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三秦都市报
王树声和同学们面对面交流
7名高三同学,利用三个多月的时间,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走访、查阅资料等方式,将报纸上的一则短评丰富成了一份中学生“提案”。2月20日下午,住陕全国政协委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长王树声和这7名同学面对面交流、座谈,除了辅导大家完善这份“提案”之外,还有望将这份“提案”带上全国两会。
去年,《人民日报》上的一则名为《发展“桥下空间”要更有“想象空间”》的文章,吸引了西安高新第一中学2023届模拟政协社团高铭玥、张钰浛、冯子骁、马怡乐、程子玥、屈星霖、文崔一7名同学的注意。“我们在全年级发起了海选活动,本着优中选优的原则,从200多个创意中进行了初筛,最后确定下来将‘提案’的主题定为桥下空间发展。”指导教师、西安高新第一中学政治教师王小林介绍。
“‘提案’主要分为三部分,政府方面我们咨询了住建等部门,对方给予了我们一些指导;接着,我们和专业的桥梁设计师进行了沟通,在‘提案’中考虑到了城市桥梁的压迫感。”模拟政协社团高铭玥同学告诉记者。在此基础上,他们又进行了扎实调研——除了面向全国20多个城市发放了1504份调查问卷,还兵分多路在立交桥下进行了实地走访。
“在高新区都市之门附近的桥下篮球场,打球的大学生们说希望能有一间公共厕所;另一所桥下,我们碰到了正在等待乘客的出租车司机,他说希望能有一个水站,这样就不用每次出门的时候都灌满满一大杯水了。”高铭玥说。这段经历让同学们意识到,“提案”调研的过程也是深度学习的过程,通过关注民生问题,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
最终,在这份4700余字的中学生“提案”中,同学们指出了当前城市发展过程中桥下空间所面临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设置建设前评估机制、在桥下打造城市文化符号、开辟新潮运动场地、在流量较大的城市桥下建停车场……
作为新当选的全国政协委员,王树声今年将就如何在城市建设中保持城市个性和独特历史文化发声,因此,同学们的“提案”和他不谋而合。“大家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还能深入调研,提出专业建议,我觉得这是个非常好的模拟提案。”他表示,“城市就是要创造人和人的交流,所以桥下空间利用不仅要体现城市共性,还应该展示自己的城市个性和文化气质。针对这方面的内容,我可能还要对这份‘提案’的科学数据等内容再打磨、完善。”
去年,这份“提案”以陕西省模拟政协第一名的成绩参加了全国比赛,最终被评为最佳提案。“我们在课本上接触的政协知识和真正参与其中感受是不一样的。”模拟政协社团马怡乐同学表示,“活动让我对人民政协这四个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作为一名中学生,能够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让社会看到我们的担当,对我来说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
本报记者 石喻涵 实习生 葛嫣然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21 05:45:1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