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南京晨报
一医一护一诊室 社区医生配上了助手
创新融门诊提升患者获得感
社区医生上门诊竟然都配了助手。日前,记者在南京市秦淮区大光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访时看到,在该中心的融门诊诊间,一医一护的组合让患者就医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在这儿,我能想到的问题基本都能解决,真是太方便了。”刚体验过融门诊的张大妈感慨道。
开设融门诊,医生和护士同“坐镇”
走进融门诊诊间,左手边就是一类似于吧台的设置,“吧台”上放着一台可以随时调整角度的电脑,“吧台”后坐着的护士周莎莎告诉记者,她既是医生的助手,协助医生做好健康教育等,也为患者提供公卫服务。相邻不远处,则是医生的诊桌,旁边的墙上安装着包括检耳镜、眼底镜、指脉氧、血糖仪等全科诊疗一体机,常规检查基本都能在该诊间完成。
据周莎莎介绍,融门诊其中一个特点就是将公卫门诊化。“我原来就和沈芳芳医生是一个家庭医生团队的。”周莎莎表示,之前她的主要工作是完成家庭医生签约、慢病筛查和并发症筛查等,现在的工作内容和之前差不多,最大的区别是和医生组成团队同时上门诊,可以第一时间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服务。“患者通过医保卡或身份证,可以直接在电脑上查看到他的情况,慢病管理是否达标、近期是否需要复查等等都一目了然,我也可以及时提出相应的建议。”
医护配合,患者院外安全有保障
“一医一护配合的融门诊可以让诊疗更有持续性。”该融门诊诊间的医生沈芳芳副主任医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患者多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时间和他们交流太多,有了护士助手后,后续的工作就可以请护士落实。
沈芳芳给记者介绍了这样一个病例,她接诊了一位70多岁的女性高血压患者,吃降压药后,患者出现头昏、走路不稳等脑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到医院检查后,沈芳芳发现她血压降到90/60mmHg,遂建议患者先把降压药停一停,同时,她请周莎莎过两三天给该患者打电话回访。“有的患者停药后安全感不强,心理负担比较重,会出现不舒服的症状。”果然,3天后,当周莎莎给该患者打电话时,她已经出现了心慌的症状,经过护士跟她的耐心交流、沟通,她才慢慢放平心态。沈芳芳表示,护士的加入,既可以增加医患的黏性,也让患者院外的安全性有了保障。
在没有融门诊的时候,沈芳芳也经常会给一些特殊的患者打电话回访,有一位患者接到她的回访电话时激动地说:“医生亲自给我打电话关心我的病情,感觉就像有个医生朋友一样,真是太好了!”这位异常开心的患者很快就带着家人到该中心签约了家庭医生。
而且,在沈芳芳看来,患者的反馈对医生的成长来说也是一种反哺。前不久,她接诊了一位咳嗽半个多月的年轻患者,抗生素、止咳化痰药吃了不少,但效果却不明显,根据患者的描述和时下的季节特点,沈芳芳诊断是气道高反应引发的咳嗽,便建议她用抗过敏的药物。3天后,她亲自打电话回访时,患者告诉她,咳嗽症状已明显好转。“社区医生相对来说没有太多的机会出去学习,经验主要来自临床,所以,患者的反馈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如果患者症状没有好转,我肯定会建议她进一步检查或转诊到上级医院。”
创新尝试,增强医患黏性提高获得感
大光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周晓明表示,该中心开设融门诊的初衷是提高患者的获得感和体验感,增强医患黏性,从而提高辖区慢病患者指标的达标率。
据周晓明介绍,融门诊的融合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首先是将医生护士融合在同一个诊间,方便相互配合工作;其次,根据健康照护新理念——“促、防、诊、控、治、康”,医院应该由“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医疗和公卫的融合可以更好地实现这一理念;另外,融门诊为患者制定了一张留在医院的公卫卡,一本给患者的慢病管理手册,公卫卡中存储了患者所有公卫相关的信息,慢病管理手册则记录着患者的慢病管理信息,让患者对自己的慢病管理做到心中有数,医患携手做好慢病管理,提高慢病达标率;融门诊还将中医融入到诊疗规范流程中,同时也会将绩效和团队考核相融合。“对于我们来说,这也是一种新的尝试。”周晓明说。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华琳月
通讯员 郑婷婷 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6 0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