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记者 李楠楠
“锚定2035年跃升成为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的目标,加快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向阳而生、向绿而行,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绿色低碳”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高频词汇,也是代表们热议的话题之一,大家普遍关注如何实现绿色低碳转型,让烟台始终保持旺盛的“城市生长力”,大步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加快培育绿色工厂,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报告中提到,增强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意识,大力发展绿色制造,培育省级以上绿色工厂13家、绿色工业园区2个。”烟台市人大代表、烟台啤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原坚说,绿色工厂能够推动企业加快技术进步和转型,能够提升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和企业形象,增强消费者和投资者对企业的认可度,同时绿色工厂也代表了企业对环境保护和“双碳”工作的高度重视。绿色工厂通过科学规划与设计,可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能源和物料消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建设绿色工厂可减少环境污染,节能减排,有助于企业在环保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烟台市人大代表、烟台啤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原坚。(记者 吕奇 摄)
为完善烟台市绿色制造体系,深入推进清洁生产,打造绿色低碳工厂、绿色低碳工业园区、绿色低碳供应链,加快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原坚建议:加强政府引导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对绿色工厂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包括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土地政策等方面的支持,鼓励企业选择低碳排放量的技术更新,引导和帮助企业重新规划制造工艺和生产流程,降低产业中间链条的碳排放,鼓励企业积极开展绿色工厂建设,实现“低碳生产”。
另外,要搭建绿色工厂信息交流平台,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烟台市应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环保水平,推动绿色制造产业的发展。绿色工厂和绿色制造体系的发展需要依靠技术的支持和创新。政府可以加大对绿色技术研发的投入,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推动绿色工艺、绿色产品和绿色材料的开发和应用。烟台市应建立绿色制造示范基地,引导企业开展绿色制造试点工作,探索适合烟台市的绿色制造模式和路径,推动绿色制造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加强对绿色工厂的申报条件及评价标准的宣传与培训,对企业申报绿色工厂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疑惑进行指导。组织进行国家政策宣讲与解读,协调组织专家对烟台市企业进行调研,提出绿色工厂建设的“一企一策”建议,帮助企业进一步提标改造,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建设一批“超级能效”和“零碳”工厂。
发挥政府引导基金作用,推动产业绿色转型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养老健康等支持力度。政府引导基金作为培育烟台市战略新兴产业优势、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有助于放大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持续吸引优质资本向烟台市聚集,促进金融与产业深度融合,全力推动烟台市产业创新升级。自2015年起,烟台市陆续出台《烟台市市级股权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烟台市新旧动能转换基金管理办法》《市管企业投资基金管理办法》,不断提高基金运营管理规范水平和投资效率。”烟台市人大代表、烟台财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田序润说,但随着烟台市对于招商引资、推进重点项目落地、培育战略新兴产业等基金功能效益提出了高层次、精细化要求,全市政府引导基金运营模式、投资效率、绩效考核方面仍需进一步优化变革,基金活力亟需进一步释放。
烟台市人大代表、烟台财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田序润。(记者 吕奇 摄)
田序润建议,统筹整合全市基金,精耕细作,构建立体投资赋能生态。加强对全市存量政府引导基金的统筹,结合各区市产业资源禀赋和目标定位,加快整合全市基金。以市级基金为引领,建议清退低效基金、整合存量基金、新设优质基金,联动各区市构建定位清晰、各有侧重、相互衔接的“母基金+N”的立体式基金体系,避免基金同质化发展,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推动各级政府引导基金矩阵化、集群化。协同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发挥资金乘数效应,加速培育烟台市战略新兴产业优势。
同时,优化基金设立流程,抢抓机遇,精准聚焦创新项目。在基金设立方面,建议优化烟台市现行《烟台市市管企业投资基金管理办法》“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基金设立前可行性调查、提出设立方案”的基金设立流程,转化为由区市政府引导基金管理机构负责,从而进一步提高基金设立的专业化、效率化。在基金出资方面,由于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未成熟、盈利模式不明朗”等因素,难以获得社会资本有力支持,社会资本撬动难度大,建议放开“市、县级政府(含国有企业)出资占比不超过50%”的限制,实现政府引导基金资源优化配置,为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提供要素保障。
发挥高校智库优势,助力规划绿色低碳转型路径
“烟台市作为工业大市,对绿色低碳发展高度重视,在双碳工作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成为全国低碳城市试点之一。”烟台市人大代表、山东工商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陶虎说,要实现烟台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需要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量化分析不同政策选择下社会的成本情况,从而科学规划烟台市未来的绿色低碳转型路径。
烟台市人大代表、山东工商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陶虎。(记者 吕奇 摄)
作为出身于能源系统的高校,山东工商学院具有双碳研究的良好基础,拥有烟台市唯一的山东省社科理论重点研究基地“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基地”,拥有山东省唯一的“能源经济”专业,拥有一支了解能源、熟悉双碳领域的研究队伍,并且与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中科院战略咨询研究院、国家发改委能源所等国内主流的双碳研究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陶虎说,山东工商学院可以组建“双碳”研究中心,从低碳技术发展、产业低碳转型、民众低碳行为特点等方面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并构建烟台本地化的能源-经济-碳排放系统模型,为烟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效、及时的智库支持。
“希望烟台市持续加大校地融合发展项目支持力度,汇聚优化‘政、行、研、校、企’资源,推动产教融合载体更加丰富,搭建校地全面合作、联合创新、协同育人新平台新机制。”陶虎建议,畅通校地合作渠道、完善校地合作管理体制。将驻烟高校院所发展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强化产教融合校地合作思想基础、建立健全相关保障机制、建立健全质量评估机制,加大对学校的政策与资金扶持力度,加快驻烟高校院所高质量发展,多元举措促进产教融合校地合作实施,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地合作体制机制建设,促进校地融合发展。建立合作平台,全面深入开展校地合作项目。共建产业创新研究院等科技创新平台,推进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通过项目对接、成果推介等形式,并按照资源情况和学校优势专业进行匹配后,分领域开展合作,促进双方在高质量、高水平、可持续发展上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7 15: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