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四川党的建设2月14日,省委农村工作会上,200个村获评为“2022年度四川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优秀村”。本期“乡村画卷”栏目聚焦部分受表彰村庄,探寻它们的发展“秘诀”。
文/四川党的建设全媒体 王兆伟惊蛰节气将至,马边彝族自治县小谷溪村更加秀美:云雾在山间奔涌升腾,丘上茶树新芽隐隐冒苞。进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和四川省纪委监委机关帮扶的第4个年头,这个隐藏在大山深处的村寨正在乡村振兴道路上阔步前行。茶满溪头羊满圈“以前怎么也不敢想,能靠养羊走上致富路!”小谷溪村村民阿罗哈布现在是村里的专业“羊倌儿”,他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侍弄自己的“招财”湖羊。粗放散养本地山羊在小谷溪村已有上千年历史,这种传统养殖方式不但破坏生态,而且山羊存活率低。“羊群啃过的地带,草木枝叶常常被一扫而光。”在阿罗哈布的记忆里,最可怕的是冬季,“小羊存活率常常只有20%左右。”“我们曾做过测算,光搞传统山羊养殖一项,村里每年冬季直接经济损失就达300万元。”说起以前那些“不争气”的羊,村党支部书记立古罗波很无奈。2019年,被确定为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和四川省纪委监委机关的定点帮扶村后,小谷溪村的“羊事业”迎来了发展转机。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四川省纪委监委下派的驻村工作队来到小谷溪村后,很快摸清了情况:2018年,村子已实施退耕还草3923亩,其他的荒山荒坡3700亩,可以养殖肉羊1.5万头。接下来,找到适宜的羊品种就成了当务之急。“经调研考察,驻村工作队发现膻味小、肉质鲜、适合圈养的湖羊很适合在小谷溪村乃至整个马边推广。”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挂职马边县委副书记陈猛说,经整合各类资金510万元,2021年4月,占地5000平方米、可以同时容纳1500头羊的养殖场正式建成;次月,浙江省湖州市捐赠的430头湖羊“跨越”近2000公里来到村上“落户”。见到远道而来的“招财”羊,阿罗哈布兴奋不已,第一时间申请养殖。两年来,阿罗哈布养殖的湖羊已有402头长大并卖出,累计收入达80万元。现在,他的圈里有704头湖羊正在茁壮成长。“湖羊入圈,‘解放’了的丘陵也有了用武之地。”立古罗波说,与村标准化羊养殖项目几乎同步推进的,还有村里的茶叶种植项目。“项目采用引进茶叶加工大户、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入股的方式,以‘收购农民鲜叶+分红’的模式运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派驻小谷溪村第一书记周攀峰说,该项目实施第一年,采取固定分红的模式进行,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按原茶加工厂投资资金100万元的5%固定分红,作为村集体经济收益,项目实施第二年起,结合营业收入实际,采取“固定分红+效益分红”的方式进行。政策如此实惠,脑子灵光的阿罗哈布又动了心,鼓励女朋友乌尔子石一家种了50亩茶树。“去年,茶树长成,卖了300斤茶叶,收入3万元。”乌尔子石成了村里有名的“茶西施”。“2022年,中央和四川省两级纪委监委帮助小谷溪村收购茶农鲜叶23万斤、制茶4.5万斤;全村4户村民发展湖羊养殖,年湖羊销售额50余万元。”马边县委书记沙万强说,目前,小谷溪村优质农副产品被纳入供应体系长期定向采购,短期能脱贫、中期能致富、长期可持续的产业体系已逐步建立。树新风、促振兴一个种茶、一个养羊,两家比赛似的致富奔康,“羊倌儿”阿罗哈布和“茶西施”乌尔子石的终身大事也终于提上日程。然而,囿于当地传统,娶妻必须提供高额彩礼,这让两人犯了难,“赚的钱在支付成本的同时,还要投入扩大再生产,高额彩礼就只能借债。”随着省纪委监委推进高价彩礼问题综合治理工作的展开,阿罗哈布的难题很快解决了。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破解高价彩礼的难题并非一帆风顺。“作为彝族、苗族、汉族三个民族聚居的脱贫村,小谷溪村高价彩礼的综合治理难度很高。”省纪委监委派驻小谷溪村工作队队员陈琛说,2022年3月综合治理全面推开后,驻村工作队多次组织召开村民大会,“坚决攻下高价彩礼这一陋习,破除‘因婚返贫’风险”。
小谷溪村美景。供图/省纪宣驻村工作队挨家挨户宣讲政策,制作视频、召开坝坝会广泛宣传,推动修改村规民约和廉洁公约,发挥党员、德古(彝语:德高望重的人)带头作用……一套“组合拳”打下来,高价彩礼终于被抵制住了。旧习已去,新风如何建立?“党员干部带头!”立古罗波第一个在婚事“新办、简办”承诺上签了字。村组干部以身作则,党员带头示范,如今喜事新办、丧事简办成为小谷溪村的新风尚。2022年12月,阿罗哈布把乌尔子石娶回了家。“推动移风易俗事关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减轻脱贫地区群众负担、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省纪委监委从高价彩礼问题综合治理‘小切口’入手,推动解决了移风易俗‘大问题’。”沙万强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省纪委监委的持续努力,激活了小谷溪村群众的内生动力。2020年,小谷溪村18户群众自主置换土地、自发筹集资金,投工投劳,用两个月时间建成三公里长的产业毛坯路,被当地群众赞为“十八好汉路”。树新风、促振兴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久久为功,而教育在其中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作用。为彻底拔掉“穷根”,小谷溪村用足扶贫扶智的帮扶政策,村小学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师资力量不断壮大、教学水平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学生获得更好的教育。阿罗哈布和乌尔子石相信,他们的孩子“一定可以到外面更广阔的天地闯荡”。短短几年间,小谷溪村实现了从“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的蜕变,全村干部群众奋力在产业发展、移风易俗、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取得突破,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大家交口称赞:“共产党赫吉赫(彝语:好样的)!”(责编/陈贤凤)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07 17: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