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古人将死人口鼻堵住是封建迷信,那为何现在的殡仪馆也要堵住?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5-02-10 18:33: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生与死都是人生的大事,不管是贫穷还是富贵,是高贵还是普通,每个人都无法回避死亡这件事。一直以来,中国人是避讳谈到死亡的,直到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人们才渐渐用科学的眼光去看待死亡这件事情,看清楚了很多原本用封建迷信来解释的行为,比如人死之后,为什么要堵上肛门。

古人将死人口鼻堵住是封建迷信,那为何现在的殡仪馆也要堵住?

曾几何时,古人会在人死后将口、鼻、耳、肛门用美玉堵上,那时候的解释是人有三魂六魄,将其堵上是为了不使人死后魂魄流散,也有人说用这种方法可保尸身不腐。显然,这些是毫无根据的迷信说法,但是在医学发展到今天,太平间的工作人员还是会用纱布或者是棉球堵住刚刚去世的人的鼻子、耳朵、肛门和口腔,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其实,这是有科学依据的。这样做的原因,是为了防止这些部位有血液流出。

古人将死人口鼻堵住是封建迷信,那为何现在的殡仪馆也要堵住?

不知道有没有人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人死之后,血液去了哪里?有的人说血液会全部流出来,也有人说会继续储存在人体中。那么,血液究竟去了哪里呢?

我们首先来分析一下血液的主要构成。其实,人体血液当中百分之九十都是水分,余下的一小部分,分别是蛋白质、有机化合物、血细胞、血脂、血糖,和一些离子等等。其中的细胞分为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看起来成分很复杂,但是归根结底,最主要的构成部分还是水分。

古人将死人口鼻堵住是封建迷信,那为何现在的殡仪馆也要堵住?

人死了之后,最先停止工作的器官是心脏。在它停止工作之后,医生会看到病人的心电图呈现出一条直线,这时候,一般医生就会宣布病人已经死亡。从这一刻开始,由于没有心脏提供动力,人体内的血液就不能再正常流动。那么,这些不能正常流动的血液又会有怎样的变化呢?

人死之后,血管黏膜细胞也会跟着死亡,血管的通透性就会增加。如此,血液就会渗透入血管,继而渗透入皮下组织,形成所谓的尸斑。“水往低处流”,在没有外界压力作用的条件下,血液自然会向着人体比较低的部位去堆积。尸斑的形成是因为血液渗入皮肤,除此之外,大部分的血液都还留存在血管和心脏中。

古人将死人口鼻堵住是封建迷信,那为何现在的殡仪馆也要堵住?

人体内留存有很多蛋白质、脂肪等,这些都是非常适合微生物生长的营养物质。大家可以参考鸡、鸭,或者是猪等动物的尸体腐烂现象,其实都是一个道理。人体也会很快发生腐烂,血液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甚至会参与到腐烂变化的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反应,产生一些有害的气体。

人死后的两三天时间里,尸体就会快速腐烂,并产生出大量的气体。这些气体在尸体内部形成较大的压强,带着血液进入呼吸道、肛门和口腔等身体部位,自然也很有可能流出来。除了流血之外,还会伴随着腐烂的臭味,甚至会产生一些气泡。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太平间的工作人员才会将尸体的肛门、耳、鼻、口腔等部位用纱布或者棉球堵上,就是为了防止血液流出来。

古人将死人口鼻堵住是封建迷信,那为何现在的殡仪馆也要堵住?

随着时间的推移,血液在人体内继续发生着变化。由于血液的成分百分之九十都是水分,因此水分会不断蒸发。与此同时,尸体中的水分也会跟着蒸发,从而成为干尸。但是如果尸体内的细菌繁殖能力强且速度很快,那么尸体就会快速腐烂,最后只剩下一堆白骨。所以,如果不对尸体进行任何医疗操作,最后就会变成干尸或者是白骨。

古人将死人口鼻堵住是封建迷信,那为何现在的殡仪馆也要堵住?

渗透、蒸发、腐烂,这三个步骤同时发生,但是由于人体内构造的原因,在每一个阶段都会存在着一个主导。正是根据尸体内部的变化情况,法医才可以鉴定出大致的死亡时间,从而推动案情的发展与侦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2-10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本文转自:温州日报鹿城区全面启动主城区丧事集中市殡仪馆办理工作温州开全省先河推行丧事集中办理本报讯 (记者 梁建国 通讯员 陈媛媛) 鹿城区民政局5月4日发出通告,鹿城区12个街
2023-05-06 14:04:00
【天眼问政】居民小区附近私开殡仪馆,相关部门已依法取缔,勒令关停
...白云区某小区不足一千米的距离,有一家私开在民房内的殡仪馆。该市民在留言中称,殡仪馆周边有学校及多个小区,居民们对此很忌讳。今年2月,居民们向相关部门反映后,殡仪馆被要求整改,
2024-07-14 06:19:00
本文转自:玉林日报市殡仪馆4日将迎祭扫高峰“峰值”时段预计在10:00至13:30,请错峰祭扫本报讯(记者 黄兰萍)清明将至
2024-04-02 13:20:00
悲痛之地遇生机!遵医附院医生殡仪馆紧急施救,患者苦寻半月终谢恩
多彩贵州网讯 7月16日,在遵义市灵鼎山殡仪馆内,因母亲离世伤痛不已的祝阿姨(化名)突然晕倒,脉搏微弱,呼吸暂停,生命垂危。在这紧急时刻,一位恰好在附近的女医生闻讯赶来,立即对祝
2025-08-01 16:40:00
火化炉焚烧尸体时,为何经常听见奇怪的哭声?工作人员告诉你实情
...,不应该相信鬼神之说,可火化炉内奇怪的哭声!有人说殡仪馆火化炉工作的人知道是什么现象?为了不引起别人的猜疑,他们不得已说出了实情! 一、火葬的流行古人都讲究“入土为安”意思
2024-05-24 21:04:00
生育率倒数第一的韩国:幼儿园变养老院,结婚礼堂办葬礼
...,我都心痛不已。”李敏淑说。在釜山市当地最大的一家殡仪馆,这里以前曾是一个礼堂,主要用于举办各式婚礼。但随着结婚的年轻人越来越少,礼堂的老板认为,还是殡葬服务更赚钱,便果断改
2024-01-22 09:17:00
上海一福利院老人未死亡被转运殡仪馆现场对话曝光,网友:假死?
...都市又有一桩奇事吸引了人们的眼球,有网友拍摄了一段殡仪馆工作人员到某福利院门口搬运去世老人遗体的视频上了热搜。人去世之后,按照当下的殡葬制度是必须送往殡仪馆火化的,这原本是顺
2024-10-22 10:48:00
破除陈规陋习,中都街道倡树文明新风
...新风尚。村两委提议,凡是原闫村回迁居民,白事统一到殡仪馆举办,租赁费由村委会承担。殡仪馆守灵套间里不仅有守灵间,还有会客室、休息室,殡仪馆工作人员全程陪伴,服务很周到。这些工
2023-07-09 19:28:00
本文转自:济南日报殡仪馆,是个庄严而肃穆的场所,它犹如生命交响乐中的沉静乐章,承载着对逝者的敬意与对生者的慰藉。但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数人对殡仪馆都避之不及,甚至在老百姓的眼
2024-04-04 11:3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戴用章:投笔从戎铸忠魂
从赣东乡村走出的热血青年,在国难当头之际以生命捍卫家国领空。他叫戴用章,一位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献身的空军英雄。其短暂而壮烈的一生
2025-09-12 07:10:00
跟着诗仙李白去体味安徽山水奇踪
大皖新闻讯 记者从安徽省美术馆获悉,“山水多奇踪——李白在安徽诗作书法展”9月10日在安徽省美术馆正式开展,将持续至10月15日
2025-09-11 17:48:00
感受先辈足迹 红25军将士后代在郧西重温长征路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熠林 郧西融媒记者 胡颖妮 周潞)缅怀先辈丰功伟绩,汲取奋勇前行力量。9月9日,70余名红25军将士后代及党史军史专家学者来到郧西县
2025-09-11 19:17:00
晋版图书版本馆
9月11日,市民正在晋版图书版本馆参观。该馆位于太原市并州南路80号,由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利用原山西美术印刷厂厂房一层改建而成
2025-09-11 21:46:00
山东万诚拍卖丨“琅琊典藏”文物艺术品拍卖会即将启幕
2025年9月28日上午10:00,山东万诚拍卖行将在新闻大厦四楼举行拍卖会,公开拍卖书法、绘画及钱币共计204项拍品
2025-09-11 10:51:00
山西河津一村竖碑“汉太史公司马迁故里” 韩城市文旅局:地方政府应正确引导群众
近日,山西省河津市西辛封村在村口立起“汉太史司马迁故里”的石碑,引发争议。近日,网友“达岸872”在网上发布文章“别让错位‘故里碑’侵蚀文化根基”一文
2025-09-11 07:59:00
秦可卿的卧室里洋溢的是一股“甜香”,令宝玉神游了一回太虚幻境;黛玉的窗前飘出的是一缕“幽香”,使人感到神清气爽……据红迷们统计
2025-09-10 08:16:00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年九月十日是教师节。那么古代有没有教师节呢,早在西周时期,就有弟子事师,敬同于父的说法
2025-09-10 15:27: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 | 吴瑞:绝命家书立下以身许国铮铮誓言
“倭寇未灭,誓不生还”,1937年9月14日,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3师下士吴瑞奉命调上海参战。当夜急行军途中,吴瑞分别给父亲
2025-09-10 15:27:00
六百年屯堡,一部行走的家国史诗
6月28日晚,安顺文化中心剧场内掌声如潮。原创情景歌舞剧《屯堡长歌》安顺首演现场,屯堡石墙与江南水乡在光影中流转,小人物的爱恨悲欢间
2025-09-10 15:58:00
【AI编辑部】“酒神”“酒圣”“酒仙”共赴酒博会,就在贵州这张桌子上
当万千佳酿在第十四届酒博会绽放醇香,一场跨越时空的“品酒盛会”也悄然启幕——我们特邀9位“史上最懂酒的大神”专程赴约,他们或是酿酒始祖
2025-09-10 19:05:00
80年前,烽火连天的岁月里,沙县这座闽中山城因“内迁”而成为福建的医疗避风港。这里的医学院师生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 救亡图存”的崇高精神。
2025-09-10 13:13:00
今天,送你一朵小红花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教师,早已不仅是一种职业,而是精神的象征,肩负传承文明的重任。春秋时期,至圣先师孔子率先打破了教育的壁垒
2025-09-10 13:53:00
一纸传单揭露日军瓦解中国抵抗意志图谋
美国“鼓岭之友”召集人穆言灵来宁捐赠侵华日军发放的反动传单原件一纸传单揭露日军瓦解中国抵抗意志图谋图为印有抗战时期美国飞虎队照片的美国《LIFE》杂志
2025-09-10 07:43:00
名家新作 | 刘强:域外《孟子》学研究的力作 ——《古代朝鲜半岛学史研究》读后
赵永刚教授《古代朝鲜半岛学史研究》是域外《孟子》学研究的力作,该书出版以后,受到学界广泛关注,孟子学研究专家杨海文、徐兴无
2025-09-09 22: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