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新疆日报
刘建成:
不管多大年龄都潜心钻研新技术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任春香
32岁时,因为教学需要,他调整专业,从零开始学习焊接技术;57岁时,为了开拓新的教学领域,他学习焊接自动化应用技术。如今,58岁的刘建成说:“时代在进步,技术不断更新发展,不管多大年龄都需要不断学习,钻研掌握最新技术。”
刘建成是新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新疆钢铁高级技工学校)教师,从教38年来,他认真钻研,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指导学生在各级职业技能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他还是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多年来,他研究焊接技术,帮助企业解决焊接难题,培养了多名高技能人才。
1985年,刘建成从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现为辽宁科技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原新疆钢铁高级技工学校从事机械类理论课程的教学工作。1997年,学校为了满足企业技术需求,计划开设电焊工专业,刘建成作为教研室组长主动请缨,主持筹建电焊工实训室。
焊接和他之前教授的课程是完全不同的专业,刘建成要从最基本的操作学起。白天,他开展教学工作,晚上利用课余时间看书自学。书本上复杂的焊接操作步骤,他要死记硬背;难懂的工艺参数,他得自己琢磨;难度大的操作手法,他必须反复练习。最难的是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转化运用到实践操作中。“能分清铁水和焊渣的细微差别才算入门,我每天最少练两个小时,练了两个月,终于能熟练地通过颜色辨认了。”刘建成说。
自学半年后,他开始向企业焊接技术人员请教,学习更多实际操作手法。回忆当时的情景,刘建成说:“电焊最欺负新人了,新人操作手法不熟练,很容易被烫伤,我两条胳膊上都有烫伤留下的疤。”
学校开设焊接专业后,他在不断精进和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将教学重心转移到焊接课程。每天泡在实训室,为学生和参加培训的企业职工答疑解惑。他指导的学生获得全疆电焊技术比赛一等奖,指导的职工获得全国钢铁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焊接工比赛第八名。
企业技能专家杨琦栋曾是刘建成的学生,如今也是工作室成员。杨琦栋说:“刘老师严谨细致,沉下心肯钻研。不仅自身理论水平高技艺精湛,更专注于培养人才,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教给学生,让我们少走弯路。”
刘建成还深入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他带领团队获得六项实用新型专利、一项发明专利,累计为企业节约上百万元资金。
一家企业使用的大型液力耦合器铝合金叶片部件,长时间工作易产生裂纹,但其最厚处不足2毫米,最薄处仅为0.5毫米,由于铝合金焊接时极易氧化,且最薄处焊接又极易烧穿,焊接修复难度大,坏了只能更换,但该部件价格较高,且更换周期较长,不仅耽误生产,还增加维修成本。刘建成和技术团队反复试验,用特殊操作手法成功修复叶片,仅此一项每年可为企业节约20多万元维修费。
“近些年,焊接技术出现新方法、新工艺、新设备,学校支持我们不断探索、拓展、丰富课程教学内容,投入十多万元购进新的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建设实训室。”刘建成说,“去年学校购买焊接机器人,计划开办焊接机器人操作师资培训,培养焊接机器人操作的授课老师。操作焊接机器人既要懂技术,又要会编程,是新兴职业,很有发展前景。”
现在,刘建成又开始学起焊接机器人的编程与操作,操作步骤记不住就多背几遍,设置编程后,先模拟运行,成功了再实际操作。平时工作再忙,他每周都要挤出时间,在实训室动手操作反复练习。
“作为职教老师,我要跟上技术发展的脚步,始终保持学习不懈怠,为社会培养更多新型高技能人才。”刘建成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09 11:45:3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