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当锈迹斑斑的铁皮被改造成火箭返回舱,当废品厂的工业垃圾摇身一变成为略带科幻感的宇航服。在山东艺术学院、山东千河艺术传媒有限公司、济南乙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短片《造个火箭上九天》拍摄现场,一群00后影视学子用最“土”的科创实践诠释了梦想的重量。
这部由陈艺楠导演、张安琦监制、袁泉制片的短片正在济南紧锣密鼓的筹备,影片中北山村师生拼装“废品火箭”的震撼场景,正是山艺师生扎根麦田、翻遍废品站的真实创作写照。影片讲述北山村学校面临撤并时,特岗教师夏老师带领学生用农药箱废铁皮等材料自制“火箭”,助力贫困女孩文杰圆梦太空的动人故事。
影片通过孩童视角将大国航天梦与乡村教育困境交织,致敬基层教育者的“奉献精神”。据监制张安琦透露:“项目汇聚山东艺术学院5个学院12个专业近60名学生,从剧本打磨到火箭道具铸造,从镜头调度到服装设计,全流程由青年团队主导”。
影片筹备过程中,戏剧影视文学编剧团队基于实践展开深度剧本研讨,通过六轮剧本围读会优化叙事结构。据制片人袁泉透露,剧本围读不仅涉及台词打磨,还协同摄影美术等多部门对拍摄可行性进行论证。演员刘以纯为塑造乡村学生形象,通过系统性观察生活练习与性格化塑造训练,突破播音专业表达惯性,最终实现从"播音腔"到"泥土气"的蜕变。
制片团队在堪景过程中展现极致匠心,每日驱车200公里横跨济南莱芜两地,历时18天实地勘查23处候选场地,最终选定莱芜区具有历史年代质感的村舍场景。勘景负责人张燕表示:"我们既要满足剧本要求的时代特征,还需考量日照角度对光影叙事的影响,最终选景堪称天时地利人和的艺术抉择 。美术指导那宇潇坦言:“我们从废品站淘来的不仅是材料,更是在理解如何用不一样的方式去实现艺术构想,就像故事中的孩子们那样。”团队认真参考神舟五号返回落地仓设计,将锈铁双层焊接再包裹,用亚克力透明板模拟航天服头盔,在低成本条件下实现视觉美学的创新。短片《造个火箭上九天》不仅是齐鲁高校在主旋律视听创作赋能青年跨界实践的成果,更印证了当代青年影人对社会命题的艺术担当。
据了解,短片《造个火箭上九天》拟于2025年9月登陆主流网络平台。导演陈艺楠、监制张安琦表示:“希望这部短片让更多人看到,在黄土飞扬的村庄里,梦想同样能抵达宇宙。”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6-28 11: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