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财经

《2023强影之路》强势复苏:一大批优秀电影争先上映

类别:财经 发布时间:2023-11-04 12:08:00 来源:财经风云

《2023强影之路》强势复苏:一大批优秀电影争先上映

伴随着2023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在厦门举行,电影产业白皮书“强影之路”IP连续第七年如约而至。

《2023强影之路》由万达电影联合出品,11月3日在第3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5G数智新时代元宇宙发展论坛”上隆重发布。这是“强影之路”IP第四次在金鸡奖发布,也是中国移动咪咕公司第三次作为独家特约合作伙伴,共同见证这一时刻。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任仲伦,中国移动咪咕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沈文海,董事长、总编辑刘学东(闻达),万达电影执行总裁陈洪涛一同上台,联合发布了《2023强影之路》。

《2023强影之路》强势复苏:一大批优秀电影争先上映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在《2023强影之路》发布现场,任仲伦表示:“今天我们在这里讨论‘数智时代’的产业发展,实际上,每一次技术的变革,人们都担心电影的地位会受到冲击。但事实证明,每一次技术的发展都以深远力量推动电影的进步。我们也期待在未来的年代,新的技术能进一步扩展电影的艺术空间。”

“内容为本,技术为翼,媒体人、电影人、技术人心意相通。”刘学东表示,“财经媒体与影视行业更是有着天然的联系。财经媒体通过文字、数据和分析,揭示经济事件背后的故事,而影视则通过视觉和声音,将这些故事生动地呈现给观众。我们作为一家财经媒体,愿意以长期主义和专业主义的态度,持久耕耘中国电影产业的研究和报道。”

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厦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晓舟,国家电影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公室主任杨武军,莆田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惠黔,德化县人民政府县长方俊钦等嘉宾在现场共同见证了《2023强影之路》的发布。

《2023强影之路》强势复苏:一大批优秀电影争先上映

强势复苏:

一大批优秀电影争先上映

新力量不再是为生存而战

《2023强影之路》强势复苏:一大批优秀电影争先上映

任仲伦表示,《2023强影之路》白皮书的主题概括为:中国电影的复苏与未来。这个主题概括是准确的:它着眼于中国电影的经济数据分析,自信于中国电影的潜力和未来,既研判了中国电影当下“强势复苏”的状态,又揭示了它对未来发展“承上启下”的意义。

“2023年的中国电影凝聚着各方面的特殊期待,今年不仅是‘疫情后’电影重要年份,也是中国强国之路的坚定继续。连续七年出版的《强影之路》,每一次都在寻找中国电影发展的年度标识,对显性的经济数据和内在的创作精神进行提炼和概括,并将它命名为报告主旨。它始终坚持财经媒体的独立角度,持续观察中国电影发展轨迹,成果显著并独树一帜。”任仲伦说。

2023年,中国电影强势复苏。一大批优秀电影争先上映,不仅创造了春节档、暑期档的观影热潮和市场增长,更将全国各地不同年龄的观众重新拉回影院,再次建构起中国电影与观众的紧密联系。

《2023强影之路》强势复苏:一大批优秀电影争先上映

图片来源:《2023强影之路》

“电影的竞争、市场份额的较量,归根到底是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是电影人才的较量。”中宣部电影局常务副局长毛羽在长春“中国电影新力量”论坛上的发言中表示,“2035年建成电影强国的重担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使命,历史性地落在了年轻一代电影人的肩上。”

“新力量不再是为生存而战,而是要成为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新力量;成为完善产业格局、创新发展动能的新力量;成为促进中国电影健康发展、不断进步的新力量;成为改变世界电影一支独大、多样发展影响世界文化的新力量。”毛羽说。

“我们希望年轻的电影工作者,融入时代洪流,通过电影讲好中国故事,通过电影增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我们希望看到的电影,是在正确价值导向引领下有精彩故事支撑的电影,是在面对复杂生活能够准确表现时代希望和人民期待的电影,是在新鲜的创意中能够塑造出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生动人物形象的电影,是在光影奇观里能够闪烁时代思想光芒的电影。”

中国电影产业正迎来供需双振和新的发展机遇。除了前几年的政策支持外,2023年,全国各地推出多项扶持电影产业发展的措施,为电影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023强影之路》强势复苏:一大批优秀电影争先上映

图片来源:《2023强影之路》

《2023强影之路》强势复苏:一大批优秀电影争先上映

市场流变:

好片不怕提前看

女性观众成口碑传播“扛把子”

《2023强影之路》强势复苏:一大批优秀电影争先上映

流量在哪里,宣发重点就在哪里。

以短视频、直播为主的线上宣发越来越重要。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国民心态的转变以及观影习惯的改变,中国电影宣传正在不断探索新的模式和方向,以迎合观众的喜好并调动他们的观影兴趣。

在五一、暑期及国庆档的验证下,可以清楚地看到,电影的宣传正在经历一场巨大的变革。

跳脱“极限定档”之后,2023年上映影片的宣传周期依旧不及2021年和疫情前。以头部影片来说,2019年10亿+影片的宣传时长均值是63天,2021年下降到50天;截至10月10日,2023年9部10亿+影片的平均宣传时长仅44天。

《2023强影之路》强势复苏:一大批优秀电影争先上映

图片来源:《2023强影之路》

观众选择影片更加理性,越来越多的观众秉持着“观望口碑后再决定是否去看XX影片”的心态。暑期档由于周期长达三个月,新片数量众多,前期上映、超前点映的影片往往起到带动大盘走势的作用。

《2023强影之路》分析称,当市场存在一定空白期时,质量过硬的影片选择提前点映,且会基于电影本体的特点,灵活选择点映模式,而不是一成不变或“直接照搬”。对电影本体优质但口碑可能存在一定不确定性的影片,“超前点映”就是一种经过市场考验的成熟有效的宣发手段。就算是信息透明度如此之高的当下电影市场,仍然存在“酒香还怕巷子深”的情况,因此,“点映”这一操作的底层逻辑仍是“好片不怕看”。

此外,女性观众不仅撑起2023年观影市场的半边天,还逐渐成为票房、话题与口碑传播“扛把子”。分档期来看,今年春节、五一及暑期档头部影片购票观众中女性占比的平均值在57%上下,远超过2023年均值(52%)。也助力档期票产达到或超过历史最好水平。相比之下,今年国庆档,过亿影片女性购票占比仅48%,低于均值。例如,大热影片《消失的她》强力破圈,也呈现出“吃透”女性群体的趋势,年轻女性初期购票积极、而年长女性占比后续提升更快。

《2023强影之路》强势复苏:一大批优秀电影争先上映

图片来源:《2023强影之路》

“好产品与‘周末档’相辅相成,有望带领中国电影市场更快复苏。”资深电影产业专家刘嘉也表示,近年来,头部国产影片高度依赖春节档、暑期档、国庆档这类大档期,尤其是春节档。大档期一过,影院在周末就会遇到顾客锐减的尴尬局面。如何让周末档热闹起来,并且让这股热度常态化,是当前整个行业都需要思考的问题。未来若能进一步开拓周末档,对制片方和发行公司来说将是很好的机会。

《2023强影之路》强势复苏:一大批优秀电影争先上映

资本回暖:

影视上市公司并购增多,但资金压力仍很大

《2023强影之路》强势复苏:一大批优秀电影争先上映

经历了2022年的新旧交替,2023年,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的大力支持和市场消费的复苏,“回暖”成为中国电影市场和影视资本市场频频提及的“关键词”。

今年上半年,A股23家影视公司累计贡献了269亿元营收。万达电影、中国电影的营收稳居第一名和第三名,中国电影营收相比上年同期增长87.95%。

Choice数据显示,2023年1月1日至9月30日,在23家A股影视公司中,13家公司累计股价实现上涨。这也意味着电影行业的市值和投资价值得到了提升。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影视行业依然有机会。”

《2023强影之路》强势复苏:一大批优秀电影争先上映

图片来源:《2023强影之路》

企查查数据显示,2021年~2023年9月30日,文娱传媒影视领域共发生了163起投融资事件。其中,2022年是影视领域投融资事件发生的高峰期,明显高于其他两年;2023年前三季度,文娱传媒影视领域投融资事件则只有28起,下降明显。

相比以往各行各业纷纷跨界影视,近两年来,乐于参与文娱传媒影视行业投融资的主要为“财大气粗”的互联网平台。其中,腾讯和B站成为投资“常客”,参与的投资事件均达12起;其次为爱奇艺,参与投资数量为5起;阿li巴巴、字节跳动等身影也常出现在投资机构中。

《2023强影之路》强势复苏:一大批优秀电影争先上映

图片来源:《2023强影之路》

传媒影视投融资大幅下降,A股上市公司的“日子”也不好过。在A股23家影视公司中,今年有6家影视公司累计进行了17起质押,质押股份的参考市值总计约为54亿元。

其中,光线传媒进行了6次质押,均是为了偿还债务;唐德影视和华谊兄弟各进行4次质押,都因为债务担保。这些数据表明,影视公司正在通过质押股票来获取资金,以应对资金短缺的压力。

另一方面,2023年,上市公司的并购行为明显增多。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共有56起上市公司并购事件发生,其中,上海电影表现得尤为活跃,共有13起;华策影视紧随其后,有6起;慈文传媒、光线传媒则分别为5起、4起。

《2023强影之路》强势复苏:一大批优秀电影争先上映

图片来源:《2023强影之路》

尽管并购金额较大的案例较少,但并购市场整体表现仍然活跃。在涉及金额可查的34起并购案例中,超过20亿元的并购仅有3起,均为万达电影。

在上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戴运看来,以前市场更多从单一的营收、净利润等财务指标关注一家公司,但现在开始关注公司的资源禀赋、战略发展。市场、投资人对这个行业的理解正在越来越深。未来,好的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等会变得越来越方便。

《2023强影之路》强势复苏:一大批优秀电影争先上映

联合出品“爆表”:

是风险共担,也是风险转移

《2023强影之路》强势复苏:一大批优秀电影争先上映

行业回归理性、影视投资谨慎、影视公司股东频繁减持的背后,越来越多的公司“挤入”同一部电影。数据显示,2021年~2023年(截至9月30日),各大档期高票房影片背后、爆款影片背后的出品方数量、联合出品方数量均呈现直线上涨趋势,各家公司一年参与的影片数量更是动辄十几部。

《2023强影之路》强势复苏:一大批优秀电影争先上映

图片来源:《2023强影之路》

在联合出品方面,传统影视公司中,横店影视参与的电影数量最多,达18部;中国电影、博纳影业、万达电影紧随其后,均超过10部。而在互联网平台中,猫眼和抖音成为“联合出品”大户,分别为40部、37部。其中,抖音参与的电影累计票房最高,为479亿元。

《2023强影之路》强势复苏:一大批优秀电影争先上映

图片来源:《2023强影之路》

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2023年票房TOP10影片背后参与公司的整体数量均在15家以上,《流浪地球2》《唐人街探案3》等大投入的系列作品,背后的联合出品方多达20家以上。

在头部大档期,热门影片背后的参与公司数量也呈现整体增长的趋势。2023年春节档、暑期档、国庆档等档期票房TOP5影片背后的参与公司多达300家。

《2023强影之路》强势复苏:一大批优秀电影争先上映

图片来源:《2023强影之路》

虽然一部电影背后有几十家投资方有利于资本“风险共担”,但在资深电影产业专家刘嘉看来,一部电影背后有越来越多的出品方、联合出品方参与,版权完全归属一家公司的可能性很小,这就导致头部电影公司很难建立起自己的片库,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整个电影产业的健康发展。

如此多的联合出品方,可以理解为一种风险共担、抱团取暖,但也充分反映出一些深层次问题,比如溢价转让电影投资份额这种电影投资模式。记者曾向一位国内大型电影公司相关负责人了解到投资份额的内幕规则:越晚加投,份额转让的溢价越高,参投方风险越大;对于有票房保障的优质项目,主控方会与参投方约定非常低的固定投资回报;对于具有较大不确定的项目,主控方则会与参投方约定按市场票房来计算回报。

中国电影基金会电影投融资发展专项基金主任朱玉卿也表示,电影产业的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就是有专业资金介入,电影产业发展离不开资本的助力,但电影制作成本不透明也导致行业内出现“融资难”。如果一部电影的具体成本资方无从知道,这就很难让专业的资本介入。在过去几年,民间资本退潮,这就要求电影产业更规范发展,成本更透明,风险更可控。

《2023强影之路》强势复苏:一大批优秀电影争先上映

AIGC技术革新:

电影公司试水,行业等待垂类大模型

《2023强影之路》强势复苏:一大批优秀电影争先上映

AI能帮电影写剧本、剪视频、做特效……当内容供给发生变化,行业玩家最为敏感。

《2023强影之路》显示,光线传媒率先将AI应用在动画电影;博纳影业紧跟技术脚步,在古装动作电影《传说》中利用AI技术还原年轻的成龙饰演的古代将军征战沙场的战争场面;上海电影用IP连接AI,打开电影产业天花板;华策影视积极自研“影视剧本智能创作系统”等大模型项目。

《2023强影之路》强势复苏:一大批优秀电影争先上映

图片来源:《2023强影之路》

“想想40年前,我们最疯狂的想象也无法与今天相比。”曾在微软、新闻集团、万达等担任高管的高群耀,不仅驻守过好莱坞,还见证了近年IT、传媒、互联网的融合。在他看来,技术发展到今天,“特别是AI的出现,对电影行业的冲击,几乎是一点空隙都没有,像发大水一样直接冲进来”。

AIGC技术革新让影视作品朝着更高质量、更高效率的方向发展。《2023强影之路》显示,借助AIGC,阅文集团漫改效率提升20%,翻译成本降至1%;光线传媒动画电影制作效率提高了30%。

从“文生图”到“AI孙燕姿”等大批虚拟艺人的到来,助力AI在影视产业的应用加速落地。

《2023强影之路》强势复苏:一大批优秀电影争先上映

图片来源:《2023强影之路》

《2023强影之路》指出,影视公司在虚拟人探索方面各有特色。欢瑞世纪为热门剧《莲花楼》打造的数字人李莲花等,被首次应用于影视剧集宣发;芒果超媒为节目《全员加速中2023》打造数字孪生,希望将观众带入元宇宙;中国移动咪咕以电影《749局》中演员王俊凯饰演的少年马山为开发蓝本,创造了“马山数智人”。

为何影视公司都在热情拥抱科技?一览科技CEO罗江春认为,相比此前元宇宙等概念,AIGC的出现让AI离落地更近,技术也更扎实。“AI不是今年才有的,大模型也不是今年才有的,今年的革命性爆发是因为底座逻辑发生了变化,像之前的AlphaGo都不是深层次的,不能像人一样快速适应变化。AIGC让你看到真正的东西了,适应力超强。”

《2023强影之路》显示,多数影视公司在今年上半年AI声量较大,但下半年无相关动作,落地案例更是稀少。对此,一位从业者指出,科技热潮中,很多上市公司有借此炒作股价的可能,但“落地案例少也和影视本身制作周期长有关”。

《2023强影之路》强势复苏:一大批优秀电影争先上映

图片来源:《2023强影之路》

高群耀认为,这对国内影视公司、影人来讲,也是一次绝好的机会。“因为好莱坞传统商业大片的高光时刻已成为历史,在新技术的变革下,电影产业的商业模式和内容形态都会被颠覆。从业者不用悲观,只是不能再套着原来的模式看明天,环境变了、工具变了,我们得应变。”

罗江春称,目前影视公司使用AI更多的是在尝鲜,“现在缺乏优秀的‘killerAI’”。他建议影视公司长期使用AI,“这种产品越用越好,因为AI最需要的是数据反馈。现在100家中可能有99家觉得不行,但总会有一家去做,那这一家可能3年~5年以后就会很厉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04 14: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今年国庆档电影市场,在《志愿军:存亡之战》与《浴火之路》等热门影片的引领下,票房持续攀升。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10月5日14时,2024年国庆档(10月1日至10月7日
2024-10-06 09:32:00
《2023强影之路》:下沉市场成“兵家必争之地”
...力军。而万达电影联合出品的电影产业白皮书《2023强影之路》也连续第七年如约而至。《2023强影之路》于11月3日,在第3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上隆重发布。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任
2023-11-04 12:14:00
...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文娱必须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以精制良造博得众口皆碑。事实上,近来影视市场良作频出已显出从业者们的创作能力与创新能力,例如引发网友热议的动画《中国奇
2023-02-01 04:12:00
《2023强影之路》:宣传周期缩减,多部影片话题播放量破百亿
伴随着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电影产业白皮书“强影之路”IP连续第七年如约而至。《2023强影之路》由万达电影联合出品,11月3日在第36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5G数智新时代元宇宙发
2023-11-04 12:13:00
...今年国庆档电影市场,在《志愿军:存亡之战》与《浴火之路》等热门影片的引领下,票房持续攀升。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10月5日14时,2024年国庆档(10月1日至10月7日
2024-10-08 14:42:00
热辣滚烫被万人差评,看到人民日报的强势发声,才知吴京说的没错
...自己的作品说话,证明自己的才华。 贾玲的《热辣滚烫》之路波折重重,最终却以人民日报这样权威媒体的认可落幕。这只是她演艺之路上的一小步,但她那不放弃的精神,将鼓舞更多电影人用
2024-02-22 09:59:00
国庆档最大赢家,他瓜分三部电影票房,压番赵丽颖并战胜吴京
...映前三天票房劲头很足,排片占比位列第二位;而《浴火之路》打拐题材加上肖央和赵丽颖搭档,目前看来也颇有票房黑马的样子,应该也能挤进票房前三名。事实上,如果将目光放到更远,用更大
2024-10-01 10:57:00
...揽“飞天奖”殊荣的赵丽颖的新片自然备受期待。《浴火之路》是打拐题材的犯罪类型片,3位丢了孩子的父母因一桩交易彼此牵连,组局踏上寻子复仇之路。观众期待 “全员狠人”,能带来一部
2024-09-27 09:38:00
...光明日报助力丝路沿线国家电影合作发展——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落幕1月3日晚,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颁奖盛典在陕西西安举办。至此,这场在2023年元旦开幕的大型国家级综合
2023-01-05 03:45:00
更多关于财经的资讯:
OpenAI杀入招聘市场:打造AI技能认证体系+人才对接平台
财联社9月5日讯(编辑 赵昊)OpenAI计划在明年上线一款由人工智能(AI)驱动的求职平台“OpenAI Jobs Platform”
2025-09-05 07:33:00
华天科技斥资20亿元“加仓”南京
突破纯国产2.5D/3D先进封测技术空白华天科技斥资20亿元“加仓”南京□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肖凡通讯员吴晓倩杨长松近日
2025-09-05 07:42:00
聚力金融“五篇大文章”,服务东北亚新格局 交通银行吉林省分行坚持以高质量金融服务赋能外贸高质量发展
8月27日,第十五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在长春开幕。交通银行吉林省分行携创新产品和服务精彩亮相,充分展示了交通银行业务综合化
2025-09-04 15:46:00
京沪楼市8月份活跃度提升,现存房地产经纪相关企业超百万家
据媒体报道,8月份,在政策优化的推动下,北京、上海楼市的成交表现出一定韧性。其中,北京新房、二手房成交相比7月份均有小幅增长
2025-09-04 16:00:00
北京银行:上半年净资产收益率创近三年同期新低
近日,北京银行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2.18亿元,同比增长1.0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0
2025-09-04 16:08:00
浙江杭温铁路联络线工程公司注册成立
近日,浙江杭温铁路联络线工程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陈彬,注册资本为5亿元,经营范围包含:建设工程施工;公共铁路运输
2025-09-04 16:12:00
联创光电成立数智科技公司,含半导体分立器件业务
近日,江西联创数智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亿元,经营范围包含:光电子器件销售,半导体照明器件销售,通信设备销售,半导体分立器件销售等。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联创光电(6
2025-09-04 16:12:00
聚和材料在无锡新设半导体子公司
近日,无锡聚光半导体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000万元,经营范围包含:半导体分立器件制造;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制造;集成电路制造;电力电子元器件制造等。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
2025-09-04 16:12:00
吉林银行长春同志街支行在新民大街开展金融教育活动
金融为民,初心如磐;消保护航,使命在肩。作为扎根春城、服务百姓的金融力量,吉林银行同志街支行始终将“守护消费者权益”视作践行金融初心的重要基石
2025-09-04 16:17:00
平安产险受邀出席湾区金科保险业专场活动,分享AI赋能先进实践
8月14日,由深圳市金融科技协会(以下简称“金科协”)主办的第76期湾区金科(FinTech)沙龙-保险业专场活动在深圳成功举办
2025-09-04 16:18:00
经常HUI企 中银护航——跨境资金集中运营 助力集团国际化布局
鲁网9月4日讯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方针,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中国银行临沂分行始终坚持为广大企业提供专业
2025-09-04 16:20:00
海南农商银行副行长邹燕玲带队赴北京走访重要企业深入交流银企合作与产业发展
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郑红梅 □ 洪开祥)为密切银企关系,推动授信尽快落地,海南农商银行总行党委委员、副行长邹燕玲日前带队赴北京
2025-09-04 16:22:00
湖北长晟三期投资发展公司成立,注册资本约151亿
近日,湖北长晟三期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51.2亿元,经营范围包含:自有资金投资的资产管理服务;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
2025-09-04 16:24:00
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公司增资至507亿
近日,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注册资本由473亿元增至507亿元。企查查信息显示,该公司成立于1995年,法定代表人为孙文良,由国投电力(600886)、川投能源
2025-09-04 16:24:00
拓维信息成立云智科技公司,含多项AI业务
近日,湖南拓维云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000万元,经营范围包含:人工智能行业应用系统集成服务;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人工智能公共数据平台等。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
2025-09-04 16: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