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小小苻坚,区区百万大军,不足为惧。"
前秦大军压境的紧急时刻,东晋重臣谢安却在悠闲对弈,甚至把价值连城的别墅作为赌注。众人都说他疯了,可就是这位曾三次婉拒朝廷征召、甘愿隐居东山的贵族公子,却在这生死存亡之际临危受命,担起了抵御百万强军的重任。
他究竟是真有胆识,还是已乱了方寸?这盘看似寻常的棋局里,又藏着怎样的玄机?
01
"小小苻坚,不足为惧。"
这句话若是出自一位骁勇善战的大将之口,倒也不足为奇。可说这话的,却是一位正在与好友对弈的文人雅士。此时此刻,前秦百万大军已压境,整个建康城内人心惶惶。
更令人费解的是,这位东晋重臣非但不坐镇军营,反而在别墅里悠然对弈,还把这座价值连城的别墅作为赌注。众人面面相觑,不知他是真有胆识,还是已乱了方寸。
这位看似"不务正业"的主人公,正是东晋名臣谢安。
说起谢安,就不得不提到"王谢"两大家族。正如那句广为流传的诗句所言:"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诗中的"王谢",说的就是东晋王导、谢安这两个显赫家族。
谢安自小就展现出过人的才华,不少老前辈都对他赞不绝口,纷纷预言他日后必成大器。按理说,凭借家世和才学,谢安完全可以在仕途上平步青云。
然而,面对朝廷三次征召,这位热爱自由的公子哥儿竟然全都婉拒了。他不愿被功名利禄所束缚,一心只想过那种逍遥自在的日子。于是,他选择在会稽郡的东山(今浙江绍兴)隐居。
02
在东山的日子,谢安过得有声有色。他与当时的文坛领袖王羲之、名士孙绰等人交好,时常聚在一起,或吟诗作对,或谈天说地,或游山玩水,不亦乐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般闲适自得的生活,原本可以一直持续下去。
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谢安沉醉于这种无忧无虑的生活时,一封家书打破了他的平静。原来他那一向在仕途上顺风顺水的胞弟谢万,不仅被罢免官职,还被贬为庶人。这对一向重视声誉的谢家而言,无异于晴天霹雳。
谢安一向最重手足之情。如今胞弟落难,家族蒙羞,他哪还有心思在东山坐看云起?
此时,征西大将军桓温正在四处网罗人才。早就对谢安才华仰慕已久的他,主动邀请谢安出任司马一职。谢安深知桓温在朝中势力庞大,若能得其赏识,对振兴家族必大有裨益。
于是,这位曾经的"隐士",在年过不惑之际,终于选择了重返仕途。临行前,不少好友前来相送,其中包括御史高崧。高崧打趣道:"谢公啊谢公,您老终于舍得下山啦。当年朝廷三番五次征召您,您都推辞不就,如今怎么就改变主意了呢?"
众人听罢都笑了起来,谢安也只是含笑摇头,并未多作解释。
03
谢安此番"出山",可不是一帆风顺。他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在桓温帐下始终保持着谨慎低调的态度。凭借过人的智谋,他很快就赢得了桓温的信任,参与制定了诸多重要的军事决策。
随着桓温的去世,谢安被擢升为尚书仆射,正式进入东晋权力中心。他以出色的政治才能,调和朝野矛盾,稳定了局势。
然而,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公元383年,前秦王苻坚率领号称百万的大军,直指建康,谢安临危受命,被任命为征讨大都督。
消息一出,满朝震惊。谁能想到,这位当年的"逍遥公子",如今竟要担负起守土卫国的重任?更让人不解的是,面对如此危急存亡之秋,他却表现得异常淡定。
就在淝水决战前夕,谢安带着几个随从来到东山别墅,悠然地与好友张玄对弈。他竟把这座别墅作为赌注,而且一反常态,赢了一向棋艺高超的张玄。众人不禁议论纷纷,这位主帅到底是胸有成竹,还是已经乱了方寸?那盘看似平常的棋局,究竟暗藏着怎样的玄机?
04
其实,谢安心里比谁都清楚这场战争的分量。作为主帅,他深知军心的重要性,与其在众人面前表现出焦虑不安,不如用从容淡定来传递必胜的信心。
事实证明,谢安的"心理战"确实收到奇效。当大军将士们看到主帅如此镇定自若,原本惴惴不安的心绪也逐渐平复下来。
谢玄作为先锋大将,在战前也曾忐忑不安地来向叔父请教。谁知谢安却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说:"不必担心,一切都已安排妥当。"谢玄虽然满腹疑虑,但看到叔父如此胸有成竹,也只好带着满心困惑离去。
淝水之战一役,谢安用兵如神,率领东晋八万将士,以少胜多,大败前秦百万雄师。这场以弱胜强的辉煌战役,不仅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的奇迹,更奠定了谢安在历史上的地位。
《晋书》中记载,当时前秦军队"投戈弃甲,连马平阵",溃不成军。苻坚在败退途中感叹道:"今天下英雄,惟有江东一个谢安!"
这场胜利不仅让谢安名垂青史,也让他成为了百姓心中的英雄。然而,权力越大,他反而觉得日子愈发难过。那些曾经在东山的逍遥时光,渐渐浮现在他的脑海中。
05
功成名就之后的谢安,内心深处愈发怀念起当初在东山的那段岁月。他多么想卸下肩上的重担,重返东山,与故交好友一起,重拾那份久违的宁静与自由。
但此时想全身而退,谈何容易?一些心怀叵测的奸臣,开始在年轻的孝武帝司马曜面前散布谣言,挑拨君臣关系。年轻气盛的孝武帝,也渐渐对这位权倾朝野的叔父心生猜忌。
在一次宫廷宴会上,孝武帝借着酒意,对谢安多番试探,言语之间充满了疑虑。谢安太懂得这种君臣之间的微妙关系,他深知自己与这位年轻皇帝之间的隔阂,已经无法弥合。
为了避免日后的祸患,也为了保全谢氏家族,谢安毅然决定辞官归隐。这一次,他是真的要回到心心念念的东山了。
孝武帝虽然内心暗喜,但表面上还是做足了挽留的姿态。最终在谢安的坚持下,准许了他的请求,并赐予丰厚的赏赐。
回到阔别已久的东山,谢安整日与故友泛舟湖上,饮酒赋诗,谈笑风生。他还特意在建康城外,仿造了一座"东山"。虽然规模远不及真正的东山,但在这里,他找到了内心真正的归宿。
"东山再起"这个成语,就这样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了下来。它的意义,早已超越了简单的"重新崛起"。
谢安的一生,完美地诠释了这个成语的真谛:不是对权力的简单追逐,而是在不同的人生境遇中,始终保持赤子之心。
那个当年为了自由,三辞朝廷征召的谢安,最终还是为了家族、为了国家,选择了"出山"。而当他功成名就之时,又能够全身而退,归隐山林。这种超然的境界,正是"东山再起"最深层的寓意。
正如后人所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或许才是谢安毕生追求的真正境界。无论身居庙堂之高,还是归隐山林,都能保持本真,活出真我。这,才是"东山再起"留给后人最宝贵的启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1-18 17: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