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朱祁钰为何不杀朱祁镇?背后的原因令人深思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2-27 22:24:00 来源:戏说三国

朱祁钰明知哥哥不会放弃皇位,也对哥哥多加提防,为何却不杀了他?

朱祁钰为何不杀朱祁镇?背后的原因令人深思

随着近现代大众传媒的进步,以及影视行业的火热,宫廷剧也深入了千家万户。

之前热播的电视剧《大明风华》,更是让人们对明初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有了更深的见识。

但电视剧归根结底还是主要以娱乐性为主要目的,《大明风华》也是如此,它也并没有反映出真实的大明初年。

当然笔者也不是要以“反映历史”为目的批判大明风华。

只不过接下来笔者要以真实历史为视角,带领大家走进这段光怪陆离的大明初年。

朱祁钰为何不杀朱祁镇?背后的原因令人深思

1.缘起

对于朱祁钰的身份,大家可能并不陌生,他是好“圣孙”大明仁宣之治的开创者明宣宗朱瞻基的次子。

朱祁钰出生于宣德(公元1428年)三年八月初三。

由于明宣宗宠爱孙皇后,所以朱祁钰和他的母亲生活得并不如意。

原本朱祁镇继位后,作为一个庶出皇子,朱祁钰与皇位并不会有什么瓜葛。

朱祁钰对此也心知肚明,因此被册封为郕(cheng)王后,朱祁钰一直老实本分的和母亲一起生活在后宫之中。

朱祁钰为何不杀朱祁镇?背后的原因令人深思

按照既定计划,他成年后,就会离开京城,前往自己的封地,生活到死。

即便有了子嗣,子孙也会世世代代生活在封国里,直至明朝覆灭。2.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

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七月,已经强大起来的瓦剌发动了对大明的战争。

他们从三个方位对大明发动了突然袭击,毫无防备的大明边疆护卫部队死伤惨重。

早就有父兄之志且一心想要恢复父祖荣光的朱祁镇不顾满朝文武的反对,宠信太监王振,御驾亲征,反击瓦剌。

此时,自大明立国开始,不论是朱棣也好,还是朱瞻基也罢,御驾亲征都没有失败的记载。

因此信心十足的朱祁镇从一开始就没想过会失败。

然后我们的大明战神朱祁镇同志就这么光荣被捕了。

朱祁钰为何不杀朱祁镇?背后的原因令人深思

同年八月十五日,土木堡之变爆发,明军主力死伤惨重,朱祁镇也于此战被活捉。

英国公张辅等朝廷重臣拒不投降,战死沙场成为了土木堡的亡魂。

消息传到京城后,满朝文武顿时五雷轰顶,没有人能拿出妥善的处理方法。

毕竟至此大明已立国近百年,从来没有面对过如此窝囊的局面。

面对危险,一部分主安派大臣提议迁都,稳定政局。

但这个方法无疑治标不治本,因为皇帝仍在瓦剌手中,大明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名臣于谦站了出来,在他的建议下,朱祁钰成为了监国,朱祁镇年仅三岁的长子朱见深继任皇太子。

这些举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朝政民心,也向世人展现了大明坚决抗战的决心。

可惜朱祁镇本就不是个好皇帝,更没什么骨气。

朱祁钰为何不杀朱祁镇?背后的原因令人深思

在瓦剌的威逼之下,朱祁镇被迫像一个乞丐一样流转于边疆各个城池之中,向守城将领索要财物和粮草。

为了杜绝瓦剌这个“钻墙角”的行为,在于谦等人的建议下,朱祁钰正式登基,成为了大明新一任皇帝。

而那个已经成为祸害的朱祁镇则被尊为太上皇,沦为弃子。

代宗皇帝朱祁钰登基后,立刻发布诏令,禁止各地守城将领送礼给扣门的我朱祁镇,还说朱祁镇其实是个“假货”。

朱祁钰为何不杀朱祁镇?背后的原因令人深思

壬辰,敕谕宣府总兵官、昌平伯杨洪等曰:“皇太后命朕即皇帝位以安天下,尊大兄皇帝为太上皇帝。柰何虏寇往往使人假作大兄皇帝到各边境胁要开关入城,或召总兵镇守官出见。尔等恐堕其奸计,故特驰报。尔等今后凡再有如前项诈伪到尔处,不许听信。”—《明英宗实录卷一百八十三》

这道诏令一出,朱祁镇彻底沦为了弃子,而景泰帝朱祁钰率领军队成功打赢了京城保卫战,获得了百姓的拥护,更让瓦剌觉得朱祁镇这个太上皇从香饽饽变成了累赘。

成为累赘后,瓦剌自然也就没有了继续收留朱祁镇的价值了。

朱祁钰为何不杀朱祁镇?背后的原因令人深思

景太元年(公元1450年)八月十五日,也就是“土木堡之变”一周年纪念日,已经沦为累赘的朱祁镇凄凉地回到了京城。

但回到京城后的朱祁镇也没过什么好日子,刚到京城,朱祁钰就对朱祁镇进行了严密的监管。

朱祁钰将哥哥紧锁在冷宫之中,为了防止哥哥篡权,他不仅派人在宫门中灌了铅,甚至连食物都只能从一个小洞中递进去。

为了切断朱祁镇与外界的联系,朱祁钰甚至不允许孙太后去探望自己这个亲生的儿子。

辛亥,太上皇帝万寿圣节。礼部请令群臣诣延安门行朝贺礼,帝命免行。—《明英宗实录卷一百九十八·废帝郕戾王附录第十六》3.大难不死的朱祁镇

朱祁钰为何不杀朱祁镇?背后的原因令人深思

按常理来说,既然朱祁钰这么防备哥哥,完全可以将他除之而后快。

再不济把朱祁镇贬为庶人或者逐出京城也没什么大问题。

但朱祁钰就是什么也不做,难道他真的太心慈手软了么?

答案当然也是否定的,朱祁钰不是没有动过杀朱祁镇的想法,只是都没有机会罢了。

首先,我们先来讨论一下,朱祁镇是否真的那么十恶不赦。

朱祁镇御驾亲征,因为自大轻敌导致土木堡之变一败涂地,按照常理来说绝对是罪大恶极的。

但御驾亲征是明成祖朱棣和明宣宗朱瞻基一直以来遗留下来的传统。

朱祁钰为何不杀朱祁镇?背后的原因令人深思

朱棣五次亲征漠北,朱瞻基两次巡视边疆。

而此时大明正遭受瓦剌的侵袭,朱祁镇御驾亲征是完全合乎礼法的。

至于土木堡之变的失败,则完全因为太监王振妖言惑众,满朝文武百官也承认了王振这个替罪羊。

甚至就连景泰帝朱祁钰登基之时,在继位诏书中也点名朱祁镇只是“不得已亲征”,而“误陷虏廷”这个结局也是无奈之举。

朱祁钰当年之所以能够顺利继位,靠得就是有人带回来了朱祁镇的一段口谕,要求朱祁钰立刻继位(这当然是假的)。

朱祁钰为何不杀朱祁镇?背后的原因令人深思

但这也宣示了朱祁镇的清白。

会有使自虏中还者,口宣大兄皇帝诏旨:“宗庙之礼,不可久旷。朕弟郕王,年长且贤,其令继统,以奉祭祀。”—《明英宗实录卷一百八十三》

因此朱祁镇回国,朱祁钰不仅不能感到晦气,反而应该张灯结彩,昭告天地,大赦天下。

更何况朱祁钰登基之前只是一个根本就没什么政治根基的亲王,从一开始就没有属于自己的班底,自然也不敢就这么把哥哥废为庶人了。4.老谋深算的朱祁钰

朱祁钰为何不杀朱祁镇?背后的原因令人深思

当时登基称帝之时,朱祁钰的定位就是个“打工皇帝”,因为太子还是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

当时内忧外患,朱祁钰根基不稳,为了稳定大局,自然也不会有什么意见。

而此时朱祁钰已经是一个有政绩、有名望的新皇帝了,他自然不愿意再做什么临时工了。

功成名就后的朱祁钰时刻没有忘记“父有天下,必传其子”。

而想到自己儿子朱见济日后什么都得不到,天下还是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的,朱祁钰心里就如鲠在喉。

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经过几年的励精图治,景泰帝终于在朝中有了属于自己的班底。

更换太子之事也势在必行了。

朱祁钰为何不杀朱祁镇?背后的原因令人深思

为了表达自己的决心,朱祁钰甚至不惜废黜了反对更换太子的皇后汪氏。

除了汪氏以外,满朝文武本就更加倾向于更有治国才能的朱祁钰,为了朝政稳定,他们自然更不会说什么。

但问题是这个问题十分尴尬,朝廷大臣虽然无人反对,但也没有人好意思当面站出来支持。

无奈之下,朱祁钰只好亲自找来司礼监太监兴安。

在兴安的催促下,这件事情最终才有了结果。

众心知不可,然莫敢发言,迟疑者久之。司礼监太监兴安厉声曰:“此事今不可已。不肯者不用佥名,尚何迟疑之有?”于是无一人敢违者,其议遂定。—《明英宗实录卷二百十五·废帝郕戾王附录第三十三》

同年五月初二,朱祁钰正式改任自己的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而朱见深的生母杭氏也因此母凭子贵成为了皇后。

而原来的太子朱见济则被降为沂王。

朱祁钰为何不杀朱祁镇?背后的原因令人深思

眼看自己根基已稳,朱祁钰也动了铲除兄长的想法,只不过很显然他高估了自己在朝堂上的影响力。

同年七月,朱祁钰秘密派遣锦衣卫指挥使卢忠制造了“金刀案”,旨在栽赃朱祁镇在南宫与外臣里应外合,企图复立朱见深。

好在朱祁镇之前已经做了十五年皇帝,且贵为正统(大明的正统观念一直很深),所以朝廷中还是有许多人力保朱祁镇。

内阁大学士商硌等更是联名上书,朱祁钰见事情不可收拾,只好让卢忠“佯狂”,草草收了场。

秋七月,杀太监阮浪、王尧。时浪侍上皇南宫,浪门下内竖王尧者,往监卢沟桥,浪以上皇所赐镀金绣袋及束刀贻之。尧偶饮锦衣卫指挥卢忠家,解衣蹴鞠。忠见刀袋非常制,命妻进酒醉之,解其袋刀入告变,谓“南宫谋复皇储,遗刀求外应”。上怒杀浪、尧,犹欲穷治不已。—《明史纪事本末卷三十五》5.不愿善罢甘休的朱祁钰

朱祁钰为何不杀朱祁镇?背后的原因令人深思

“金刀案”失败后,朱祁钰也明白朱祁镇不好下手,短时间内选择了平静。

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景泰四年(公元1453年),太子朱见济不幸去世。

储君之位的归属问题也在朝堂上再次掀起了波澜。

国不可一日无君,特别是此时的朱祁钰已经疾病缠身,万一哪一天他不在了,国家又该到谁的手上?

朱见济死后,满朝文武只好把储君之位的目光再次聚焦到了朱见深的身上。

景泰五年(公元1454年)五月,礼部仪制司郎中章纶上奏,请求恢复汪氏的皇后以及朱见深的太子身份。

为了增强可信度,章纶还拿出了当时天灾不断作为证据,言明这就是上天的愤怒。

朱祁钰为何不杀朱祁镇?背后的原因令人深思

更请复汪后于中宫,正天下之母仪。还沂王之储位,定天下之大本。如此则和气充溢,灾沴自弭。—《明史卷一百六十二·列传第五十》

更让朱祁钰气愤的还在后边,比起章纶的“以德服人”,监察御史钟同更是不讲武德。

这位老哥认为“乃太子薨逝,足知天命有在”。

这简直就是赤裸裸地羞辱朱祁钰。

雷霆震怒的我朱祁钰大手一挥,将两人打入了大牢。

本以为这就可以消停一段时间了,可朱祁钰很显然低估了大明文官的“骨气”。

同年七月,大理寺左少卿廖庄上书朱祁钰,要求觐见朱祁镇,并复立朱见深为太子。

朱祁钰为何不杀朱祁镇?背后的原因令人深思

面对抵抗,朱祁钰一派的刑科给事中徐正立刻给出了应对方法:将朱见深和朱祁镇一同打发到沂王封国去,打消众人的念头。

同时,选取宗亲之子,养在宫中,作为继子。

这个办法放在历朝历代都可以唯独明朝行不通。

这不,消息传出后,徐正立刻成为了众矢之的,朱祁钰都保不住他,只好将他发配辽东铁岭卫充军。

先是与冠带军余汪祥谋密奏,请帝御便殿言机事。帝亟召入,请屏左右乃言:“太上皇帝临御日久,威德在人。沂王常位储副,在天下臣民所仰戴。不宜居于南宫,宜迁置所封之地以绝人望。别选宗室亲王之子育于宫中。”—《明英宗实录卷二百五十六·废帝郕戾王附录第七十四》

无可奈何的朱祁钰最终选择了躺平。

朱祁钰为何不杀朱祁镇?背后的原因令人深思

毕竟他真的很无奈,首先以他的身体素质已经不可能再有子嗣了,其次明宣宗一共就两个儿子,如果自己把朱祁镇和朱见深都杀掉,也就意味着明宣宗绝嗣了。

这一点朱祁钰自然也不愿意看到。

就算他想要破釜沉舟,满朝文武也绝对不会允许他这么做。

成功不成功先不说,至少他自己也会落得个弑兄的名声,已经饱受疾病缠身的朱祁钰自然也不愿意承担。结语

朱祁钰为何不杀朱祁镇?背后的原因令人深思

朱祁镇之所以最终保住了一条命,其实真的是巧合。

一开始朱祁钰根基不稳,需要朱祁镇证明自己的正统身份。

等朱祁钰站稳脚跟后,立自己的孩子为太子后,满朝文武又反对诛杀朱祁镇。

而到了最后,朱祁钰无后,如果杀掉朱祁镇和朱见深,又会导致明宣宗一脉绝后,帝系转移。

这更是朱祁钰不能接受的。

在重重困难中,朱祁钰最终走向了覆灭。

或许真的如那些官员所说,朱祁钰确实没有皇帝命。

朱祁钰为何不杀朱祁镇?背后的原因令人深思

最后再说一点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当朱祁钰知道宫内有人谋反后,第一反应还以为是于谦叛乱。

当得知是哥哥朱祁镇后,他非常淡定地完成洗漱,然后回到榻前睡了个回笼觉。

当得知哥哥复辟成功后,朱祁钰也只是选择了淡然接受。

或许久病成疾且独子已死的他早就已经丧失了对权力的追逐。

只可惜,朱祁钰这样的好皇帝没有好结果,反而朱祁镇这样的昏君最后成了赢家。

历史,有时候真是让人痛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28 05:45:1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于谦为啥被明英宗处死?
...史》,除为于谦身遭惨死,扼腕叹息的同时,也不禁陷入深思。论清廉,于谦自奉俭朴,两袖清风;论能力,于谦胆识非凡,处乱不惊;论人格,于谦心系国家,义薄云天;论操守,于谦安于淡泊,
2023-09-14 17:24:00
明代宗何时时候驾崩
...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朱祁钰的病居然渐渐好了起来!究其原因,其实是他被废后,断绝了女色,又软禁在西苑,诸事不理,国事、私事均“被迫”不再操劳,外部的因素全部消失所致。景泰帝之所以
2024-05-07 21:10:00
明朝景泰帝身后无名的原因
...在南京的明孝陵。当年非常强调入土为安。子孙没有特殊原因,是不能随便迁移祖先坟墓的。朱棣将首都改为京城以后,也没有胆量迁移父亲的陵墓。第二个是建文帝,朱棣篡位以后不认可他是皇帝
2024-01-29 14:07:00
“夺门之变”于谦为何不反抗,保护明代宗
...认为:明英宗在复辟后不久,将石亨等人悉数送上西天,原因之一便是明英宗意识到了这一点,同时感觉自己受到了这些人的愚弄,于是借故杀死了这些“功臣”。于谦不知道景泰帝是否能痊愈,但
2024-04-26 17:36:00
聊聊大明王朝景泰八年的诛心之问
...集权于手、被权力扭曲心性的汉武帝对他人的猜忌,亦是原因之一。只要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哪怕是亲生儿子也翻脸无情。而七岁被立为太子的刘据,在三十多年的太子之位上,既要提防汉武帝的猜
2024-04-29 16:10:00
朱见深:从危机中拯救明朝的英明皇帝
大明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的朝代,它经历了276年的发展历程,共有16位皇帝。在这16位皇帝当中,明宪宗朱见深无疑是最杰出的一位,他内修外攻,使大明王朝在他手中达到鼎盛时期
2024-01-08 14:20:00
万贞儿:一个宫女如何成为皇帝的依赖与信任?
...信任的人只有万贞儿,这就是为何他会如此容忍万贞儿的原因。对朱见深来说,他一开场就是地狱级别,身边的所有亲人都不可信。朱见深的母亲是明英宗朱祁镇的周贵妃,公元1499年,不清楚
2023-10-02 20:39:00
于谦被斩时为何锦衣卫落泪,孙太后也掩面痛哭
...错事,就是冤杀于谦,明朝的百姓对这位帝王恨之入骨的原因也就在此。于谦含冤被杀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英宗被俘虏,是为“土木堡之变”。噩耗传到京师,人心惶恐,于谦心痛难忍,向
2024-05-16 20:19:00
为什么郑和下西洋停止后大明财政反而捉襟见肘
...战,这项彪悍史册的行动终于被皇帝严令禁止。然而值得深思的是,在明朝严禁海防的法令下,那些大臣们一边反对郑和率舰队出海,一边又对猖獗的海上走私视而不见。如此一正一反的两种评判标
2023-01-07 21:3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太原地区反顽斗争从这里开始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古交市南头村“抗战一面旗 红色堡垒村”红旗雕塑。张澍宏 摄 清晨,微风徐来。81岁的古交市南头村村民郝太平
2025-08-28 07:20:00
信念坚如磐 驱寇复河山——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四)“爹!您耐心的(地)等着吧!胜利的日子就快来了……明年就要反攻日本,那时候才是咱们团圆的时候
2025-08-28 07:48: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黔北老兵张振鑫的烽火与平凡
115地质队老宿舍区位于清镇市东北,低矮的红砖房整齐排列,院落纵横。岁月浸染下,砖色深沉。狭窄的巷道,如时光的脉络,连接着过往与当下
2025-08-28 05:00: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张龙海:我在息烽守护年轻的“七烈士”
清晨,息烽县阳朗村薄雾未散,59岁的张龙海已握着扫帚清扫147级台阶上的落叶。这里是张露萍等七烈士纪念碑。每一级台阶都分为七步
2025-08-28 05:01:00
文物出道计划 | 莽嘟嘟的贵州汉代袖珍孤品
编者按:文物很i(内向),文创帮它“开麦”!《文物出道计划》以贵州省博物馆上新的文创为引,通过文创复刻的文物细节,从“年轻化
2025-08-27 10:23:00
近日,“鲁迅故里景墙画面是否误导青少年”一事引发热议。孙姓女士在社交平台发帖,认为景墙中鲁迅吸烟画面可能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
2025-08-27 11:34:00
胜战·2025丨佛堂变战场!别再说福州没硬仗!162名普通警察以命护城,这段记忆,我们从未忘记。
2025-08-27 11:38:00
父辈的抗战丨微山老兵李延广身藏麦田,躲过日军小队搜捕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褚思雨 康岩 通讯员 刘冲 从微山湖畔扛着红缨枪的儿童团团长,到战火中穿梭送信的少年通信兵;从解放战争里冲锋的战士
2025-08-27 13:24:00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医知学社”三下乡队伍参观胶东革命纪念馆
近日,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医知学社”三下乡实践团队怀着崇敬的心情,前往烟台市的胶东革命纪念馆开展参观学习活动。通过深入了解胶东地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革命历史
2025-08-27 16:58:00
筝鸣时评丨一位守陵人,一座忠义城
大众网评论员 姚双玉8月27日,2025年第二次“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黑龙江省伊春市举行
2025-08-27 17:25:00
隐秘战线上的无声丰碑——探访威海贝草夼地下交通站纪念馆
齐鲁晚报 齐鲁壹点 潘佳蓬 李孟霏 实习生 沈语侬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里
2025-08-27 17:26:00
“中国好人”杨智忠:24年,720名烈士,56次“回家”!
大众网记者 梁小童 潍坊报道8月27日下午,2025年第二次“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黑龙江省伊春市举行
2025-08-27 17:35:00
台湾青年巩义行:触摸千年文脉,沉浸体验中原文化魅力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8月24日,台湾青年“品读郑州”交流活动走进巩义市,二十余位来自台湾的青年先后造访石窟寺、杜甫故里与永昭陵
2025-08-27 18:43:00
用24载光阴换56次团圆——记“中国好人”杨智忠
大众网记者 郑健 潍坊报道在山东潍坊有一位老人,用人生最宝贵的24年,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守望。他不是英雄,却守护着700多位英灵
2025-08-27 19: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