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安徽中医药文化 你知道多少?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2-18 14:44:00 来源:大皖新闻

大皖新闻讯 这里有名医华佗,有从北宋至晚晴流传数百年的新安医学,还有入选国家级非遗的“张一帖内科疗法”“祁门蛇伤疗法”等……古老的江淮大地,拥有丰富而独特的中医药文化遗产,包括独具特色的新安医学流派、中国传统医学标志性文化符号“华佗”,以及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日前,新安晚报、大皖新闻记者采访了安徽省人民政府参事、安徽中医药大学徽学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储全根教授,听他讲述安徽中医药文化的魅力。

华佗是外科的鼻祖 还发明了最早的麻醉剂

“安徽的中医药文化遗产,主要是华佗医学文化和新安医学文化,这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医学遗产,也是安徽中医药的宝贵历史文化资源。”储全根说,华佗医学是指亳州地区东汉著名医学家华佗所形成的历史影响以及所留下的医学遗存、医学著作,而新安医学是指自北宋到晚晴时期在安徽的古徽州地区所形成的地域性、综合性医学流派。“由于华佗和新安分别位于安徽的北部和南部,所以,安徽的中医界归纳为‘北华佗 南新安’。”

其中,华佗是东汉末年的著名医家,精通内、外、妇、儿各科,熟练掌握养生、方药、针灸和手术等治疗手段,临证施治,诊断精确,方法简捷,疗效神速,被誉为“神医”。《三国志》《后汉书》中都有记载。“华佗是外科的鼻祖,在东汉时期就开展外科手术治疗,并已经达到很高水平。”储全根介绍,华佗还发明了麻沸散,达到全身麻醉的作用,再施行外科手术,“由此开创了世界麻醉药物的先例。”另外,华佗还创立五禽戏功法。“这是一种中医的养生方法,即模仿虎的扑动前肢、鹿的伸转头颈、熊的伏倒站起、猿的脚尖纵跳、鸟的展翅飞翔等动作,通过长期习练,达到疏通脏腑气血,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目的。”

安徽中医药文化 你知道多少?

从北宋起 新安医学绵延数百年

新安医学流派是形成于古徽州地区、具有一定地域特色的综合性医学流派,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储全根介绍说,新安医学时间跨度长,“从北宋到晚清甚至是民国,时长约800年,主要是明清时期。”另外,医家医著数量多,“有史可稽的医家约900多人,其中在中医发展史上医名卓著的医家有汪机、徐春甫、孙一奎、方有执、吴崐、汪昂、程国彭、吴谦、郑宏纲、程文囿等。”有史可稽的医学著作约800多部,卓有影响的医著包括《汪石山医书13种》《名医类案》《赤水玄珠》《伤寒论条辨》《素问吴注》《医方考》《本草备要》《医宗金鉴》《医述》等,“可谓不胜枚举,由此形成了中医学术发展史上的‘新安现象’。”因此,著名医史学家余瀛鳌先生认为“新安医学之医籍,在以地区命名之中医学派中堪称首富”。

新安医派不仅医学著作丰富,而且富有创新精神,所撰著的许多文献,在中医学术史上成为首创或医学之最。比如,南宋歙县张杲著成《医说》10卷,成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记载大量医学史料的医史传记类著作,后世称该书是“研究疾病史的良好参考书”。明代江瓘所著《名医类案》,是我国第一部总结和研究历代医案的专著;明代吴崐所著《医方考》,是我国第一部注释方剂的专著;清代御医《医宗金鉴》,是一部切合临床实用的最早大型教科医书;清代郑梅涧所著《重楼玉钥》,是我国第一部针药并用并治的喉科专著。

“总之,在北宋至晚清乃至民国的数百年间,新安地区医家辈出,医著宏丰,成就卓著,蔚为大观,在中医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具有深远影响。”储全根说。

值得关注的是,新安医派中,父子相袭、兄弟相授、祖孙相承、世代业医的家族链现象十分明显。比如,南宋孝宗时御赐“医博”的歙县名医黄孝通,医术递传,14代孙黄鼎铉,17世孙黄予石,予石之子序庭、孙惠中、曾孙应辉、玄孙鹤龄到黄竹泉再到黄从周等,均继承家学,相继25代,历经800余年,是新安医学史上沿续时间最长的医学世家。而明朝嘉靖万历年间的歙县吴正伦医术高明,其族侄孙吴崐、曾孙吴冲孺、玄孙吴楚等承其学,均为新安名医。“若以3代或3代以上相传的家族链计,新安医家中以家族链形式传承的总数不会少于百支,名医不会少于300人,超过明清新安名医总数的三分之一。可见,家族传承,世代业医,是新安医派的又一个重要特点。”

安徽中医药文化 你知道多少?

安徽中医药文化拥有4项国家级非遗

如今,安徽中医药文化不少都跻身国家级非遗和省级非遗。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分别是张一帖内科、郑氏西园喉科、祁门蛇伤疗法(以上列入中医诊疗类)和华佗五禽戏(列入体育类)。

歙南定潭“张一帖”以“稳准狠猛”著称,擅治劳力伤寒、经隧之疾等急危重症,辨证精、诊断准、用药猛、剂量重,祖传“十八罗汉”末药力道雄厚,往往一帖见效,故名“张一帖”。历明、清、民国至今,已传承16代,2010年,“张一帖内科疗法”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医诊疗法”中。

郑氏西园喉科世家肇始于清代康熙五十年(1711年)间,流传至今三百余年,是全国四大喉科流派之一。在在治疗咽、喉、口腔疾病方面,西园喉科主要以内外治法为主。轻以内服药丸,佐以洗、敷、吹、噙诸法;重则刀、针、灸、熏、烙并用。

“祁门蛇伤”根植于徽州文化的的沃土中,其蛇伤技法与祖传蛇药是在民间秘方的基础上,通过不断汲取“新安医学”与“祁门御医”等学术思想精髓,而逐步发展成熟,是新安医学的又一特色与标志性品牌。据介绍,祁门蛇伤,注重“因病施治,辨证施治”,强调蛇种不同,蛇伤阶段不同,采用不同施治方法。

除了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安徽中医药文化还包括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31项、民间中医药传统知识 835 项等。

大皖新闻记者 项磊

编辑 张思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2-18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大咖”直播 传扬药都文化
...、争奇斗艳美丽的芍药花海中,“芍花有约”2023芍花节中医药文化在线访谈网络直播活动在这里举行。现场邀请了副市长薛冰、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局长张秀忠、市药业发展促进局副局长廖自荣
2023-05-04 09:49:00
本文转自:中国旅游报9月9日,2023国际中医药博览会暨第39届全国中药材交易会在安徽省亳州市开幕。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齐续春、安徽省副省长任清华、安徽省政协副主席马传喜、国家中
2023-09-14 06:59:00
本文转自:中国中医药报安徽中医药大学新安医学特色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国医大师与新安学子谈“中医药四美”本报讯 (通讯员陈宜淼 记者陈小飞)近日,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开展“我
2023-12-28 10:20:00
务实笃行耕岐黄,大国良医你担当
本文转自:中国中医药报务实笃行耕岐黄,大国良医你担当——在安徽中医药大学2023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医大师 安徽中医药大学荣誉校长 王琦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2023-09-25 09:54:00
爱上家乡浓郁的“药香”
...号。今年暑假,我们安师大计算机与信息学院与亳州华佗中医药文化博物馆联合开展了一个VR科技创新“项目e站”实践项目。暑假伊始,我便以实践团队负责人身份,领着一批同学来到亳州,利
2023-08-02 02:28:00
华佗立“三洲” 皖药现“四台”
...州”为主题“华佗故里、药材之乡”,亳州被誉为“世界中医药之都”。亳州园以“中华药都,养生亳州”为主题,占地面积约1600平方米,运用 “一架、一圃、一铺、三洲、四台” 的景观
2023-07-21 00:08:00
亳州中医药养生集市人气旺
...茶体验传统医药养生。9月8日,大皖新闻记者在亳州华佗中医药养生文化集市上看到,来自省内外的游客和当地群众一起逛夜市、品花茶,体验推拿按摩、刮痧、贴耳穴等中医特色技术。中医药养
2024-09-08 23:22:00
亳州:小小中药片 文化产业链
...药材生意来这里就对了,这是全国最大的专业市场!”一中医药材摊主说。前不久,来自国内知名药品企业、中医药界的国内外友人集聚亳州,为中药材市场鸣锣开市。该市场占地1000亩,入驻
2023-02-27 00:16:00
“华佗故里”走出来的药材商人
...记者逐一介绍。任大权1983年生于药都安徽亳州,从小对中医药耳濡目染,早早随父亲来到太原经营中药饮片生意。凭着质优价廉的药材和诚信经营的口碑,到2014年底,他经营的中药饮片
2024-10-10 11:2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