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夺门之变的全过程,没流一滴血,没伤一个人,就连皇帝都没有惊动。景泰帝朱祁钰躺在病床上,听到上朝的声音,才知道皇位已经易主了。
整个过程中,最大的损坏,就是南宫的宫墙。
徐有贞等人在去南宫迎接朱祁镇的时候,发现大门紧锁,没有钥匙,他们就找来巨木,狠狠地向门撞去。门没撞开,倒是把门边的墙给震塌了,露出一个大洞。
众人便从这个洞里进了南宫,见到了朱祁镇,又从这个洞里,把朱祁镇簇拥了出来。
整个过程中,最大的险情,就是在从东华门进宫的时候,守卫看到一群人行事嚣张,上前盘问,不想让他们进去。
朱祁镇亮出身份,说:朕是太上皇。
这些守卫立马转身逃了,任由朱祁镇一行人大摇大摆地进了皇宫。
因为夺门之变而死的人,比如于谦,都是在朱祁镇成功夺位之后,大开杀戒造成的。
一夜之间,兵不血刃,皇位易主。这是怎么做到的?
难道差点把大明推向万劫不复之地的朱祁镇,这么得人心,人人拥护?难道拯救了大明的朱祁钰,这么惹人厌,墙倒众人推?
偌大的京城,找不到愿意为朱祁钰抗争的人。就连铁骨铮铮的于谦,都在朱祁镇面前跪了下来,口称皇帝万岁。
仔细研究史料,就会发现,当时的大臣,别无选择。他们若是为了朱祁钰抗争,也只是白白牺牲,毫无意义,反而还会引起新的动荡。
因为,当时的朱祁钰,已经病入膏肓,病得连新年祭天都起不来,只能让人代劳。
《左传》里有句话: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戎,指的是战争,祀,就是祭天,祭祀。其中,对于皇帝而言,新年祭天尤为重要。
明武宗朱厚照在落水之后,拼到吐血,都要亲自祭天。
朱祁钰没有出现在祭天大典,大臣们心里就有数了,皇帝陛下病情非常不妙,恐怕要准备后事了。
我们再来看看,朱祁钰去世之后,最有可能登上皇位的是谁,就知道,为什么大臣们都放弃了朱祁钰,毫不反抗地看着朱祁镇重新登基了。
朱祁钰唯一的儿子朱见济早已夭折。一旦朱祁钰去世,按照明朝的规定和当事人的意愿,新任皇帝,主要有如下3个选择:
>>>>
其一,迎立外藩
朱祁钰的五叔,也是明宣宗朱瞻基唯一尚在人世的同母弟弟,襄王朱瞻墡,是朱祁钰心目中的理想人选。
不过,当时的朱瞻墡已经52岁,年纪有点大了。因此襄王世子朱祁镛,也在考虑范围内。
此外,朱祁钰也想过,从宗室里挑一个可心人,过继到自己的名下,直接立为皇太子。
不过,满朝的文武,几乎都强烈反对这些方案。
毕竟,朱祁钰的父亲,明宣宗朱瞻基,尚有后代在人世。
于理,迎立外藩,既不符合“嫡长子继承制”,也不符合朱元璋亲自制定的《皇明祖训》。
这是小宗易大宗,历朝历代,发生这种情况,都容易生乱。
于情,当时占居高位的大臣,大多经历过朱瞻基一朝,比如说于谦,就是由朱瞻基破格提拔,才脱颖而出。
而朱瞻基一手缔造的仁宣之治,也是他们怀念的黄金时代。
无论于情于理,大臣们都不愿意看到朱祁钰选择外藩入继大统。
就在夺门之夜发生的当天,于谦和三元及第的商辂就在宫里写奏折,奏折的中心思想只有一句话:
陛下宣宗章皇帝之子,当复立宣宗章皇帝子孙。
宣宗章皇帝,指的就是朱瞻基。大臣们的意愿非常明确:要求朱祁钰在朱瞻基的后代里选择继承人,而不是迎立外藩。
最终,这份奏折,因为需要众臣签名,没有及时呈上去。就在刚刚写完的当天晚上,夺门之变就发生了。
>>>>
其二,从朱祁镇的儿子里挑选继承人
既然迎立外藩不可行,那么,从明宣宗朱瞻基的后代里挑选继承人的话,可以选谁呢?
朱瞻基只有2个儿子,一个是朱祁钰本人,另一个就是囚禁南宫的太上皇朱祁镇。
朱祁钰只有一个儿子,且已经夭折,他只能从朱祁镇的儿子里选了。
朱祁镇的儿子可真不少,当时还活着的,就有5个。
其中,年纪最大的朱见深,正好10岁。年纪最小的朱见浚,还不满周岁。
倘若朱祁镇还没病倒的时候,从朱祁镇的儿子里挑一个立为太子,哪怕是挑年纪最小的朱见浚直接过继,养在自己名下,我想,大臣们都会举双手双脚赞同。
不过,朱祁钰对此,万般不情愿。对他而言,把皇位还给朱祁镇的后代,是莫大的失败。
这一拖,就拖到了自己病入膏肓,夺门之变发生。
>>>>
其三,朱祁镇本人。
倘若朱祁钰不想立朱祁镇的儿子,他还有一个选择,那就是直接把皇位还给朱祁镇本人。
朱祁镇,是先帝的嫡长子,最名正言顺,又当过15年皇帝,经验丰富。
虽然他差点葬送了明朝,自己也当过瓦剌的俘虏,全身上下都是污点。
但是在古代,除非权臣把持朝政,强行废帝,要不然,没有皇帝犯过错误,当得不好,就剥夺皇帝资格的道理。
更何况,在很多大臣心目中,朱祁镇才是那个正统天子,朱祁钰只是权宜之计。
如果朱祁钰一直健康,一直当皇帝,他们也不能说什么。但是如果朱祁钰去世,皇位回到朱祁镇手里,他们也乐见其成。
不过,朱祁钰就不乐意了。他宁可回到起点,迎立外藩,也不愿意把皇位还给朱祁镇。
只不过,夺门之变一发生,就不是他说了算了。
从上面的继承人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朱祁钰一旦去世,他的继承人,只有3个选择,一是迎立外藩,二是从朱祁镇的儿子里选,三是把皇位还给朱祁镇。
于是,大臣们在夺门之变中的反应,就可以理解了——朱祁钰随时都可能咽气,他们没有可以效忠的对象了。
毕竟,如果他们为了朱祁钰,不允许朱祁镇夺回皇位,而把朱祁镇判定为罪人,那么,谁来继承皇位呢?
迎立外藩?不可能。他们折腾这么久,就是为了不让外藩入继大统,与其外藩继位,还不如保持现状,让朱祁镇坐稳皇位呢。
改立朱祁镇的儿子?没有意义。朱祁镇的儿子,年纪最大的只有10岁,横竖不能亲政,到时候执掌朝政的,多半还得是朱祁镇这个太上皇。
他们总不能说皇帝的亲爹是罪人,不允许新皇帝亲近父亲吧。
既然朱祁镇已经抢回了皇位,那何必再折腾,请他做回太上皇,然后继续做实际的掌权者呢。
所以,满朝的文武,最终默认了朱祁镇夺回皇位的现实,朱祁镇面前跪了下来,山呼万岁。
时过境迁之后,就连朱祁镇本人,都发现,夺门之变,其实是毫无必要的。
毕竟,就算他不夺门,只要等朱祁钰正常病逝,大臣要么立他年幼的儿子做皇帝,请他摄政,要么亲自到南宫把他正经迎接出来重新登基。
再不济,大臣不让他摄政,难道还能继续囚禁皇帝的父亲不成?
发动夺门之变,对他并没有什么好处,反而使他置于危险之中——万一进宫的路上,有人对他动手,万一手握兵权的于谦死脑筋,不认程序不正义的他,那可就危险了。
这件事,最大的受益者,只有闯入南宫接他出来的那帮人。他们借这件事立下了从龙之功,从此飞黄腾达。
想通了这一切之后,朱祁镇把因为夺门之变而得到封赏的4000多人,都革去了官职,夺门之变的3个首功之人,也无一有好下场。
可以说,朱祁钰从独子夭折,而自己病重的时候开始,就注定了毫无胜算。
那么,我们以事后诸葛亮的角度去审视这件事,朱祁钰有没有翻盘的机会呢?
我认为,朱祁钰如果做到以下3件事的任何一个,都可能没朱祁镇什么事了。
>>>>
其一,多生儿子
朱祁钰只有一个儿子,并且早早夭折,导致病重之际,被朱祁镇夺权,大臣们因为没有效忠的对象,都不站在他这边。
如果他有儿子,那就不一样了。不管怎么样,他也是正经的皇帝,只要他有儿子,他的儿子就是正统的继承人,大臣有可能会为了他的继承人,而站在朱祁镇的对立面。
然而,能不能生下儿子,不是朱祁钰能决定的。
他在病倒之前,为了生儿子,真是非常拼命,甚至把风尘女子都接进宫里,也没能如愿以偿。
这一条,真是太看运气了。而这一回,运气没有站在朱祁钰这一边。
>>>>
其二,早早确立继承人
大臣们固然反对迎立外藩,可是朱祁钰如果在自己还健康、还能掌控朝政的时候,早早在宗室里过继一个孩子过来,立为太子,大臣们也没有理由强行废了这个太子。
当初,朱祁钰废了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的时候,大臣也反对,但不也反对无效么?
明朝这帮文官,虽然固执,但是只要事情尘埃落定,他们也会认了这个名分,也会为了维护这个名分而努力。
有一个确定的继承人,足以让大臣站在朱祁钰这一边了。
再不济,朱祁钰从朱祁镇的儿子里挑一个,过继在自己名下,立为太子。就算这个孩子长大之后还是认朱祁镇,朱祁钰也对他有恩,想来不会废了朱祁钰的皇帝之位。
要知道,曾经被朱祁钰废了太子之位的朱见深登基之后,也依然感念朱祁钰的功劳,为朱祁钰恢复名誉呢。要是当初朱祁钰直接选择朱见深作为继承人,他的待遇只会更好。
可惜,朱祁钰还没想通这一点,夺门之变就发生了,最后只能悲剧收场。
>>>>
其三,早早杀了朱祁镇
朱祁镇一死,就没法蹦跶了。到底选谁做继承人,朱祁钰可以徐徐图之。
而且,如果朱祁镇早早从朱祁钰眼前消失,他没有这么大压力,没准身体还不会恶化得这么快。
然而,从朱祁镇从瓦剌归来,囚禁南宫,到夺门之变发生,整整7年的时间里,朱祁钰什么都没做,只是不让他和外臣往来,削减了他的生活待遇,甚至都不影响他在南宫7年至少生了7个孩子。
相比朱祁镇犯下的大错,朱祁钰对他,实在是过于厚道了。
诚然,朱祁钰要杀朱祁镇,也会有不小的障碍。比如朱祁镇的生母孙太后,就头一个不同意,到时候搞出点什么事来,也不好处理。
然而,朱祁钰是皇帝,只要他坚持,没有他杀不了的人。
只能说,他终归是不够狠心,对这个亲哥哥,还是下不了手。
你觉得是不是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01 23: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