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左良玉手握80万大将却按兵不动,为何还被称为忠臣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5-25 10:03: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作为山东人的左良玉,自幼父母双亡,由叔叔抚养成人。崇祯元年(1628年)已是辽东车右营都司的左良玉,受辽东发生兵变的牵连被免官,而后积极向东林党人侯恂靠拢。按照侯恂之子侯方域《壮悔堂文集》记载:侯恂“役使之(左良玉)”。役使是指差遣。一是表明了两者的主从关系,左良玉投入侯恂门下;其次再次证明了侯恂很有眼光,因为赫赫有名的蓟辽督师袁崇焕,当年知县届满回京述职,便是由其推荐进入兵部,成就了辽东的一番事业。由此左良玉开始平步青云。

左良玉手握80万大将却按兵不动,为何还被称为忠臣

崇祯四年(1631年)大凌河城被后金军队围困,崇祯皇帝命令尤世威引兵援救。侯恂靠着曾与尤世威共过事的关系,推荐左良玉担任其副将。虽然大凌河此役,明军大败,但左良玉却因祸得福,《明史·左良玉传》:恂荐为副将,战松山、杏山下,录功第一。左良玉一跃成为了明朝辽东战场的大将,为此,侯恂赐予其“昆山”之字。

崇祯朝时期,内忧外患,明朝不得不面对农民起义军与后金军队两个战场,常常是顾头不顾腚,摁起葫芦起了瓢。只能将数量有限的军队大部,优先应对威胁大的战场。1632年,左良玉便被崇祯调至山西,与曹文诏等人共同镇,压农民起义军,因功升至总兵,但也逐渐开始私欲膨胀,变得不听指挥,自己擅作主张:

左良玉手握80万大将却按兵不动,为何还被称为忠臣

1、因意见不和,拒绝执行总督、巡抚的调兵公文,甚至暗中收留投降的士兵,加强己方的军事力量;

2、打的赢就打,打不赢就跑。奉命与汤九洲部共同夹击起义军的左良玉,见对方势大,擅自带兵逃跑,致使汤九洲部大败。

至1643年,左良玉已是平贼将军,援剿总兵官。以崇祯皇帝的脾气,何以至此?原因是左良玉拥兵自重,崇祯皇帝不得不加以安抚、倚重。此时左良玉部在明朝兵部册籍上,虽然只有25000人,但其对阵起义军时,按照“柿子专拿软的捏”的原则,又积极招降纳叛,兵力已达80万之众,成为了长江中游一带最有实力的军阀。

而明朝财政捉襟见肘,只能供应这支军队1\10的军饷,其余是左良玉靠着搜刮当地民脂民膏弥补。也再次说明了这是明朝行将崩溃的标志,中央失去了地方军队的控制。即便对于侯恂的命令,北上援救开封,左良玉也只是象征性得派出一部分兵力,还算念及当年的“提拔之恩”。

左良玉手握80万大将却按兵不动,为何还被称为忠臣

当李自成等部攻占襄阳之时,左良玉顺流而下,一路烧杀抢掠,到芜湖时,扬言要到南京筹措军饷。后经安庆巡抚反复劝诱,才以15万两库银成交,打消了南京筹饷的念头;待李自成等部转移后,左良玉进驻后,以大捷上报。崇祯皇帝不得不打碎了牙往肚里咽,封左良玉为宁南侯,儿子挂“平贼将军”印。

崇祯十七年,当李自成的部队气势汹汹、一路凯歌攻入北京后,大明王朝一片溃败。在万念俱灰之中,崇祯皇帝在一棵歪脖子树上,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也结束了朱家270多年的历史。此时,大明的武将左良玉,手握80万大军,却没有来救驾,任由李自成血染北京城。不仅如此,后人还说左良玉是忠臣。这个忠臣究竟是如何忠于大明的呢?

左良玉怎么没有出兵?

崇祯17年1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他乘势北上,顺利抵达并攻占了北京城。在武昌的大将左良玉拥兵80万,却没有前去救命,最后,崇祯皇帝在绝望中自缢。左良玉当时没有出手,有三点原因:

左良玉手握80万大将却按兵不动,为何还被称为忠臣

第1:左良玉队伍的战斗力不强

80万,好大的数据。左良玉的队伍有一半的士兵,大约是打仗中的俘虏或投降的士兵。在那个到处都是饥荒的年代,当兵也许是一条不饿肚子的出路。为打仗而打仗,为当兵而当兵。所以,80万里面,肯定还有一些难民。那么,一些乌合之众,就削弱了左良玉部队的战斗力。

第2:左良玉忌惮李自成

崇祯十五年,左良玉与李自成在朱仙镇大战一场。在战前,尽管大明总督军师侯恂为鼓舞士气,特意用50万犒赏左良玉的部下。结果是,左良玉大败,战斗力受到了重创,被迫退至襄阳。在这一战中,左良玉的精锐部队损失过半,战斗力大打折扣。后来,在开封之战中,左良玉始终不敢再迎战李自成。甚至,左良玉一看到李自成的队伍就逃跑。

后来,李自成攻打襄阳,左良玉退兵至武昌。一路溃败的左良玉找到楚王朱华奎,希望得到楚王的资助,以招募士兵、增强武昌的防守。吝啬的朱华奎一毛不拔,左良玉无奈掠夺了一些漕粮船舶,退至九江,拥兵自保。

左良玉手握80万大将却按兵不动,为何还被称为忠臣

第3:左良玉内心有恨

说起来,左良玉是个可怜的人,年幼父母双亡,是叔父将他养大。等后来左良玉有出息之后,他娶妻生子,在徐州安了家。对于从小缺失家庭温暖的人来说,家的意义格外重要。在左良玉驻守陕州期间,由于国库亏空长期发不出军饷,导致许昌发生了兵变。

在这次暴乱中,左良玉全家被灭门。唯独一个与自己一起参战的儿子,逃过一劫!悲伤之余,左良玉难免会把家族灭顶之灾,迁怒到朝廷的不作为上。此后,左良玉的心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他开始不在乎任何事,包括他的儿子。

第4:左良玉雄心不再

长期的战争,国事家事在左良玉的心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伤痕。身上的伤,心底的伤,都难以愈合。尤其是,左良玉的年纪越来越大,年轻时的那份雄心壮志,似乎悄然远去了。

左良玉手握80万大将却按兵不动,为何还被称为忠臣

第5:时间上来不及

在李自成直驱北京的时候,左良玉正在湖北。在3月份的时候,朝廷给左良玉父子加官进爵,并承诺,立功以后就让他们父子世代驻守武昌。左良玉的心,似乎又活了,他写了一份出兵的军事计划交到了朝廷。可是,他没有等来朝廷的答复,却听到了李自成攻破北京城的消息。

李自成带领的军队,骑兵非常多,所以行军速度非常快。当李自成到达宣府的时候,崇祯皇帝急忙调自己最近的吴三桂来救驾。近处的吴三桂都没有来得及,何况在湖北还没有准备好的左良玉呢!

左良玉到底是不是功臣?

左良玉在历史上,是个颇有争议性的人物。说他是忠臣,主要是他带领的一帮人马,是大明的一支重要军事力量,到最后也没有投降清朝,也没投降李自成。在晚年的时候,左良玉还以“清君侧”的名义,讨伐奸臣马士英。

左良玉手握80万大将却按兵不动,为何还被称为忠臣

其次,明朝灭亡后,左良玉恸哭先帝,并且拒绝了大将领门提出的建议,发誓一定要守住武昌,挡住满清。这些,应该说只有满腔热血的爱国志士,才有的表现。其实,左良玉的爱国之情,在三少看来,并不是那么炽热。有的时候,好像还带着情绪似的。

比如说:在开封之战,在北京之战,左良玉之所以隔岸观战,他认为手里的军队,是自己辛辛苦苦打拼下来的,是自己的立身之本。在这里,他并没有理解成自己手里的部队,是国家的军队。等到北京告急,左良玉却还没有发兵的意思。皇帝等急了,才许了左良玉父子官位和官衔,甚至世袭的藩王,左良玉才行动,写了出兵计划。这说明,左良玉即使要救崇祯皇帝,也是带有功利性的。

左良玉手握80万大将却按兵不动,为何还被称为忠臣

相比起大明的方孝孺,誓死如归,左良玉的爱国忠君思想,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

不知道在你的心里,左良玉到底是忠臣?还是奸臣,欢迎在评论区发表你的见解。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26 15:45:3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军却按兵不动,为何有些人还认为他是忠臣?崇祯17年2月李自成挥师东征,三月初闯军围城,明朝京师告急,3月19日清晨破城,当日凌晨崇祯地挥剑砍杀妻女,后自缢于景山,一直到临死前
2023-01-10 15:42:00
明朝灭亡前,他手握80万精兵,却不愿救崇祯,世人还称其为忠臣
...是常败之将。他在面对张献忠时,能让对方败退;而在与李自成对阵中,却被狠狠奚落。在被李自成击败后,他逃亡途中不忘收编士兵,最终建立了庞大的军队,达到了80万的规模。崇祯皇帝知道
2024-12-20 07:06:00
左良玉间接导致崇祯死亡,为什么还能被称为忠臣
...决定做一份出兵的计划书,可是还没将这份书送到京城,李自成就已经打进了京城,崇祯自尽并且明朝灭亡。所以,对于这位人物,很多人都是无法做出一个准确的评价,说他是奸臣吧,但是在得知
2022-12-21 16:20
崇祯临死前,左良玉手握80万精兵,却无视同僚北上救援的劝诫
成王败寇是历史的真实写照。公元1644年,李自成的起义军围攻了北京。当时的北京城内的明朝军队已经被李自成吓到了,只能去外围商议增加援军,比如山海关外的吴三桂,山东的刘泽清,或者收
2023-02-23 14:23:00
...例外。趁着官军避战不出,起义军领袖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等人云集于荥阳,共商大计,历史上称之为“荥阳大会”。在这次大会上,李自成出尽风头,提出了联合作战、分兵迎敌的战略方针。
2024-07-23 17:27:00
崇祯皇帝与左良玉:忠诚与背叛的交织命运
...淋漓尽致。他曾在与张献忠的战斗中取得胜利,但却在与李自成对阵时节节败退。崇祯皇帝对他不吝优待,甚至增派军队加强他的力量,但左良玉却对皇帝心存不敬,只视侯勋为恩人。这源自他孤苦
2024-02-19 20:06:00
...兵救崇祯,当时吴三桂也没有去,而且,左良玉根本不是李自成的对手。左良玉的蠢,在于他的窝里斗。崇祯死后,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称帝,建立弘光政权,史称南明。开局非常稳,江北四镇严防死
2024-06-10 21:56:00
他手握80万大军却不肯去救驾,后人却还说他是忠臣是为何?
...够的食物四处逃亡。大多数幸存者都成了土匪。此时,以李自成为首的农民起义军已经与明朝抗争了十几年。内忧外患的明朝,早已无力回天。 为剿匪,崇祯先遣杨和,洪承畴病倒围剿创军。或
2023-03-02 21:42:00
...末,左良玉坐拥当时最庞大的军事力量。但他却先是目送李自成一路攻破北京,灭亡大明,又在南明初建时发兵东下,发起内战,最后,左良玉死后,他的庞大军团麻溜降清。这样一个人,理应毫无
2024-05-23 07:2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