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湖州日报
连日来,记者走访调查我市研学市场,乐见转型之变——
“行走的课堂”如何打造
记者 程超
研学旅行是当下热门的校外教育形式之一,随着研学被大众广泛认可,“研学热”背后研什么、学什么的问题备受大家关注。连日来,记者跟随我市几所学校的师生开启了多场研学之旅,并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探寻“行走的课堂”如何炼就。
5月10日,记者跟随吴兴实验中学七年级的学生,参与了一场为期两天的研学活动。探访桑基鱼塘、领略鱼桑文化、体验蚕茧手工,两天的行程安排很丰富。
带队老师陈夏怡告诉记者,五年前,学校第一次组织学生参加研学活动。那时候,“只游不学”的现象较明显。但这几年来,研学市场有了明显变化。
2018年年底,浙江省出台《浙江省中小学生研学教育营地、基地申报认定和管理细则(试行)》,各地市教育部门和文旅部门开始加大对研学基地的考核和认定工作,要求研学基地强化教育性和实践性,不能只是简单的“旅游+”。
湖州太湖溇港研学基地负责人张玮斐告诉记者:“从前年开始,学校更多参与了研学基地的选择,包括研学课程的要求。学校会根据自身实际提出定制化需求,比方说要符合劳动实践、要符合美育教育、要有地方特色等等。”
为了满足学校的需求,一些研学基地开始了转型升级,市场开始逐渐规范起来。目前,我市已有市级研学基地48家。
然而,记者在走访中也发现,研学导师稀缺、课程同质化等问题制约了研学市场的有序发展。
德清县奇幻谷研学基地负责人章旭兰坦言:“课程产出就必须要有师资力量的配备。对讲师培训这一块,我们投入了非常大的精力,但还是供不应求。”
采访中,不少研学基地负责人表示,目前研学导师的培训市场还没有建立起来,研学基地想要自己培养一名成熟的研学导师,至少要花两三年,这也是目前各大研学基地共同面临的难题。
对此,我市也在不断破题。近日,长三角融媒体研学联盟在湖成立。研学联盟立足长三角地区,通过发挥融媒体优势,开发江南文化研学产品,推广区域特色品牌研学项目,实现资源共享、互利互惠。
联盟成立仪式选择在吴兴区八里店镇潞村举办,数据显示,去年,该村累计接待研学团队200多批次,研学人数超5万人,带动村民就业276人。
吴兴区委宣传部文化文艺科副科长盛杨表示,接下来,吴兴区将通过联盟的力量,汇聚各方智慧和资源,共同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研学线路和课程,推动研学市场有序发展。
对于培养优秀研学导师,盛杨说:“升级完善研学基础设施建设,充分整合农村文化礼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场地资源,依托湖州学院等3所在地高校资源,成立研学师资培训基地,持续提升研学导师群体的理论和实操技能培训,打造人才蓄水池。”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6 08:45:1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