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达州日报
心目中高大刚强的父亲,一直站在我家最前头遮风挡雨,掩护着五个步入中年的孩子,将我们隐约生出的白发,全部揽到自己头上,抢先替我们老着。
今年初,父亲那双指骨粗壮的手,突然握不稳两根轻巧的竹筷子,他不做饭了,捂紧胸口躲到卧室。不会下厨的母亲,以为他是矫情,想偷懒不做饭,便憋着一股闷气没吭声。直到忍不住的咳嗽与疼痛,使他大声喊出多句“唉哟”,母亲才着急忙慌地把父亲的呻吟,转移到两个姐姐的耳畔,姐姐们左右搀扶着父亲进了县医院。
初到陌生环境,父亲像个娇弱而乖巧的孩子,主动敞开胸怀让各种仪器照“病妖”,攥拳伸手配合护士“一针见血”。病痛舒缓一点后,他拂开床旁的姐姐:“你们上班去,我自己能盯住吊瓶。”
医生表情凝重,将一沓模糊不清的CT影片,背着父亲交给姐姐,阴影顿时笼罩在她们脸上,并立即扩散到外地工作的几个兄妹心中。父亲看着病床前围满了四面八方赶来的子孙,开心地与邻床病友分享食品,猛然间发现昨天推去抢救室的那个老人没再回来,霎时眼神惊恐,望着那张空床,一把揪住哥哥的衣袖,泪眼汪汪地说:“我是不是得了会死的病?”
哥哥拍着父亲的肩:“您是因感冒咳嗽引起的心肺积水,排掉水就好了。”哥哥咬紧嘴唇,没有说出医生怀疑父亲是肺癌。
过度热闹或冷清,都会引起病人对自身不怀好意的猜测。母亲体贴我们都有各自的生活要过,她保证能在医院照顾好父亲,摆手示意我们离开病房。可遇上这样的大病,做子女的怎么可能不管不顾。
哥哥姐姐马不停蹄地寻找大医院,咨询权威专家。待父亲在县医院暂时止住了咳嗽,大姐开车拉着父亲转往省城医院诊断,一次次化验检测,最终排除肺癌。医生告诉寸步不肯离开大姐的父亲,他患了严重的心脏病。开了几十年货车的老父亲,勉强吁出一口气:“不是癌就好,发动机出故障,怕是难修啦。”接踵而至的,是父亲没有消停的呻吟与不可逆的衰老。
父亲今年一直在生病,药当饭吃,医院当家住,疼痛仍然反反复复。他逐渐失去耐心,不再信任医生,任性扯掉针管,吵着要出院。原来,他是要回家拿放大镜,仔细研究那一沓医诊资料与那一堆吃了好久也没见效的药物。
“是药三分毒。”父亲喃喃自语,他看清了说明书上的不良反应,治心肺的药又会损害肝肾,他悄悄扔掉一袋子药丸,甚至连凉开水也不愿意喝了。他要固执地顺其自然终死,实际却非常惧怕死亡。每来一个亲友探望,他都说舍不得人间,要伤心哭一场,还捏着浮肿的腿脚,可怜兮兮示于人前:“一肿一消,锣鼓敲敲。”他掐着手指头算,八十了,比起同患心脏病逝世的爷爷,多赚五年阳寿,知足了。我们害怕听到这种绝望的言辞,更不忍看着父亲日渐消瘦,皮皱骨凸,只有请诊所医生上门为他输液。
回到自己的地盘,父亲毫无顾及地释放性情。精明的父亲久病成医,以“专业身份”,指导并辞退掉几个熟悉的医生:这个针无效,那个药不真。病痛发作时,脾气异常暴躁,怒骂伺候他的母亲一无是处,冷静下来又向母亲道歉。然后又不断折腾:分明是他说要吃什么,做好端到他面前,却摇头摆手一口否决;他天天念叨村里哪个老人,子女为其买了一台高级制氧机,姐姐买来送到他房间,他又气急败坏用拐杖敲打地板,谁叫你破费攀比;一会儿说某医生还是下对了药,吃了他的药,能拿扫把扫地了,嘱我们再去请回来。最烦人的是,守在身边的那个孩子,稍不顺从他的要求,他就没完没了地打电话,向其他几个子女“撒娇”,哭诉告状。
面对父亲,我们有些看不惯他的“作”,可一转身又不禁心疼他的病,陷入深深的自责和愧疚里。想起我们儿时生病,他抱着我们在雪夜冰滑的小路上跑得满头大汗;为了供我们上学,他紧握着方向盘过河渡水,一定是经历了太多的提心吊胆,才导致他劳力性心衰。
都说久病无孝子,我们竟也真的由最初的紧张,化作悲悯与无奈的循环。为何父母对自家孩子的爱,从未曾有过半点迟疑或厌倦?
“是因为老了的父母,他们已经没有父母了,只得变小,让孩子来疼爱他。”女儿一语点醒了我,慢慢地领悟到,父母与子女的缘分,也不过是一场渐行渐远的目送。孩子在父母眼里越长越大;当孩子回头看老去的父母时,已是越来越小了。
□朱小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5 12: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