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两代人白衣执甲 接力援助苏丹20年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1-26 04:26: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西安日报

两代人白衣执甲 接力援助苏丹20年

——陕西援外医疗队架起中非友谊桥梁

两代人白衣执甲  接力援助苏丹20年

于永亮在门诊为患者进行病情诊断。(受访者供图)

两代人白衣执甲  接力援助苏丹20年

于永亮(右一)为患者实施手术。(受访者供图)

在苏丹中部有一座名叫阿布欧舍的小镇,是苏丹民众家喻户晓的地方,因为从1984年起,这里就连续驻扎着一批批来自中国的医疗队。

西安市中心医院普外科的于永亮医生先后5次随陕西医疗队奔赴苏丹,第一次去苏丹时还是个年轻小伙子,第五次去时女儿已经24岁了。在他的记忆中,有许多患者不远千里要来阿布欧舍友谊医院找中国医生治病。“这是因为中国医疗队员用高超的医术和无私的奉献治愈当地人民,同时也赢得了当地民众对中国医生的信任和尊重。”

一家4口20年间援外11次

“其实报名参加援外医疗队的动力始于我爱人的姑夫侯新民老先生,早在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他参加了第4批和第9批‘援苏丹中国医疗队’,还担任过第9批的副队长,专业是‘普外科’。在苏丹期间,中国医疗队给患者看病都是免费的。医疗队在当地率先开展了静脉吻合分流手术,胆囊切除手术及巨甲状腺切除手术等,以精湛的医术受到了当地医生和患者的高度赞扬。”采访中,于永亮告诉记者,在2003年至2005年期间,他的爱人武雯参加了第26批“援苏丹中国医疗队”。爱人武雯向于永亮回忆自己在苏丹的日子,救治了很多当地民众,其中还有我国一名项目工程人员,两次患疟疾,在当地医院治疗不见好转的情况下,来到医疗队寻求帮助,在用了我国自主研发的青蒿素一周后就痊愈了。武雯参加的第26批援苏丹医疗队在2008年荣获“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于永亮说,“援外医疗队员既是医务工作者,也是友谊的使者”。在他的大家庭中,援外已经成为一种传承,他同为医生的爱人以及爱人的姑父和弟弟都数次参加过援苏丹医疗队工作。一家4口20年间援外11次。

用高超的医术和无私的奉献治愈当地人民

2007年得知陕西将派出医疗队赴苏丹,于永亮主动请缨。“我觉得作为一名医生、一个有着援外传承的家庭成员,必须履行救死扶伤的初心和使命。”

有了爱人的经验和提醒,出发时于永亮行李箱中装得最多的就是手术缝合线和针。“当时在简陋的手术室里,温度有时高达四十多摄氏度。一台手术下来两三个小时,汗水湿透衣服,湿了干、干了又湿,自己整个身子就像在桑拿房里。”虽然对当地条件有了心理准备,但真正踏上这片土地时,眼前的一切还是让于永亮非常震惊。

“你能想象吗?手术室里竟然有苍蝇在飞,我们医疗队所在的医院叫阿布欧舍友谊医院,是当地条件比较好的医院。这家医院由养马场改造而来,现在的病房曾经是马厩。”于永亮说,当时院区内全是土路,三轮车经过扬起一片尘土,在尘土中苏丹病患和家人热情地用中文“你好”跟他们打招呼。

很快,于永亮和队友们开始了诊疗工作。前来就诊的患者大多数是甲状腺肿大、疝气等高发病种,他专业的临床诊治能力,为当地民众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治疗和帮助。于永亮记忆最深刻的是:“在阿布欧舍友谊医院与苏丹医师合作下,成功完成切除一例巨大‘单纯性甲状腺肿大’病例手术。”据悉,这名40岁的苏丹女性患者,20年前甲状腺开始长大,未接受过任何治疗。随着甲状腺逐渐长大到给生活带来不便。

“初诊时,看到她的样子,我非常惊讶,甲状腺膨大得和其头部一样,完全看不到脖子的模样,患者根本无法低头。”这名患者打听到阿布欧舍友谊医院有中国医生,乘车两天专程来就诊。如此大的甲状腺肿大还是头一次看见,于永亮当即为其制定手术切除方案,次日由他主刀为其开展了“单纯性甲状腺肿大”切除术。切除下来的肿块有2千克。患者家属高兴地连连夸赞:“中国医生好!”

于永亮告诉记者,由于当地经济落后,很多疾病都因为长时间拖延,出现了各种各样常见的“巨大肿块”“巨大脾脏”“巨大疝”“巨大鞘膜积液”及“巨大皮下包块”等症状,这只是其中特殊的一例。阿布欧舍友谊医院设备简陋、医疗条件有限,且急救药品不是很齐全,在此做这些“巨大”的手术所冒的风险可想而知。但于永亮和同事们克服重重困难,最终顺利完成这些手术。

敬业的精神博爱的胸怀收获了苏丹人民的友谊

落后的虽然是经济和条件,但苏丹当地民众却有着一颗淳朴而热情的心。“那会儿一到周末,我们常会受邀前往当地民众家与他们一同用餐、聊天,很亲切。”于永亮说那段时光也是最难忘的。

结束2年援外任务回国的于永亮脑海中时不时还会浮现当地医生、民众温暖可亲的笑容,有了第一次援外经历,于永亮并没有停下来。2011年他再次跟随第30批陕西援外医疗队奔赴苏丹。

第二次来到非洲大地,于永亮感受到了苏丹的变化。“在咱们中国的援助下,阿布欧舍友谊医院条件和环境有了很大改变,为他们新建了门诊楼,妇幼病房也搬进了新楼里。”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面对苏丹落后的医疗卫生状况,中国医生心心念念的是如何提高苏丹当地医疗水平,为更多的患者解除病痛。为此,于永亮和医疗队队员们在繁重的工作间隙,尽全力将自身所学传授给当地医生,并进行一些普外手术的培训,让新技术在苏丹落地生根。

“每一次援外结束,给每个医疗队员发一个证书。十几年了,都保留着。每次想起这段经历都魂牵梦绕,非常怀念那段时光。”从2007年到2022年,于永亮先后5次随陕西医疗队奔赴苏丹。于永亮告诉记者,当地患者遇到比较疑难复杂的手术都愿意来找中国医生,足见他们对中国医生的信任。而中国医生所展现出的高超技术、敬业精神、博爱胸怀也收获了苏丹人民的友谊。中国医生走在街上,经常被曾经救治过的病人认出,拥抱、握手都是朴实的苏丹人民向中国医生表达感谢的方式。

三秦儿女不辱使命架起中非友谊桥梁

也正是于永亮这样一批又一批陕西援苏丹医疗队员用专业所长默默践行着“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得到的是当地老百姓和同事的尊重,浇灌着中苏两国友谊之花。

记者从省卫健委获悉,1971年4月陕西确定为援苏丹省份,同年派出第一支援苏丹医疗队。截至2023年12月,陕西援外医疗队先后向苏丹和马拉维派遣援外医疗队48批1298人次,累计诊治门诊患者846.69万人次,救治住院患者45.11万人次,实施手术25.31万人次。几十年间,陕西一批批白衣天使奔赴非洲,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充分发扬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展现出三秦儿女不辱使命、为国争光、为陕西添彩的良好风貌。他们用智慧、汗水,谱写一个个大爱无疆的感人故事,架起中非友谊的桥梁。

(记者 张黎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26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两代人白衣执甲 接力援助苏丹二十年
央视网消息:今年是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民相亲在于心相知。”60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援外医疗队员前赴后继,父子接力、夫妻共进、姐妹携手……将汗水挥洒在非洲大地上。中国陕西
2023-08-12 11:47:00
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跨越山海,大爱无疆
来源:极目新闻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纪念暨表彰大会29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切会见会议代表。60年来,广大援外医疗队员以仁心仁术造福当地
2023-12-30 13:40:00
中国援南苏丹医疗队守护当地民众健康
...由中国援助重建的朱巴教学医院。中国第十一批援南苏丹医疗队由安徽省派出,于2023年9月抵达南苏丹首都朱巴,在由中国援助重建的朱巴教学医院开展援外医疗任务。截至2024年4月初
2024-04-14 10:45:00
...根据中苏两国政府有关卫生合作议定书由第37批中国援苏医疗队向苏方对口合作医院捐赠,因4月中旬苏丹突然爆发武装冲突,货物被迫滞留苏丹港。8月2日,中国驻苏丹使馆临时代办张向华与
2023-08-03 11:45:00
援外医生武翊纶:先后3次前往苏丹援助,是当地医院仍期盼的“中国医生”
...者了解到,武翊纶先后参加了27批、29批、31批援苏丹中国医疗队,每次援外2年时间,先后三次被评为优秀队员,所在科室被苏丹院方评为“优秀援外合作科室”。他从队员到先后担任队委
2024-05-08 19:33:00
...自:阳光报阳光讯(记者 张华)2023年12月29日,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纪念暨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表彰了30个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集体和60名先进个人。西安市中心
2024-01-11 00:59:00
世卫组织:苏丹医疗卫生危机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
...,世界难民日,在难民营避难的苏丹人。目前,一支紧急医疗队和超过36吨的物资已部署到乍得。紧急医疗和非医疗物资也已运抵中非共和国、埃及、埃塞俄比亚和南苏丹。此外,世卫组织正在加
2023-07-28 17:05:00
...记者 霍强从2007年到2022年,陕西医生于永亮先后5次随中国医疗队奔赴苏丹,累计在当地工作超过8年。“我的职业生涯近三分之一时间是在苏丹度过的。当地淳朴的民风、老百姓对中
2024-02-29 07:43:00
中国援南苏丹医疗队举行首次大型义诊
...华网4月10日,在南苏丹首都朱巴西南的纳基图恩村,中国医疗队医生为村民义诊。新华社记者 韩旭 摄新华社朱巴4月10日电(记者黎华玲)中国第11批援南苏丹医疗队10日在南苏丹首
2024-04-11 15:13: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