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司马昭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陈泰为何要“背叛”自己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5-26 15:31: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260年6月2日,19岁的曹髦亲率殿中宿卫攻打司马昭,不幸惨死街头。得知消息后,陈泰大为震惊,匆匆赶赴现场,抚摸着曹髦的尸首,号啕大哭。作为陈氏一族的族长、当朝左仆射,司马昭的行为让陈泰深恶痛绝。

回到家后,陈泰闭门不出,哀伤过度,以致呕血不止。然而,陈泰的舅舅荀顗却屈从于司马昭的淫威,联手陈家子弟,逼迫他向司马昭表达忠心。当陈泰见到惺惺作态的司马昭时,他咬牙切齿道:

“请立刻诛杀贾充,以谢天下!仍然可以证明你的清白。”

司马昭满脸惊愕,思虑良久,叹道:“贾充不能死,还有没有别的办法?”

陈泰双目圆睁,冷冷地看着司马昭。直到此刻,陈泰才意识到司马懿、司马昭父子的心中鬼胎。他大声斥道:

“我言尽于此,你还想让我说什么。”

自结识司马昭后,陈泰就成了司马家最好的“外援”。高平陵之变时,陈泰力劝曹爽放下武器,为司马懿夺取曹魏大权立下首功。姜维在汉中作乱,陈泰临危受命,四战姜维,力保城门不失。而在诸葛诞起兵时,陈泰又首当其冲,为司马昭平定淮南,作出突出贡献。因此,司马昭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作为自己最信任的朋友和将领,陈泰为何要“背叛”自己?

司马昭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陈泰为何要“背叛”自己

曹魏的栋梁之材

陈泰出身官宦之家,他的父亲是曹魏重臣陈群,祖父更是闻名于汉末的“王佐之才”荀彧。因此,家境优渥的陈泰熟读兵书,通晓治国之道,是士族子弟中少有的栋梁之才。

然而,受到陈群的影响,陈泰在趋利避害、为人处世中,更是不遑多让,这也造就了他中年时期以识时务为榜样的行为准则。

陈泰虽通机达变,可他为人非常正直,不贪财帛,不图私利,对于权势和地位,也看得比较淡然。

司马昭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陈泰为何要“背叛”自己

当时,陈泰出任并州刺史,在任期间,他恪尽职守,以怀柔之策安抚匈奴,缓和了边境矛盾,为曹魏的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

众所周知,汉末三国战争频繁,人口数量急剧减少。京城富户、官宦家庭往往会争抢着从边境购买俘虏,充任府中奴仆。

陈泰在并州五年,所收到的礼物不计其数。然而他却从未打开观看,只是将这些礼包原封不动挂在墙上,待到回京任职时,再物归原主。

司马昭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陈泰为何要“背叛”自己

多谋善断的陈泰

248年,陈泰调任尚书后,曹爽、司马懿的斗争已然白热化。夹在中间的陈泰充分发挥明哲保身的才能,两边都不得罪。然而,曹爽智贫而寡谋,盲目且自大,在高平陵之变中,被司马懿打了一个措手不及,陷入了绝境。

当时,曹爽欲做困兽之斗。可陈泰却主动站出来,力劝他接受司马懿的条件,交出兵权,避免了曹魏内斗,和平解决了危机。

陈泰之所以这么做,并非是心向司马懿,而是出于对曹魏政权的考虑。在他看来,曹爽能力平庸,又心胸狭窄、妒贤嫉能,早已成为曹魏向前发展的绊脚石。与其坐视内乱迭起,不如“暗助”司马懿,将曹爽整下台,再重振朝纲,恢复魏武雄风。

司马昭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陈泰为何要“背叛”自己

然而,陈泰还是低估了司马懿的狼子野心。就在他摩拳擦掌,准备大展拳脚时,司马懿却食言而肥,诛杀了曹爽满门。在这之后,司马氏又将魔爪伸向了曹魏宗室子弟,以及亲曹贵族。短短数年内,曹丕、曹睿留下的护曹忠臣,就被一扫而空。

俗话说“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尽管陈泰对司马懿的举动十分不满,可他无兵无权,根本无力与司马懿抗衡,只能主动外调,避开朝中争斗,眼不见心不烦。

不久后,陈泰上任雍州刺史,协助郭淮对抗频繁发起战争的姜维。陈泰虽在朝廷斗争中缺乏远见卓识,可他的兵法谋略,却远非常人能比。

司马昭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陈泰为何要“背叛”自己

麴山脚下,姜维依山筑城,诱使羌胡归蜀,步步蚕食魏军土地时,陈泰却力劝郭淮围城打援,瓦解了蜀军的进攻。牛头山一役,陈泰又拒险固守,派兵绕至姜维身后,迫使他退兵回蜀。而在司马师病亡之机,姜维闪击狄道,击败魏国大将王经,兵锋正盛,锐不可当时,却遭遇陈泰的迎头痛击。

短短七年内,三次大战,近十次小规模的战斗,拉开了陈泰、姜维的军事斗争史。如同多年后邓艾与姜维的斗法一般,二人也打的难分难舍。只是沉着稳健的陈泰,多以救援为主,鲜少主动出击。

可即便如此,陈泰也在西线战场保持了对姜维的军事优势。就连一向眼高于顶的司马昭,也对陈泰极为钦佩,他曾数次当着朝臣的面感叹道:

“陈泰沉着勇敢,多谋善断,朝中将领都应该向他学习啊。”

司马昭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陈泰为何要“背叛”自己

呕血而亡

256年,年近花甲的陈泰再次返回洛阳。当时,司马昭篡魏之心大起,急需功勋卓著的亲信将领辅佐。陈泰作为高平陵之变的“功臣”,又是司马昭少时好友,将他调回京城,担任遴选官员的尚书右仆射,再合适不过。

然而,作为军中老将,陈泰的晚年注定不会安逸。抵达洛阳不久,孙峻就在淮南大摆军阵,欲伐魏正名。司马昭迫不得已,只好派遣陈泰坐镇淮北,都督诸军事,严防东吴。一年后,诸葛诞在淮南起兵作乱,57岁的陈泰又跟随司马昭挂帅出征,对平定淮南之乱,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只是,随着司马昭的功绩越来越高,他的篡位野心也逐渐膨胀。当时,司马昭仿效古时权臣,接连不断的暗示曹髦禅让退位。然而,曹髦性格刚烈,眼见司马昭步步紧逼,不甘受辱的他率领宿卫、宦官杀向司马府,欲凭一己之力,扭转乾坤。

不幸的是,司马昭的部下贾充完全不守君臣之道,竟命令成济迎战曹髦,将他当街处死。曹髦死后,得知消息的陈泰匆匆赶赴现场,抚摸着小皇帝的尸体号啕痛哭。由于悲伤过度,几度呕血不止。

司马昭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陈泰为何要“背叛”自己

6月3日,闭门在家的陈泰受到他的舅舅荀顗和陈家子弟的逼迫,不得不入宫面见司马昭。在一间幽静的房间内,陈泰直入主题,言辞激烈的要求司马昭处死贾充。直到此刻,司马昭方才明白,陈泰的心是属于曹魏的。在遭到司马昭断然拒绝后,陈泰冷冷地望着他,愤愤离去。

260年6月,在曹髦被杀后不久,陈泰在悲伤自责中,含恨离世,年仅60岁。

毫无疑问,陈泰是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他忠心魏室,以国家兴衰为己任。自出任散常骑侍后,陈泰兢兢业业,恪守其职,对外安抚异族,守卫国门,对内治理民生,施恩百姓。

然而,他又是一个极具争议的悲情式官员。出于忠心,他“背刺”曹爽,以为扶正司马懿后,就可以再兴大魏。可现实却让他始料不及,多年来相知相熟的“前辈”、好友,忠正耿直的外表下,却隐藏着豺狼之心。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7 00: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历史上的司马昭,远比司马师出名,除了是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父亲,还有一个“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典故。但若论军政能力及历史地位,是远远不及司马师的。司马懿一共生了九个儿子。司马
2023-03-14 11:58:00
曹魏淮南地区为何能连续三次成为对抗司马氏的根据地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变架空曹魏后,王凌、毌丘俭、诸葛诞等忠于曹魏的臣子分别于251年、255年、257年掀起了三次大规模反对司马氏的军事行动。由于这三次“叛乱”都发生在淮南地区,所
2024-05-19 21:27:00
淮南三叛就是不服司马家族,曹魏旧部对司马氏篡魏的激烈抗争
淮南乃司马懿家族夺权后反抗最烈之地,亦是忠于曹氏宗室政治集团的最后抗争区域。淮南三叛平定,曹魏支持武装被灭,司马氏控魏,加速西晋篡魏进程。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祭明帝,于洛
2024-10-12 12:18:00
如何评价历史上的司马昭
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我只能说,天要让司马家得天下,真的让这父子一门三杰,一个个都很厉害。司马懿不说了,接替曹真抗诸葛大旗,成功抵御诸葛亮进攻,最终熬死诸葛亮;辽东一役,将公孙家族
2023-01-08 17:16:00
司马篡魏时,曹氏与夏侯氏的人才去哪里了?
...的曹丕去世,239年36岁的曹睿去世,公元249年,四朝元老司马懿趁曹爽与魏帝曹芳出城祭拜高平陵的机会,发动兵变,控制了洛阳城,劝降曹爽,并将政敌一网打尽,从而控制了曹魏的政
2023-07-07 11:47:00
聊聊曹魏5位四朝元老,对曹魏的贡献
司马懿最终为何能够成功夺取曹魏政权,一方面是因为他精于算计,另一方面是因为他能力强、资格老。其实除了司马懿,曹魏还有几个四朝元老,他们也是德高望重的重臣,可惜没有阻止司马懿夺权。
2023-04-21 09:43:00
历史上的司马昭,远比司马师出名,除了是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父亲,还有一个“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典故。但若论军政能力及历史地位,是远远不及司马师的。司马懿一共生了九个儿子。司马
2023-08-23 17:11:00
盘点司马懿父子掌权期间,曹魏势力的几次激烈反抗
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控制都城洛阳。在诛杀曹爽及其党羽后,曹魏的大权落入司马懿父子手中,史称高平陵之变。当然,司马懿父子掌权期间,也遭到
2023-02-26 10:45:00
三国时期魏国的地盘以及它的兴亡史
...就倒向一边。曹芳在位期间,辅佐朝政的宗室曹爽与太尉司马懿之间发生了权力斗争。曹爽重用名士三沟、李胜、毕珪等人,排斥司马懿。司马家族是东汉以来的权贵家族,而司马懿本人也深谙谋略
2023-02-27 21:2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