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娱乐

这夏有戏了

类别:娱乐 发布时间:2023-07-28 06:05: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杭州日报

这夏有戏了

这夏有戏了

这夏有戏了

这夏有戏了

这个暑期档,我看到了属于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印记,通过电影这一大众文化作品,解码成功。

张磊

我有一本搜集电影票根的小本子,从今年六月开始,里面的空位被迅速塞满,突然得有点不习惯。

上个周末,我去影院看一部冷门纪录片,特意去影院大堂看了一下——哇哦,穿梭的观众也太多了。忍不住给朋友发信息,感慨这一盛况,他回复我:以前不都是这样的?

是啊,认真想想前些年的暑期,也的确如此。疫情过后,影院人气正在几何式地回升。

眼下暑期档的票房已经突破了100亿。虽然距离2019年整个暑期档的票房纪录还有60亿元的差距,不管最后是否能超越,这都是整个行业回归的讯号。

好像一切都回来了,而且还有一些不一样的。

好莱坞大片为什么不敌国产片

当我看到《碟中谍7》的定档时,惊了一下。

往年的6到8月,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不会有进口大片上映(主要是好莱坞大片),这几个月也因此被称为“国产电影保护月”。一直有点不以为然,大家一起竞争又何妨?直到《碟中谍7》这样的一线顶流好莱坞大片真的挺进暑期档时,我又为同期国产片捏了一把汗。

这几年电影市场“马太效应”越来越强,只要一部片子口碑足够好,就会如漩涡一样,吸走大部分票房。可怜的竞争对手们,辛苦几年,颗粒无收血本无归。

然而,当我坐在影院里泪流满面地看完《长安三万里》,又在《封神第一部》营造的宏大叙事场景里陶醉许久后,我想,对于《碟中谍7》在国内的“预后”,我是高估了。

的确,虽然它票房还是好几亿,但完全掀不起热度,甚至可以说有点悄无声息。即便是看着好莱坞大片长大的观众群,兴奋感也不如从前了。

多年前,进口大片的零点场一度让很多影院的午夜生意格外闹猛。疫情这三年,不少漫威的电影没在内地上映,开始还觉得有点遗憾,但事后看了,也觉得不过如此。而这几年,进口大片对于主流观众(30岁以下年轻人)的吸引力更是越来越小,再也无法掀起前些年《变形金刚》《魔兽》《复仇者联盟》这样的观影热潮。

数据也很能说明问题,2023年截至7月底的票房榜中,前十名中只有一部进口大片;而在2014年的全年前十中,进口大片占据了一半。

为什么?认真分析了一下近几年的进口大片,讲故事的套路似乎越来越雷同,很多都是在续作、翻拍、衍生宇宙上打转,新意和诚意一样欠缺,全靠特效堆砌、情怀助力。但“情怀”这种东西,不能反复贩卖,不然人会长出“情绪老茧”,再也搔不动了。

上一个十年,中国电影都在学习好莱坞的经验,建立一个电影工业模式,中间波折不断,泡沫膨胀。那些年,确实出产了很多糟糕的作品,糟糕的话题,甚至是糟糕的明星。

这几年影视行业被称为寒冬来袭。资本退潮,裸泳的人也混不下去。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更像是挤去泡沫的几年,挤干净后,留下的都是干货。

《长安三万里》中瑰丽的画面、天马行空的浪漫、豪放的风格,让我特别感慨,第一个念头就是:王微终于成了。

王微,视频网站土豆网的创始人及前CEO,在2012年土豆网和优酷合并后宣布退休。财富自由的他没有拿钱去做风投,而是转身又加入了动画电影赛道,于是有了“追光动画”。从《小门神》开始,我一部一部追着看,尽管有争议也有失败,但追光动画把中国动漫推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完成度丝毫不逊色于美国的皮克斯——那家乔布斯当年被迫离开苹果后再创业的公司。

《封神第一部》,则彻底颠覆了我对玄幻片的观感。以往我对所谓“中国《指环王》”的口号是嗤之以鼻的,觉得总有蹭热度之嫌。而这部影片让人意识到,中国式大片终于在奇幻领域有了突破。

Fantastic,这是西方对这类电影的分类,它应该是充满想象力的。过往的国内所谓奇幻片,过分追求技法,呈现的内核总差一口气,《封神》把这口气给续上了。

人,对于母语表达的东西,总是有天然亲近的。不只是因为语言,更是因为一脉相承的文化印记。

电影工业是硬件,只要肯投入,很容易达成目标。文化印记是软件,这需要精准的解读,妥帖的表达,是需要时间去酝酿、理解、解码的。

这个暑期档里,我看到了这种属于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印记,通过电影这样的大众文化作品解码成功。在这个背景下,《碟中谍7》的票房失利可以理解,也可以接受。

“小镇效应”与社交话题

电影是一种传达情绪价值的工具,这几年和做电影宣发的朋友们聊天,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下沉”。

大概意思是,现在一二线城市的市场已经饱和,加上票补取消后,电影票价越来越贵,大城市打工的年轻人看电影的频率是下降的,如果想要有不错的成绩,就得下沉到三四线城市,靠“小镇效应”才能激活更大的市场。

以往只有春节档影片才试图激活县城观众的热情,因为那时外地打工的青年们回家过年,看电影成为可以全家一起享受的娱乐活动。每年春节的前五天,县城、小镇上的电影院几乎一票难求。

随着短视频的风行以及创作难度的降低,即便是村里的大爷大妈也人手一个手机,不停上滑左滑右滑,用美颜滤镜拍自己拍邻居。娱乐风行到了乡村,电影电视这种传统媒体不再成为家人聚会的刚需产品。

如同一个商品营销的段子:去不穿鞋的部族卖鞋,有人看到的是毫无商机,有人看到的是遍地黄金。短视频抢走了“小镇”电影观众,但也是靠短视频的话题,让“小镇”观众走入了影院。

暑期档的《八角笼中》,就是靠“下沉”到了三四线城市拿到了近20亿的票房。它的故事就发生在小镇,加之王宝强也一直给人“小镇青年”的感觉,依靠短视频上的煽情剪辑,很容易让观众有亲切感,觉得“这样的故事就发生在我身边”,赢得眼泪与支持,最终转化为票房。

话题度也是暑期档影片的利器。端午节上映的《消失的她》的票房高到让人大跌眼镜,其成功的关键就是拿捏年轻观众的内心,将浓烈的情绪传递给观众,并在影片上映后不断通过宣传和营销,引发更多的大众关注和讨论。

大众对于这类影片的讨论,也不再局限于电影艺术本身,而是从社会现象和情绪角度出发,让电影成为一个放大镜,每个人都能从它的片段中找到可讨论的话题。这样一来,为了寻找和身边朋友的同频话题,人们纷纷走入了影院。

150分钟与5分钟的抗争

我做了一道算术题,今年暑期档目前票房排名前五的电影,平均时长为136.6分钟。2019年同时期电影的平均时长为118分钟。这就是说,今年每部电影平均差不多长20分钟。特别是7月上映的两部话题之作,《长安三万里》与《封神第一部》,片长都突破了两个半小时。

按照惯例,一部电影最合适的长度是90-120分钟,一方面是因为此前用胶片留下的习惯,另一方面也是方便影院排片,影院一天开门时间有限,排片当然是多多益善。

以往国产片长度都会严格地控制在两小时以内,生怕超时了,影院减排片。这几年,质量好了,口碑好了,国产大片也就挺起腰杆,敢于拍超过两小时的电影。

因为电影越来越长,从短视频平台到视频网站,那种几分钟看完一部电影的视频开始大行其道,受到追捧。

一部两个多小时的电影,在AI生成的语言叙述下,在若干精彩画面的剪辑下,被浓缩为五分钟的剧情梗概——很像小时候人人都讨厌的中心思想总结。

老片也就算了,刚上映的新片,也被一些博主拿来解读剧透。这显然是对创作者的不尊重,数年的呕心沥血怎么可能在几分钟里说清道明?这背后是一种无奈,当下大家时间紧张,仿佛是一只只被KPI、OKR、父母健康、孩子作业所抽着的陀螺,心有余但时间真的匀不出来,匆匆用五分钟凑一下社交话题的热闹,好看得懂热搜在说啥。

这两天,好莱坞的影视工作者们正在罢工抗议。原因就是好莱坞准备引进AI技术,不只是通过ChatGPT这种生成式人工智能替代部分编剧的工作,还要对底层的群众演员、不知名小演员们做人脸采集,未来他们甚至都可以不出现在现场,就能合成画面……这种吃饭砸锅的事情,哪是可以忍的。艺术作品向来是人类智慧和创作的结晶,如果这也被AI染指,那人类失去的就不只是几部电影,而是可达星穹的想象力。

所以我更愿意把这个暑期档片长的“随心所欲”,看成是对短视频时代的无声抗争,也是一种召唤,召唤更多人走入影院,平心静气地用两个多小时,离开手机,沉浸入另一个世界,享受时间的感召。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28 08: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外国分账大片30年,我们的回忆杀
...2》的表现似乎超出了人们的预期。当人们开始习惯揶揄好莱坞大制作一个接一个遭遇票房滑铁卢、令观众感到审美疲劳,相信好莱坞已经没落时,一个“怪兽宇宙”的“超级英雄故事”首日票房便
2024-04-22 10:04:00
票房垮了、口碑差了……好莱坞大片为何再难“封神”
...口片总体表现均不如预期,今年甚至还没有票房破10亿的好莱坞影片产生。好莱坞大片为何神奇不再?是观众口味变了吗?01好莱坞大片怎么卖不动了?“我们当时《闪电侠》和《银河护卫队3
2023-08-01 11:46:00
美媒:“霉霉”演唱会电影票房,赶上好莱坞大片
据《好莱坞报道者》10日报道,“霉霉”泰勒·斯威夫特的最新演唱会电影《时代巡回演唱会》仅凭预售票房就已创造纪录——预计全球首映票房将达到2亿美元。这种巨大的市场潜力有望改变美国电
2023-10-13 09:57:00
大片继续缺席,奥斯卡提名影片重回影院
上周末的北美电影市场继续死寂一片。在好莱坞大厂的新片缺席的情况下,大盘数据继续下滑。大片青黄不接,票房难有起色因为两家电影公司自行发布的票房数字实在太过接近,很难说清亚马逊米高梅
2024-01-30 00:31:00
硅谷一天上映27场 哪吒2上演DeepSeek时刻:强势冲击迪士尼大本营
...破:遭受冲击的不仅是动画行业的霸主迪士尼,更是整个好莱坞电影产业。单在硅谷南湾,就有10多家电影院排片上映《哪吒2》,而且大多同时提供标准版和3D版。排片最多的一家影院是圣克
2025-02-14 09:21:00
《加勒比海盗》团队再拍海洋大片,竟只在17城限量上映!
...导演和主演都不是具备商业号召力的阵容,本质并不算是好莱坞A级制作。从种种商业属性来看,影片出品方迪士尼电影,初期只是计划直接登陆流媒体。但是制作完成之后,团队或许意识到影片的
2024-06-04 13:02:00
从《流浪地球》大火,看成熟电影工业体系的重要性
...、预告片展现出来的特效水平,远强于五毛钱特效,接近好莱坞特效的效果。2、刘慈欣的小说擅长的庞大恢宏的世界观,对人性的剖析,都给电影故事奠定了良好基础。不担心电影因为故事浅薄而
2023-01-26 06:00:00
...票,心甘情愿地在影院度过一段美好时光。”刘天宇说。 好莱坞的票房神话已经过去其实从端午档开始,好莱坞进口片的票房明显出现乏力。今年二季度以来,电影市场表现较为低迷,主要表现
2023-08-28 00:08:00
成本超11亿,日票房仅886万,我感慨:中国观众正在放弃好莱坞
...亿,但日票房却惨跌至886万,让人深思。难道中国观众对好莱坞的热情正在消退?背后的原因值得探讨。是影片质量不佳,还是观众口味转变?这现象值得电影界深思。今年端午档票房低迷,国
2024-06-20 09:43:00
更多关于娱乐的资讯:
长影电影领跑国庆档 长春“电影城”含金量持续上升
国庆档期间,“新中国电影的摇篮”长春持续释放文化活力,数据显示,10月4日长春单日票房超过150万,其中寰映影城摩天活力城店稳居本地票房榜首
2025-10-04 21:40:00
邢台市家乐园小学举办国庆文艺汇演活动
9月30日,邢台市家乐园小学举办国庆文艺汇演活动,《强军战歌》《少年有志》等一首首歌曲接连上演,各年级各班级以歌曲为载体
2025-10-04 18:27:00
音舞诗画剧《遇见竹山》受热捧
十堰广电讯(竹山融媒记者 李健 周永彬)这个国庆假期,《遇见竹山》成竹山最亮眼的文化标签,这台原创音舞诗画剧连续两晚在桃花源街区女娲广场精彩上演
2025-10-04 18:24:00
济宁方特国庆欢歌献礼祖国,致敬老兵温暖同行
鲁网10月3日讯10月1日上午9时,“声动济宁贺华诞,方特欢歌献祖国”告白祖国合唱活动在济宁方特园外广场准时启幕。济宁大剧院享唱女声合唱团深情演绎歌曲《我和我的祖国》《我爱你中国》
2025-10-04 11:14:00
聚焦第二十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河北省杂技团团长魏银拴:跨越38年,再现“金狮”雄风
河北省杂技团团长魏银拴:跨越38年,再现“金狮”雄风10月3日,在吴桥杂技节闭幕演出中,《祥狮跃九州》精彩上演。河北日报记者李东宇摄“虽然一直对这个节目获奖抱有信心
2025-10-04 08:04:00
2025南京森林音乐会首场开幕西班牙风情点燃南京秋夜
10月3日晚,2025南京森林音乐会首场演出上演。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董家训 摄□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静秋风送爽
2025-10-04 08:14:00
聚焦第二十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四川省遂宁市杂技团团长童荣华:让“技”与“美”完美融合
四川省遂宁市杂技团团长童荣华:让“技”与“美”完美融合10月3日,在吴桥杂技节闭幕演出中,《焕舞华蓉——顶碗》精彩上演
2025-10-04 08:02:00
未完成的杰作,却是“抗战美术的《义勇军进行曲》”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为主线
2025-10-04 08:02:00
青龙满族自治县第三实验小学开展百人绘画迎国庆活动
河北新闻网讯(陈晓蕾)在国庆节到来之际,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第三实验小学以“美育”为桥梁、以“爱国”为内核,举办以“百人绘画迎国庆
2025-10-04 13:21:00
临沂第八中学七年级举行红歌合唱比赛
鲁网10月4日讯为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操,临沂第八中学七年级“唱红歌 颂祖国 跟党走”红歌合唱比赛在学校礼堂举行。12个班级
2025-10-04 11:11:00
记者走基层|廊坊市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沉浸式过个“戏剧假期”
廊坊市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沉浸式过个“戏剧假期”10月3日,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的“有还无剧场”内,演员们正在演出。河北日报记者刘 英摄灯光渐暗
2025-10-04 07:24:00
记者走基层|唐山市河头老街:观实景演出 玩角色互动
唐山市河头老街观实景演出 玩角色互动10月2日晚,游客在河头老街景区观赏杂技表演。 河北日报记者王育民摄10月2日,暮色初降
2025-10-04 07:17:00
央视《共同关注》关注福州:文旅新场景超火热!
2025-10-03 23:49:00
聂远:在这个剧组,甘当绿叶
大皖新闻讯 国庆档新片《毕正明的证明》设定在1997年,聚焦警校毕业生毕正明报到首日意外致残,沦为“一日警察”。为证明自我价值
2025-10-03 21:14:00
《太阳山上》原著季宇:我希望这部作品实至名归
大皖新闻讯 黄梅戏《太阳山上》由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于2021年创排,改编自季宇小说《最后的电波》,被列为安徽省重点文艺项目
2025-10-03 21: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