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2024年1月10日,是第四个中国人民警察节。在警察节到来之际,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推出专题报道,带读者走近刑警们的工作日常,聆听他们精彩的职业故事。
记者 张国桐 见习记者 李文璇 鹿青松
DNA检验,一个经常出现在刑侦题材影视剧中的词汇。它将刑侦技术与生物科技融合为一,在破获某些案件时,往往能够起到“一锤定音”的效果。也正是因此,DNA技术鉴定意见向来被称为“证据之王”。
在济南市南部山区,有这样一所DNA检验室“大隐于市”,它由济南市公安局物证鉴定处警务技术三级主任毕建红一手建成。干练的短发,端正的黑框眼镜,说起话来不紧不慢,与窗外的群山相仿,毕建红留给人的印象是严谨而沉稳的。从事DNA检验工作二十余年,于纤毫之处找寻线索,为破获案件提供“托底”之解,这样的气质正是DNA检验专家的本色。
毕建红
永不言弃方获“证据之王”
“物证上哪里留有线索,我们也不知道,只能一点一点去摸索。”毕建红说。
与影视剧的演绎有些不同,现实生活中的DNA检验工作,细致而又繁琐,容不得半点疏漏,艰难有如大海捞针,想要借此破获一起案件,更是可能历时数年。
1997年,原莱芜市某村一商户家中发生了一起入室抢劫杀人案。当时,嫌疑人带走了作案凶器,犯罪现场遗留的有价值的证据只剩下用于撑开窗棂的粗尼龙绳。然而,那个年代的检验技术,仅能达到验明绳子材质及混凝土附着物的程度,其他和嫌疑人有关的信息根本无从知晓。这条粗尼龙绳随即作为唯一物证被封存,等待着真相明朗的一日。
刑警正在提取物证 警方供图
2021年,济南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对济南市命案积案进行进一步排查,认为这起案件的相关检材仍具有很强的检验价值,遂决定利用最新的检验技术再次尝试。“这条粗尼龙绳被分成了近2000份小绳段,每段小绳又分成十多份单根的棉线,逐个进行检验。”毕建红回忆说,“两年时间,我们和莱芜分局的DNA检验人员齐心协力,总共进行了700多次检验。直到2023年3月,案件的侦查工作才取得了突破——其中四份检材的检验结果指向了同一个人。”
正是凭借这条关键线索,办案人员“顺藤摸瓜”,最终于2023年11月将犯罪嫌疑人张某抓获。
“对于一些积案,DNA检验技术可能成为破案的关键,哪怕嫌疑人做了万全准备,可只要实施了犯罪行为,总会留下蛛丝马迹。”毕建红说,这些细微的线索可谓是“永不消逝的印记”,它将嫌疑人彼时的举动定格,静静等待真相揭露的那一刻。
“失败是常态,成功才是偶然”,毕建红这样描述自己的工作日常。“坚持不懈地对案件物证进行DNA检验,琢磨如何改进检验方式”,在DNA检验技术专家的词典里,只要物证仍在,便不存在“放弃”二字。
“火眼金睛”揭开身份迷雾
往生物物证中加入试剂,等待反应,并在几个小时后形成数据分析报告。“DNA虽看不到、摸不着,但经过提取,加入试剂、大量复制基因片段,实现扩增,就可以达到机器能够检测到的浓度。”毕建红说,这项工作细致、重复、繁琐,而且面对浩如烟海的数据,她必须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因为枯燥的数据背后很可能是侦破一起大要案的关键。
DNA检验技术人员正在工作 警方供图
在毕建红的记忆深处留存着这么一起案件。1996年,济南发生一起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杀人后将尸体藏匿。2002年8月在转移尸体时被举报,犯罪嫌疑人携款潜逃,从此之后,这名犯罪嫌疑人恍若人间蒸发。
时隔7年后的一天,DNA实验室的机器突然传出报警声,机警的毕建红立刻赶到了实验室。“当时显示,在云南省昆明市某勒索案一物证血迹DNA与1996年刑事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亲属DNA之间存在着联系。至于是何种联系还需要反复检验。”毕建红说,为了解开这组DNA之间的谜团,她立刻联系了昆明市公安局DNA检验室,一同对这组DNA进行反复核验,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认定云南昆明勒索案的犯罪嫌疑人就是1996年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此时这名犯罪嫌疑人已漂白身份、再婚生子。最终,这名犯罪嫌疑人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有时,DNA检验结果能直接影响案件的结果,进而可能关系到一个人的生死。性命攸关之事,容不得丝毫马虎。”毕建红说,许多案件中,他们都需反复复核、比对数据才能确认嫌犯。即使在经验上感觉结果没问题,但在技术上,1%的差异都是天差地别。
DNA检验精神一直在传承
2024年是56岁的毕建红坚守在刑事技术工作的第24年。回忆点滴往事,毕建红总会眼睛一弯,一笑了之。
“1989年7月,我从山东师范大学毕业后到了部队工作,我本是生物学出身,所以最初的工作就是在部队教医学遗传学。”毕建红说,2000年9月,出于对制服的留恋,她转业到济南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开始从事DNA检验鉴定工作。
从医学遗传学到DNA检验鉴定,虽然原理大致相通,但工作性质则完全不同,因此,毕建红付出的努力可想而知。
毕建红告诉记者,那时候的DNA检验方法落后而且全程纯手工操作,每起案件的检验大约需要3至5天才能完成。
“当时的实验室就是间普通屋子,冬季到来,温度太低不利于检验,我只能用加热器对着吹。”前3年,做DNA检验只有毕建红一个人。加班加点、一个通宵接一个通宵是常事。后来,伴随着时代的发展,DNA检验升级,虽然机械化程度提高了,但是加班加点依旧寻常。
从无到有,从单打独斗到团队作战,一眨眼24年过去了。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如今的DNA检验技术灵敏度和精度发生了飞跃式的变化,并且毕建红和她的战友们拥有一个“高精尖”的公安机关国家重点鉴定实验室。
DNA检验技术人员正在工作 警方供图
谈起DNA检验的历史与质变,现在的毕建红便会重拾教师本色,津津有味地跟记者谈起该如何提取DNA,怎样发现积案物证上遗留的DNA价值……刹那间,记者意识到,毕建红已经把DNA检验埋在了心里,刻进了骨子里,她早已把枯燥化为乐趣。
不仅如此,毕建红的个人魅力也感染了新时代的济南公安DNA检验技术团队,“现在的年轻人比我厉害多了,未来舞台的主角是他们,有他们在我放心。”问及未来的打算,毕建红显露出胶东女子的率真和干练,这或许就是DNA检验永不放弃的传承精神。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09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