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朱允炆削藩为何没有使用推恩令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6-20 21:02: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朱允炆在继承帝位之后,想要削弱各藩王的实力。不过他没有采用推恩令,而是强行削藩。

朱允炆削藩为何没有使用推恩令

对于这件事,很多人都非常不理解。

今天咱们就来看看,为何朱允炆没有通过推恩令的方式来削藩。

咱们先来看看历史上的推恩令到底是什么样子。

其实简单来说,就是把诸侯王分为若干国,之后诸侯王的子孙依次分享封土。随着层层分封,诸侯的实力会不断降低,而中央的权力将会得到增加。

从上可以看出,推恩令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

因为相比于削藩,推恩令相对间接委婉,可以减少藩王的抵触情绪,更有利于政策的推行。同时,皇帝名声的损失也会降到最低。

总之,从抑制诸侯实力这方面来说,推恩令是要比削藩高明太多。

朱允炆削藩为何没有使用推恩令

一、但大家不要忘了,这是汉朝的分封,随着时间推移,到了明朝,分封形式已经和汉朝有很大的区别了。

换句话说,时代变了,分封性质也不一样。

1、首先,汉朝的推恩令核心就是裂土分封,而明朝的诸侯只是拥有侯爵之位。

《清史稿》对当时明代藩王是这样评价的,即“有明诸籓,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

因此,明代压根就没有掌控分封地区的土地和人民。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推恩令自然没有办法推行下去。除非朱允炆失了智,先把土地赐给诸侯,之后再实现推恩令。

但这种情况显然不现实,也太麻烦,毕竟朱允炆的核心目的是直接削弱诸侯的实力,减少自身可能受到的威胁,而不是花式作死。

2、再者,在能够裂土分侯的西汉时期,那些诸侯的实力异常强大。

强到什么地步呢?我们看当时的七王之乱就可以看出来,当时的吴王权力大到甚至还可以煮盐铸币。

除此之外,《汉书》中记载也可以看见一二。

即:“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

因此,在当时只要他们有机会联合起来,是可以轻松颠覆统治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实行推恩令是必然的。

朱允炆削藩为何没有使用推恩令

但明朝时期的藩王,他们的实力已经普遍弱小。

当年朱元璋分封他们,与其说是赏赐,不如说是颁发驻守边疆的任务。在战斗的时候,他们可以节制诸将。平时的时候,他们能统领的就只有王府的护卫。

在这种情况下,朱允炆可以轻松击溃藩王。我们从诸侯灭亡的速度就能看出来,中央对于地方的碾压。

在朱允炆开始削藩后,有的诸侯自我了断,有的诸侯废为平民。不是他们不想反抗,而是压根就没有能力反抗。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拿朱棣这个例子反驳,因为朱棣起兵把朱允炆给推翻了。

可是大家不要忘了,朱棣那雄厚的势力不是在起兵之初就有的。

在刚起义的时候,朱棣就连杀死当地的官员都需要用计谋,而不是直接派兵诛杀,就是因为他的实力太弱小了。

就连诸侯中最强大的朱棣都是如此,朱允炆确实没有什么好忌惮的。

所以,建文帝压根没有必要再用推恩令这种带有讨好性质的政策。

朱允炆削藩为何没有使用推恩令

二、那或许有人就会问了,既然藩王并不强,不需要推恩令,那为何当时他会失败呢?其实总的来说,这完全是建文帝的个人原因,性格的懦弱与从政经验的不足导致了他后来决策的一系列失误

对于朱允炆强行削藩这件事,相信很多人都看不懂。

如果他是个千古明君,大家可以仔细思考他这番举动背后的深意和各种厉害关系。

可是大家不要忘了,朱允炆虽说可能并不是朱棣评价的的那样是一个花天酒地,恣意妄为的昏君。

但他还是太过于年轻了,一个没资历的君王,往往是人云亦云,他会在不合适的时间颁布不合适的政策,这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

朱允炆削藩为何没有使用推恩令

1、在当时,建文帝身边的奸臣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性格懦弱导致)

朱允炆在登基之后,非常器重黄子澄和齐泰,把各种事务都交给他们两个处理。

他们两个非常会蛊惑人,朱允炆深受其害。

原本的时候朱允炆只是有削藩的想法,可是在黄子澄和齐泰的运作之下,想法最终变成了现实。

正常人理解的削藩,应该就是削弱藩王的实力,而这两位做的,则是要把他们逼上绝路。这个荒唐政令从中央下达的那刻,就意味着朱允炆差不多在垮的边缘了。

值得一提的是,强行削藩只是诸多举措之一,他们还对很多祖制进行了变更。

这在《明史》中有记载,即:“朝廷政事一委黄子澄、齐泰,二人擅权怙势,同为蒙蔽,政事悉自己出,变更太祖成法,而注意削诸王矣。”

而正是这些动摇了朱允炆的统治基础,为后来朱允炆倒台埋下伏笔。

朱允炆削藩为何没有使用推恩令

2、再者,朱允炆削藩的顺序有很大的问题(从政经验不足导致)。

正常的顺序应该是先难后易。先把最难啃的骨头搞定,剩下那些诸侯就会产生忌惮,主动放弃抵抗。反之,则会给最强的对手带来喘息时间以备战,增加之后的对付难度。

而朱允炆非常秀,他的顺序就是这个相反的先易后难。在朱允炆针对其他诸侯的那段时间里面,朱棣一直在备战。这个喘息时间不是他自己争取的,而是朱允炆给的。

顺序错了不要紧,朱允炆付出的代价不过是在征讨朱棣的时候调动更多的兵马。

可尴尬的是,朱允炆把屠刀举了起来,之后觉得于心不忍,就这样给放下了。

朱允炆的境况完全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朱允炆已经彻底把朱棣逼到对立面了,这时候他才反悔,已经太晚了。

不过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朱允炆也值得人敬佩,天胡开局都能输,也是一种本事。

朱允炆削藩为何没有使用推恩令

三、说到最后

最后,值得一提的就是朱元璋给朱棣送上的神助攻了。

当初,朱棣之所以能够顺利南下,没有受到任何的阻拦,不光是因为朱允炆得罪了太多的人,还因为朱棣师出有名。

朱元璋曾经规定过,如果皇帝受人蒙蔽,那么诸侯可以入京勤王。

即:“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

朱元璋本是好心,担心奸臣乱政,可是他没有制定具体的细则,这让朱棣钻了空子。

很多人感觉这是皇帝的家务事,不方便插手,就是选择按兵不动。

正因如此,朱棣才一路绿灯,直通都城。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20 22:45:1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同样是削藩,汉景帝赢了,为何建文帝却输了
...为什么西汉景帝时爆发的吴楚七国之乱能被平息,而明初建文帝却灭不了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呢?对于这两场目的相同的叛乱,汉景帝赢了,建文帝却输了。有学者将前者的胜利归结于“得到人
2024-06-12 15:34:00
...藩王分布图朱元璋去世之后,皇太孙朱允炆即位,这就是建文帝,也称明惠帝,朱允炆一即位,就把朱元璋生前分封的藩王视作威胁,就开始朝廷削藩,朱允炆削藩是从弱到强的一个过程,他首先对
2024-06-05 06:08:00
明朝藩王之乱:朱棣起义与建文帝的覆灭
...余势力产生忌惮,倒是开始对他的叔叔们产生了忌惮。 建文帝刚刚即位之后,就开始大肆削藩,这让各个藩王都产生了忌惮。于是朱棣有所行动了。现如今看来,建文帝的削藩肯定是非常过分了
2024-03-23 09:27:00
...,无以自明,阖宫焚死。就这样,朱柏结束了他的一生。建文帝继续削藩,引发了靖难之役,皇位被其叔父朱棣夺得,南京城破后,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
2023-03-15 14:53:00
明朝的藩王们为什么不要钱,不要女人,都争着去墓地守陵?
...侯王仍旧有着不小的势力,拥兵自重,这对刚继承皇位的建文帝是一件麻烦事,于是他与齐泰、黄子澄等密议削藩。朱棣眼见自己的几位兄弟遭到削藩,削藩自朱棣同母弟周王始,周、代、岷、湘、
2024-02-22 23:06:00
汉武帝用“推恩令”削藩,明朝建文帝为何不效仿
...无法威胁中央朝政。那么有人就会想了,如果千年之后的建文帝朱允炆读过这段历史的话,那么他为什么不用“推恩令”的方法去削弱藩王呢?实际上,任何政策的实施都要考虑到当时的环境,建文
2024-06-22 14:41:00
为何说建文帝稍微用点心,不着急削藩,可以搞定朱棣
建文帝自认为比朱元璋聪明,太过自信,否则朱棣只能安分守己,乖乖当一位贤王。朱允炆想要“输”,难度太大,稍微用点心,就可以摆平朱棣。朱元璋晚年,与朱允炆对话,问他如何解决藩王问题。
2024-07-11 21:13:00
同是藩王作乱,汉景帝一战定乾坤,建文帝打了四年还丢了江山
...行分封,并赋予各地藩王军权,最终朱棣“靖难”成功,建文帝下台。可以说,只要推行分封,允许藩王有实权,叛乱几乎无法避免。一般情况下,中央政府对各地藩王拥有巨大优势,只要藩王敢作
2024-08-08 09:41:00
靖难之役是怎么爆发的?造成了什么影响
...地爆发了。 建文四年,燕王朱棣攻下当时的首都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有说被烧死,也有说趁机逃了,究竟如何,众说纷纭,这就是建文帝生死之谜的由来。燕王朱棣为了登上帝位,必须宣称
2024-06-09 15:2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