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财经

拆迁潮又来了?住建部明确,2024年起,这三类房子或统统纳入拆迁

类别:财经 发布时间:2024-03-02 12:03:00 来源:房产新谈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中国房价持续飙升,屡次刷新人们的认知。房价的不断攀升使得购房变得越来越困难,然而,也有一部分人因此获得了巨大的财富,如炒房客和炒房团等群体。但更为引人注目的,是那些因拆迁而一夜暴富的“拆二代”。

随着房价的上涨和城市的迅速扩张,曾经的城中村、老旧小区以及城市边缘的村落纷纷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批又一批的百万、千万富翁。这种快速积累财富的梦想让许多尚未拆迁的居民心驰神往。确实,几乎没有人能够抵挡得住这种一夜暴富的诱惑。然而,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许多老房子将不再面临拆迁的命运,而是通过旧改来焕发新生。这意味着,许多人心中的一夜暴富梦想可能会破灭。

拆迁潮又来了?住建部明确,2024年起,这三类房子或统统纳入拆迁

不拆迁的另一重原因:住房需求减少,人均面积宽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拆迁作为城市更新的常见手段备受瞩目。然而,近年来在中国,反对拆迁的声音逐渐增强。除了深深扎根的传统观念中对故土的眷恋、对历史文化的珍视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我国的人均住房面积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平。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的人均住房面积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这意味着每个家庭、每个人所拥有的居住空间已经相当宽敞。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大规模拆迁并建设新住宅的需求自然就有所减少。

更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日益提升,现代住宅已经超越了简单的居住功能,成为了人们追求高品质生活的重要载体。人们更加关注居住环境是否舒适、配套设施是否完善、社区文化是否丰富等方面。因此,仅仅依靠拆迁建房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多元化的居住需求。

拆迁潮又来了?住建部明确,2024年起,这三类房子或统统纳入拆迁

此外,城市规划的理念也在悄然转变。过去那种以拆迁为主的“大拆大建”模式正在逐渐被更加人性化、生态化的城市更新理念所取代。现代城市不再一味地追求扩张,而是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注重营造宜居的公共空间和培育独特的社区文化。

当然,不拆迁并不意味着停止发展。相反,它是对发展方式的一种优化和升级。通过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我们可以在不拆迁的前提下,实现城市的有机更新和可持续发展。例如,通过旧城改造、功能置换等方式,让老城区焕发新的活力;通过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打造更加宜居的城市环境。这样的发展方式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能够为城市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随着城市更新工程的逐步推进,人们不禁疑惑:拆迁是否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答案显然并非如此。原因有二:一方面,危房因无法满足旧改要求,仍将需要通过拆迁来解决;另一方面,随着城市的发展,部分老城区势必面临改造更新。特别是当前楼市陷入低迷,拆迁进程反而在某种程度上得以加速。为了稳定楼市并推动其复苏,央行在2023年12月投放了高达3500亿的PSL资金,这一行动由国开行等三家政策性银行协同完成。

拆迁潮又来了?住建部明确,2024年起,这三类房子或统统纳入拆迁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举是对2024年即将启动的“三大工程”的明确支持,其中,城中村改造项目更是备受瞩目。回溯历史,PSL的首次设立正是为了支持棚改拆迁的货币化安置。如今其重启,无疑预示着新一轮的“拆迁潮”或已近在咫尺,并且三类房子或都将纳入拆迁名单。

1、被鉴定为C级和D级的危房

历经岁月洗礼的老宅,其中不乏一些房龄超过40年的建筑。受限于当时的建筑技术,这些老宅并非全部采用钢筋混凝土一体浇筑,而是用预制板拼接而成。预制板楼房的设计寿命通常在50年左右,因此,对于那些已经走过40载春秋的老宅,其质量状况已然令人堪忧,居住环境亦不尽如人意。由此可见,这些房屋未来的命运很可能是拆迁重建。

再者,若房屋经专业鉴定被认定为C级或D级危房,这标志着该类房屋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已无法通过加固或修复来消除风险,唯有推倒重建方能解决问题。因此,对于那些居住在质量已出现问题的老宅中的居民而言,未来房屋拆迁几乎已成定局。

拆迁潮又来了?住建部明确,2024年起,这三类房子或统统纳入拆迁

2、影响城市更新发展的老房子

随着城市的脉络不断延伸,我们的都市版图在扩展的同时,内部的结构也在经历着悄无声息的变革。城市的面貌日新月异,那些曾经引领潮流的建筑设计,如今或许已显得略显陈旧,无法与当代的都市节奏同步。因此,城市更新成为了必要的命题,不断推动着我们的城市向前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道路拓宽、医院、学校、公园等基础配套设施的扩建或新建,车站、地铁等公共交通的修建,都在不断地为城市的进步添砖加瓦。然而,随着这些公共设施建设的推进,土地资源的稀缺性逐渐凸显,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

面对这一难题,一个常见的解决方案便是拆除周边的老房子或其他建筑,以腾出更多的空间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在大城市中,地铁建设尤为突出。当主城区需要修建地铁站时,那些可能影响工程进度的老小区,往往会成为拆迁的对象。

拆迁潮又来了?住建部明确,2024年起,这三类房子或统统纳入拆迁

3、位于城市心脏地带的老小区

老小区的拆迁其实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模式。第一种,广为人知的棚改拆迁,它受到财政资金的鼎力支持,开发商亦热衷于这种有补贴的拆迁项目。而另一种,则是完全由开发商自行出资的拆迁。在这种模式下,开发商的唯一目标就是在无财政援助的情况下实现盈利。鉴于现今拆迁补偿款的高昂,开发商若想通过拆迁实现盈利,就意味着他们必须从拆迁后的土地上找到赚钱的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市场上能够卖出高价的房产主要集中在核心城区。这些核心地段的新建商品房价格昂贵,且销售情况异常火爆。因此,如果开发商希望通过拆迁老房子来获得利润,他们通常会选择位于核心地段的住宅区作为目标。这也意味着,未来核心地段的老小区同样面临着拆迁的可能性。

拆迁潮又来了?住建部明确,2024年起,这三类房子或统统纳入拆迁

不难发现,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态势远比部分人所想象的更为复杂。基于现实环境和客观规律,拆迁的必要性和目的已明确,不仅需持续进行,但绝不会再采取过去大规模的方式。深入思考后,我们会发现:经济持续发展下,人们对改善住房条件的追求不会停止,拆迁工作也将持续。反之,仅新建房屋而不拆除老旧房屋,将导致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因此,从改善居住条件、拉动内需、稳定楼市及促进经济发展等多方面考虑,房屋老化陈旧时,拆迁应成为优选方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02 14: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2025年起,房龄超过20年的老房子,统一这样处理 改造升级改善居住环境
自2025年起,房龄超过20年的老房子将接受一系列处理措施,以改善居民居住环境,提升城市整体风貌。改造升级是此次处理的重要举措。基础设施改造包括更新水电气暖等老旧设施,解决水管漏
2025-01-18 11:47:00
老房子为什么又受欢迎了?中央定调,今后持有这两类房子或将获益
...来说,选择房龄较新的房产更为明智。那么,为何要避开老房子呢?原因主要有三点:1,老房子的居住环境普遍较差。毕竟,房子最终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在评判一套房子是否优质时,居
2024-03-04 11:43:00
中央新规定,“房龄超过20年”的老小区,统统这样处理!
...生在大城市的城中村拆迁中,而城市中的商品房或老城区老房子拆迁,其补偿往往远不及人们的预期。尽管这些老房子的拆迁补偿无法与城中村相提并论,但许多老小区的业主仍对此充满期待。因为
2024-03-02 12:01:00
中介透露:今明两年,买房牢记 7 个字,“买旧、买边,不买三”!
...不堪的房子,而是指购买房龄相对较老的二手房。首先,老房子通常位于城市的核心区域或者成熟地段。这些地段往往交通便利,周边配套设施完善,如学校、医院、商场等一应俱全。生活在这样的
2024-08-07 14:51:00
老房子迎来“第二春”?未来或统一这样处理,建议提前了解
...,这大伙心里都有数。现在房子越来越多,房龄超20年的老房子可让不少人头疼。就这两年房价跌了,大家也不傻,不再觉得房价会一直涨。都在琢磨,房价不涨了,啥房子能买,啥房子不能买,
2024-11-27 16:56:00
父母走后我才发现,当年8万元卖掉农村老宅的做法,有多么愚蠢
...,还有一个身体虚弱的奶奶。我们住在一个用泥土搭建的老房子里。这房子看起来很大,但里面住了好几家人。我们家真正属于我们的只有三间半的房间。父母一间,我和姐姐一间,奶奶一间,还有
2024-04-10 10:43:00
大哥想花5万块钱买我的老房子:反正你们常年不在家
...我就开车回了趟老家。原来是大哥看我们长年不在家住,老房子一直空在那,想要买我们的老房子。因为他只有一处宅基地,和儿子儿媳同住在一个院子里,进进出出的很不方便,可村里又没有空闲
2024-02-27 10:17:00
没人住的房子 为什么会“老”得特别快
不知道你有没有见过农村那些空置的老房子,如果长时间没有人住,房子会坏得特别快,有的老屋甚至不出几年就有可能房倒屋塌。这好像和我们的惯常思维有点矛盾,为什么有人住的房子寿命更长,没
2024-10-03 16:36:00
...单间贵许多,为了节省房租,选单间居住的人不在少数。老房子不能买!有这样思维的朋友,可能认为日本的房子也像国内一样,超过20年的房子就成了“老破小”:房屋外墙腐蚀严重,小区内杂
2024-10-05 12:48:00
更多关于财经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