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长春日报
每一个小群体都不能放弃
□王菁菁


迟末 作
“木偶人”“瓷娃娃”“蝴蝶宝贝”……这些看似好听的名词背后,却可能是一个个罕见病患者正在经历的特别人生,更是一个个家庭的锥心之痛。日前,笔者参加了吉大一院内分泌代谢科开展的“健康伴你行”罕见病医患交流及科普公益活动。患儿家长王先生来自延吉市朝阳川镇,他5岁的儿子在两年间共出现了4次骨折,到吉大一院内分泌代谢科就诊后,被诊断为成骨不全症,也是人们口中常说的“瓷娃娃”,是罕见病的一种。“虽然这类病极为少见,但是我坚信通过科学诊疗手段,孩子能慢慢好起来。”王先生说,通过参与当天的罕见病医患交流及科普公益活动,也让他对治疗充满信心。
常态化的罕见病医患交流及科普公益活动,让我们欣慰地看到,罕见病虽罕见,爱却不曾罕至。对每一个患者都不放弃,正是一个文明社会对罕见病应有的态度。
罕见病,顾名思义,是一类发病率和患病率极低的疾病。罕见病单病种病例少,涉及学科多、临床表现多,诊疗难度大,构建罕见病诊治平台和医疗保障体系势在必行。2022年,吉大一院成立疑难罕见病诊治中心,正是以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罕见病诊疗和研究体系为出发点。当前,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对罕见病可以实现科学管理,通过精准化治疗,帮助患者回归社会,回归家庭生活。同时,医疗单位通过开展“健康伴你行”罕见病医患交流及科普公益活动,能够提高公众对罕见病的认识,鼓励罕见病患者积极乐观地面对疾病,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唤起全社会,尤其是患者家庭对于罕见病患者的接纳与关爱。
关注罕见病患者,更应把关注的关口前移,从源头进行罕见病的预防,在备孕、孕期阶段就通过基因检测的方式提前筛查,通过干预手段降低新生儿出生后罕见病发生风险,进而减轻家庭、社会的负担。从这个角度来讲,预防罕见病,是每个人的责任——行政部门关注罕见病,广大民众预防罕见病,医务人员诊治罕见病,每个人都在这个链条上,悲剧发生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
对罕见病患者的关注,与社会的文明进步程度密切相关。健康道路上,对每一个小群体都要关爱、都不能放弃。随着社会各界的携手努力、罕见病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不断推进,我们相信,越来越多罕见病患者的生命健康将会得到更好的呵护和保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28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