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农学教授在客厅赤膊筛麦种走红,妻子:都是偷拍的,丈夫一度要求删除视频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09-12 10:10:00 来源:极目新闻

客厅全是麦堆,男子穿着短裤、打着赤膊,坐在小板凳上,用簸箕筛选小麦。近日,这段主角为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教授王林生的视频引发关注,被不少网友称之为老百姓的真专家。极目新闻(报料邮箱:jimu1701@163.com)记者联系到王林生教授,他介绍视频中他正在筛选材料,需送审相关机构评审,拿到合格证书后,麦种就可在市场推广种植,“就相当于我们考驾照,拿到驾照开车上路才合法。”王林生的爱人张雅莉称,丈夫赤膊选种的视频是她偷拍的,将视频上传至社交平台的目的并不是希望走红,只是想在年老后能随时查看。

教授赤膊选麦种走红网络

在铺满白色瓷砖的客厅里,堆着几堆麦子,一名穿着短裤、打着赤膊的男子坐在板凳上,双手抖动簸箕,细心筛选着簸箕中的麦种。这一视频获得超过9万网友的点赞,有网友评论称“耐得住清贫,守得了寂寞,这才是专家,国之栋材”,也有网友称其是“中国人饭碗的保护神”。

视频中的男子,是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教授王林生,今年58岁,主要研究小麦遗传育种。视频拍摄者是王林生的妻子张雅莉,她告诉极目新闻记者,9月3日晚9时30分许,丈夫在家筛选送审的小麦材料,她帮忙打打下手,休息时拿出手机,偷偷拍下丈夫选种的视频,并发布至社交平台,视频播放量超过396万,是她所有视频中播放量最高的。

实际上,这并不是王林生第一次在社交平台露面。2022年5月,王林生赤膊在家研究小麦麦穗,这一场景也被张雅莉拍了下来,上传社交平台后,视频超过10万人点赞,王林生还被网友称之为“科大扫地僧”“赤膊教授”。

农学教授在客厅赤膊筛麦种走红,妻子:都是偷拍的,丈夫一度要求删除视频

王林生赤膊筛选麦种(视频截图)

张雅莉是王林生的高中同学,也是他在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的同事,并且是和他长期并肩作战的科研伙伴。张雅莉称,视频中的场景,在家已是“家常便饭”。“他经常把试验材料带回家,一干活就入迷了,喊他吃饭他也不搭理,我一烦,就拿手机偷拍他。”张雅莉称,起初将视频发布到社交平台上,是因为手机内存不够,她想留存这些视频。等到老了不能动的时候,还可以查看回忆一番。

曾要求妻子删除偷拍视频

王林生第一次在网络走红,超出了妻子的意外,网友纷纷点赞及评论,系统的提醒让手机发烫了一晚上,张雅莉一度以为自己的手机坏了。张雅莉称,视频发布次日,丈夫就“火”了,朋友、学生都给她打来电话,唯独丈夫本人不知情。次日晚上,丈夫给她打来电话,“你给我把那‘不雅视频’删了,谁让你发这视频的。”王林生在电话中有些生气,还告诉她“骗子都给我打电话讹钱了,说‘不雅视频’违法”。不过,张雅莉并未删除,之后还有网友给她发来私信,希望她多发一些王林生日常工作和生活的视频,这也成为张雅莉退休生活的一点乐子,“只要是他光着膀子出镜的,都是我偷偷拍的,他不喜欢我拍,也不希望我发网上,但他顾不上我,也管不到我。”张雅莉笑着说道。

农学教授在客厅赤膊筛麦种走红,妻子:都是偷拍的,丈夫一度要求删除视频

王林生在试验田观察小麦材料(受访者供图)

在张雅莉心里,丈夫虽然话少,但很善良,也很踏实,尤其是他对于小麦研究的那份执着,总是让她钦佩,也成为她不得不支持丈夫的理由。张雅莉坦言,到了麦收时节,家里的客厅、阳台甚至是书房,几乎都成了丈夫的麦场。

农学教授在客厅赤膊筛麦种走红,妻子:都是偷拍的,丈夫一度要求删除视频

王林生在试验田研究小麦材料(受访者供图)

“家里的碗、盘子有时候都被他用来装麦子了。”张雅莉说,今年7月,丈夫需要在家锤麦穗,寻找工具时,相中了她刚买回的一根新擀面杖,顺手就拿过来锤麦,“他把擀面杖锤报废了,我又好气又好笑,第二天他回来又给我买了根新的。”

麦子、妻子,张雅莉觉得,她在丈夫心中的地位,不及试验田中的小麦,尤其是到了麦收季节。不过,张雅莉也理解:“和农民收麦不一样,不是说一亩地能收多少斤小麦那回事,从试验田收回来的小麦,是他多少年研究的心血。”张雅莉回忆,2022年夏天,她因类风湿性关节炎住院,丈夫也因腰椎间盘突出住院,到了麦收时,还未康复的丈夫就办理了出院手续,前往试验田收麦子。丈夫出院当晚,又返回医院将她接走,“那时候找不到人帮忙,他在地里急得不得了。”夫妻俩到试验田后,连夜将试验地20多亩不同品种的小麦收回了家,“他总是跟我说‘多亏了有你’。”

学生称他是良师也是益友

张雅莉称,丈夫常常感叹时间不够用,每天早上6点多起床,晚上12点睡觉都算是早睡,而且他几乎不午睡。正因如此,两人结婚35年,丈夫几乎没有带她出去游玩过,“连洛阳本地的景区,我们都没去转过,没时间。”对于丈夫的科研工作,张雅莉也总是默默支持,曾有网友猜测“肯定有国家项目资金在后面支持着”,张雅莉称,育种一直是夫妻俩在教学之余进行的,没有申请项目资金,全凭夫妻俩的工资来支撑,一开始并不觉得吃力,近几年租的试验田多了,小麦品种也多了,资金开始紧张起来,“并不像网友们说的,有花不完的钱。”

“王老师不善言辞,但总是无微不至地关心着我们,学习上、生活上都是如此。”郭媛说,她攻读农艺与种业专业硕士研究生时,师从王林生,今年6月毕业。在她眼中,王林生是良师,也是益友。郭媛本科学的是财务管理专业,刚上研究生一年级时,很难吸收新的专业知识,她既沮丧又焦虑,好在有王林生的悉心指导,才让她坚定对小麦科研的热忱。郭媛还记得,有一年冬至,她的同门因疫情困在学校,王林生还特意让妻子包了饺子,送到学校,之后她从那位同门的描述中,也能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心。

“老师培育的每一个品种,都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郭媛说,王林生只要有时间,就会前往试验田观察种子的发育情况,“只要找不到老师,那肯定是在试验田。”

农学教授在客厅赤膊筛麦种走红,妻子:都是偷拍的,丈夫一度要求删除视频

王林生在试验田给学生上课(受访者供图)

郭媛称,王林生对于科研极度认真,无论什么时候遇到任何困难,他总是能想办法克服,“尤其是在疫情那段时间,我们学校在洛阳,试验田在郑州,按学校要求我们不能跨市流动,所有的科研任务和我们研究生毕业所需的小麦材料种植,都落到了王老师一个人身上,他一个人亲力亲为。”

也正是受到王林生的影响,郭媛毕业后,也选择留在学校工作。“教书育人,把自己的所学知识回报给社会。”郭媛说。

“为中国碗多装中国粮无怨无悔”

对于网友的热议,王林生并不在乎,就如妻子张雅莉所言,小麦在他心里排在首要位置。王林生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他出生于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的农村家庭,自幼生活条件艰苦,白面馍在当时就是一种奢望,“大年初一有亲戚朋友到家做客的话,才有可能吃上一顿白面馍。”小麦能够高产,能每顿都吃到白面馍,成为王林生儿时的梦想。上大学后,王林生毅然选择了农学,并在农学领域深耕。攻读博士时,王林生了解到小麦赤霉病是一种严重的病害,同时也是世界上较难攻克的灾难性病害,对国家的粮食安全及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因此能培育出高产又优质的麦种,解决实际的生产问题,又成为王林生奋斗的目标。

河南科技大学官网对王林生的介绍显示,王林生长期致力于小麦遗传育种及种质资源创新研究,主持选育出了国审小麦新品种“科大1026”,创制了一批抗赤霉病小麦大赖草易位系、渐渗系,拓宽了小麦抗病育种的遗传基础,在此基础上选育出了一批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系,目前已进入国家绿色优质品种审定试验程序,表现出了很好的应用前景。

王林生介绍,妻子拍摄的视频场景,是他正在筛选试验材料,选择出相对饱满的小麦材料,送至相关机构评审,拿到合格证书后,麦种就可在市场推广种植,“就相当于我们考驾照,拿到驾照开车上路才合法。”

王林生称,他之所以将试验材料带回家筛选,是图方便,筛选材料的时间也更加自由,“着急的时候,晚上在家筛材料,筛完再休息。”王林生还称,将试验材料带回家,也是为了将学校的实验场所让给学生。

对于妻子拍摄的视频,王林生表示他从不关注,也没有时间关注。王林生觉得,他生在世界最大的小麦生产国和消费国,长在小麦生产占比较大的河南省,内心自然有让小麦实现优质高产的责任感。再过两年,王林生就要退休,不过他表示自己并不会止步,会继续研究小麦育种。

王林生的微信头像是一株金灿灿的麦穗,微信昵称也以“小麦”为名,在他的朋友圈,曾发过这样一句话:“为中国碗多装中国粮河南粮,无怨无悔。”

(来源:极目新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2 11: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他把学问变成了“种子”
...的“麦场”,堆满金黄色的麦子以及用牛皮纸袋打包好的麦种。“部分材料(麦子)很珍贵,需要手工搓、手工打。”为了避免把实验室的器材弄脏,影响实验结果,王林生每年都会把这些工作带回
2024-06-27 11:42:00
...“科学来不得半点马虎”。河南是我国小麦第一大省,小麦种植面积占全国的1/4。但小麦大省却非小麦强省,原因主要是我省基础研究相对落后,快速、高效、精准的育种技术缺乏。陈锋201
2023-01-04 02:00:00
男子回家看房间凌乱,没怪妻子懒,自己打扫,网友:好男人
...拿着蛋糕和鲜花打开家门的时候,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客厅里到处是玩具,是孩子玩过之后没有收拾,妻子和孩子应该是玩累了,在房间睡觉,男子站在客厅犹豫了半天最后躺在沙发上休息了一会
2024-01-28 09:49:00
夫妻冷战丈夫加班完回家,见没自己饭沉默走开,随后妻子做法看哭
...的疲惫推开家门,只见家里灯火通明,他阴沉着脸走到了客厅。客厅里坐着自己的妻子和儿子,在茶几上摆着一盘青菜,两人捧着饭碗,配着菜,正吃得津津有味,没有人抬头看一眼刚进来的他。
2024-06-23 09:04:00
妻子催丈夫回屋睡觉被拒,光速换装站门口,丈夫飞扑下秒笑喷
...日,山东有一位女子便是如此。那时已是夜深时分,家里客厅的灯依然亮着,一片灯火通明。开了暖气的屋内,气温适宜,妻子看到时间已经有些晚了,而丈夫还没有回房休息,于是从卧室里探出头
2024-06-23 09:27:00
妻子吃宵夜被丈夫嫌弃胖,吐槽带出去嫌丢人,一说体重网友炸锅
...夫洗完澡换好了睡衣,当他准备上床睡觉的时候,却看到客厅里的灯还亮着。于是,踱步来到客厅,看到在灯光相对昏暗的餐厅里有一个熟悉的身影,那个人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妻子。妻子穿着睡
2024-06-23 09:58:00
...一个发现,那就是这位看起来有些腼腆的倒台总统,喜欢赤膊出现在镜头中,他似乎对自己那修长的身姿充满了信心。即便是骑卧式自行车,也不过就是穿了一条游泳短裤而已。而有分析认为,这可
2024-12-13 14:22:00
丈夫加班回来心情不好被妻子怒骂,低头不语推门走,一句话太难受
...一些烦心事,回到家的他一直郁郁寡欢。他打开灯,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沉默不语,心中的苦痛不知道跟谁诉说,只能呆呆地看着前方,想着心事,低郁的心情无法排解,于是,习惯性地掏出了香烟,
2024-06-23 09:20:00
71岁张纪中新冠病情加重,整个人十分的憔悴,头发凌乱赤膊卧床
近日著名导演张纪中的妻子,在社交平台上发视频爆料称,张纪中感染了新冠,并且按照目前张纪中的情况来看不是很乐观。这段视频一经发布,就引起了很多网友的热议,而张纪中的妻子也早就感染了
2023-02-16 17:37: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湖北咸宁警方通报一男子持械抢劫金店:被抢金饰全部追回,嫌犯抓获
来源:华商网 编辑:王莉文
2025-11-01 08:30: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久泰平近些年,所谓的“能量石”“保健石”非常受欢迎。有些商家宣称“能量石”可以治病、保平安……小小一颗石头
2025-11-01 08:31:00
“多地女子因网上交友、遭情感诳诱后误入化妆品代理迷局”一事经华商报报道后,已引起多方关注。截至10月31日,四川、广东
2025-11-01 09:02:00
南报网讯(记者曹丽珍)10月31日,抖音生活服务发布《2025“苏超”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5月10日至10月20日
2025-11-01 09:43:00
2025南京文学书集开幕
南报网讯(记者王峰)10月31日,2025南京文学书集开幕式暨“书香润校园”全民阅读活动公益捐赠仪式在金陵STYLE浪漫中心举行
2025-11-01 09:45:00
新一届冰心散文奖揭晓 唐山籍作者榜上有名
河北新闻网讯(殷念慈)10月30日,“第十一届冰心散文奖”揭晓,唐山籍作者王树久的散文作品《拥抱栗树》榜上有名,该作品原载于《唐山文学》2024年第4期
2025-11-01 09:49:00
“老校长”对邻里琐事上了心 成为社区“金牌”调解员
大皖新闻讯 古稀年岁的叶文祥把自己的退休生活变了个模样。从小学校长岗位上退休的他,不爱游山玩水,却偏偏对邻里琐事上了心
2025-11-01 10:03:00
与蓝天有关的故事①——《新西伯利亚高等军事航空学校的年轻学员》佳作赏析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为主线
2025-11-01 10:05:00
【“四个100”文化导师下乡计划】非遗技艺进校园,文港毛笔传文脉——张公镇社科普及周让毛笔“圈粉”青少年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青少年中的普及与传承,10月30日上午,张公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合镇团委,特邀江西省“四个100”文化导师
2025-11-01 10:06:00
11月1日,十堰市市场监管局公布一批网络交易执法领域典型案例。“双十一”网络集中促销活动临近,为规范网络交易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2025-11-01 11:06:00
石家庄学院在全国大学生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及创意竞赛中获佳绩
河北新闻网讯(文晶晶、马文涛)近日,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及创意竞赛全国现场总决赛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落下帷幕
2025-11-01 11:17:00
客从何来——陕西与客家的历史渊源 文化交流会在西安成功举办
为深入探寻客家文化根脉,促进地域文化交流互鉴,服务文化强国战略,2025年10月31日下午,“客从何来——陕西与客家的历史渊源”文化交流会在西安举行
2025-11-01 14:21:00
中国网11月1日讯 据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消息,在境外学习、工作或者旅居期间,你是否曾遇到过不明身份人员的刻意接近?是否曾被情感拉拢或威逼利诱所困扰
2025-11-01 14:50:00
一座“冷门”城市,因为中国年轻人的分享走红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沈杰群)日前,纪录片《寻找杜塞尔多夫》举办中国、德国首映会。这部纪录片以独特的视角捕捉了一个有趣的文化现象
2025-11-01 15:45:00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蒋雨彤)10月31日,2025阳明心学大会在浙江绍兴开幕。本届阳明心学大会以“阳明心学与文化力量”为主题
2025-11-01 15: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