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明朝真的管辖过缅甸吗?明朝真的能算是两洋国家吗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29 21:14: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网上时而有这样的言论:缅甸曾经是明朝的,明朝拥有印度洋的出海口,是典型的“两洋”国家。然而整个明朝历史上却没有一艘船从缅甸出海,明朝到达印度洋的船只都是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出发的。那么,明朝真的管辖过缅甸吗?明朝真的能算是两洋国家吗?

明粉绘制的明朝版图

这个事情还得从元朝说起。1277年,缅甸蒲甘王朝和元朝因为争夺金齿土司的控制权而爆发了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元朝轻松地击溃了蒲甘王朝,导致缅甸分崩离析。但是元朝想彻底征服缅甸却不是很容易的,因为缅甸的热带雨林、炎热的气候以及沟壑纵横的地形严重制约了骑兵的发挥。最终,元朝和缅甸各退一步,缅甸宣布臣服于元朝,元朝则退兵,册封缅甸国王为缅中行省的长官。

除了缅中行省,元朝还在滇缅一带设置了太公路、云远路、蒙怜路、蒙莱路、木邦路等,这些路并非是土路,而是“土路”,名义上归属于云南行省管辖。到1290年,由于经营缅甸困难,元朝撤销了缅中行省,改为了缅甸宣慰司。可以说是元朝初步征服了缅甸,但是并未建立实际控制,而是推行了松散的土司制度。

明朝建立后,为了继承元朝辽阔的疆域,就派遣了大量的使者到青藏高原、东北、关西等地招抚,在名义上获得了这些地区民族的认可。1382年,明朝灭了镇守云南的元朝梁王,设置云南布政使司和云南都司,驻扎20万军队,实现了内地的统一。缅甸的诸国见状,也在历史的惯性下对明朝称臣,于是明朝按照元朝的先例,册封缅甸诸国王为宣慰司。

元朝和明朝都册封缅甸土司,但是元朝是用军事力量实现的,明朝则主要是继承元朝的成果。此外,明朝在册封关系是十分随意,只要来明朝进行朝贡贸易的,都进行了册封,“按明制,四夷归附朝贡,王朝即授土司职”。例如1373年,西藏一个部落来向朝贡,明朝颁布的诏书写道“朕君天下,凡四方慕义来归者,皆待之以礼,授之以官。”

而古代基本上会将各国、各族来中国贸易的人都称为朝贡,自己则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例如东汉时期,罗马帝国皇帝安东尼派遣使者访问中国,史书记载为“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其所表贡,并无珍异,疑传者过焉。”这里将罗马商队来中国贸易的行为称为“献”“贡”,也就是朝贡的意思,明显是自欺欺人的记载。再比如,唐朝时期,每次阿拉伯帝国派遣使团来唐朝访问,史书都会记载为“大食来贡”。

朝贡贸易

因此,中国古代的所谓的“朝贡”并非是一种隶属关系的体现,而是中国的一种外交手段。即使到了清朝,百官还认为英国马嘎尔尼使团来中国是为了进贡。在当时的体制下,中国官员会将外国使团的书信进行翻译,翻译为进贡来能够见到皇帝。所以马嘎尔尼知道自己通商的意思被曲解为朝贡时,也是非常的无奈。

因此,我们并不能说向明朝朝贡的都是明朝的土地。例如西班牙、葡萄牙、荷兰、俄罗斯都被明朝文献记载为“朝贡国”,然而实际情况却让人啼笑皆非。这些来朝贡的使团,明朝都会大规模的赏赐,并且进行册封,有的册封为国王,有的册封为宣慰司,还有的册封为都司。在丰臣秀吉和明朝和平谈判期间,明朝还册封丰臣秀吉为日本国王,可见明朝不知道丰臣秀吉只是将军,日本还有真正的国王,于是闹了笑话。

那么缅甸地区的王国又和明朝的关系如何呢?元明之交,缅甸的小国力量得到增强,羽翼丰满起来,明朝册封的这些土司实际上早已称霸一方,例如缅甸宣慰司实际上是阿瓦王国,大古剌宣慰司实际上是勃固王国,底马撒和底兀剌的具体位置已经难以考证,目前争议不断。

虽然缅甸可以在朝贡贸易中获得大量的赏赐,但是缅甸却对朝贡贸易十分冷淡。例如大古剌、底马撒在1406年在明朝使者的招抚下接受宣慰司的封号,并在1408年向明朝朝贡了一次,可是之后“底马撒宣慰司贡使不至”。而底兀剌最后一次朝贡在1430年,此后就不见于记载了。我认为,这两个小王国应该是被其他王国吞并了。

的确,缅甸自从分裂以后就战乱不断,最终形成了勃固王国和阿瓦王国对峙的局面。1386~1425年间,勃固和阿瓦进行了长达40年的战争,这场战争严重消耗了两国的实力,导致内乱不断。最终,新兴的东吁王朝消灭了两个王国,再次实现了对缅甸的统一。

那么明朝在云南的实际边界线到底在哪里呢?答案就是麓川。麓川的前身就是金齿土司,也就是元朝和缅甸争夺的焦点,在今天瑞丽一带。元朝曾经多次出兵麓川,但都无功而返。直到1355年,麓川思可法才主动向元朝表示归顺,元朝册封思可法为平缅宣抚使、麓川宣抚司,于是麓川土司形成。元末明初,麓川借云南梁王和大理段氏两大势力内斗的机会,不断吞并云南的土地,其势力范围甚至跨过了澜沧江,威胁到了云南复地。

麓川土司最大控制范围

明朝灭云南梁王势力后,麓川土司又表示臣服于明朝,于是获得了“平缅宣慰司”的封号,但麓川土司却又派遣军队和明朝开战,试图将不让明朝军队渡过怒江。1385年,麓川对明朝开战,结果被沐英击败,明军“斩首三万余级,降卒万余人”。正当明朝准备消灭麓川土司的时候,麓川土司又立即表示臣服,于是战争结束。

之后,麓川向暹罗、缅甸等地扩张,形成了一个“其地方万里,景东在其东,西天古刺(印度东北)在其西,八百媳妇(泰国北部)在其南,吐蕃在其北,东南则车里(西双版纳),西南则缅国(缅甸中部),东北则哀牢(保山)”的大国。不过好景不长,麓川王国很快就分裂了,出现了诸多的小国,这些小国纷纷接受了明朝的册封,例如孟养、木邦、孟定三府,大侯、南甸二州,潞江、干崖、湾甸、孟连、者乐甸五个长官司。

到仁宣年间,明朝采取了收缩的政策,麓川土司就不断对各大土司发动战争,明朝也只能听之任之。直到明英宗时期,明朝才三次派遣大军远征麓川,以“转饷半天下”的代价消灭了麓川土司。因此,明朝在云南最西就是到达麓川土司一带,对于缅甸地区则是鞭长莫及了。

明朝区划版图

当麓川土司被灭后,缅甸的东吁王朝也很快统一了缅甸,并开始入侵云南。此后,在东吁王朝的进攻下,云南外围的土司纷纷沦陷。到了万历年间,云南外夷土司已经基本被缅甸占据,云南损失了一半的土地。综上所述,明朝从来没有拥有过缅甸的出海口,而且没有的船只也从未在缅甸出过海。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30 00: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北宋吸取唐朝的教训,和大理划江而治,相安无事。到了明朝时期,又再次对云南的麓川土司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这场战争耗尽了明朝的国力,却未能真正解决西南的土司问题。这场战争在历史上
2024-04-29 21:59:00
明朝沐氏族人都是什么结局
...,沐王府的主人换了一代又一代,他们深受沐英影响,对明朝一直耿忠有加。而云南在他们的治理下,百姓安居乐业,少有叛乱。因此,明朝从未为西陲的事务烦恼过。转眼到了崇祯元年,10岁的
2023-06-05 11:22:00
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朱红珍的抵抗与崩溃
很多读者都认为,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是崇祯,因为崇祯是正统即位,而且也践行了天子守国门,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大明的最后尊严;也有的读者认为,被吴三桂杀死的永历皇帝,坚持斗争,他才算是最
2023-09-16 13:42:00
吴三桂一定要将南明永历帝赶尽杀绝的原因是什么呢
...军入关,导致华夏沦陷,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深受明朝国恩,却忘恩负义、将已经逃亡缅甸的明朝最后一位皇帝——永历帝朱由榔擒获,并杀害在昆明街头。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天地君亲师是
2024-06-23 22:23:00
明朝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策略,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在明朝统治的最后几十年,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博弈正在西南边陲上演。这场博弈的主角不是皇帝,不是大臣,而是一群鲜为人知的土司和他们的对手——明朝的地方官员。在这片广袤而神秘的土地上,
2024-08-24 20:13:00
明朝是如何丢掉云南领土的?
...争,所以说,云南政治环境当时还是相对稳定的。后来,明朝取代了元朝,原元朝云南辖区的各宣慰司(土司政权),纷纷归顺明朝,称臣纳贡,一直持续到“仁宣之治”结束。明朝“正统皇帝”朱
2023-01-26 20:10:00
缅甸接纳了流亡的永历帝,又为什么将他送给清朝,真是害怕清朝?
...依然感到不安,最终决定南下逃往缅甸。值得一提的是,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便重建了朝贡体系,根据《明史》记载,曾有多达148个国家向明朝朝贡,其中包括西南方向的三宣六慰。当时的缅甸
2025-05-07 16:17:00
“明末第一猛将”刘綎威压缅甸征战朝鲜,最后在东北憋屈战死
从嘉靖后期到万历年间,是明朝最后的一段军事高峰期,在东西南北四面出击均取得了不错的战功。而明朝在西南方向的军事成就最大,在战争中锻炼出了一批优秀的将军,其中就有这样一位武力爆表的
2023-04-22 07:28:00
...汉朝留下的疆域是非常可观的,它已经超过了后来唐朝和明朝留给后人的遗产。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总体上分裂为南北两部分,其疆域范围基本局限在汉朝开拓的版图之内。而且,由于国家长期分
2024-04-29 22:0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抗战中的太原 武装队长“顶塌天”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清太徐县公安局旧址(图片由晋源区融媒体中心提供) 狭路相逢勇者胜!一次猝不及防的遭遇战,竟成了以少胜多
2025-08-14 07:12:00
文化中国行|湘子庙 道教全真派祖师庙
湘子庙在西安南门里西侧,位于湘子庙街与德福巷的三岔路口,与南门东侧的书院门隔街呼应。湘子庙是西安城内道教全真派祖师庙,也是西安市主体建筑尚存的唯一道教祖师庙
2025-08-14 08:04:00
抗战中的太原:我的父亲是少年情报员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武铁柱的故乡五坡村(图片由晋源区融媒体中心提供) 故乡五坡村在晋源区最西边的天龙山上,因村小人少
2025-08-13 08:21:00
连环画·我家住过八路军⑧|喝咱一碗水,给咱挑满缸
策划:刘成群监制:张文君 梁海涛统筹:张洪杰 杨佳薇审核:陈亚飞 董昌 王亚楠文案:彭文君 苏畅 袁铮制作:齐媛媛 曹珍 翟晓晖 韩海莹 袁欣悦鸣谢:灵韵数字艺术工作
2025-08-13 08:29:00
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姜晓彦8月7日,在潍县集中营解放80周年来临之际,一场特殊的实物捐赠仪式在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博物馆举行
2025-08-13 10:06:00
纪录片《重见天日——对话辽源二战盟军高级战俘》8月13日播出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沈杰群)由吉林广播电视台制作的三集历史文献纪录片《重见天日——对话辽源二战盟军高级战俘》
2025-08-13 15:16:00
屯堡文化:多元价值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600多年来,屯堡人在与贵州少数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融合,见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基本格局
2025-08-13 15:30:00
海外网8月13日电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简称“731部队”)原队员清水英男8月13日接受日本时事通信社采访,讲述了在“731部队”的真实经历
2025-08-13 18:17:00
大皖新闻讯 明史学者章宪法最新力作、非虚构历史长篇《何以大明:历史的局内人与旁观者》,近日由团结出版社出版、发行。章宪法
2025-08-13 19:16:00
山河铭记|圩主把易守难攻的堡垒无偿给新四军用
大皖新闻讯 肥东白龙镇褚老圩被一圈宽阔的水域包围着,知情人士介绍,这水域是护城河,宽13米多,让褚老圩变成了易守难攻的堡垒
2025-08-13 20:23:00
山河铭记|彭雪枫忍痛卖马筹军费 马贩子得知实情将马返还 索要“报酬”让人至今泪目
大皖新闻讯 在轰轰烈烈的抗日战争中,庐江县汤池镇一直流传着新四军抗日的故事。这个故事是关于彭雪枫和马贩子的。近日,在重走新四军抗战路探访过程中
2025-08-13 20:27:00
双塔博物馆举行“方寸千年 钱币印迹”研学活动
8月13日,双塔博物馆举行“方寸千年 钱币印迹”历史文化研学活动。讲解员带领小学生们制作铜钱拓片,让孩子们领略古钱币的独特魅力。牛利敏 摄
2025-08-13 22:25:00
拍摄/剪辑:孙国梁
2025-08-13 10:04:00
杨晋豪——九一八事变后国立中央大学重建地下党支部【抗战亲历者口述史】【人物小传】杨晋豪,1910年出生。1928年考入国立中央大学政治系
2025-08-13 07: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