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新民晚报
把握“补习班冷、运动场热”的机遇,委员建议——
抓紧提升学校体育发展水平
“双减”政策的落实,有效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创造了更大的空间。学校体育迅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社会上出现了“冷了补习班、热了运动场”“体育场馆周末爆满”等现象,如何把握体育转热的“机遇”,化解学校体育的发展困境?全国政协委员、静安区副区长龙婉丽建议,采取优化师资配置、加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等措施,促进学校体育发展。
教学资源供给失衡
龙婉丽介绍,学校目前的体育教学资源配置不能满足需求。一方面,随着学校体育课时与体育活动的增加,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强度增加、教学难度增大,体育教师数量不足,教师专业能力也有待提升。另一方面,囿于经济条件限制,许多学校的训练场地和教学器材都离既有目标存在一定差距,场地器材资源匮乏等问题凸显。
按照“双减”政策规定,家长可以选择让孩子接受学校提供的课后服务至下午6时放学,体育活动是学校提供课后服务的重要内容。然而,在实施一段时间后,体育课后服务存在的问题逐渐呈现:许多学校和家长无法立刻转变观念,在课后服务时间段,大多安排学生完成学科课程作业,体育课后服务流于形式,无法真正落地见效。
增强体育教学力量
龙婉丽委员在提交全国两会的一件提案中,对解决问题提出了建议:
优化师资配置,加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探索实行教师动态核编制度,补齐不足教师岗位编制,设置更多体育教师岗位,从源头保证体育师资力量。还可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聘请校外专业人员如校外培训机构教学人员、优秀退役运动员等参与学校体育工作。无论是政府还是学校内部,应加大对学校体育经费投入力度,充分利用多种渠道资源,不断加大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建设的力度。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应逐步恢复向学生及社会开放,缓解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供不应求的矛盾。
在落实学校育人主体责任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学校体育建设。通过开展“参与式”教学课堂、亲子运动会、体育比赛月等活动,为家长提供参与学校体育教育的渠道,逐渐转变家长的体育教育观念,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在学校体育建设中的支撑效能。
促进与校外体育培训机构的协同发展,建立健全体育培训机构的校园准入机制。政府相关部门、社会与学校协同合作共同制定体育培训机构准入校园的具体政策机制,明确体育培训机构具体准入标准,建立学校审批体育培训机构的规范流程,使体育培训机构进入校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落实完善体育课后服务,从国家和政府层面制定相应的政策制度,明确发展模式和目标,出台相应的指导性意见。完善学校课后体育服务政策,包括体育教师专业水平要求、外部资源引进措施、体育培训机构合作模式等政策,建立促进体育课后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和机制。本报记者 江跃中 方翔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12 22:45:1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