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当前,我省女性科技工作者数量达6万余人,其中科研机构约占12.49%,企业约占87.51%,成为推动全省科技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值此“三八”国际妇女节之际,记者用全省各行业、各年龄段的优秀女性科技工作者故事,向广大读者展示女性的多面性和坚韧力量,为“她”的高光时刻喝彩的同时,进一步弘扬和传承科学家精神。
春雨裹挟着沁人的凉意,王林珠却已坐在略带寒意的办公室一小时有余,她正在修改冶金热工基础课程教案。
“教案每年必须更新。今年计划把专业教学与AI技术结合起来,让学生随时做好助力钢铁企业智能化升级转型的准备。”王林珠说。
黑色长发、细框眼镜,牛仔裤、运动鞋,加上未施粉黛的脸庞,俨然一副学生模样。然而,办公桌上,一本书脊已磨损的《冶金传输原理》,透露着她在贵州大学任教的8年时光。
王林珠正结合AI技术备课。
2008年,19岁的王林珠,怀揣着钢铁报国的梦想从偏远的黑龙江小镇出发,到素有“钢铁摇篮”之称的北京科技大学就读冶金工程专业。
读博期间,因为导师和贵钢合作中空钢项目,王林珠到贵阳出差了几次。“贵钢的炼钢氛围很不错,大家都不藏私,相互交流经验做法,一心只想把钢炼得更好。我也就这么跟贵州结了缘。”王林珠说。
2017年博士毕业后,响应北科大建功西部的号召,她毅然奔赴贵州,到贵州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任教。带领学生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王林珠跃跃欲试。
王林珠指导学生。
然而,当时的贵大冶金工程专业,学科发展相对较慢。为学生打好专业基础,成了关键。
“冶金热工基础课一周上三次课,加上计算公式推导特别多,若不认真备课,极有可能导致学生听不懂、厌学。”王林珠笑言,“刚站上讲台时,我比学生还紧张些。”
学着导师指导自己的模样,王林珠与学生们共同探讨研究思路、学习新的计算方法。
王林珠与学生交流实验情况。
渐渐地,在进行学术交流时,学生的一些观点时常能给王林珠以惊喜。看着学生们从稚嫩逐渐走向成熟,王林珠想,是时候更进一步了。
2021年,我国房地产市场新一轮的政策调整,建筑用钢需求急剧下滑。首钢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首钢水钢)计划调整产品结构,生产高线材等非建材用钢产品,以适应市场生存。
经系里教师推荐,王林珠进入首钢水钢视野。那年,双方合作申报贵州省科技支撑项目,由首钢水钢自筹700万元,专攻高碳盘条中非金属夹杂物控制关键技术。
钢材的脱氧制度、吹氩制度、精炼渣改质……用王林珠的话来说,这次提质升级是全方位的。她的学生亦迅速从理论转入实践,真正开启了钢与火的较量。
实验结果达到预期,王林珠十分开心。
“炼钢就是炼渣。炼好渣,才有好钢。”深知这一道理的王林珠,带领学生将重点放在了精炼渣改质上。
精炼渣的主要作用是脱氧脱硫和去除夹杂物,然而,不同成分精炼渣对杂质的去除和夹杂物的控制效果不同。对于高碳硬线钢来说,钢中大尺寸脆性夹杂物极易引起拉拔脆断和断裂失效问题。
王林珠将目光聚焦到低碱度精炼渣的改质技术上。这一方法虽不能使得钢水纯净度达到最优的效果,但精炼后的钢中非金属夹杂物更软、熔点更低,生产出的钢材不易断裂。
“传统钢铁企业偏向使用氟化钙达到快速化渣的目的,但氟化钙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如今,钢铁产业更要绿色低碳,我们必须尝试新型低碱度精炼渣的开发。”王林珠说。
王林珠与学生共同讨论实验思路。(受访者供图)
于是,王林珠带领学生们开启了新材料的探索——稀土。
定期开组会汇报实验进展、分享阅读的文献、相互讨论实验思路……在师生相互启迪的过程中,他们尝试了各种不同的稀土添加方法,并进行了多次实验,最终找到了相对平衡的控制方法,既能够实现夹杂物的塑性化控制,又能得到更好的杂质去除效果,为首钢水钢的精炼渣改质提供更前沿的思路。
2024年,王林珠与首钢水钢合作的项目正式结题顺利验收。3年时间内,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首钢水钢在硬线盘条生产中累计新增产值4.1亿元、利税增加7400万元。
学生们尝到做科研的甜头,硕士毕业后又前往其他高校,在冶金工程专业深造。
王林珠为学生讲解实验设备。(受访者供图)
8年间,王林珠将众多学生送到钢铁行业,亦迎来许多优秀的同事。
为了培养更多为国奉献钢筋铁骨的高素质人才,系里全体老师齐心协力,不仅让贵大冶金工程专业顺利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24年还新增冶金工程博士点。
今年,王林珠带了3个博士、10个硕士。教学任务、科研任务,让她忙得团团转。
“以前我们专业,学生都招不满。现在不一样了,单是本校想深造的学生,就大有人在。为祖国铸就科技强国、制造强国的钢铁脊梁,我们的人才队伍会越来越强大。”王林珠自豪地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莫欣欣 杨宇峰
视频/图片/海报 彭会敏(实习)
编辑 江佳佳
二审 杨红
三审 李玲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3-08 17: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