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曹刿在长勺之战中的表现,春秋时人认为其战术是骗术,智诈而毁礼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2-19 13:38:00 来源:精彩生活

《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文中记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以其足智多谋而使弱鲁之师战胜强齐之师的故事。

文曰: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鲁军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溃败。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

鲁庄公九年(公元前685年),齐桓公即位;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春正月,齐桓公借口鲁国曾帮助公子纠争夺齐国君位而伐鲁,鲁庄公败齐师于长勺。长勺之战,虽规模不大,但历史上很有名,因为这是一次颇为经典的以弱胜强的战例,其中曹刿的卓越表现更为后世推崇。

曹刿在长勺之战中的表现,春秋时人认为其战术是骗术,智诈而毁礼

后世津津乐道于曹刿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对曹刿的胜人一筹的军事谋略大加赞扬,但当时的人却不以为然。受《周礼》“正名”的影响,春秋时的战斗、战役,还是一种义战,需要遵循“礼”的原则,师出有名,方为义战,交战也是贵族式的,不设险诈,如不能趁人之危,不能连续重创对方等,车战时,先列阵,然后主将驱车对杀,又如竞技。那时的战争、战役、战斗规模比较小,持续时间较短,且一般不误农时,战争也多为示威性质,重在争霸,故还是讲究人心归附的,续绝祀、兴灭国,不像战国时期列国争锋,无所不用其极,彻底展现出弱肉强食的残酷杀戮局面。所以,春秋时人以为,曹刿在长勺之战实行的军事谋略智诈而毁礼,不讲诚信,胜之不武。

我们再对长勺之战进行复盘:齐国军队与鲁国军队在长勺之地列阵对决,齐军统帅下令击鼓,将士憋足劲冲锋,但刚冲出不远,又听见鸣金收兵的命令,只得回到队列,原来齐军统帅见鲁军没有击鼓,以为鲁军尚未准备好,按照“不鼓不成列”的循礼交战原则,便下令停止进攻。过了一会儿,齐军统帅以为鲁军应该准备好了,便再次击鼓,齐军又一次发起冲锋,但鲁军根本没有对冲的动静,齐军统帅想鲁军也太磨叽,还没准备好,便又下令收兵。又过了一会儿,齐军统帅以为鲁军一定准备好了,便第三次击鼓,此时齐军士兵有些泄气,冲锋也不积极,因为他们不清楚统帅会不会再收兵,而鲁军这次却玩真的了,一鼓作气打败了心里泄气且首鼠两端的齐军。这里曹刿玩赖耍滑头了,背弃了循礼交战的原则,以智诈而取胜,曹刿的战术在当时是不被认可的。

曹刿在长勺之战中的表现,春秋时人认为其战术是骗术,智诈而毁礼

即使长勺之战后五十余年的宋国与楚国的泓水之战,宋襄公仍然恪守循礼交战的原则。

周襄王十四年(公元前638年)十一月初一,楚军进抵泓水南岸时,宋军已占有利之地,在泓水北岸列阵待敌。当楚军开始渡河时,右司马公孙固向宋襄公建议:“彼众我寡,可半渡而击'',宋襄公拒不同意,说仁义之师''不推人于险,不迫人于阨''。从而使楚军得以全部顺利渡过泓水。楚军渡河后开始布列阵势,这时公孙固又奉劝宋襄公乘楚军列阵未毕、行列未定之际发动攻击,但宋襄公仍然不予接受。一直等到楚军布阵完毕,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宋襄公这才击鼓向楚军进攻。可是,这时一切都已经晚了,弱小的宋军哪里是强大楚师的对手,一阵厮杀后,宋军受到重创,宋襄公本人的大腿也受了重伤,其精锐的禁卫军悉为楚军所歼灭。只是在公孙固等人的拼死掩护下,身受重伤的宋襄公才得以突出重围,狼狈逃回宋国。战后国人皆怨襄公指挥不当,宋襄公却向臣民辩解说:''古之为军,临大事不忘大礼''、''君子不重伤(不再次伤害受伤的敌人)、不擒二毛(不捉拿头发花白的敌军老兵)、不以阻隘(不阻敌人于险隘中取胜)、不鼓不成列(不主动攻击尚未列好阵的敌人)'',认为自己遵守古训行事并无不当。公元前637年(周襄王十五年)五月,宋襄公伤重而死。

泓水之战,楚国是不守周礼的,而且循礼交战之原则已渐废,宋襄公不察,仍食古不化,败之必然。后世可以说,他还不懂得批判的武器代替不了武器的批判,有道德优势,不一定有搏弈优势,但春秋时人却不这样认为。

曹刿在长勺之战中的表现,春秋时人认为其战术是骗术,智诈而毁礼

教科书说,曹刿是鲁国大夫、军事理论家。如果说长勺之战,曹刿是以智诈而取胜,那么长勺之战三年后的齐鲁柯地会盟,曹刿则是以恐怖行为而收回了鲁国失地。

鲁庄公十三年,齐国为盟主,组织鲁、宋、陈、蔡、邾国在北杏会盟,但惟有鲁国没去。齐国进攻鲁国,打败了鲁君,迫使鲁庄公献出遂邑,然后两国在柯地结盟。在盟会上,鲁国勇士曹沫,也就是《曹刿论战》中的曹刿(先秦文字中刿与沫可通,所以《史记》里的曹沫就是《左传》的曹刿)暗藏利器,在盟会的高台上劫持了齐桓公,逼迫他归还了掠夺鲁国的土地。齐桓公从高台下来后想反悔,管仲劝解他不能被劫持了就答应,安全了就反悔,还要杀劫持者,这么做只是出一口气而已,却会失信于诸侯,从此失去天下人的支持,不应该这么做。于是齐桓公按照劫持下的盟约履行了义务。齐国归还了鲁国的失地,但大大提升了齐桓公的声望。曹刿的恐怖行为,虽然为鲁国讨回了失地,但在当时名声很不好,不是正人君子光明正大所为,而是阴谋诡计和下三滥勾当。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19 18:45:2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3万大军击败了30万大军
...即挫败了齐国吞并鲁国的野心。其中,就笔者今天要说的长勺之战,堪称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此战,3万鲁国大军,却击败了齐国30万大军!一、战役背景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
2023-06-15 08:10:00
长勺之战:鲁国的逆袭与齐国的衰落
...地,两国相邻,在领土问题上免不了有多多少少的纠纷,长勺之战就是在如此特殊的背景下产生的。当时的鲁国位于现在的山东,曲阜嘛,因为是孔子的故乡,所以也就特别推崇周朝的礼乐制度,但
2023-09-19 01:04:00
长勺之战中齐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公元前684年,齐国与鲁国在长勺爆发了一次战争,史称长勺之战,以鲁国获胜、齐国军队被逐出鲁国告终。此战是继干时之战后齐、鲁两国另一次重要战役。鲁国在此次战役中取得胜利,间接促成数
2023-10-18 16:00:00
文姜为长勺之战的胜利做出一定贡献,她政治才能增强了鲁国战斗力
文姜在齐国的风流韵事原著文姜与长勺之战的关系后人相传,在丈夫和情人死后,文姜一心辅佐儿子治理齐国鲁,为长勺之战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保卫了鲁国的版图。温江,历史上有两个比较有名的
2023-03-08 20:06:00
长勺之战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爆发的
公元前684年,齐国与鲁国在长勺爆发了一次战争,史称长勺之战,以鲁国获胜、齐国军队被逐出鲁国告终。此战是继干时之战后齐、鲁两国另一次重要战役。鲁国在此次战役中取得胜利,间接促成数
2023-10-20 19:45:00
...别被放逐到周、秦,左公子和右公子被杀。卫惠公复国。长勺之战姬佗在位的公元前685年,齐国经历了多年内乱后,公子小白被立为国君,即齐桓公。他不计私仇,将曾几乎射死自己的名臣管仲
2023-10-21 16:51:00
长勺之战,齐桓公称霸的第一战,成就了“曹刿论战”
...军进入鲁境,穿过峡谷,迎来一片辽阔的平原,这里就是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长勺之战 战车煌煌、马声萧萧,一路如入无人之境的齐军在这里停下了前进的脚步,霎时安静了下来。眼前正
2023-05-17 19:40:00
文姜为什么能回到鲁国呢
...”就是文姜的儿子鲁庄公。这个鲁庄公在位期间,曾经在长勺之战中击败过齐国,可说是为父亲鲁桓公赢得尊严。可是如果按照《公羊传》的说法,鲁庄公本来就不是鲁桓公的儿子,这里的说法意有
2022-12-29 15:26:00
公主乱伦,国君命丧:春秋文姜与齐襄公的禁忌之爱
...公乾时之战得胜,乘胜追击鲁国。公元前684年初,双方于长勺再次作战。这次鲁军把齐军赶出国境,射杀了齐桓公子公子雍,洗涤了乾时之战所蒙受的耻辱。国势为之一振。公元前684年六月
2024-03-16 10:2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