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曹操选继承人:为何曹彰的战场经验未获青睐?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5-06 20:46:00 来源:戏说三国

有人说,很多开国皇帝都是在马背上夺天下,而有战场经验的君主对治国更有经验;进一步,又有人提问:曹操的儿子中,唯有曹彰有领兵作战的经历,为何他没有被曹操选为继承人呢?

其实在笔者看来,所谓“武将治国都是大治”就是个谬论,而且曹彰也并非是个出色的武将。

曹操选继承人:为何曹彰的战场经验未获青睐?

马背上治国是不可能滴

第一,曹操不可能开上帝之眼,预知后世帝王故事,除去先秦那些春秋战国故事,摆在他面前的开国君主只有嬴政、刘邦、王莽、刘秀四人。

什么叫“武将治国”?这个“武将”的定义是什么?如果是马背上得天下的,似乎只有刘邦、刘秀二人符合条件。但这两位,我感觉也并不算严格意义上的武将,他们开局就有自己的军队,而不是靠效力某人,以军功上位。如果只从“马背上得天下”来看,那二刘姑且算是“武将”吧。

在《史记》上,讲了一个刘邦的故事。

儒生陆贾经常找刘邦讲《诗经》、《尚书》,刘邦嫌烦,便痛骂道:“老子在马背上得天下,哪用得上读诗书?”陆贾也不气恼,反问道:“陛下能在马背上得天下,难道还可以在马背上治国吗?”接着,陆贾又举例说:“昔者吴王夫差、智伯极武而亡;秦任刑法不变,卒灭赵氏。”并打比方说假若秦朝得天下后,实施仁义,效法先圣,陛下哪还有机会得天下呢?

曹操选继承人:为何曹彰的战场经验未获青睐?

果然刘邦被问住了,然后提议请陆贾去写一部讨论治国之道的书,这本书写成后,取名《新语》,一共十二篇,刘邦看过之后觉得很棒棒。

以曹操的勤学及阅读量,《史记》这个故事他肯定是了然于胸的。夫差这种人“极武而亡”的案例,对曹操来说,就是真理,是不可能效仿的。所以哪来的“武将治国都是大治”一说?

刘邦和刘秀得天下后,都请大儒教导儿子学习治国之道,曹操在世时,也是给儿子们安排名士为老师,辅佐他们。说到底,谁希望自己儿子从武不从文?

曹彰虽是武将,但能力不足

是题主对曹彰的了解不足,而且有偏差。

在历史上,曹彰确实有“好为将,而不好做博士”的记载,曹操也劝过,也和他好好谈过话,最终还是尊重了曹彰的意愿。

曹彰和其他兄弟的兴趣圈比起来,似乎格格不入,曹丕、曹植经常跟邺下士人交往,曹彰则是默默无闻,一直到建安二十三年(218),代郡乌桓叛乱,曹彰才被曹操任命为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率军前往代郡平叛。

打完这场战后,曹彰就去长安见曹操了(219),然后一直到曹操病逝在洛阳(220),曹彰没有第二次领兵出征过。

我们再看218年这次讨伐乌桓时,曹彰的身边有两位久经沙场的人才:侯相田豫,参军夏侯尚。

田豫在效力公孙瓒时就上过战场,跟随曹操后,担任过军谋掾,这次他跟随曹彰,又出了不少计策。《田豫传》说“遂前平代,皆豫策也。”

曹操选继承人:为何曹彰的战场经验未获青睐?

夏侯尚是夏侯渊的从子,从曹操定冀州后(204),就开始率领骑兵参战,也是一个战场经验丰富的宿将。

曹彰出征前,曹丕还劝曹彰:为将奉法。

曹操告诫曹彰:动以王法从事,尔其戒之!

等曹彰班师后,曹丕又劝曹彰见到父亲后,切记“归功诸将”,曹彰也听从了,曹操也对曹彰的表现很满意。

所以看来,曹彰也就领兵出征过一次,计谋都是田豫出的,在战场上冲杀还有夏侯尚这些人的辅助,从出征到结束,父亲曹操和兄长曹丕都对曹彰的统帅能力持谨慎态度,希望他表现好一些,幸好,曹彰也做得不错。

真要以这一场战事就论断曹彰是武将,没问题,但要说他是一名“出色”的武将,恐怕他在沙场上的经验还是太少了,不足以证明他具备“出色的军事才能”。

曹操培养曹丕,也曾重视曹植

曹操的儿子多,但是重点培养对象一直都是曹丕。曹操远征之时,曹丕则坐镇邺城,曹丕完成的是领导工作,例如派曹仁平定苏伯,田银叛乱等,查办魏讽案,展现出一个合格的“副丞相”的执政能力。

在219年襄樊之战时,曹操还下令让曹植拜南中郎将,率军南征,但是以为曹植醉酒而不能受命,所以作罢。试想一下,如果曹植没醉酒,他受命成行了,然后参与了讨灭关羽的战役,能否说曹植也是一名武将呢?恐怕很多人也不会同意吧?

综上而言

“武将治国”在曹操的执政常识经验里就不可取,所谓能够“大治”,更是荒谬。

曹丕一直都是曹操的重点培养对象,曹丕在留守邺城的时间里,执政成绩不错,没出什么纰漏,又是“长子",他就是合格的继承人选。

曹彰不过一个武夫而已,战绩也仅有一场,不足以证明他有出色的军事能力;加上自己又不喜欢读书,更没有士人党羽攀附,曹操若让他继位,恐怕没人能服他。

曹操选继承人:为何曹彰的战场经验未获青睐?

别看曹彰虽然没什么出色的能力(军、政,影响力),但还是具备一定的搞事情能力:在曹操逝世时,他跑去找主持丧礼工作的贾逵问魏王印绶在哪,被贾逵狠狠回怼:“这是该你问的事吗?”

等曹植来到洛阳,他又跑去怂恿曹植去继位,曹植想起好基友杨修不久前死在长安(罪名之一是骂过曹彰,且当时曹彰也在长安),就心怀万千羊驼奔腾的复杂心情拒绝了曹彰这个作妖建议。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06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曹植:文采冠冕,却因失策痛失储位之争
...曹操教子之道,远超过刘备和孙权。 对比刘备、孙权的继承人刘备的继承人刘禅,众所周知是一个无能的君主。而孙权的儿子孙亮、孙休,也是昏聩无道的君主。相比之下,曹操的几个儿子却是
2024-02-21 05:37:00
奸雄曹操为何留下鹰视狼顾的司马懿?
...死,历来有一件很重要的事被人们忽视,这就是曹操确立继承人事件和其结果。早年曹操大儿子曹昂随征在宛城丢掉了性命,逐步做大后的曹魏政权,内部两大派系斗争的焦点便是继承人问题。杨修
2023-02-12 19:29:00
曹丕继承之谜:曹操传位背后的深层考量
...对曹彰和曹植的偏爱,更像是对年轻才俊的欣赏,而非对继承人的选择。曹植虽才华横溢,但性格放荡不羁,难以担当大任。曹彰则一心向往武将生涯,对皇位毫无兴趣。曹操曾试探性地询问曹彰的
2024-03-12 01:38:00
为何争夺王位的只有曹植和曹丕,曹操其他儿子在干嘛
...管怎么说他都是雄才大略。不过这样一个人,在选择自己继承人的时候非常犹豫。曹丕后来虽然继承了他的王位,但曹操也是犹豫很久。一直在自己去世的前三年,才正式立曹丕为自己的继承人。关
2023-06-06 15:25:00
曹植因为这两个缺点让曹操放弃了他,最终错失帝位
...代里,曹操想要从自己的两个儿子里选择一个作为自己的继承人,看得是能在这乱世里存活,能保曹家世代荣华,将来能完成自己不能完成的霸业,这个人应该是一个杀伐果断的人,是一个有见解的
2023-04-25 11:42:00
曹丕的智慧:从曹操的继承人到曹魏的创立者
...是看到曹丕身上的这些特点,最终选定了曹丕作为自己的继承人。曹丕还算仁慈: 总有人认为曹丕是个睚眦必报、厚黑无情的人,实际上总体来说,曹丕还算仁慈,虽然曹丕赐死了甄氏,这不能
2023-09-19 22:05:00
曹操最后为何选择曹丕
曹操之所以选曹丕做继承人,主要其实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曹丕嫡长子的身份,二是因为曹丕本人其实非常优秀。历史上真实的曹丕,其实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奇才。他不光政治斗争水平很高,而且执政
2023-05-27 22:38:00
曹操为何不传位给曹植呢
...事,完全失去了知觉。曹操后悔不已,从此将曹植踢出了继承人的名单。曹丕靠着自己的中庸之道,成为了守成之君。曹操其实很不看好曹丕,因为他的聪明儿子实在是太多,曹丕是资质平平的那种
2023-05-27 22:37:00
曹植为何会在夺嫡之争中失败
...一生中,却有一项决策让他倍感痛苦和挣扎,那就是选择继承人——究竟应该立长子曹丕,还是立心爱的幼子曹植。曹操晚年,身边谋臣如云,却仍难以决断这一重大事务。他深知,曹丕稳重,深得
2024-03-29 19:2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