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六盘水日报
□本报记者 颜春匀 张 兰 郭 坤
“小哥们,今天中午吃什么啊?昨天那个煮玉米就很不错,又糯又甜!”
“看得出大家都比较喜欢玉米,所以今天特意安排了排骨炖玉米,外加西红柿炒鸡蛋,您看还有想吃的菜吗?”
“再来一个素瓜豆,吃起清爽!”
“小问题,马上去地里摘,安排!”
……
这段时间,在位于水城区百车河景区的一家名叫“农耕园”的客栈里,类似的对话每天都在上演,比起城市里快节奏的生活,这里的人仿佛更关心“今天吃什么?”“昨晚睡得怎样?”。
喊加菜的是来自天津的游客曹向明,他口里的“小哥们”是“农耕园”客栈的老板王静。
今年是曹向明来六盘水避暑旅游的第三个年头,谈起这段缘分,他直言“撞了大运”。
2021年7月,爱旅游的曹向明通过网络了解到六盘水舒适凉爽的夏天气候,“一到夏季,天津就进入炙烤模式,而六盘水的夏天只有19度,这不就是避暑胜地吗?”曹向明决定前往,亲身体验19度夏天的魅力。
“‘中国凉都’名不虚传,这里气候凉爽舒适、交通便捷、城市建设也很现代。”在市中心城区住了一周,曹向明赞叹不已。这期间,曹向明到百车河景区一日游,在“农耕园”客栈吃的午饭,留下了王静的联系电话。
首次凉都行,给曹向明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不,2022年刚入夏,他就迫不及待出发,第二次来六盘水度假避暑。这一次,他不再满足呆在城区,而是到近郊景区景点,进一步感受六盘水的好山好水和风土人情。
来到百车河景区,曹向明将落脚地选在了“农耕园”客栈,这一呆就是一个月。问其原因,“小老板热情淳朴、做的饭菜可口、住得干净整洁,晚上睡觉不用空调,舒服、踏实。”曹向明笑着说。今年,他呼朋唤友,组织十多人,直奔百车河景区而来,在“农耕园”客栈订了两个月的房间。
“第三次来到六盘水,每次来都有新感受,一年更比一年好:环境好、绿化好、设施好、交通好,工作人员服务态度都很好。”曹向明一连说“好”。到了六盘水后,不知道是气候凉爽的原因,还是新鲜果蔬的缘故,他的食量明显增加,血糖减低、血压平稳,整个人精神面貌也好了很多。
清晨,沿着百车河健步行走,赏五彩田园风光,品农耕乐趣;晌午,打卡拍照“大水车”,找一块清凉之地席地而坐,听河水潺潺;傍晚,尝一尝农家特色菜,端张小凳子在院子乘凉,伴着蛙声入眠。这是罗德和、肖昆元等6位老人这几天在百车河景区的惬意生活。
老人来自四川省内江市,“朋友推荐我们来六盘水避暑。”罗德和笑着说,平日里要好的三家人、6位老人结伴而行,来到了百车河景区,住在了“好望角”客栈。
这6位老人中,年纪最大的87岁、最年轻的78岁,凉都乡村避暑游的慢节奏生活更加适合老年人。“这几天,内江的气温达到40度,而六盘水早晚都还要穿外衣,儿女们都说我们来对了。”提到夏天的气候,老人竖起大拇指。“六盘水,安逸得板!”
“山好水好人也好!明年还要来!”肖昆元老人向记者夸赞道,除了清凉的气候让人身心愉快外,客栈老板很热心照顾老年人,让大家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大量游客前来,也带“火”了民宿客栈生意。王静告诉记者,“农耕园”客栈可容纳40人,目前房间已经订满了,有近一半是回头客。“这几年到凉都避暑的游客越来越多,依托百车河景区,我不用再外出打工,把客栈经营好、把游客服务好、把六盘水宣传好,让他们来了还想来,还会带着亲戚朋友来。”王静笑着说。
逃离城市、远离酷暑。在百车河畔,记者巧遇了来自“火炉”武汉的湖北工业大学的大一学生陈炫、耿梦月。“学校组织开展暑假实践活动,辅导老师推荐我们来百车河拍摄群众致富故事。”陈炫给记者介绍道,他是第一次来贵州、第一次到六盘水,一下车,一阵清凉的微风扑面,让人顿时神清气爽。
“百车河的景色很好,昨晚下过雨,清晨云雾萦绕,宛如仙境,特别容易出大片!”耿梦月补充道,凉爽的气候、优美的风光让大家流连忘返。
“六盘水太适合避暑了,回去后我们会把这些美景用图片、视频分享出来,也会推荐家人、同学来避暑旅游!”陈炫表示。
游客“寻凉”而来,乡村也因为游客的到来变得更有生气。农家餐饮、民宿客栈、农事体验、农产品销售等业态方兴未艾,村民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日益增强,走向自己的“诗和远方”。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16 05: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