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靖康之耻里,落入金人之手的韦太后,到底有多惨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5-29 14:56: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宋代抗金将领岳飞面对迟迟不能够收复北方领土,写下了悲壮的《满江红·怒发冲冠》:“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这里提到的靖康耻,到底有多么的耻辱,或许我们可以从落入金人之手的韦太后的经历,来看一看到底有多惨?

一场突如其来的灭顶之灾

在公元1127年3月29日,北宋王朝的都城已经岌岌可危,经历了二次开封城大战的北宋皇室,已经感受到了恐惧的降临。由于在第一次开封大战之后,战功昭著的将领和大臣要么被屠戮殆尽,要么早已解甲归田,此时的开封城内早已是兵将俱乏,城门被攻破只是迟早的问题。

靖康之耻里,落入金人之手的韦太后,到底有多惨

在金军攻下开封外城之后,并不急于继续进攻,而是静观其变,此时的宋朝皇帝宋钦宗赵桓多次进入金军大营乞降,受尽了屈辱。后来,金军首领宗翰、宗望干脆了俘虏了整个北宋王室北撤,一路上风雨寒暑,不知道受尽了多少的折磨,无数的男男女女在这场浩劫中瞬间失去了原来最习以为常的权利和自由,甚至是客死异乡。

根据记载,金国人先后押送北宋皇室以及北方百姓回国,在第一批中有“宗室贵戚男丁二千二百余人,妇女三千四百余人。”然而“自青城国相寨起程,四月二十七日抵燕山,存妇女一千九百余人。”短短的一个月里面,就有1500名妇女死去。

这里面的死因,除了病死累死之外,不知道有多少人死于非命。即便是活下来的女子,也是遭遇凄惨,不忍直视。

堂堂国母遭受不白之冤

韦太后作为宋钦宗和宋高宗的母亲,在这个过程中也是备受摧残,不过相较于其他妃嫔和宫女,韦太后的处境并不是那么地难堪,有金人专门提供的牛车供其使用,有一定的自由,可以四处走走看看,甚至还派人给自己的儿子赵构送信,让其前来搭救自己。

靖康之耻里,落入金人之手的韦太后,到底有多惨

在被押解到金国首都上京之后,韦太后不得不按照金人的要求,与所有的妃嫔和宫女一起,被强迫着脱去身上的衣服,赤身裸体入庙行“牵羊礼”。很多王室的女人在这次“牵羊礼”之后,选择了自杀,比如她的儿媳妇赵桓的老婆朱皇后就在遭受此屈辱之后选择了上吊,以保全自己的名节。

韦太后为了活命,忍辱偷生,强自忍住内心的悲伤,被金人安排进了“洗衣院”,为金人做牛做马,做起了繁重的体力活儿。这对于一贯养尊处优的韦太后来说,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更让韦太后难堪的是,在很多历史记载中,她不得不嫁给了金军将领完颜宗贤,并且为其生下了一个儿子,并且抱着自己五岁的儿子(完颜宗贤之子),陪完颜宗贤到大定府的安养寺进香。

这些记载真真假假,成为了韦太后人生经历中的黑点,即便是将来回到南宋的国土之后,也不得不带着这个无法弥补的伤口过完自己的下半生。

靖康之耻里,落入金人之手的韦太后,到底有多惨

韦太后的经历所带来的影响

在宋金签署了《绍兴和议》之后,韦太后迟迟不能够归国,最后由自己传说中的丈夫完颜宗贤送到了南宋。然而在之后的日子里,每每有金人前来南宋的时候,韦太后都会表现得很积极,她的做法让南宋的军民很是难受和不满,堂堂的一国之母竟然与曾经俘虏自己的敌人走得如此之近,如此之暧昧,这让韦太后的口碑更是雪上加霜。

作为他的儿子,宋高宗赵构只能够看在眼里,却不能够有过多的质疑和责备,但是他下面的大臣和南宋的老百姓看不下去了。在时人所写的《呻吟语》里愤怒地驳斥韦太后,说“韦后北狩,年近五旬,再嫁胡虏,宁有此理!”

在韦太后死后,还叮嘱自己的儿子宋高宗向金国大量地输送钱物,在加重了南宋军民负担的同时,更是坐实了她在金国的变节行为。

由于宋朝皇室女人在金国的遭遇以及某些女人的变节行为,让宋朝的男人很是难堪,于是将更多的枷锁加之于当时以及后来的女人身上。

靖康之耻里,落入金人之手的韦太后,到底有多惨

关于中国妇女的贞洁守节理论,也正是从靖康之耻开始被宋代道学家所重视,这是因为北宋后宫的所有嫔妃、宗室妇女全部被金人掳往金国为奴为娼。这对于传统的中国男人来说,是一种极大的侮辱,更有韦太后这样不顾礼义廉耻的女人加速了这一进程。

在经过道学家们的理论完善之后,一个让后世女人舍生命保贞节的陋习被传承了下来,成为女人身上的一把枷锁,直到进入民国之后,才被彻底解放。

小结

“倾巢之下,焉有完卵。”从韦太后以及北宋皇室女性的经历来看,亡国的滋味实在是有些太难受了,以韦太后为首的某些女性在这个过程中的变节求生也给后世的女性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9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靖康之耻中的韦太后经历有多凄惨
1127年,金人攻破汴京,废二帝为庶人,北宋灭亡。金人在汴京进行了长达三个多月的抢掠之后,裹挟着宋朝俘虏十万人和大量的金银财宝北去。在这十万人当中,除去二帝及皇室宗亲男丁二千余人
2024-07-01 16:23:00
靖康之变:大宋的沦陷与韦太后的磨难
...贵妃,同时也是后来的宋高宗赵构的母亲。但她的命运被靖康之变彻底改写,成为金人的俘虏,她的故事成为历史的一个缩影。在大宋王朝,陆游的诗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流露
2023-09-28 11:27:00
“靖康之难”下的女性:韦太后与北宋皇室的悲歌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岳飞《满江红》字字啼血,将北宋灭亡的耻辱形象跃然纸上。靖康之耻,是北宋无法抹去的污点,也是所有宋人心中的痛与伤。在金军的铁骑下,东京城被烧杀掳
2023-09-30 13:49:00
靖康之变时,韦太后真为金人生了两个儿子吗?
靖康之变堪称北宋皇室最大的耻辱,在靖康之变后北宋皇室男人沦为金国的奴隶,女人则沦为金国的玩物。据金国史料记载,连开创南宋的宋高宗赵构的生母韦太后在靖康之变时都受到了欺辱,甚至与金
2022-12-25 20:44:00
韦氏原本是宋徽宗的妃嫔,在崇宁末年,被封为郡君,大观初年,被封为婕妤,之后加封为婉容。这些都是妃嫔的封号,韦氏的等级并不高,也不太受皇帝重视。公元1107年,韦氏生下赵构。公元1
2024-06-28 18:50:00
“靖康之耻”揭秘:韦太后的悲惨遭遇与北宋的覆灭
“靖康之耻”是北宋历史上的一个耻辱事件。因为事件发生在靖康二年,所以称之为靖康之变,又称靖康之乱、靖康之难、靖康之祸,又因这一年为丙午年,这个事件也叫“丙午之耻”。南宋大将岳飞在
2024-03-20 05:06:00
宋高宗赵构生母韦太后,被掳去金国后有多惨?
...的妃子,也是宋高宗赵构的生母,去世后谥号显仁皇后。靖康之难时(1126年),韦太后随其他宗室女子一起,被掠去金国,备受凌辱。韦太后不仅在靖康之难时非常惨,可以说她的前半生都非
2022-12-20 21:39:00
从韦贤妃的一生看北宋的衰落与南宋的兴起
北宋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国铁蹄攻破东京汴梁,包括宋徽宗、宋钦宗在内的赵宋皇室被金人俘虏,虏到北方,经历了奇耻大辱。他们当中很多人再也无法回到中原,然而宋微宗的一位妃子,
2023-10-10 15:59:00
聊聊宋高宗的生母韦太后屈辱一生
...重的灾难。而其中就有韦太后!这段屈辱的历史也被成为靖康之耻!韦太后是宋徽宗的嫔妃,也是后来南宋开国皇帝宋高宗赵构的母亲。关于韦太后在金国生下两个孩子的记载,在《宋史》一书中讳
2024-06-19 21:5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国医大师王新陆血浊研究工作室揭牌暨收徒仪式9月8日在济举行
9月8日,国医大师王新陆血浊研究工作室揭牌暨收徒仪式将于山东新中鲁中医医院趵突泉院区举行。届时,国医大师王新陆教授学术讲座将于收徒仪式后召开。
2025-09-04 18:01:00
社会性质作为特定历史阶段的生产力水平、社会矛盾与阶级关系的总和,既是历史发展的客观结果,也是党推进理论创新的现实依据。第一个历史决议以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为切入点
2025-09-04 18:57:00
沉肩挑山,砥砺攀登——记山东中烟滕州卷烟厂卷包车间“挑山工”於永军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泰山,五岳之首,万千游客无不惊叹于泰山的雄奇俊秀,令人仰望。然而我,却折服于一群小人物
2025-09-04 10:15: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安琪“团长说今晚要走70里路,途中还要消灭800个敌人,我们就跑啊跑。在部队里,赶路不是用走的
2025-09-04 07:40:00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当我们回望那段烽火岁月,不应只将目光锁定在硝烟弥漫的前线,更当看见如贵州这般沉默而坚韧的“战略大后方”
2025-09-03 23:32:00
烽火金叶:山东烟草的抗战传奇
鲁网9月3日讯八十载岁月流转,硝烟散尽,山河重光。当我们回望那段血火交织的抗战岁月,山东大地上一片片碧绿的烟田,竟在无声中化为民族救亡的“金色血脉”
2025-09-03 17:11:00
在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乌江西岸的石坡山上,矗立着一座庄严的墓碑。碑身正面镌刻着“苏联空军金角罗夫烈士之墓”——这个名字被当地百姓铭记
2025-09-03 18:21:00
菏泽郓城九旬老兵观阅兵 见证从烽火岁月到盛世华章
大众网记者 李效谨 通讯员 崔如坤 郓城报道9月3日清晨,郓城的天空被轻柔的阴云笼罩,空气中弥漫着初秋的清爽。张文兰老人家门口那块“光荣之家”的牌匾
2025-09-03 18:49:00
编者按:抗日战争中,河南作为贯通南北的战略腹地与中原屏障首当敌锋,在烽火熔铸中承载深重苦难,于枪林弹雨中镌刻不屈抗争。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09-03 20:20:00
【黔言】抗战记忆永不磨灭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以不同形式开展纪念活动,缅怀英烈、重温历史。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
2025-09-03 21:27:00
贵州八万多军民硬生生凿出来的“抗战生命线”:24道拐每一寸土地,都回荡着全民抗战、共赴国难的呐喊
80多年前,当警报的悲鸣第一次撕裂贵州高原湛蓝的天空,山河为之变色;晴隆二十四道拐上,不分昼夜轰鸣的引擎,是维系国脉的喘息
2025-09-03 21:59:00
《如寄》之力与美
张吉祥此题自觉有些怪——《如寄》那来的力?哪来的美?其力有二:一曰感染力。《如寄》一面世,即有学界耆宿如宋遂良、吕家乡等老一辈学者著文解读阐说
2025-09-03 22:14:00
一床如寄月斜风细:耿介耳的寄心与寻迹
李酉宏“一床如寄 月斜风细”,这八个字,是上世纪初被称作“江南三名士”之一高燮《点绛唇》中的两句,大意是指局促在狭小的床上
2025-09-03 22:15:00
这盛世如您所愿!老兵目光坚毅,向新型装备敬礼。
2025-09-03 14:32:00
李建礼: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
鲁网9月3日讯(记者 刘斌)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这句诗,出自杜甫诗作《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好的书画作品,能够让观者心神为之一醉
2025-09-03 14:47:00