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高平陵之变中,曹爽如果没有投降会怎样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3-15 21:59: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胜算很大,司马懿虽狡猾,但面对曹家人的威望,他的那点诡计还不够看。

而曹爽最后的悲惨结局,完全是自作自受,说一句活该不为过。

自古以来的权斗很多,而权力斗争无非两种形式,

一是堂堂正正的力量碾压,不排除上升到武装夺权的可能

二是杀人于无形的深谋远虑,这种斗争方式非常高级

,往往都是顶级政治家常用的办法,而这一种办法的最大特点,就是“拼心态”。

高平陵之变中,曹爽如果没有投降会怎样

司马懿是懂心术的,当年曹操说他有狼顾之相,有噬主之患,提醒曹丕多加小心那是一点都没说错,可曹丕却自以为能够把控司马懿,没把曹操的话当一回事,事实上,曹丕和曹叡也确实把司马懿拿捏住了,可唯独没想到,司马懿长寿,活成了一个老妖精,同时代的人杰、君主都纷纷逝去了,司马懿还有什么敌人?

所以曹叡在驾崩前也很是郁闷,该如何处置司马懿,这是个大问题。

曹丕给曹叡留的四个辅政大臣,司马懿排在最后,在曹叡当皇帝的十几年里,曹休、曹真、陈群先后去世,而司马懿却稳如老狗,这种生命值的稳定,让曹叡很是心慌,他的生命值都快掉完了,司马懿却卡血条,硬是不死,这种局面让他很纠结。

难不成在驾崩之前弄死司马懿吗,那确实不太合适,司马懿就是长得贼眉鼠眼,这么多年来对曹家的付出确实没话说,不能因为长相而忽略功劳,最重要的是,曹叡没有成熟的亲子可以继承皇位,只有一个年仅八岁的养子曹芳,假如辅政大臣没选好,曹家的江山说不定就要丢了。

为了家族江山,曹叡决定赌一把,结果也很悲哀,他赌输了,而且非常彻底。

其实曹叡也不是不顾一切地去赌,他也做了两手准备的,曹真的长子曹爽,就是他的一个保险。

曹爽到底算不算曹魏宗室呢,其实严格来说,多半是算的。

高平陵之变中,曹爽如果没有投降会怎样

曹真虽然不是曹操亲子,可曹操却把曹真看得比亲子还重要,一来是曹操这人有点古怪,总是对别人的儿子更好,二来是曹真的能力远远超出了曹操的大部分儿子,在曹操打江山的时候,曹真付出了很多,可谓是立下汗马功劳,所以曹真自然而然被视为曹家宗室成员。

那么曹家真正的血脉对此也没话说,毕竟追究起来,他们都是太监曹腾的后人,可一个太监怎么可能有孩子,仔细推敲起来,大家都是半斤八两,既然都是苦命人,半路有缘遇到了当家人,也挺好的。

虽然曹丕挺重视司马懿的,可曹丕心里有数,该重用谁该提防谁,想得非常明白,所以他在临终前,安排了曹真和曹休掌控大权柄,司马懿属于是打酱油那一类的,有大事准备当替补,小事的话就出面擦屁股。

曹真之长子曹爽,年少时期经常进宫,跟曹叡的关系很好,所以曹真的权力,已经隐约地有了继承人,虽然曹爽后来很嚣张跋扈,可是在一开始,曹爽的性格却不是那样的,曹爽或许没有司马懿精深的心计,但行为处事,还是很得体。

公元239年,曹叡病重,他在临终前把军事大权分成两份,交给曹爽和司马懿,以此来达到他们互相制衡、辅佐曹芳的目的,但曹爽的军权地位还是要比司马懿高的,虽然两人都是都督中外诸军事,可曹爽才是大将军,司马懿是大司马,真要发动大军,要看的是曹爽的命令。

而在洛阳城,曹爽和司马懿最初有着对等的亲卫力量,他们各掌精兵三千,所以两位辅政大臣在路上看到彼此,都会很给对方面子,好好地打招呼。

高平陵之变中,曹爽如果没有投降会怎样

一开始,曹爽也是对司马懿很恭敬,司马懿毕竟是老臣,曹爽向司马懿学点东西那是没错的,而司马懿这个人的性格藏得很深,面对曹爽,他从没有倚老卖老,没有拿自己年纪大当作蔑视曹爽的筹码。

这世上有一个定理,如果一个人长时间都没脾气,那么久而久之,对他本是尊敬态度的人渐渐会变成轻蔑,这是人性的规律。

所以为什么自古以来皇帝要恩威并施,为什么曹叡数次夺掉司马懿兵权,这都是为了震慑下面的人,不要以为表面和善,内心就一定阳光,而曹爽就中了这种规律,他觉得好好先生司马懿不过如此,并且都那么老了,不如把权力让出来,给他们曹家兄弟享受一下。

于是曹爽开始夺权、斗权了。

曹爽的心腹丁谧给曹爽出妙招,既然你司马懿年纪大,那么就拿年纪来做文章,然后把权力给拆得一干二净。

当时的朝臣们以曹魏几任大司马都死于任上为由,为了让司马懿避开这么个不吉利的职位,于是尊司马懿为太傅。

这下好了,明升暗降,太傅看似地位更高,可这就是个没权力的职位,所以曹爽就用着自己的权柄把司马懿架空了,而在这个过程中,司马懿没有反抗,曹爽安排什么他就做什么,十分顺从,曹爽看着司马懿一副讨好的样子,内心越来越张狂。

曹爽这个人其实是不蠢的,但司马懿把他的弱点都勾出来了。

这也是顶级政治家的心理博弈:以弱示敌,要令其亡,先令其狂。

高平陵之变中,曹爽如果没有投降会怎样

而司马懿在这场博弈中做得最对的一件事情,那就是一直示弱,甚至演得很多人都相信了,这让司马懿的支持者们更加信任司马懿,比如并州刺史孙礼,荆州都督王昶等,这些人都是支持司马懿的,司马懿后来敢发动政变,与他们的立场有很大的关系。

反观曹爽,做的事情就真的不太好看了。

首先,曹爽得权后,大力排除异己,恨不得把最高权力都分给他们几兄弟,而曹芳年幼,什么都不懂,只能看着曹爽专权,既然是专权,肯定就要得罪人,权力和财富的本质是一样的,本身是恒定的,只会在不同目标身上转移,曹爽的权力多了,肯定就有人少。

曹爽让曹羲、曹训、曹彦掌控了整个京城的禁军权,这种做的同时,禁军的大小将领难免会迎来大洗牌,所以曹爽这一招看似很霸道,但却把很多中立派推向了司马懿,这一个效果就是司马懿想要的,曹爽即便占据上风,就他的做法和智商,显然不可能长久。

既然有机会,那么司马懿就要把握,作为一个最顶级的政治家,司马懿对人性的规律洞若观火,他在观察曹爽的习惯,他发现曹爽很喜欢带着几个兄弟出京游玩,几个掌握着禁军兵权的人不在洛阳散发军威,而是出城游玩,这就是个死穴。

当时的大司农桓范就曾多次提醒曹爽,一旦有人在洛阳把城门关上,那么曹爽将连洛阳都回不了,兵权自然而然就要丢掉,可曹爽却表示,这天下没人威胁得了他,也没人动得了他。

其实曹爽的很多行为已经致命了,以桓范、鲁芝、杨综为首的大臣都看出了曹爽飘了,已经有了败相,但他们还是不停地劝诫曹爽,而曹爽在这个时期似乎中了邪一样,非觉得自己天下无敌,所以曹爽之败不冤枉,完全是自作自受,但在他败之前,他未必没有转机。

高平陵之变中,曹爽如果没有投降会怎样

公元249年2月5号,这一天,大将军曹爽要带着皇帝曹芳到高平陵祭拜魏明帝曹叡,而这一次出行,曹爽依旧用很蠢的办法,那就是“倾巢而出”,平时怎么跟曹彦、曹训等人出去游玩,这次祭拜也是原班人马出动,也是这一天,司马懿的机会来了。

当曹爽等人离开了洛阳后,司马懿立即发动政变,以郭太后的名义,将曹爽的大将军转移给了司徒王柔,又将曹羲的禁军大权,转移给了王观,一时之间,整个洛阳就成为了司马懿的地盘,而司马懿能够政变得如此迅速,原因只有一个,那便是曹爽,根本不得人心。

知道自己被司马懿用半天时间架空的曹爽在高平陵瑟瑟发抖,顶级政治家手段恐怖如斯,可是曹爽却并非没有还手之力,因为他掌握了最大的底牌,那就是在他旁边的曹芳。

曹芳虽小,但却是皇帝,皇帝至高无上,挥臂高呼,便有四面八方的军队要来勤王,所以当桓范从洛阳跑出来后,他第一时间告诉曹爽,不要听信司马懿的任何话,曹爽要做的,是带着曹芳到许昌,然后在许昌发动勤王令,让天下大军围攻洛阳,消灭司马懿。

桓范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曹爽即将犯第二次毛病,相信司马懿的“招降”。

司马懿很聪明,他牢牢抓住曹爽的心理,知道曹爽的能力一般、格局不大,如果在没有绝对实力的情况下暴露个性,那就是死路一条,曹爽能力平平还嚣张跋扈,在司马懿看来,全身都是弱点。

在朝臣看来,一个敢发动政变的司马懿本来就不是什么好人,更不是一个说话可信的人,司马懿对曹爽喊话,只要曹爽认罪,那么司马懿不会为难他,甚至还保住他们曹家的荣华富贵,不过政治大权什么的,曹爽就别想了。

高平陵之变中,曹爽如果没有投降会怎样

很多时候,真话和假话混在一起说,看起来都成了真话,司马懿的话听起来就很实在,所以曹爽信了,加上司马懿还以洛水起誓,说绝对不会对曹爽不利,曹爽越听越靠谱,就决定回到洛阳接受司马懿的招降。

而曹爽的天真可把桓范给气哭了。

桓范哭着对曹爽说,这个司马懿就是骗子,现在不是两个君子在为名声做什么承诺,而是一个大奸臣在夺权,根本没有任何道德底线可言,桓范眼看曹爽这个草包吓得六神无主,便转头引导曹羲,让曹羲带着司农的军队先凑合着打下许昌,而桓范有着大司农印,可以调动天下粮草,假以时日,司马懿肯定打不过后勤充足的曹爽。

曹羲听了,也在沉思,反正说白了,曹真这几个儿子什么情况都想了,就是没想司马懿会出尔反尔,他们对司马懿的信心来自于哪里,压根不知道,这才说他们兄弟几人像中邪似的,在紧要关头忽然变成了政治白痴。

一边是桓范、杨综的苦口婆心,还提供拿得出手的反击计划,一边是司马懿的虚与委蛇,根本没有任何依据和现实的保证可言,可曹爽他怎么选,不可一世的他,觉得天下无敌的他选择相信了司马懿,他自以为最强,却跟司马懿开战的勇气都没有。

得知曹爽决定带着几兄弟回洛阳,桓范直接气得大哭,因为他没见过这么蠢的人,连连痛骂曹爽这几兄弟丢了曹真的脸,曹真生出这么几个连猪都不如的儿子,最终只会导致曹家被族灭,桓范说的这些话,都是基于他对司马家人的了解。

所以曹爽其实是自己放弃了自己的生路,选了一个结果最差的办法,他确实可以用曹芳的名义勤王,桓范连具体方法都告诉他了,可曹爽还是选了不归路,毫不夸张地讲,曹爽是司马懿一生最愚蠢、最弱的对手,而曹叡对曹爽的托付,也成为了灾难的根源。

高平陵之变中,曹爽如果没有投降会怎样

回到洛阳后,司马懿一开始确实没对曹爽动手,还对曹爽兄弟几人提出的要求顺从,这让曹爽开心的不得了,以为未来的荣华富贵稳了,可司马懿这种人,怎么可能能给曹爽善终,在不久之后,便以张当“招出”曹爽密谋造反,将曹爽和他的几个兄弟都杀了。

曹真一脉也这样被灭掉了三族,桓范对曹爽的哭骂那是一句话都没有说错,所以曹爽的失败,不可怜,甚至是让人对他鄙夷,虽然曹爽确实有翻盘的机会,但就他的心态和思想,他反抗的可能性也许早被司马懿洞悉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15 22:45:3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司马家篡魏时,曹魏宗室,曹家、夏侯家的人为何不反对
...反对,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看看你都了解几个!高平陵之变司马家篡魏,始于高平陵之变!曹睿去世时,由于太子年纪还小,没办法亲政,于是他选择了两个托孤大臣,一个是四朝老臣司马懿
2022-12-14 09:53:00
高平陵之变:曹氏宗亲为何不出来救国?眼睁睁看着司马家篡权
高平陵之变那会儿,曹氏宗亲为何没插手,主要有两个核心原因。一个就是内部斗争太厉害,大家各自有各自的小算盘,根本没法齐心协力。另一个就是当时形势太复杂,权臣们已经牢牢把控了局面,曹
2024-12-16 09:56:00
司马篡魏时,曹氏与夏侯氏的人才去哪里了?
...公元249年,四朝元老司马懿趁曹爽与魏帝曹芳出城祭拜高平陵的机会,发动兵变,控制了洛阳城,劝降曹爽,并将政敌一网打尽,从而控制了曹魏的政权,为何在司马懿政变的时间内,人才辈出
2023-07-07 11:47:00
司马懿骂妻,儿子司马师更离谱,毒杀妻子夏侯徽并诛灭大舅哥三族
...侯徽发现司马师在暗中豢养死士。司马懿能有底气发动高平陵之变并获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除了曹爽无能之外,还有司马家掌握的三千死士,而这三千死士就是司马师暗中豢养的,也就是说,夏侯
2024-12-31 16:55:00
曹操心血白费,司马懿高平陵之变夺取曹魏政权
...十岁高龄,趁着曹芳与曹植一同出宫祭拜的时候发起了高平陵之变,成功的夺取了曹家的政权,从此曹魏落在了司马家族手中。曹操用一生心血打下的江山,最终还是毁在了自己的子孙们手中,为他
2023-09-15 01:12:00
司马懿是如何化解曹操的怀疑的?
...,司马懿能够骗过曹操,取悦曹丕,受宠于曹叡,并在高平陵政变中整死曹爽,就是因为司马懿洞悉人性的弱点。司马懿出身司隶州河内大家族,他的父亲司马防是曹操成为洛阳北部尉的推荐人,从
2023-08-27 06:43:00
曹睿活着时,司马懿为啥不发动兵变?
...,主要是因为两个原因,一个是没必要、一个是不敢!高平陵之变的真相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豪杰纷纷起兵,相互兼并,发展到后期,真正能够在天下立足的三大势力分别是以曹操为代表的曹
2023-01-30 15:46:00
三国历史转折点:高平陵之变,司马懿篡权成功
...营的将士向洛阳城南进发,目的地是洛水之南大石山的高平陵,曹魏第三位皇帝曹芳前去祭扫先帝曹叡,曹爽三兄弟和大批亲信随行。曹爽没想到这一去,三国的历史就此改变,更导致华夏进入30
2024-03-30 14:35:00
为何曹芳时代被司马懿夺了权
...之时,独立扛起了保卫魏国疆域的大任,随后更是通过高平陵之变夺取了魏国军政大权,为其孙司马炎篡位称帝奠定了重要基础。上述四位人杰都各有各的特色,诸葛神算、庞统神谋、姜维果毅,而
2024-10-16 13:0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清明追思先哲 赓续关学文脉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千百年来,张载先生的“横渠四句”以及他的关学思想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与文化
2025-04-02 13:44:00
遇见《韵之队诗集》:一场跨越时空的诗意对话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生活被各种碎片化的内容充斥着,心灵似乎也变得愈发浮躁。然而,总有一些美好的事物能够穿越喧嚣
2025-04-02 15:28:00
豫人为善丨大别山下56年的守望
大河网讯 带着准备好的鲜花,扛着扫帚,沿着97级台阶走到墓园……“老朋友们,今天我又来看你们了。”在信阳市光山县文殊乡花山村花山寨烈士陵园内
2025-04-02 15:30:00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吴祚麓芜湖,是一座古老的商埠城市,地处长江下游,南依皖南山系、北临江淮平原,居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交通枢纽位置
2025-04-02 15:36:00
历史上的今天 | 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诞辰
汉斯·克里斯汀·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1805年4月2日~1875年8月4日),又译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德森等
2025-04-02 11:32:00
季布一诺:楚汉风云中的诚信丰碑
他是项羽麾下骁勇善战的猛将,令刘邦闻风丧胆;他也是汉高祖悬赏千金也要生擒的“死敌”。可当生死攸关之际,竟有人甘冒灭族之险
2025-04-02 09:34:00
“孔融让梨”世人皆知,可有多少人知道他哥后来为他而死呢?
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文明礼仪之邦,历史上出过很多有高尚美德的名人,也有很多关于美德的故事。比如说“曾参教子”
2025-04-02 00:05:00
万贵妃比明宪宗大17岁却为何极度受宠?她最终的结局如何?
铁打的万贵妃,流水的皇后”,说的就是明朝皇帝朱见深对万贵妃的专宠。自古老夫少妻的组合很常见,但老妻少夫却相对“另类”。这不
2025-04-02 00:09:00
迁西县塔子山村:八十余载坚持守护无名烈士墓
图为村民为烈士扫墓。王喜增摄3月27日清晨,燕山深处的迁西县上营镇塔子山村,薄雾轻笼。清明节即将到来,塔子山村党支部书记张宗宾和几名村民带着铁锨和笤帚
2025-04-02 06:46:00
大皖新闻讯 为纪念赵朴初先生逝世25周年,传承和弘扬赵朴初先生爱国主义与无私奉献精神,安庆市赵朴初故居陈列馆近日同时举办三组主题展
2025-04-01 22:06:00
清明节吉林省各博物馆用35个展览带观众“邂逅历史”
清明节小长假已经进入倒计时,吉林省内各博物馆将推出35个展览,邀您共赴春日之约。此外,有多家博物馆延时闭馆,让观众可以在博物馆中尽情度假
2025-04-01 23:03:00
西班牙曾计划用两万人征服明朝,为什么最后没有实施?
1574年1月11日,殖民者雷克尔给西班牙国王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告诉国王,只要他愿意,可以率领60名士兵攻占中国明朝
2025-04-01 17:26:00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为何如此出名?专家:放大十倍后就明白了
无论哪个时代,无论是艺术家、文学家、科学家甚至普通读书人,对达芬奇的传世名画《最后的晚餐》都有所了解。毫无疑问,《最后的晚餐》已经是永恒的精神符号
2025-04-01 17:58:00
白登之围与一片石大战,相同困境,刘邦与李自成的选择,孰对孰错
中国历史上有两场战争很相似,但时间上却跨越了两千年,那就是汉初的白登之围和明末清初的一片石之战。这两场战争在发生的背景上很相似
2025-04-01 18: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