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南博讲坛|走近“最初中国”,探寻中国文明起源的陶寺模式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26 10:59:00 来源:新华报业网

距今4300多年前,晋南之地,表里山河,沃野千里。在深厚的文化积淀下,在中原、河套、海岱、江汉、甘青、江浙等区域文化的互动碰撞与文化融合中,陶寺蕴化出一座煌煌都城。在这里,先民筑城建宫、敬授民时、阡陌交通、合和万国,初现王权礼制及早期国家的基本面貌。

8月20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山西陶寺遗址考古领队高江涛做客“南博讲坛”,以《陶寺与中华文明》为题,立足于多年来的考古发掘工作,带领观众走近陶寺,详细解读陶寺在中华文明探源中的贡献。

南博讲坛|走近“最初中国”,探寻中国文明起源的陶寺模式

煌煌都邑:规模宏大,布局有序

陶寺遗址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县城东北约7公里处,汾河以东,地处太岳山脉余脉崇山北麓山前向汾河谷地过渡的缓坡状黄土塬上,整体处于三面环山一面向水的山川形势之中。

从文化分布、立都选址、多谷多畜、城址布局、观象授时、真龙呈现、圭尺定中、埋葬形态、范以铸铜、道路网络等十个方面入手,高江涛向观众讲解了陶寺考古40余年来的各种重大发现。

南博讲坛|走近“最初中国”,探寻中国文明起源的陶寺模式

在至少280万平方米面积的遗址中,空前规模的城址、气势恢宏的宫墙、布局规整的墓地、世界上最早的观象台、迄今为止最早的汉字、成组成套的礼器、官方管理下的手工业区……透过高江涛的讲述,一个早期国家都城的盛大气象跃然眼前:距今4300年左右,在晋南汾河之滨,水系密布之处,一座庞大的史前古城逐渐崛起。那是一座都城,城中恢弘的宫殿内,住着一位崇尚文德的王。这里城墙牢固,府库充盈,农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手工业进步显著,甚至出现了时代性的“尖端技术与核心技术”,数以万计的人口聚集于此处。城内布局有序,功能分区明显,宫殿区、贵族居住区、居民区、祭祀区、仓储区、手工作坊区等一应俱全。广泛的文化互动与交流成为当时社会的主题,其中暴力与战争更是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

一系列发掘成果,使陶寺遗址作为都城的构成要素和特征逐渐显现出来。陶寺成为迄今发现的中国史前时期“都城要素最完备”的一座大型城址。

生产发展,人口增加,出现城市;社会分工与社会分化不断加剧,出现阶级;权力不断强化,出现王权与国家。从文明发展的角度考察陶寺遗址,高江涛表示,陶寺遗址与文明形成标准的“中国方案”高度契合。与此同时,陶寺遗址也为构建中华文明起源逻辑发展链条,奠定了基础。

陶寺模式:王权国家,礼制社会

文明呈现的模式与文明最终形成的内在原因密切相关。随着各区域考古材料的不断丰富和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国各区域文明形成过程中,社会形态表现出不同的特质,进而呈现出不同的“模式”。

不同于以红山、良渚为代表的神权国家模式,陶寺社会是王权国家,而非神权主导。“陶寺早期五座规格最高的大型墓的墓主明显是王者,此外,具有统一性规划的城址、较为完善的布局和功能的分区、重要的大型夯土建筑、宫殿类的建筑等,也都表明这里即是王者所居之都。”高江涛表示,种种迹象表明,以王权为核心的早期国家已经形成。

南博讲坛|走近“最初中国”,探寻中国文明起源的陶寺模式

陶寺时期社会还是一个礼制社会。在陶寺遗址的大型墓葬中,鼍鼓、石磬、土鼓构成了一个固定的组合,在入葬时间相差100多年的墓葬之中,仍保持着组合不变、数量不变、位置不变的特点,形成固定的规制。而漆木器、厨刀、整猪或猪下颌骨的有意陈设摆放,似乎展现出的正是饮食之礼,同样显得仪式感十足。显然,规范现实社会中各阶层行为、身份、仪礼等社会关系或言“礼序人伦”的礼制在陶寺已经初步形成。

由此,以王权国家与礼制社会为特点的“陶寺模式”,与“红山模式”“良渚模式”“石峁模式”等,共同形成了所谓的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模式。讲座中,高江涛强调,这种“多元一体”实质上,是一个多元演进并逐渐走向一体的过程,即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源的,同时又是一体的。“从‘无中心的多元’到‘有中心的多元一体’,或许正是中华文明起源、形成与发展演进的最大特色。”高江涛说道。

文明特质:海纳百川,务实创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伴随着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的过程逐渐产生、形成并成熟的智慧结晶。百年中国考古实践,尤其史前考古的事实证明,这些文明品质和精神内涵早在距今四五千年前,或已初步形成,甚至在更久远的年代已经萌芽。

讲座中,结合陶寺遗址出土的典型文物,高江涛与观众分析了陶寺文化的文明特质。

“海纳百川是中华文明传承至今的优秀品质,这在陶寺遗址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高江涛表示,陶寺文明具有明显的兼收并蓄史前其他不同区域文明因素的特点。

南博讲坛|走近“最初中国”,探寻中国文明起源的陶寺模式

用鳄鱼皮制作的鼍鼓、部分圆点纹彩陶以及随葬猪下颌骨习俗等,源于山东大汶口-龙山文化系统;粗体觚、玉兽面、玉笄等,与江汉平原石家河文化及肖家屋脊文化同类器十分相似;玉琮、玉璧、V字形石刀,来自浙江良渚文化;晋陕高原石峁文化与陶寺文化之间,在陶器、玉器、铜器、建筑技术等方面均存在广泛互动……各自文化里,只有高等贵族才有资格享用的顶级“奢侈品”,被陶寺的“王”统统集中在自己这里。

“来自东西南北的东西汇聚于一处,说明陶寺的‘王’不仅对各地文明有着广泛了解,还大度地接纳了各地文明的成果,愿意把这些‘外来文化’的象征视为自己的一部分,这本身就是一种胸怀天下的开放气度。”高江涛说道。

务实创新则是长足发展的文化基因。陶寺社会在宗教祭祀方面的投入较少,更多的是筑城造郭以“卫君守民”、观象授时以指导农事等,将主要力量放在生产性劳动领域,作风务实,客观上有利于其实力的积蓄和可持续发展。

高江涛将陶寺社会对周边其他区域先进文明的改造创新称为一种“扬弃式吸收”。如陶寺先民使用复合范铸铜器,成为辉煌的夏商周三代青铜铸造技术的重要源头;而一些十分重要的玉器如玉璧、玉琮罕见像良渚玉器上繁缛的神人兽面及鸟纹,则成了素面佩戴功用的装饰品,并创新出多璜联璧、组合头饰、组合腕饰等新的象征物以凝聚族群。

“44年来的考古发现与研究表明,陶寺遗址是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的典型遗址之一,陶寺文明呈现的特点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文明的重要精神实质。”高江涛说道。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洁茹/文 虞越/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26 15: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陶寺考古队领队高江涛作题为《和而不同:陶寺考古揭示的中华早期文明》的演讲。报道介绍,2004年,高江涛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攻读博
2024-07-07 07:11:00
南博讲坛|走进二里头,触摸“中国最早王朝”的历史脉动
...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二里头工作队队长赵海涛做客“南博讲坛”,以《二里头与中华文明》为题,带领观众走进二里头遗址考古“第一现场”,围绕近年来二里头都邑布局考古取得的重大进展,
2023-09-17 20:58:00
上游科考室|遇见“最初的中国”,陶寺遗址博物馆今日开馆,专家解读辉煌文明背后的故事
11月12日上午,国内又一重要遗址博物馆——陶寺遗址博物馆在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开馆,上游新闻(报料邮箱baoliaosy@163.com)记者从博物馆工作人员处获悉,12日下午3
2024-11-12 15:55:00
...探源”为主题,图案名称分别为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陶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石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二里头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邮票图案前景表现了各遗址出土的代表性文物,背景为相应的历
2023-10-14 21:20:00
...艳)11月1日下午,中华文明探源工程(1-4期)首席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历史学部主任、一级教授、中国考古学会原理事长王巍教授,登上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宝安讲坛的
2023-11-02 06:46:00
...工作。各团队围绕辽宁建平牛河梁,山西兴县碧村、襄汾陶寺,陕西神木石峁、延安芦山峁,河南新密新砦、偃师二里头,山东章丘焦家,四川新津宝墩、大邑高山、广汉三星堆,湖北天门石家河、
2023-01-01 05:31:00
考古发现改写认知,夏朝时期还有其他王朝
...原一带的王朝,而在其他地方依然还有其他王朝?首先,陶寺政权陶寺遗址位于山西临汾襄汾,是一个标准的具备成熟礼仪制度的王权都城,极有可能就是“尧都平阳”。该遗址高达300万平米,
2024-06-20 10:15:00
古文字:开启中华文明的管钥
...现的符号一样,属于早期文字。距今4000多年的山西临汾陶寺遗址,其观象台与《尚书·尧典》所载“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密切相关,出土的扁壶上“文”“尧”二字清晰可见,表明该遗
2023-10-15 12:46:00
夏朝前中国出现3次历史空档期,发生了什么
...歧。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何驽教授就主张最初的中国在晋南陶寺遗址,也就是传说中的帝尧时期,时间上早于夏朝。中华文明与国家文明概念的区别在于,后者特指王国时代,特征是不同血缘氏族共同
2024-10-22 12:5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冲冠一怒为红颜:得知初恋女友被人强奸,男子愤怒之下杀死强奸犯
冲冠一怒为红颜:指的是吴三桂和陈圆圆的事情,当年李自成起兵,从吴三桂手上抢走陈圆圆,于是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
2025-04-02 14:20:00
传世名剑“七星龙渊”:持有者皆王孙贵胄,唐朝后便下落不明
引言宝剑,是中国古代尚武文化的代表性器物。无数的文人墨客都曾写下了关于宝剑的名篇,譬如郭震的《宝剑篇》:“昆吾铁冶飞炎烟
2025-04-02 14:27:00
北宋有八十万禁军,为啥却被几万金兵灭掉?原因让人尴尬
在小说《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林冲曾任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因此许多人认为北宋禁军人数众多。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北宋军力如此雄厚
2025-04-02 14:37:00
菏泽,这座镌刻着千年牡丹魂的芳华之城,自唐宋以来便是文人墨客心驰神往的牡丹王国。当春风唤醒百亩花田,姚黄魏紫次第绽放,菏泽便成了流动的国色天香诗卷
2025-04-02 17:15:00
鲁网4月2日讯清明节前夕,74岁的莫洪文在家人的期盼目光中,整理着装,自重庆市梁平区出发,准备去“看望”四伯。目的地是1400多公里外的泰安市宁阳烈士陵园
2025-04-02 19:17:00
在地理概念中,“八百里”多为虚指,强调疆域之广袤。明宪宗朱见深的一纸敕书,将巍峨的武当大山凝结成四方界石——东抵冠子山奇峰
2025-04-02 20:18:00
曹操有七个女儿,全都年轻貌美,为何曹操让她们全嫁给一个男人?
对曹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东汉末年那个乱世之中,曹操异军突起,成为了曹魏北方霸主的奠基人。对于曹操的评价,历史很难进行界定
2025-04-02 21:01:00
四面楚歌中的重要人物(四面楚歌的历史人物都有谁)
四面楚歌中的重要人物四面楚歌的意思,大家都知道,指的是腹背受敌,被别人困在中间,到了叫天不灵,叫地不应的囧境。可很少有人知晓四面楚歌的历史人物讲的是谁
2025-04-02 21:04:00
清明追思先哲 赓续关学文脉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千百年来,张载先生的“横渠四句”以及他的关学思想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与文化
2025-04-02 13:44:00
遇见《韵之队诗集》:一场跨越时空的诗意对话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生活被各种碎片化的内容充斥着,心灵似乎也变得愈发浮躁。然而,总有一些美好的事物能够穿越喧嚣
2025-04-02 15:28:00
豫人为善丨大别山下56年的守望
大河网讯 带着准备好的鲜花,扛着扫帚,沿着97级台阶走到墓园……“老朋友们,今天我又来看你们了。”在信阳市光山县文殊乡花山村花山寨烈士陵园内
2025-04-02 15:30:00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吴祚麓芜湖,是一座古老的商埠城市,地处长江下游,南依皖南山系、北临江淮平原,居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交通枢纽位置
2025-04-02 15:36:00
历史上的今天 | 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诞辰
汉斯·克里斯汀·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1805年4月2日~1875年8月4日),又译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德森等
2025-04-02 11:32:00
季布一诺:楚汉风云中的诚信丰碑
他是项羽麾下骁勇善战的猛将,令刘邦闻风丧胆;他也是汉高祖悬赏千金也要生擒的“死敌”。可当生死攸关之际,竟有人甘冒灭族之险
2025-04-02 09: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