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他创造了以八万胜百万的奇迹,功成身退后,为何又主动放弃权力?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1-18 11:30:00 来源:戏说三国

"小小苻坚,区区百万大军,不足为惧。"

前秦大军压境的紧急时刻,东晋重臣谢安却在悠闲对弈,甚至把价值连城的别墅作为赌注。众人都说他疯了,可就是这位曾三次婉拒朝廷征召、甘愿隐居东山的贵族公子,却在这生死存亡之际临危受命,担起了抵御百万强军的重任。

他究竟是真有胆识,还是已乱了方寸?这盘看似寻常的棋局里,又藏着怎样的玄机?

他创造了以八万胜百万的奇迹,功成身退后,为何又主动放弃权力?

01

"小小苻坚,不足为惧。"

这句话若是出自一位骁勇善战的大将之口,倒也不足为奇。可说这话的,却是一位正在与好友对弈的文人雅士。此时此刻,前秦百万大军已压境,整个建康城内人心惶惶。

更令人费解的是,这位东晋重臣非但不坐镇军营,反而在别墅里悠然对弈,还把这座价值连城的别墅作为赌注。众人面面相觑,不知他是真有胆识,还是已乱了方寸。

这位看似"不务正业"的主人公,正是东晋名臣谢安。

他创造了以八万胜百万的奇迹,功成身退后,为何又主动放弃权力?

说起谢安,就不得不提到"王谢"两大家族。正如那句广为流传的诗句所言:"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诗中的"王谢",说的就是东晋王导、谢安这两个显赫家族。

谢安自小就展现出过人的才华,不少老前辈都对他赞不绝口,纷纷预言他日后必成大器。按理说,凭借家世和才学,谢安完全可以在仕途上平步青云。

然而,面对朝廷三次征召,这位热爱自由的公子哥儿竟然全都婉拒了。他不愿被功名利禄所束缚,一心只想过那种逍遥自在的日子。于是,他选择在会稽郡的东山(今浙江绍兴)隐居。

02

在东山的日子,谢安过得有声有色。他与当时的文坛领袖王羲之、名士孙绰等人交好,时常聚在一起,或吟诗作对,或谈天说地,或游山玩水,不亦乐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般闲适自得的生活,原本可以一直持续下去。

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谢安沉醉于这种无忧无虑的生活时,一封家书打破了他的平静。原来他那一向在仕途上顺风顺水的胞弟谢万,不仅被罢免官职,还被贬为庶人。这对一向重视声誉的谢家而言,无异于晴天霹雳。

他创造了以八万胜百万的奇迹,功成身退后,为何又主动放弃权力?

谢安一向最重手足之情。如今胞弟落难,家族蒙羞,他哪还有心思在东山坐看云起?

此时,征西大将军桓温正在四处网罗人才。早就对谢安才华仰慕已久的他,主动邀请谢安出任司马一职。谢安深知桓温在朝中势力庞大,若能得其赏识,对振兴家族必大有裨益。

于是,这位曾经的"隐士",在年过不惑之际,终于选择了重返仕途。临行前,不少好友前来相送,其中包括御史高崧。高崧打趣道:"谢公啊谢公,您老终于舍得下山啦。当年朝廷三番五次征召您,您都推辞不就,如今怎么就改变主意了呢?"

众人听罢都笑了起来,谢安也只是含笑摇头,并未多作解释。

03

谢安此番"出山",可不是一帆风顺。他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在桓温帐下始终保持着谨慎低调的态度。凭借过人的智谋,他很快就赢得了桓温的信任,参与制定了诸多重要的军事决策。

他创造了以八万胜百万的奇迹,功成身退后,为何又主动放弃权力?

随着桓温的去世,谢安被擢升为尚书仆射,正式进入东晋权力中心。他以出色的政治才能,调和朝野矛盾,稳定了局势。

然而,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公元383年,前秦王苻坚率领号称百万的大军,直指建康,谢安临危受命,被任命为征讨大都督。

消息一出,满朝震惊。谁能想到,这位当年的"逍遥公子",如今竟要担负起守土卫国的重任?更让人不解的是,面对如此危急存亡之秋,他却表现得异常淡定。

就在淝水决战前夕,谢安带着几个随从来到东山别墅,悠然地与好友张玄对弈。他竟把这座别墅作为赌注,而且一反常态,赢了一向棋艺高超的张玄。众人不禁议论纷纷,这位主帅到底是胸有成竹,还是已经乱了方寸?那盘看似平常的棋局,究竟暗藏着怎样的玄机?

04

其实,谢安心里比谁都清楚这场战争的分量。作为主帅,他深知军心的重要性,与其在众人面前表现出焦虑不安,不如用从容淡定来传递必胜的信心。

事实证明,谢安的"心理战"确实收到奇效。当大军将士们看到主帅如此镇定自若,原本惴惴不安的心绪也逐渐平复下来。

他创造了以八万胜百万的奇迹,功成身退后,为何又主动放弃权力?

谢玄作为先锋大将,在战前也曾忐忑不安地来向叔父请教。谁知谢安却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说:"不必担心,一切都已安排妥当。"谢玄虽然满腹疑虑,但看到叔父如此胸有成竹,也只好带着满心困惑离去。

淝水之战一役,谢安用兵如神,率领东晋八万将士,以少胜多,大败前秦百万雄师。这场以弱胜强的辉煌战役,不仅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的奇迹,更奠定了谢安在历史上的地位。

《晋书》中记载,当时前秦军队"投戈弃甲,连马平阵",溃不成军。苻坚在败退途中感叹道:"今天下英雄,惟有江东一个谢安!"

他创造了以八万胜百万的奇迹,功成身退后,为何又主动放弃权力?

这场胜利不仅让谢安名垂青史,也让他成为了百姓心中的英雄。然而,权力越大,他反而觉得日子愈发难过。那些曾经在东山的逍遥时光,渐渐浮现在他的脑海中。

05

功成名就之后的谢安,内心深处愈发怀念起当初在东山的那段岁月。他多么想卸下肩上的重担,重返东山,与故交好友一起,重拾那份久违的宁静与自由。

但此时想全身而退,谈何容易?一些心怀叵测的奸臣,开始在年轻的孝武帝司马曜面前散布谣言,挑拨君臣关系。年轻气盛的孝武帝,也渐渐对这位权倾朝野的叔父心生猜忌。

在一次宫廷宴会上,孝武帝借着酒意,对谢安多番试探,言语之间充满了疑虑。谢安太懂得这种君臣之间的微妙关系,他深知自己与这位年轻皇帝之间的隔阂,已经无法弥合。

为了避免日后的祸患,也为了保全谢氏家族,谢安毅然决定辞官归隐。这一次,他是真的要回到心心念念的东山了。

孝武帝虽然内心暗喜,但表面上还是做足了挽留的姿态。最终在谢安的坚持下,准许了他的请求,并赐予丰厚的赏赐。

他创造了以八万胜百万的奇迹,功成身退后,为何又主动放弃权力?

回到阔别已久的东山,谢安整日与故友泛舟湖上,饮酒赋诗,谈笑风生。他还特意在建康城外,仿造了一座"东山"。虽然规模远不及真正的东山,但在这里,他找到了内心真正的归宿。

"东山再起"这个成语,就这样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了下来。它的意义,早已超越了简单的"重新崛起"。

谢安的一生,完美地诠释了这个成语的真谛:不是对权力的简单追逐,而是在不同的人生境遇中,始终保持赤子之心。

那个当年为了自由,三辞朝廷征召的谢安,最终还是为了家族、为了国家,选择了"出山"。而当他功成名就之时,又能够全身而退,归隐山林。这种超然的境界,正是"东山再起"最深层的寓意。

他创造了以八万胜百万的奇迹,功成身退后,为何又主动放弃权力?

正如后人所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或许才是谢安毕生追求的真正境界。无论身居庙堂之高,还是归隐山林,都能保持本真,活出真我。这,才是"东山再起"留给后人最宝贵的启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1-18 17: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回顾:东山再起,究竟是哪座东山?历史背后藏着怎样的故事
...向辉煌的。一、谢家子弟:名门之后的风流才子在东晋的权力舞台上,谢家无疑是一颗耀眼的明星。凭借显赫的地位和卓越的才华,这个家族成为当时社会的中心。谢安,作为谢家杰出的代表,注定
2024-08-10 21:14:00
桓温为什么会被两位千古名相嫌弃
...名相,一个是王猛,一个是谢安。王猛辅佐前秦苻坚巩固权力,推行仁政,统一北方。仅仅十几年的时间,王猛结束了北方七十年的分裂动乱,几乎让国家达到升平治世,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政
2023-05-11 20:39:00
历史上的谢安是怎样的人?为何连王羲之和李白都是他的铁粉?
...,但谢安就是以他的大智慧,将桓温死死地困在其所限的权力范围内,并进一步助其侄儿谢玄加强“北府兵”的战力,使这支军队成为纪律严明,骁勇善战的劲旅。北府兵战力的提升,让桓温也颇有
2023-02-15 19:24:00
谢安:东山再起与力挽狂澜的政治家
...谢安仍然保持了他的政治原则和道德风范。他没有屈服于权力的诱惑,坚持自己的理念,继续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谢安在东晋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秩序的恢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的治理理念和政
2023-12-04 14:50:00
谢氏家族:东晋时期的名士风采与权力游戏
今天继续说东晋,东晋孝武帝时期,谢氏家族的时代到了。以谢安为代表的谢氏家族临危受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之后功成身退,留下了让人望尘莫及的名士风采。直到今天依然让人身不能
2023-11-09 15:08:00
聊聊哪些与淝水之战相关的轶事典故
...人也凭借此战留名青史。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借此机会收回权力,成为了东晋唯一掌握皇权的皇帝。而战败的前秦天王苻坚,也并非是一位怯懦无能的君王,他诛杀暴君苻生,为永嘉之乱以来的关中百
2023-10-08 16:10:00
东晋四大家族:琅琊王氏、庾氏兄弟、桓温与谢安的权力斗争
...谢安就仙逝了。他死后,谢家子弟相继凋零,丧失了执政权力。东晋也随后灭亡。
2023-11-08 21:48:00
东山再起的东山在在哪里
...哪?它又与何人有关呢?“东山再起”的典故出自《晋书·谢安传》,指的是东晋名士谢安重新出山做官的故事。“谢安少年既有名声,屡次征辟皆不就,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
2023-05-19 14:35:00
淝水之战这场经典战役,诞生了哪五条成语
...安、谢石等人青史留名。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借此机会收回权力,成为了东晋唯一掌握皇权的皇帝。而战败的前秦天王苻坚,也并非是一无是处,他诛杀暴君苻生,为永嘉之乱以来的关中百姓,带来了
2024-05-15 16:3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