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娱乐

《蛟龙行动》军事沙龙直面争议 主演与军事专家揭秘背后细节

类别:娱乐 发布时间:2025-02-08 16:12:00 来源:北青网

2025年2月7日,大年初十,电影《蛟龙行动》组织了一场军事主题沙龙,面对观众及媒体,对网络上出现的争议之声,进行了解答与解读,总制片人于冬,军事制片人王强,演员张涵予,演员杜江,影片军事顾问、潜艇操作顾问杨刚和陈志平,军事专家央视特约评论员杜文龙,军事大V“终南剑客”彭迪、“叫我金主编”金昊,主持人“野路子”袁野出席。

“口琴是战斗的号角”老艇长点赞张涵予

张涵予在电影中饰演“龙鲸号”核潜艇艇长,他与担任军事顾问的老艇长杨刚,从初次见面时的专业交流到沙龙结束时肉眼可见的惺惺相惜,两人互动令人颇感动。杨刚表示,多位曾与他共事过的下属不约而同地反馈,看完《蛟龙行动》之后,觉得张涵予就是在演他。面对这份高度评价,张涵予谦逊回应:“作为演员,我只是尽力诠释好艇长这个角色,而真正值得敬佩的,是像杨刚艇长这样用生命守护深蓝的真英雄。”

张涵予也对许多观众不理解的口琴段落表达了自己的见解:“其实那个口琴声是战斗的号角”,杨刚听完马上点头赞同,深表感同身受。张涵予还说道:“这首《中国海军核潜艇》就是激励全艇指战员重拾信念和信心的战鼓!”这句话更是直击杨刚这位老艇长的共鸣,甚至当场比出了点赞的手势,为张涵予对于军事文化的深度理解表示强烈认同。张涵予表示,口琴那段戏出现在封舱灭火的时刻,当封舱灭火的命令下达的时候,就代表艇上的同袍有可能会因此牺牲,在那个当下,他们需要的是赢的信念。“那时候需要的是海军的军魂,需要唤醒军人的信仰,有时候信仰真的能战胜一切,尤其在军队里!”曾担任多年艇长的杨刚至此忍不住大赞:“说得太好了!”

张涵予感慨地说,在了解如何诠释这个军种的过程中,对潜艇兵这个军种产生了由衷的敬意。“潜艇一旦出航就是几个月,潜艇的战士是要把遗书写好的,当潜艇下潜,舱盖关上的那一瞬间,这一百多人在潜艇里面,就是同呼一口气,百人一杆枪”。军事大V“终南剑客”彭迪也应和了这个说法,现场展示了一封特殊折叠的便签,他表示遗书是每个潜艇兵出航前的“标配”:“这种叠法代表若我牺牲,请交予家人。其实不只是人民海军,整个中国人民解放军都如此,折射出他们刻入骨血的忠诚。”

“别催”不是冒犯而是“技术民主”

“潜艇兵是全军心理考验最大的兵种。”沙龙现场,影片军事顾问、潜艇操作总顾问杨刚以亲身经历娓娓道来:“潜艇内部空间狭小,高湿高温,战士们不仅要时刻监控设备,还要忍受长时间与外界隔绝的孤独,每一次出航都是一次生死考验。”军事制片人王强称:“潜艇兵的工作环境里,鱼雷就放在身边,氧气板、化学制剂等也都在狭小的空间内,生活条件艰苦且危险,可以说是‘走在钢丝上,坐在炸弹里’。”

作为一名退役艇长,杨刚看完《蛟龙行动》表示可以毫不犹豫地打出90分以上的高分,他表示,影片中潜艇部分的戏非常精彩、流畅,张涵予饰演的艇长形象深入人心,让他和战友们仿佛重回当年的峥嵘岁月。军事专家央视特约评论员杜文龙表示:“我想看中国潜艇,《蛟龙行动》圆了这个梦,填补了中国潜艇兵形象在大银幕的空白,电影聚焦潜艇兵这一高科技兵种本身就意义非凡。”

针对“声呐兵顶撞艇长”的争议,军事大V“叫我金主编”金昊犀利回应:“海军水面舰艇和潜艇都属于高技术兵种,与陆军不同。在潜艇部队,如果艇长下达的命令不合理,技术人员有权提出异议,甚至以技术人员的判断为准。这体现了潜艇部队作战的专业性和特殊性。”军事制片人王强进一步解释:“潜艇在水下航行,无法像在陆地上一样依靠眼睛辨别方向和目标,声呐就是潜艇的‘眼睛’。艇长在指挥作战时,很大程度上依赖声呐兵提供的信息。声呐兵就是艇长的眼睛,为艇长的决策提供关键依据。所以在潜艇部队中,声呐兵说出‘别催’这样的话是很正常的,这不是不尊重艇长,而是基于专业判断的正常沟通。这种‘技术民主’恰恰是潜艇部队的制胜密码。”

老艇长杨刚:部分情节改编自真实经历

电影中的很多情节都源自潜艇官兵们的真实经历。杨刚提到,影片中副艇长周培林水下排故障的情节,改编自他担任副艇长时的真实经历。“当年在太平洋执行任务时,潜艇处于半潜状态,三分之二艇身浸入水中,外部环境极其危险。”陈志平随即补充道:“排故障时,不远处真有鲨鱼游弋。但任务当前,没人顾得上恐惧。”而电影中机电长的原型,也是杨刚的一位战友,他的事迹令人动容,杨刚讲述道:“我这位战友叫做孟昭旭,他为了抢修设备,两次进入高辐射舱室,最终因伤病牺牲,后来国家授予他烈士称号。他的儿子深受父亲影响,后来也毅然加入了核潜艇部队,延续这份使命。”这段跨越两代的坚守,让“百人一杆枪,同呼一口气”的潜艇兵精神愈发具象。而陈志平的家族也是两代潜艇兵的代表,他本人从机电长成长为艇长,儿子如今仍在潜艇部队延续这份使命。陈志平说:“核潜艇是毛主席说‘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大国利器,它守护的不是钢铁巨兽,而是国家的尊严。”

谈及潜艇部队的发展,杨刚感慨万千。他在核潜艇上工作三十多年,其中担任艇长八年,亲身经历了从一代艇到三代艇的巨大跨越。“当年我们条件很艰苦,冬天在青岛上艇,只能洗凉水澡,因为平时艇上根本没有热水,只有周末澡堂才有。而且去艇上都是走路,周边连围墙都没有。” 他的话语将人们带回那个艰苦的年代,让大家深刻体会到老一辈潜艇兵的不易。“但现在不一样了,国家经济发展了,部队建设越来越好。现在的潜艇,设施越来越好,装备可靠性和安全性也都大幅提高。”这一系列变化,背后是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也是科研人员和海军潜艇部队共同努力的结果。

从“深海孤舟”到“大国重器”,从“遗书”到“战歌”,《蛟龙行动》用镜头撕开深海的神秘面纱,让观众看见信仰的力量。或许,这正是中国军事电影的价值——它不仅是武器的展示,更是精神的传承。当银幕上的“蛟龙”潜入黑暗,银幕外的我们,终于读懂了那句“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因有人负重前行”。责任编辑:任芯仪(EN063)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2-08 20: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以色列总理沙龙为什么退役?
...青年运动。1942年,14岁的沙龙加入了犹太复国主义的一个军事组织哈加纳,这个地下军事组织,就是想用暴力的方式,实现自己复国的梦想,后来这个组织,就发展成了以色列的国防军。1
2023-08-08 15:33:00
军事科学院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军事科学院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编修典籍古为今用解放军报讯特约记者魏寅报道:整理重要历史文献,修复珍贵图书档案,完善古籍存藏设施……近日,军事科学院
2023-06-25 18:06:00
巴以再度爆发大规模冲突,分析认为短期内不会结束
...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7日宣布对以色列发动军事行动,不仅发射数千枚火箭弹,其武装人员还进入以色列境内与以军发生冲突。以军则对加沙地带展开多轮空袭作为回应。此次冲突引发
2023-10-08 15:42:00
...一体的综合性书房。职工书屋现有书籍25000册,涵盖政治军事、艺术文学、安全科学等多种类别,可满足员工个性化、多样阅读需求。职工书屋致力于创办为职工及家庭生活闲暇时间提升自我
2022-12-24 10:44:00
情报失败,遭遇南北夹击突袭,50年的一幕正重返以色列?
...质疑:承平日久,之前沙龙、拉宾、达扬那一代有着超强军事实力的以军是否战力出现了严重退化呢?以军战力衰退了 以色列北部的宿敌也开始行动了就在以色列积极应对哈马斯的突袭攻势时,
2023-10-08 18:43:00
...、听书等类别。打开“图书”页面,文学、艺术、经济、军事、工业技术、交通运输等多个选项。“山东全民阅读在线”数字平台也特别选用精品内容培育用户群。记者采访时了解到,《四世同堂》
2023-05-27 00:14:00
国际社会加紧斡旋巴以冲突,中国政府特使本周前往中东加强协调
...动员,正准备实施大范围作战计划,包括发起陆海空联合军事打击行动。根据该声明,以军在全境都已部署兵力,为下一阶段以“重大地面行动”为重点的军事行动加强战备。目前以军技术和后勤局
2023-10-16 11:43:00
一周军评:“洪水”过后,巴以谁能掀起新的暴风雨
来源:新浪军事 上周末,哈马斯发动的“阿克萨洪水行动”仍在继续进行,以色列的整部国家机器也从一开始的猝不及防逐渐转变过来,转入了以色列军事力量的全面动员和对以哈马斯武装的围剿。作
2023-10-16 13:08:00
苏联隐藏最深军衔最高的“鼹鼠”
...的“鼹鼠”德米特里·波利亚科夫,他官至苏联总参谋部军事情报局少将,向美国情报部门提供了25箱宝贵情报,出卖了近1500名苏联特工及情报人员,其中一些人因而失去生命。他狡猾谨慎
2023-09-06 14:47:00
本·林菲尔德:为保住权力,内塔尼亚胡准备了三重策略
...评论员阿维夫·布申斯基(Aviv Bushinsky)形容:“他希望军事行动能够顺利推进,并期待时间是抚平(国家)伤痛的最好方式。”内塔尼亚胡漫长政治生涯中最严重的危机始于1
2023-12-11 15:50:00
更多关于娱乐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