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11月1日,山师附小2021级四班雏鹰小队的队员们来到济南市地震科普馆,开启了一段生动有益的地震科普之旅。
一声巨响,地面在脚下剧烈扭动,视野中的建筑物摇摇欲坠……通过观看沉浸式3D影片《灾难警示录》,队员们真切感受了地震来临时的震撼场景。这段惊心动魄的视觉体验,让“地震”二字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成为每位队员心中关于安全与自救的生动一课。

从震撼的影像中走出,队员们带着强烈的好奇与疑问,在讲解员老师的带领下一一了解“地震那些事儿”。首先,在讲解员老师的带领下,大家通过深入认识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地球——的结构,了解地震发生的原理。原来,我们脚下的地球像一个充满活力的巨人,其内部缓慢流动的“血液”——地幔,推动着巨大的板块如拼图般移动、碰撞。当这些“巨人的拼图”积攒了太多压力猛然释放时,大地震颤,山河变色。紧接着,讲解员具体展示了“全球板块及地震带”以及“中国地震活动分布图”,队员们通过地图上纵横交错的脉络对“地震带”有了更加直观的理解。随后,讲解员跟队员们讲起了唐山、汶川地震的悲壮往事,使队员们对“5月12日全国防灾减灾日”有了更深的感悟,那不仅是一个日期,更是一份对生命的敬畏与守护。

在“地震基本常识”环节,队员们清晰学习了“地震的三要素”“震源”等专业概念,并了解到“我国震源的特点”是“多为浅源地震”,而“震源越浅破坏性越大”。从“弱震”到“强震”的“地震震级”划分,从“体波”到“面波”的“地震波”传播,知识的层层递进让大家对地震有了更理性的认知。此外,队员们在模型的帮助下学习了“地震预警”“减隔震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针对队员们最关心的“济南是否安全”这一问题,讲解员引用科学资料进行了专题讲解。通过科学分析,队员们了解到,济南位于地震风险相对较低的区域,但仍存在发生中强地震的地质背景。讲解员老师特别提醒大家,要理性认识“地震”的发生,做到“不轻信谣言,不盲目恐慌”,始终以科学态度对待防灾信息。

最后的互动环节将本次活动推向高潮。在模拟地震发生的虚拟场景中,在讲解员的指导下,队员们完成了一场更加贴近现实的避险演练。“蹲下、掩护、抓牢”——,大家迅速选择坚固的家具旁、承重墙墙角等“安全三角区”进行避震。演练还模拟了震后求救与互救场景:学习如何利用哨子、手电筒或敲击管道发出求救信号,在仿真人体模型上亲手实践了心肺复苏术。按压力度、按压频率、人工呼吸方法……每一位队员都全神贯注,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关键时刻的救命技能。

本次活动在紧张而有序的模拟训练中落下帷幕,这不仅是一堂精彩的地球科学课,更是一堂生命安全教育课。这一次,雏鹰小队的队员们不仅听懂了地球的“脉搏”,更学会了如何在地震中保护自己、帮助他人。大家纷纷表示,要将今天学到的知识传递给家人和朋友,争做防灾减灾的小小宣传员,用科学与行动共同守护美好家园。
责任编辑:李超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11-06 05: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