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在湖里土生土长的87岁老人杨永成回首特区发祥地选址细节 “当年特区选址,我直接提了建议嘞”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03-07 00:46: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海西晨报

在湖里土生土长的87岁老人杨永成回首特区发祥地选址细节 “当年特区选址,我直接提了建议嘞”

口述人

在湖里土生土长的87岁老人杨永成回首特区发祥地选址细节 “当年特区选址,我直接提了建议嘞”

杨永成回首特区发祥地选址细节。

在湖里土生土长的87岁老人杨永成回首特区发祥地选址细节 “当年特区选址,我直接提了建议嘞”

人气十足的湖里老街凤湖街,见证了厦门经济特区的发展。

记者 唐光峰 摄

在湖里土生土长的87岁老人杨永成回首特区发祥地选址细节 “当年特区选址,我直接提了建议嘞”

1981年10月15日,厦门经济特区第一炮在湖里打响。资料图

杨永成

厦门市凤湖老人协会创会会长

特区建设史是厦门人的奋斗史,值得子孙后辈铭记。希望通过我的讲述,把特区精神一代代地传承下去。

晨报记者 林爱玲 实习生 黄嘉佳

“当年特区选址,我直接提了建议嘞。”回忆43年前厦门经济特区发祥地选址的细节,87岁的杨永成老人仍掩不住激动雀跃。

杨永成老人在湖里土生土长,他不仅见证了湖里从一个小渔村到成为特区发祥地的全过程,更亲历了特区发祥地选址。近日,杨永成老人向记者口述了当年往事,回首特区发祥地选址细节。

特区建设选址

他力荐湖里

走进凤湖街、竹坑路、湖里街这几条串联成线的湖里老街,只见商户云集、人头攒动,市井烟火气扑面而来。杨永成老人告诉记者,当年厦门特区发祥地选址就在这里。

1980年10月,国务院批准在湖里2.5平方公里的范围设立厦门经济特区,由此吹响了厦门特区建设的号角。“那时候湖里区还未设立,就叫湖里社,只是厦门郊区一个最常见的小渔村,村民靠种地、打鱼过活。”杨永成老人告诉记者,他出生在湖里社,16岁就参加劳动了,担任过湖里大队第二生产队队长、团委书记、民兵队长,后来被调到了“前线公社”(即“禾山”)工作,是地地道道的“老湖里”。

1979年,国务院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这一令人振奋的消息,如同一阵春风吹到厦门,让许多厦门人都感到十分激动,杨永成也不例外。但当时他不曾想到,他居然能以一介平民的身份参与到这样一件历史大事中,这也成为他一生中最宝贵、最自豪的经历。

原来,为落实设立经济特区的决策,厦门有关部门事先进行了特区建设选址的考察。1979年,市有关部门派遣特别调查人员,深入市区各地走访群众。那时,杨永成是前线公社企业干部,经常要到公社开会。有一天,他到公社办事,正好遇到负责厦门经济特区建设选址调研的干部黄益秋。公社书记陈洛指着杨永成对黄秋益说:“老杨就是湖里人,你要了解什么,他是最合适的人选。”于是,黄益秋问杨永成,如果在湖里、筼筜、马銮湾三个地方选一个建设特区,哪个最合适。

“我直接就跟他说,湖里最合适,没有一点犹豫。”杨永成说起当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杨永成说,这可不是出于私心。当时,杨永成跟黄秋益解释了原因:特区建设免不了大规模动工,湖里临近海边、地势较高,多处山头易于平整用土,可避免海水倒灌;湖里还有很长的海岸线可作为将来的港口,有利于特区长远规划。所以,湖里的综合条件在三个备选点中是最优的。“当时我只是提出自己的想法,最终选址在哪里,谁也不知道。可到了1980年10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厦门经济特区时,我发现特区选址就在湖里。”对此,杨永成十分激动,“虽然我只是一名百姓,但有关部门认真听取了群众的意见。我直接地表达了我的意见,且和政府的决定是一致的,我感到非常开心、自豪。”杨永成告诉记者。

见证“特区第一炮”

他揭秘山名

在亲历湖里巨变发展过程中,杨永成还见证了许多非凡时刻,比如在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史上浓墨重彩的“特区第一炮”。

1981年10月15日一早,杨永成像往常一样骑自行车去上班,快骑到一处每天必经过的一处小山包时,有人过来提醒他“走远一点”,说是前面要封路炸山。“我赶紧离开了,大约走了1公里左右,就听到一声巨响。我回头一看,小山包上已是烟尘滚滚。”

杨永成老人告诉记者,对于“特区第一炮”的确切位置,曾经众说纷纭,但他非常肯定,那个地方就在这个小山包,山名则是“埔崙仔顶山”。“现在,知道这个山包名字的人不多了。”杨永成说,1952年之后,他参加过土地整体普查工作,对湖里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进行过详细的记录,对每个小山包更是了如指掌,所以他对山名记得特别清楚。

作为老湖里人,杨永成对于湖里的历史了解颇深。他说,历史上的湖里属“泉州府同安县二十四都竹坑保湖里社”。虽然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这段时间,湖里经历了一系列的政区调整,但在很长一段时间,湖里一直都是“农村形态”。厦门建立经济特区后,湖里发生了巨变,湖里人也开启了他们敢闯敢拼、勤劳致富的新篇章。

讲述特区故事

传承特区精神

改革开放的春风,带来了特区发展腾飞的历史机遇,曾经的小渔村变成了如今的大都市。湖里特区发祥地的沧桑巨变,也尽数收藏在杨永成的记忆中。

“早年根本不敢相信湖里能发展到如此的繁荣和便捷,说是‘沧桑巨变’都不为过。”杨永成感慨地说道,特区建设开启前的湖里就是“亦农亦渔”的古村,村庄周边是成片的稻田。“我当年是个插秧高手,也正因为技术娴熟、踏实肯干,才被选到公社上班,这才有了与特区选址调查员相遇的机遇。”杨永成说。

一辈子兢兢业业,一辈子爱国爱乡。杨永成还做了许多许多事,比如在1990年创建了厦门岛上的第一个老人协会——“凤湖老人协会”,在国家紧锣密鼓地建设特区的同时,让凤湖社的老人们也可以为社会发展“出出力”。

如今,杨永成已经87岁高龄了。这一生,他把最美的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湖里这片生他养他的热土。“我了解那一段历史,也想让更多人了解背后的故事。”杨永成说,特区建设史是厦门人的奋斗史,值得子孙后辈铭记。希望通过他的讲述,助力更好地传递特区精神。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网笃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07 05:45:1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本文转自:央广网当特区发祥地装上了“城市大脑”,敢为人先的厦门市湖里区,再次拉开了城市蝶变的序幕。家住后浦社区的陈立民,对其中的变化,深有感触:“城市一旦有了智慧,‘城中村’就变
2023-07-22 15:18:00
2023厦门湖里区文旅推介会走进乌鲁木齐 推出四大主题旅游线路
...海,素有“海上花园”之美誉。湖里区是厦门经济特区的发祥地,八山横贯两水,三面海域环抱,文游资源丰富多彩。近年来,湖里区成立“岛内大提升”文旅商和夜间经济融合发展工作组,围绕“
2023-08-10 21:02:00
...和生活,共叙亲缘、共谋发展。湖里区是厦门经济特区的发祥地和厦门与台湾联络交流的最重要先行窗口。2015年,湖里区在厦门率先成立涵盖陈氏、叶氏、萧氏、杨氏、薛氏、张氏、钟氏、孙
2022-12-25 15:53:00
...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将连续10年在厦门举办。作为“特区发祥地”的湖里区紧抓中国电影金鸡奖落地机遇,逐步形成创、投、制、宣、发、播等全链条,为影视剧制作逐步实现本土化提供了有利条
2023-08-06 00:44:00
“山海 ”协作谱新篇 两地携手促发展
...了解和感受到福建的山海之美。据介绍,湖里,经济特区发祥地,名声在外的现代化都市;连城,著名革命老区,山清水秀的生态福地。海,无垠广阔;山,迤逦瑰奇。2012年,湖里区与连城县
2023-09-24 17:58:00
2023数字城市论坛在厦门召开
...探讨数字政府建设新趋势,分享产业升级新主张。在特区发祥地厦门市湖里区,企业对“亲”“清”政商关系,有着最大的“体感”。亿芯源半导体科技总经理吴阳吉表示,“政府主动靠前服务,‘
2023-09-18 09:21:00
当年的“妇女主任”找到了
...“城市副刊”“老照片”栏目刊发了我写的文章《当年在湖里大队劳动锻炼》,没多久,当年同去劳动的5个同学相约见了面,大家不约而同聊到带我们参加劳动、在她家寄餐的原湖里大队第二小队
2023-04-26 07:05:00
一次失败的暑期打工
...天,我们一群小伙伴推着板车,从殿前出发,经过寨上、湖里,最后到达东渡。小伙伴们一路嬉戏打闹,这么远的路也不觉得累。彼时,寨上被一片片金黄稻田包围着,湖里的丘陵、山包、菜地已被
2023-08-04 07:08:00
湖里区芙蓉苑小区“剃光头”式修剪是否得当?
近日,家住湖里区芙蓉苑小区的部分居民反映他们小区里的100多棵树木前两个月被修剪得光秃秃的他们感到不解这样的修剪方式是不是“剃过了头”?让我们跟随记者一起去看看↓↓特区新闻广场树
2023-05-21 13:59: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