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元朝末年,苛政猛如虎,为了加大力度剥削百姓,元廷提高了盐价,打算靠食盐发财。众所周知,食盐的生产成本并不高昂,但从汉朝开始,食盐都是朝廷专卖,中间大把利润都流入朝廷之手。
在江苏泰州的白驹场,有许多朝廷设立的盐池,很多穷苦百姓为了谋生,便靠卖苦力为官府运盐。张士诚在史书中的第一次出场,便是一个运盐的伙计。
《新元史·列传一百二十一》记载:
张士诚,泰州白驹场人。以行称,曰张九四,少有膂力,厚重寡言。与弟士义、士德,士信,并驾盐纲船,业私贩。
张士诚原名张九四,家里还有三个弟弟,分别叫:张士义、张士德,张士信,兄弟四个一起驾着小船,帮朝廷运送官盐。有时候,也趁机贩卖一些私盐。
张士诚的力气很大,颇有侠气,平时虽然沉默寡言,但他喜欢帮助同行,分文不取,因此人缘很好。当时,他贩卖私盐的事情被那些富户知道后,富户们经常以告官来威胁张士诚,逼张士诚为他们干活,或者动辄辱骂张士诚。有一个叫丘义的弓弩手特别喜欢欺辱张士诚,有一天,张士诚忍无可忍,终于爆发。《明史·张士诚传》记载:
士诚忿,即帅诸弟及壮士李伯升等十八人杀义,并灭诸富家,纵火焚其居。入旁郡场,招少年起兵。
张士诚一怒之下,伙同三位弟弟和李伯升等人杀掉了丘义,然后灭掉了平时欺负他们的那些富人,放火烧了他们的房子,宣布起兵造反。由于最初只有18个人,这就是后世话本中常说的“18条扁担起义”。下图为张士诚起义遗址:
张士诚起义,最初是“驱盐徒为兵”。这些盐民平时饱受欺压,张士诚振臂一挥,大家群起响应。一时间,声势浩大,张士诚不仅杀掉了江浙行省参政赵琏,又攻陷兴化,等打到德胜湖,穷苦百姓纷纷前来投奔,张士诚的队伍很快达到了上万人。
这期间,元朝曾两度招降张士诚,第一次是高邮守将李齐,张士诚本来答应投降,但结果又“复叛”。后来元朝再次招降,并且许张士诚“万户”的身份,张士诚并不答应。他占领了高邮。在众人的拥戴下,张士诚自称“诚王”,建立“大周”。
张士诚起义的这一年,是公元1353年,彼时,朱元璋刚刚加入红巾军不久,三年后,陈友谅才在黄蓬起义。
中国有句古语:“卿本佳人,奈何做贼?”普通百姓,谁都不想和朝廷对抗。张士诚兄弟本是靠力气吃饭的本分人,但面对元廷的黑暗和社会的压迫,他们造反也颇为无奈。
张士诚造反,实际上是古代底层劳动人民反压迫的一种体现。张士诚不是投机者,他只是不愿向命运妥协。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4 14: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