家的雄心?
...关于全球人口趋势的报告中称,印度在今年年中将会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但是,相较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去年超过旧宗主国英国、跃居全球第五时的欣喜,此时的印度
2023-04-23 14:02:00
蔡昉:失去第一人口大国的头衔意味着什么?
...的第二号人口大国,在人口总量上一直紧追中国,因此,中国人口总量达峰和负增长的必然结果便是几乎没有丝毫时间迟滞地把“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头衔拱手让给印度。联合国最新的人口预测的
2023-04-12 12:53:00
印度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是红利还是挑战?
...列人口统计研究显示,2023年4月中下旬,印度人口已超过中国的14.1亿,成为全球人口第一大国。印度总理 莫迪:“印度是一个有着年轻人口的古国。”6月,作为新任人口第一大国总
2023-07-12 14:14:00
更多关于财经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