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黄水林 谢苇妍
近日,连城县纪委监委机关党委组织党员干部走进文亨镇连城白鸭原种场、莒溪镇墩坑村等县主题教育现场教学点,聆听冠豸“岩”讲家理论宣讲志愿者讲述一个个动人故事。
连城县深化运用“四下基层”制度,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着力创新“三三三”理论宣传宣讲传播机制,不断丰富“福小宣·冠豸‘岩’讲家”品牌,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下基层,让党的好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
构建“三级矩阵”,让宣讲队伍“强起来”。连城构建“1+17+N”三级层面的基层理论宣讲矩阵,组建1个由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县直单位领导和县委党校讲师等组成的县委宣讲团,17支由乡镇党政领导、宣传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等组成的乡镇“福小宣·冠豸‘岩’讲家”小分队,N类由全县先进典型、离退休干部、民间知名人士和中小学生、文艺工作者等组成的民间宣讲队伍,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景点,面对面、多形式开展宣讲,用乡音乡情、群众语言、走心故事宣讲“大道理”。2023年以来,全县开展对象化、互动式理论宣传宣讲活动300多场次,受众8万多人次。
注重“三个结合”,让宣讲方式“活起来”。连城注重集中与日常相结合,各级党委(党组)集中理论学习制度的同时,探索开辟“理响冠豸·梨园讲堂”“冠豸振兴论坛”等宣讲传播阵地,通过播放红色电影、讲述红色故事、宣讲创新理论、开展读书分享,运用大屏“播”、党员“讲”、群众“说”、读书“学”等方式,把理论宣传学习抓在日常。注重理论与文艺相结合,采用“理论+文艺”“理论+故事”“理论+非遗”等形式,打造四角井历史文化街区(梨园)文化文艺活动示范点,积极开展文化文艺惠民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注重线下与线上相结合,开展多频次线上理论学习宣讲,打造《冠豸山下是我家》《创新创业创造冠豸》《连城100问》等品牌栏目,开发“学史明理共享空间”小程序,拍摄制作《红色基因代代传》《新泉整训 古田光辉》纪录片和《领航》MV等,在网上唱响理论传播“大合唱”。
突出“三个坚持”,让宣讲内容“实起来”。连城坚持把好宣传导向,加强对宣讲人员的集中学习培训,切实提高宣讲队伍的政治素养、增强知识储备、提升宣讲能力。坚持用非遗资源开展宣讲,组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堡雕版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围绕党史事件、红色资源等主题创作雕版作品。组织十番音乐协会开展“十番音乐”唱红歌、编排特色节目在全县巡演,在连城特色中传承红色基因。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冠豸书屋等文化阵地,紧扣连城红色资源多的独特优势,发挥革命遗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场馆等解说员、导游和志愿者的积极作用,把理论宣讲嵌入各类先进典型宣传中。目前,共开辟23个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学史明理共享空间”,开展理论学习分享216场,覆盖基层干部群众8800余人次。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23 1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