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位于济南市长清区的大峰山景区,风景优美。那里挨着齐长城,不仅是游览胜地,也是长清区最大的生态公益型国有林场。自2002年张传林接过父亲的接力棒后,每日“钻山沟、爬树林”,二十二年如一日地守护着家乡的这片绿色资源。
跟随父亲的脚步,他选择上山做护林员
张传林是长清区孝里街道南黄崖村人,村子周边的大峰山、五峰山、石岭子、凤凰山连绵起伏,山地孕育了葱郁的林果树木,林木滋养了依山而居的村民。为了保护这片惠及村民的山林,张传林接过父亲的接力棒,成为了一名护林员。
“那时候大家对护林员的职责了解得少,护林防火的意识不强,我又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村里邻里乡亲的都信任我,这是件好事,保护好山林,大家都能够受益。”张传林说。
张传林的父亲就是大峰山林场的一名老护林员,早些年他的父亲母亲住在山上,他就带着妹妹住在山下,上山找父母才能见上一面。2002年,他的父亲患病去世,张传林带着对这片山的感情和父亲的心愿,上山代替父亲,子承父业,正式成为大峰山林场的“新”护林员。
走在山林里,聊起自己的工作,不太爱说话的张传林有些兴奋,他在前面带路,对上山的路线如数家珍,走哪里可以快一些,走哪里可以遇到水潭,走哪里有一片树林,他都清楚,甚至哪里少了一棵树苗,他都能一眼看出来。
“我就是喜欢跑、喜欢在山里转,每天转山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快乐。”张传林说,现在他每天至少巡山2次,一般早晚各一次,每巡逻一次都要花费2个小时。在防火的重要时期,因为害怕着火,他每天晚上都要四处看看,一直到9点半到10点,确定没有火情才敢回屋睡觉。
22年,大部分时间需要克服孤独与山林为伴
护林员的工作常年待在山上,所以在大峰山林场最高的山顶上有一座50平方米的屋子,一张床上铺着几层厚被子,一台电视机,一个煤炉子……这是张传林的办公室,也是他的“家”。
最初做护林员,山顶是没有电视机的,有时候水、电都不通,还人迹罕至,30岁出头的张传林每天都要到山半腰的峰云观挑水。来回3公里,每天2趟,一个来回耗时一个半小时。平时,山顶寒冷,需要烧煤取暖,从山脚下的大峰山林场办公室挑煤成了他的家常便饭,每趟挑60个煤球,可以烧3天。下雨下雪天路滑,他只能挑天气好的时候多挑点备用着。
或许就是在那段时间,张传林找到了克服孤独和恐惧的秘诀。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与山林为伴。
实在孤独的时候,张传林就会打开收音机,或者看一本书熬过去……
前几年,山林里有一只狗一直跟着他,他觉得有趣给它起名为“黑豹”。无论张传林走到哪里,“黑豹”都会乖乖地跟在身后,但是没过多久“黑豹”也走了,张传林笑着说,“也许是狗也觉得寂寞”。
2012年11月份,大峰山林场在山顶上安装上卫星接收器,安装了一台14英寸的电视机,他的生活总算多了点乐趣。
“一天不上山心里就惦记” 他把山林当作了自己的家
在人多的时候,张传林的话也多了起来,遇到中老年驴友,他会多提醒两句:不要走远走深了,山里没有信号。更多人愿意跟他问路,喊他介绍,这时候他就停下来,耐心地讲解。
大峰山上多柏树,哪种树易燃,哪种树容易被人当作柴木的原料砍伐,哪种树容易遭病虫害,这些张传林都烂熟于心,谈起来如数家珍。常年的巡山工作不仅让张传林对每个山头的植被种类了如指掌,也让他总结出了一套护林防火的规律和经验。
“早晨的火情隐患是最小的,山上有头一天晚上的露水,还有晨雾,火不易着,这个时间段要严防,看严防火检查站,杜绝火种进山。到了上午十点以后,树叶草叶都干了,温度也上来了,隐患就高了,尤其是秋冬季节,干枯的草多,一点儿火星就能引着,就需要双管齐下,既要杜绝火种进山,也要全面巡防排查隐患。”张传林说道。
据悉,大峰山林场总面积866公顷,森林覆盖率99%,从2002年开始,张传林就一个人守护着866公顷的山林。这些年里,他所管辖的林区没有发生过一起盗窃林木案和火灾事故。从2002年到现在,张传林走了近22万公里,磨坏了多少双鞋子,他也已经记不清了……
22年弹指一挥间,张传林把美好的青春献给了大山,“我是土生土长的山里人,是大山养育了我,以后我会一如既往地做好本职工作,守护绿水青山。”他笑着告诉记者,当天的巡山任务还没有结束,他看着远处的山林,加快了脚步……
记者:李焜染 摄影:李焜染 摄像:王春鹏 剪辑:王春鹏 编辑:韩璐莹 校对:冬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9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