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蔡磊,被渐冻症“冰封”的1978天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5-02-28 09:41:00 来源:时代财经

不止罕见,这四个字某种程度也是蔡磊近1978天与渐冻症抗争历程的一个很好的诠释。

【编者按】2025年2月28日是第18个国际罕见病日,今年的主题是“More than you can imagine”,中文主题为“不止罕见”。当基因偏离轨道,罕见病患者的生命叙事却迸发出超越疾病的力量。这不是关于特殊人群的悲情故事,这是关于可能性的宣言:生命的价值从不囿于诊断书上的铅字,疾病或许限制了生命的长度,却永远无法定义其边界。时代财经谨以此专题,献给所有在黑暗中擎灯前行的勇者。

2月14日深夜11点,蔡磊收到了来自妻子段睿送的一枝玫瑰。在段睿推门进来时,蔡磊仍然坐在办公桌前工作。

今年已经是蔡磊与渐冻症抗争的第7个年头。现在的他,四肢已经基本失去运动能力,连喉咙发出模糊音节都已经较为困难。大约从半年前起,蔡磊开始完全依赖眼控技术来交流和工作。尽管如此,他的工作日程仍然满满当当地从早上9点排到晚上11点,几乎全年无休。

虽然无法开口,但收到妻子的情人节小礼物后,蔡磊一脸笑容。

这是他们夫妻俩在繁忙日程中难得能安静下来享受彼此爱意的温馨时刻。而在短暂的休息后,还有无数的工作难题等待着蔡磊解决。

2019年9月30日的一纸诊断,将蔡磊的人生切割成了两半。在这之前,他是京东的副总裁,是“中国电子发票第一人”;在这之后,他是渐冻症抗争者,是不屈于命运的“斗士”。

蔡磊,被渐冻症“冰封”的1978天

渐冻症抗争者蔡磊。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渐冻症,一般指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简称ALS),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绝大多数患者会在2~5年内死亡。在人类与之抗争的近200年历史中,渐冻症的治愈率依然为0,而蔡磊正在做的事就是为50万的绝望群体在这个“0”中寻找一个万分之一,甚至是千万分之一的希望。

2025年2月28日是第18个国际罕见病日,今年的主题是“不止罕见(More than you can imagine)”。这四个字某种程度也是蔡磊近1978天与渐冻症抗争历程的一个很好的诠释。

在国际罕见病日到来前夕,蔡磊再次接受了时代财经的专访。

在3年前的专访中,蔡磊曾经对时代财经表示,“我现在完全接受死亡了。我会没有一点遗憾地安详地离去,为什么?因为我已经做了所有我应该做的事。”在3年后的今天,在被问及面对死亡的态度是否有所改变时,蔡磊平静地回答:“现在依然如此。”

“与生命赛跑”

蔡磊用了三个词语来向时代财经描述他当下的生存状态:艰难、赛跑、希望。

“身体艰难,生命与时间赛跑,在不断为渐冻症救治努力,争取更多希望和光明。”蔡磊解释道。

过去一年,蔡磊的病情进展迅速。由于一次普通感冒,蔡磊还曾一度被送进ICU抢救。此后,蔡磊的身体状况更加虚弱,每一次呼吸、吞咽对他而言都成了生死攸关的挑战。

蔡磊表示:“如同5年来目睹的数千名病友的离去一样,任何一次感冒、呛咳、摔跤或者并发症都可能夺走我的生命。”

出院后,蔡磊基本依赖眼控技术来与外界交流和办公,这也使得他的工作更加艰难。尽管如此,蔡磊仍然坚持满负荷工作,每天工作时间长达十几个小时。他的腰背部肌肉大幅萎缩,并且由于长时间久坐,他的腰部疼痛严重。每隔一段时间,他就需要在助手的帮助下起身,拍腰松弛一下肌肉后,再坐下来继续工作。

由于全身心投入工作,蔡磊的神经也长期处于兴奋状态。实际上,这并不利于他的病情。渐冻症是一种神经性疾病,渐冻症患者需要更多的休息时间,过度劳累会透支身体。对于这一点,蔡磊也有很清晰的认知,但是在寻找渐冻症“解药”这条看不见尽头的道路上,他无法停止奔跑。

人类对于渐冻症的发现和研究已经有接近200年历史。在这期间,全球大概有1000多万患者因此死亡,但渐冻症治疗的研究却进展甚微。

新药研发是一个对金钱、时间消耗极大的项目。而像渐冻症这样发病机制都尚不明晰的疾病领域来说,其治疗手段的研究更是难以穿越的“死亡谷”。蔡磊很清楚,对他和其他病友来说,如果坐在原地等待能救命的新药上市,和等死并没有什么区别。

于是,他开始了最后一创业。

2019年,蔡磊出院后迅速着手筹备成立公司,着手搭建自己的科研团队,在海量的论文和消息中寻找一丝希望。

《2024年渐愈互助之家(蔡磊团队)年度报告》显示,仅在过去一年,蔡磊团队就与多位科学家、科研单位、生物科技公司及医院共同成立了8家实验室,与超过70个来自全球的科学家团队,以及超过60家专业的生物技术公司建立联系。截至去年年底,“渐愈互助之家”平台的患者注册人数已经超过15000人,已经是全世界最大的渐冻症患者的科研数据平台。

在过去的一年,蔡磊方面的科研总投入超过4000万元,其中对外科研捐助资金总额超过3000万元。

为了有足够的资金来源对科研工作进行长期支持,2022年蔡磊开始试水带货直播。截至目前,蔡磊的抖音账号“蔡磊破冰驿站(下称“破冰驿站”)”已经有接近520万粉丝。有报道显示,在去年“双十一”期间,破冰驿站已经跻身平台大促榜单前十名。

“直播电商不仅在筹集科研经费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还为广泛而快速的科研合作提供了重要链接。患者朋友的鼓舞和消费者购物的良好反馈,让我确信这是一条值得坚持的道路。”蔡磊对时代财经表示。

“我们等不起”

“无药可治、有药难用”。在蔡磊看来,这是罕见病群体面临的两大核心问题。“95%的罕见病仍无有效治疗药物,即使有药物,许多患者也因种种限制无法及时用上。”蔡磊表示。

他对时代财经指出,以渐冻症为例,虽然全球科研人员已经在药物研发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新药从研发到上市的过程漫长且充满不确定性,而渐冻症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仅有3~5年,他们根本等不起。

蔡磊的想法是,通过推动新药研发,让尽可能多的病患参与到临床试验中,从而为自己,也为病友们博取一线生机。

蔡磊的努力也实实在在扭转了很多渐冻症患者的命运。据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的报道,在蔡磊的帮助下,2023年6月一名年轻的渐冻症患者在北京天坛医院入组,参加了为期8个月的新药临床试验。当试验结束后,这名患者的病情没有再进展,不久后她选择出院重新回归自己的生活。

但幸运不是每时每刻都能发生,在罕见病的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病情发展与药物研发的“时空错位”是更加常见的情况。

2024年10月8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显示,渤健生物的托夫生注射液(Tofersen)获得上市批准,用于治疗SOD1 基因突变的成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这是全球首个SOD1-ALS对因治疗药物,2023年4月在美国获批上市,此后在国内通过免临床途径获批上市。但该款药物的治疗费用高达约140万元人民币,绝大多数患者都无力负担,只能“望药兴叹”。

2025年1月,渐冻症患者陈静雯在网上公开向蔡磊求助。她于2024年6月确诊渐冻症,通过基因检测后确定为SOD1分型。陈静雯的病情进展非常迅速,短短一年内就几乎丧失了自主呼吸的能力。她无法负担托夫生注射液高昂的治疗费用也不符合临床入组条件,于是公开向蔡磊求助。

2024年5月,蔡磊和中美瑞康合作开发的RAG-17已经获得临床批件,这是一款针对SOD1基因的小核酸药物。但遗憾的是,由于陈静雯的病程进展过于迅速,其身体条件不满足入组标准,从而错失了治疗机会。

面对陈静雯的求助,蔡磊连续几天睡不好觉。“她生命垂危,生死时速,但如何救她?”

这个故事的结局,奇迹没有发生。时代财经了解到,就在数天前,陈静雯已经因病去世。蔡磊对此感到很遗憾和痛心。

“陈静雯的遭遇让我想起2018年离世的北大才女娄滔,她和母亲都因SOD1基因型渐冻症离世,而当时可治疗的药物已在临床阶段。如果她们能及时用上药物,或许结局会不同。”蔡磊对时代财经表示,“我们呼吁更多关注和支持,加速药物研发、降低药物成本、优化审批流程,让更多患者能够及时用上救命药,为生命争取更多时间与希望。”

AI点燃新希望

DeepSeek的出现让AI制药重新站上风口。AI技术可以改写药物研发的“游戏规则”,缩短药物的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比如可以将药物晶型预测时间从至少数月或数年缩短至数个月甚至数周。

蔡磊早在2023年就开始启动AI技术用于科研的探索,目前AI技术的急速发展和逐步成熟让蔡磊精神为之一振,燃起了新的希望。他对时代财经表示:“AI技术的快速发展,大语言模型的逐步成熟,让我看到科研急速加快的可能。”

事实上,蔡磊已经对AI技术关注多时。

在2024年年底,借助AI技术,蔡磊在央视新闻上完成了一场演讲。在AI生成的视频里,蔡磊仿佛又回到了尚未患病之前,意气风发的岁月。虽然在现实中,蔡磊正坐在轮椅上。但在AI构建的画面中,“蔡磊”笔直站立着,坚定地发声:“我们终有战胜‍渐冻症‍的那一天。”

据蔡磊透露,近两年在AI技术的赋能之下,找到了更多有望治疗渐冻症的新靶点,筛选出了不少有潜力的药物。

蔡磊对时代财经表示,AI技术的使用无疑将大大加速渐冻症新药的研发和转化,他们团队今年将全力搭建渐冻症科研AI大脑,这将是一个从理解现有ALS机制、分析多组学数据到实现全方位智能分析的系统,通过自建服务器24小时不间断地训练和更新模型,用于全球论文、新闻、专利、临床的智能阅读、检索和自动分析,进行怀疑式学习和推理,有望极速提升研究发现效率,形成远超越人类研究员的庞大专业知识获取、学习、积累、甄别、交叉推理能力和速度的渐冻症AI专家,助力科学研究、数据分析、靶点发掘以及合作药物筛选等工作。

去年,蔡磊还试戴了人工智能喉,并重新发出了清晰的声音。这让蔡磊非常兴奋,对未来充满了期待。他告诉时代财经,他想对未来的自己说一句话——

“等着我,我们一定会牵手相会。”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2-28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专家倡导建立闭环、加速罕见病治疗领域临床转化研究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上海5月24日电 (记者 陈静)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院长王艺24日对记者表示,得益于分子遗传诊断技术的提升、广泛应用以及政府、慈善基金
2024-05-24 20:39:00
医院、科研机构、产业界协同开展原创性、前瞻性创新探索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上海8月7日电 (记者 陈静)记者7日在此间获悉,探索者国际多中心科研合作平台正式成立。今后,医院、科研机构、产业界将协同探讨如何基于中国企业自主研发的
2023-08-07 20:06:00
中新健康丨专家:小分子药物助力炎症性肠炎患者治疗达标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上海5月19日电 (记者 陈静)中国炎症性肠病(IBD)患者人数不断增加,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其诊疗过程如同一场马拉松,一旦确诊患者将面临终身治
2024-05-19 18:46:00
少见、罕见驱动基因靶向药物研发飞速进展助肿瘤患者摆脱“无药可用”困境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上海4月15日电(记者 陈静)成功识别少见靶点为肺癌患者等带来了希望。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肿瘤科主任周彩存教授15日表示,精准识别肺癌患者的驱动基因,尤
2024-04-15 15:51:00
一到秋天就爱流眼泪,女子竟患季节性抑郁障碍,如何识别抑郁的早期症状?
...的建议下,她到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找心理抑郁病区主任陈静就医。陈主任详细询问后,了解到付女士工作稳定、家庭关系也不错,可不知为何,最近一两年一到秋天就情绪低落,到了春夏季又缓解
2024-09-12 13:43:00
...26岁渐冻症女生逐渐学会面对死亡#话题登上热搜。当事人陈静雯是湖南怀化人,因长期卧床,肌肉萎缩,一米六的个子,体重只有70多斤。陈静雯称2023年年12月,一场甲流过后,她的
2025-01-18 18:49:00
如何解决罕见病患者“用药难”?专家吁建国家级专项基金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上海2月29日电 (记者 陈静)罕见病,又称孤儿病,一般为慢性、严重的疾病,常常危及生命。其中一些疾病因为患者人数极少,被称为“超罕见病”。如何完善罕见
2024-02-29 22:44:00
中新健康丨专家:发现最适于中国患者诊疗方案才能造福更多多发性骨髓瘤患者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上海3月18日电(记者 陈静)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高发于老年人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位居血液系统第二位。3月是“国际多发性骨髓瘤关爱月”,“尽管多发
2024-03-18 15:46:00
中新健康丨国内外心脑血管领域权威专家共绘疾病联合防控新路径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上海4月21日电 (记者 陈静)《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显示,中国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在攀升。心血管病防治任务紧迫而艰巨。中国工程院院士韩雅玲2
2024-04-21 12:16: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32.5万吨甲醇双燃料矿砂船项目首制船开工建造
9月29日,32.5万吨甲醇双燃料矿砂船项目首制船开工仪式在北海造船举行,标志着项目船舶正式进入实质建造阶段。巴西淡水河谷
2025-10-17 10:33:00
2024年12月16日凌晨2时左右,位于西安市丈八北路南风日化厂西门内的一家汽车维修公司突然失火,火势迅速蔓延,将毗邻的陕西国台帝泊洱商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台公司)仓库存酒过火烧毁
2025-10-17 08:00:00
“我家去年申请停热并交了基本热费,今年想继续申请却被热力公司要求补缴去年的70%热费,而且还要交违约金,原因说是我家供热阀门未关
2025-10-17 07:58:00
让数据多跑路,群众不跑腿邯郸在全省率先实现高龄津贴“免申即享”全覆盖河北日报讯(记者刘剑英)“不用准备任何资料,也不用填表
2025-10-17 07:45:00
中新经纬10月16日电 据“萝卜快跑法务部”微信号16日消息,萝卜快跑16日发布声明称,不法分子冒用“萝卜快跑”名义实施违法犯罪行为
2025-10-16 17:11:00
【北大名医在青岛】罕见左足“核心枢纽”距下关节脱位骨折,北大人民青岛医院骨科“院士团队”微创手术精准复位
鲁网10月16日讯近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创伤(骨科)中心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院士团队”专家张培训教授的带领下
2025-10-16 17:22:00
曾陷“输血困境”,今跨千里重生!——省外血液病患者赴烟台毓璜顶医院接受移植手术
鲁网10月16日讯(记者 魏萱 通讯员 李成修 李添祎)近日,烟台毓璜顶医院干细胞移植病房内,呈现出一幕温情满满的画面
2025-10-16 17:22:00
如何正确面对和疏导儿童青少年躯体化反应
鲁网10月16日讯(记者 魏萱 通讯员 李成修 马瑾 李凌峰)在儿科临床诊疗中,儿童青少年的“怪病”并不少见——没有明确病因
2025-10-16 17:24:00
生命“铠甲”重塑战 看,20岁少女的8厘米肿瘤与医学的奇迹
鲁网10月16日讯(记者 魏萱 通讯员 李成修 王婧)一道8厘米的阴影,裹挟着疼痛与恐惧,猛扑向一个刚踏入大学校园的20岁女孩
2025-10-16 17:25:00
鲁网10月16日讯(记者 魏萱)免费学前教育事关民生,事关群众切身利益。连日来,烟台高新区快速响应《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
2025-10-16 17:26:0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融入”文化社区】书香岳程:闲时品书香,邻里话家常
鲁网10月16日讯最近,随着全民阅读系列活动的全面开展,菏泽鲁西新区岳程街道村居内的图书角愈发热闹。每天早上八点多,送完孩子上学的家长们陆续赶来
2025-10-16 17:27:00
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精准矫治“大小耳”,重塑对称小美好
鲁网10月16日讯“妈妈,我的耳朵为什么和别人的不一样?”当 6 岁的小女孩昭昭(化名)怯生生地说出这句话时,家长满是心疼与愧疚
2025-10-16 17:27:00
10月16日,太原首批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锦绣汾东项目展示中心正式对外开放,宽敞明亮的沙盘前、精工样板间里,市民一边参观一边向工作人员抛出最关心的问题
2025-10-16 17:29:00
中国烟台—韩国群山文学交流活动在烟台举办
通讯员 艾澍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吕奇10月15日,韩国群山作家协会访问烟台,与烟台市文学界开展研讨交流。这是双方继2015年签订合作协议之后再次举办文学交流活动
2025-10-16 17: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