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明帝国的倾覆令人唏嘘,自此华夏最后一个汉王朝走到尽头。关于坍塌原因众说纷纭,有说清军势猛满万无敌;有说崇祯不辨忠奸嗜血好杀;还有说闯乱蔓延动摇根基。
一个浩大王朝的结束,应是多方因素形成合力长期积弱所致,既有人为又有来于大自然的不可抗力。明末天灾频现,前所未有的连年大旱、低温以及令人色变的瘟疫令其元气大伤。
明末大瘟疫
明万历46年,天气异变粤地大雪。常年炎热的广东竟然下大雪?如今说出来广东人都会吓一跳,但这种现象也标示明朝开始进入“小冰河期”。更要命的是,严重缺雨接踵而来,低温、无水对于以农耕活命的大明不啻为凶灾巨难。
小冰河期
到崇祯年情势愈发恶化,收成锐减极度缺粮不仅造成民不聊生,连带鼠类的日子也不好过。由于过度垦荒,原本生活在野外的老鼠,生存空间被急剧压缩,与人类接触的几率也大为增加。
灾荒之年人类缺粮,生活在野外的老鼠也闹起饥荒。为了寻找食物和水源,它们开始成群结队地进入人类聚居区。1641年夏上演一幕奇观,大批老鼠首尾相衔渡过大江大河,向内地进发,一场堪称浩劫的大鼠疫即将爆发。
山西、河北、河南、山东、安徽等省相继流行一种怪病,病者先是在腋下、股间长出硬硬的包,接着水米不进、眼花发热,继而呕吐不止。按如今眼光看,发病时生出的包应该是淋巴结,是体内免疫系统抵抗鼠疫菌所致。在当时那种科技状况也没人懂,只知是“邪症”,又称为“疙瘩瘟”。
此病传染极烈,一人患病殃及全家,左右四邻也难以幸免。更可怕的是,发病突然且死亡率奇高,连诊治都来不及。史载顺德府(邢台)河间府(邯郸)“瘟疫传染,十死八九”,只要染上死亡率高达80~90%。
剧照
鼠疫迅速在华北扩散,也波及到京津地区。造成“死者枕籍,十室九空,户丁尽绝,无人收敛”的惨况。以北京为例,明末人口近百万,据《崇祯实录》载:“京师大疫,死亡日以万计”,粗略估计全城有四十万人死于疾病传播中。
京城街头玩耍的孩童不见了,乞丐消失了,终日痛哭悲嚎,到了日暮人不敢行的地步,天一黑门都不敢出。
民间如此,军队也一样。驻守潼关的孙传庭被朝廷逼迫出战,奈何当地人死过半,连钱粮都无法征收,饿着肚子的明军全军覆没,“传庭死而明亡”。
因为战争、灾荒、瘟疫横行,明末上亿人口,到清初只剩6000余万。
剧照
医者悬壶
肆虐各地的鼠疫为何屡兴不绝?因为根本就不具备有效的治疗方法。大多数郎中(医师)认为这是一种伤寒(并非今日伤寒症),是邪寒从体表入侵所致,多用古法强身怯邪之药。然而病理未清、药不对症,致使病情拖延加重。
苏州有位医师吴有性,字又可。他施救过多名病患,亲身经历多次疫情。因按古法治疗屡屡失败让他产生质疑,却苦于不得其法。有一次早起开窗时,被眼中景象所触动:在阳光照射下,空中漂浮着无数微尘。
于是他对病患染病过程详加推演、总结验证,由此得出结论:病因并非是体感外邪,而是空中存在一种“疠气”。人由口鼻吸入该物,潜藏于表里之间的
膜原
,即体表与内脏之间的位置,药物难以到达。
疠气这一概念,已经极为接近现代医学的病毒说,在古时缺乏现代科技手段的条件下,仅凭经验望闻问切作此论断,已是难能可贵。
病理及传播途径清楚了,接下来就是对症下药。吴又可一改之前外感病的施治方法,提出以疏导为主,用疏利气机之药,使疠气溃散排出体外;用布蒙口鼻,隔断传播通道。
由此他编著《瘟疫论》,成为我国最早研究传染病理的医书。所创治瘟药方
达原饮
,也在抗击非典时期收到奇效。
吴又可悬壶解救苍生,功在后世,但自身结局颇有些悲壮色彩。清军入关后强行剃发,因不肯合作而被害,其妻亦携子跳河相殉。一代名医,躲过了瘟疫,终究没能躲过乱世。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23 18: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