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中国工业报 ■ 中国工业报记者 曹雅丽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将聚焦专精特新企业融资贵、上市难、人才少等核心问题,在政策制定上下功夫,在培育发展上抓实效,在服务质效上求结果,拿出更大的力度,汇聚更多的资源,全力推动实现2024年本市专精特新企业数量超一万家,营收规模超一万亿的年度目标。”近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苏国斌在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介绍。
呈现 “三高两强”发展特征
苏国斌介绍,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中小企业 “专精特新”发展的指示精神,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高度重视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服务工作。截至2023年底,北京市已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企业7180家,其中国家级 “小巨人”企业795家,“小巨人”企业数量位列全国各城市之首。150家专精特新企业已在境内外上市,合计市值超万亿元。北京专精特新企业整体呈现 “高精尖、高成长、高质量、科技创新强、独门绝技强”的 “三高两强”发展特征。
据介绍,近年来,北京市围绕 “培育、服务、提升”三个方面,全周期、立体化打造专精特新首善之都。
“构建培育体系。”苏国斌介绍,相比2021年末,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新增5374家,增长了近3倍 (297%);国家级“小巨人”企业新增538家,增长了超2倍(209%)。
苏国斌介绍,2023年,北京市优化服务体系。
打造营商环境 “模范城”。坚持 “强服务、创品牌”,出台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实施十大强企行动激发专精特新企业活力等一揽子专属政策,围绕创新、融资、上市、人才等方面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加速成长。同时,构建 “市-区-示范平台基地-专精特新服务站”四级服务网络,充分释放多级协同服务的倍增效应,撬动激活全社会资源,丰富专精特新惠企服务“工具箱”。线上,北京经济和信息化局搭建政策集成服务平台,归集惠企政策2.7万条,上线2600款服务产品,服务专精特新企业近5000家次;线下,已推进建设163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91家示范基地、30家专精特新服务站,集聚800余家专业服务商,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贴身服务。
强化提升体系。苏国斌介绍,培育创新发展 “排头兵”。坚持 “强赋能、提质效”,加强与龙头企业、高校、交易所、媒体、银行等各类市场主体的联动协作,围绕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痛点,不断完善产业、研发、资本、宣传、信贷等全要素资源保障体系,助力一批专精特新企业突破发展瓶颈,步入发展 “快车道”。
专精特新企业步入发展快车道
据介绍,2023年北京经济和信息化局开展多项行动助力专精特新企业步入发展快车道。
推进 “融通入链”行动,92家专精特新企业、28家 “小巨人”企业进入龙头企业供应链。
实施 “挂牌倍增”行动,全国首批设立专精特新专板,助力北京中科仙络公司成为全国首家通过 “绿色通道”审查机制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
开展 “千亿畅融”行动,“专精特新贷”产品惠及企业超4000家,落地融资金额超1600亿元,节约融资成本超5亿元;
启动 “数智转型”行动,支持551家专精特新企业大幅度提升数字化水平,发挥示范效应,推动昌平区成功入选全国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
落地 “品牌点亮”行动,通过北京卫视搭建 “专精特新研究院”宣传平台,传递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塑造品牌形象,累计揽获全网热搜176个,全网视频播放量超6亿次,相关话题阅读量超11亿次。
“下一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将聚焦专精特新企业融资贵、上市难、人才少等核心问题,在政策制定上下功夫,在培育发展上抓实效,在服务质效上求结果,拿出更大的力度,汇聚更多的资源,全力推动实现2024年本市专精特新企业数量超一万家,营收规模超一万亿的年度目标。”苏国斌说。
多举措助力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
2024年,为了进一步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北京经济和信息化局会重点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对此,苏国斌表示,围绕实现两个 “一万”的年度工作目标,具体措施主要有三点:
一是导入产业链融通对接资源。进一步提升专精特新企业在高精尖产业链中的强链补链作用。聚焦氢能、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链,梳理我市专精特新企业分布和链主企业情况,把情况摸透、摸细。围绕“一月一链”,组织开展融通对接和融资路演等大中小企业融通活动,将一些具有独门绝技,却鲜为人知的专精特新企业融入高精尖产业链,推动企业高质量成长的同时,强化产业配套安全可控和提质升级。
二是整合政策和服务资源。通过数智转型行动,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打造益企京彩品牌,促进专精特新企业品牌建设。不断提升示范平台、基地、专精特新服务站的服务能力和辐射能力,在政策宣贯、知识产权、人才培训等方面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服务。
三是引入更多的金融资源。加大 “千亿畅融”小程序宣传推广力度,加强与相关委办局、交易所、银行、创投基金和产业基金的合作,为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提供品类丰富、成本低廉的金融产品。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26 11:45:1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